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区县间大气污染相互传输贡献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阳 陈璐 +4 位作者 孟丽红 姚立英 张丽娜 王伟 黄浩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5,127,共5页
灰霾污染是当前天津市面临的首要大气污染问题。应用MM5/CMAQ模型,选取1月和7月作为冬、夏两季典型代表月份,采用源开关法,对天津市各区县之间的PM2.5污染相互传输贡献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各区县间的相互污染影响具有较显著... 灰霾污染是当前天津市面临的首要大气污染问题。应用MM5/CMAQ模型,选取1月和7月作为冬、夏两季典型代表月份,采用源开关法,对天津市各区县之间的PM2.5污染相互传输贡献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各区县间的相互污染影响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分布特点。在冬夏两季的北辰和滨海新区,50%以上污染都来自于本区域贡献。冬季,中心城区和平、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约30%的污染来自于本区域贡献;夏季,中心城区来自本区域贡献大幅减少,而静海、宁河、津南及东丽等区来自本区域贡献比重较冬季有所增加。总体而言,滨海新区和北辰区主要受本地污染源影响,其他区域受外部源贡献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筛选重点控制区域,制定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CMAQ PM2.5 区域污染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化学机制的天津市重点行业VOCs化学物种谱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阳 姚立英 +3 位作者 张丽娜 王同猛 王文秀 黄浩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51-2460,共10页
选取天津市汽车制造、家具制造、包装印刷及医药制造等13个VOCs重点行业,通过实测法构建了工业源本地化VOCs成分谱,并基于大气模型化学机理CB05和SAPRC99建立了本地化物种谱,且与美国环保署SPECIATE数据库中的物种谱进行对比分析,通过... 选取天津市汽车制造、家具制造、包装印刷及医药制造等13个VOCs重点行业,通过实测法构建了工业源本地化VOCs成分谱,并基于大气模型化学机理CB05和SAPRC99建立了本地化物种谱,且与美国环保署SPECIATE数据库中的物种谱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空气质量模型验证不同大气化学机制对O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SAPRC99机制建立的本地化物种谱与SPECIATE的差异要显著高于CB05机制.(2)汽车制造、家具制造、乐器制造、涂料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轮胎制造行业物种谱差异较小,包装印刷、医药制造等其它行业差异较为显著.(3)不同模式大气气相化学机制对O3的模拟结果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SAPRC99机制模拟结果略高于CB05机制,建议当本地化VOCs成分谱缺失或不详尽时,优先考虑采用CB05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模型成分谱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各区县PM_(2.5)污染工业行业贡献构成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璐 周阳 +4 位作者 姚立英 王伟 吉晟 刘玲 黄浩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9,共7页
应用MM5/CMAQ模型,选取1月和7月作为冬、夏两季的典型代表月份,采用源开关法,将天津市工业源分为8大类,模拟分析不同季节下,各类源对天津市各区县的PM2.5污染贡献.结果表明,热力供应是各区县冬季PM2.5污染的首要贡献源,贡献比例约为50%... 应用MM5/CMAQ模型,选取1月和7月作为冬、夏两季的典型代表月份,采用源开关法,将天津市工业源分为8大类,模拟分析不同季节下,各类源对天津市各区县的PM2.5污染贡献.结果表明,热力供应是各区县冬季PM2.5污染的首要贡献源,贡献比例约为50%以上,而石油加工和化工制造是夏季各区县PM2.5污染贡献的一个重要来源,贡献比例从冬季的7%上升到夏季的23%;在冬夏两季,黑色金属冶炼和水泥制造是构成天津市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合计分别约占工业污染贡献比重的30%和65%;此外,除蓟县外,电力生产在冬夏两季均不是各区县PM2.5的主要贡献来源.从具体区县看,水泥制造对河北、北辰、红桥等区县有较大影响,化工制造对宁河及滨海新区有较大影响,电力生产则对蓟县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灰霾 CMAQ模型 PM2.5 污染控制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及区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郝苗青 史恺 +5 位作者 张时佳 黄浩云 陈璐 张丽娜 周阳 张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基于典型工业企业自主申报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经计算,天津市2014年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16.52万t,其中VOCs生产环节、储运和运输环节、以VOCs为原料的工艺过程、含VOCs产品的使用和排放环节以及其他环... 基于典型工业企业自主申报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经计算,天津市2014年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16.52万t,其中VOCs生产环节、储运和运输环节、以VOCs为原料的工艺过程、含VOCs产品的使用和排放环节以及其他环节的VOCs排放量分别为12.94万、0.07万、0.63万、1.80万、1.08万t,对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8.33%、0.42%、3.81%、10.90%、6.54%。滨海新区工业源VOCs排放量最大,对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达88.25%,其中大港、临港经济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滨海新区工业源VOCs排放的主要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清单 区域分布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数值风洞模型对热电厂烟塔合一大气污染扩散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丽娜 马喆 +4 位作者 周阳 李志强 陈璐 王红宇 杨志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74,80,共9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城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不断增加,同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和排放状态也与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出现,对常规应用的稳态远距离以统计学为基础理论的高斯大气预测方法提出了挑战。... 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城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不断增加,同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和排放状态也与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出现,对常规应用的稳态远距离以统计学为基础理论的高斯大气预测方法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式——德国模式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预测上存在着许多关键性问题,如大风下洗条件下,冷却塔附近空腔区的大小和范围、空腔区污染物最高地面浓度等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准确预测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采用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预测模式——数值风洞模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下,大气污染物最高地面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冷却塔下风向存在负压区,污染物在该区域高浓度聚集。且在夏季6.0m/s风速下,冷却塔下风向最高地面浓度出现峰值,属于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数值风洞模型可利用图形化手段实现对空腔区产生、变化、破碎至再生成的全过程描述,从而建立了一种大气污染预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扩散 数值风洞 烟塔合一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监测在城市环境大气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晓旭 王丹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2期44-46,共3页
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确定城市区域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污染源周边环境复杂程度对烟气扩散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无人机监测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可为项目选址、排污口设... 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确定城市区域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污染源周边环境复杂程度对烟气扩散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无人机监测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可为项目选址、排污口设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相关工程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监测 数值模拟 大气污染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用于探测天津市夏秋季臭氧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秦龙 高玉平 +2 位作者 王文秀 翟鸿哲 张丽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97-1703,共7页
结合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与近地面臭氧监测,对天津市2018年6月23日至9月28日期间的臭氧污染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近地面与300 m高度处的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浓度呈现先升高后... 结合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与近地面臭氧监测,对天津市2018年6月23日至9月28日期间的臭氧污染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近地面与300 m高度处的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约1 000 m高度处达到最大值。受臭氧前体物由近地面向高空逐渐输送、以及NO向上传输过程中逐渐消耗的影响,臭氧污染日变化曲线出现最大、最小值的时间随高度的升高逐渐推迟;在1 500 m以上的高空,臭氧日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分布。在臭氧污染时段,在高空也观测到高浓度的臭氧污染带,在1 000 m处的臭氧浓度最大值约为570μg/m^3,污染带厚度可超过1 km,持续时间长达数日,且在夜间不能完全消散。观测时段内总计在23个污染日出现高空与近地面臭氧污染的混合,加重了近地面的臭氧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臭氧污染带 垂直分布特征 日变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6年天津城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英华 姚立英 +3 位作者 姚青 韩素芹 蔡子颖 刘敬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49-358,共10页
采用Belfort公司生产的MODLE6000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连续测量天津城区2013—2016年非降水期间的大气能见度,结合同期的PM_(2.5)浓度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城区大气能见度平均值为11.23 km... 采用Belfort公司生产的MODLE6000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连续测量天津城区2013—2016年非降水期间的大气能见度,结合同期的PM_(2.5)浓度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城区大气能见度平均值为11.23 km,大气能见度年均值逐年提高,这与天津地区PM_(2.5)浓度逐年下降有关;天津城区大气能见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大气能见度日变化存在显著的早晚高峰特征,PM_(2.5)浓度和相对湿度(RH)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持续72 h以上能见度小于10 km的低能见度天气事件近年来有逐年减少趋势,但持续72 h以上能见度小于5 km的低能见度天气事件仍时有发生;低能见度天气事件主要发生在秋冬季,主要与不利扩散条件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PM2.5 相对湿度(RH)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无人机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志强 张晓旭 +5 位作者 刘玲 周阳 张丽娜 吴岳 白文娟 李雨蒙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前地面常规大气监测手段难以对垂直方向污染源监测,也难以应对环境突发事件,采用无人机大气监测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实验开发了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空气质量监测平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平台搭载方案,再对无人机监测... 目前地面常规大气监测手段难以对垂直方向污染源监测,也难以应对环境突发事件,采用无人机大气监测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实验开发了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空气质量监测平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平台搭载方案,再对无人机监测系统得到的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作对比分析,得到各项污染物浓度。分析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数据链路传输能力,开展无人机遥感系统相关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学研究,开发精度高、质量轻的无人机大气监测吊舱,开展地面静止比对和飞行测量比对实验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大气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tal 2000应用于国内“烟塔合一”类项目大气影响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阳 王红宇 +2 位作者 李志强 王伟 赫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简述了德国"烟塔合一"类大气污染扩散模式,以及相关模式Austal 2000的应用方法,修正了气象参数以适合本地化应用。以天津某电厂为实例,将Austal 2000模式"烟塔合一"和烟囱排烟方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简述了德国"烟塔合一"类大气污染扩散模式,以及相关模式Austal 2000的应用方法,修正了气象参数以适合本地化应用。以天津某电厂为实例,将Austal 2000模式"烟塔合一"和烟囱排烟方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本地化修改后,Austal 2000模式适用于国内有关项目大气预测评价,但从环境影响角度考虑,"烟塔合一"相对于高烟囱排放方式没有明显优势,应用时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扩散 环境影响评价 烟塔合一 Austal 2000 S/P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策略实施效益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同猛 周阳 +1 位作者 郝艳召 高婵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4,共6页
为研究未来西安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基于情景分析法,以MOVES模型为平台,预测2020年西安市机动车PM_(2.5)、PM_(10)、NO_x、总碳氢化合物(THC)、CO、SO_2排放量分别为1 531.41、1 596.33、44 159.48、14 029.62、383 200.08... 为研究未来西安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基于情景分析法,以MOVES模型为平台,预测2020年西安市机动车PM_(2.5)、PM_(10)、NO_x、总碳氢化合物(THC)、CO、SO_2排放量分别为1 531.41、1 596.33、44 159.48、14 029.62、383 200.08、5 164.63t。设置5类不同控制措施情景,分析其对机动车的减排效果。结果显示:单一措施中,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对污染减排效果最明显,6种污染物均有较大幅度减排;调控轻型客车保有量可明显削减THC、CO的排放,减排比例分别为13.49%、18.59%;提升燃油质量可使各车型SO_2的减排比例均达到90%以上;使用替代燃料情景的污染物减排比例相对较低,但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综合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最为显著,与基准情景相比,2020年PM_(2.5)、PM_(10)、NO_x、THC、CO和SO_2减排比例分别为78.50%、78.37%、71.77%、72.47%、76.94%、9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机动车排放 减排量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比对采样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玉平 秦龙 +2 位作者 翟鸿哲 王文秀 张丽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27-129,137,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固定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开展比对监测,文章针对传统比对监测方法存在采集样品、样品保存和测定不一致问题导致结果偏差较大,研究通过手工方式平行采集固定污染源废气双样,并将采集的双样在同一时间内开展VOCs... 为了深入研究固定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开展比对监测,文章针对传统比对监测方法存在采集样品、样品保存和测定不一致问题导致结果偏差较大,研究通过手工方式平行采集固定污染源废气双样,并将采集的双样在同一时间内开展VOCs在线设备的比对监测,采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参比方法测定浓度在13.3~56.7 mg/m^3之间,通过与传统比对监测方法相比较,应用平行采样比对监测方法,比对监测平均绝对误差由-18.0 mg/m^3降低为3.4 mg/m^3,相对误差由-114.8%^-15.0%降低为-6.7%~10.4%,该研究有效解决了上述传统比对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固定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设备的评估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废气 VOCs在线监测 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风洞与物理风洞对烟塔合一排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丽娜 赵林 +3 位作者 陈璐 马喆 周阳 李志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146,共6页
热电厂"烟塔合一"排烟技术因其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少,排烟效果好、SO2落地浓度低等优势,特别是在机场附近的净空限高和对景观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型——德国... 热电厂"烟塔合一"排烟技术因其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少,排烟效果好、SO2落地浓度低等优势,特别是在机场附近的净空限高和对景观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型——德国模式在烟塔合一排烟方式的预测上尚存在许多问题,如大风下洗条件下,冷却塔附近空腔区的大小和范围、空腔区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等难以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准确预测烟塔合一排烟方式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式——数值风洞模型以及物理风洞实验被用于模拟烟塔合一的环境影响,分析数值风洞模式和物理风洞实验在大气环境预测领域应用的适用性和优缺点。2个预测方法的结果表明:在烟塔合一排烟方式下,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冷却塔下风向存在负压区,污染物在该区域高浓度聚集。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物理风洞实验由于受到物质和气象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得到精确的预测结果以及无法直观地描述空腔区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而数值风洞模拟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预测出在夏季6 m/s风速下,冷却塔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峰值,属于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同时该方法可利用图形化手段实现对空腔区产生、变化、破碎至再生成的全过程描述,从而建立了一种大气污染预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扩散 数值风洞 物理风洞 烟塔合一 预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幸成 王文秀 +3 位作者 黄浩云 陈璐 彭茵 文晨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3-368,共6页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是国际上通用的减少石化行业VOCs无组织排放的技术方法。在对天津市60套石化化工装置进行LDAR核查评估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建立了一个4层次24个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是国际上通用的减少石化行业VOCs无组织排放的技术方法。在对天津市60套石化化工装置进行LDAR核查评估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建立了一个4层次24个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FCE进行模糊综合评分。以甲、乙两石化企业为例进行LDAR评估指标体系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评估结果与实际LDAR核查评估结果一致,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检测与修复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指标权重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管理体系研究及评估建议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茵 吉晟 +3 位作者 赵子玮 郑幸成 陈璐 黄浩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4,共5页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是治理石化化工企业生产装置设备组件无组织泄漏的有效技术,国内正在广泛推广,但目前缺少对LDAR实施效果的评估考核标准。借鉴美国、欧盟、台湾地区泄漏检测管控体系,结合天津市在石化化工装置LDAR评估工作中...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是治理石化化工企业生产装置设备组件无组织泄漏的有效技术,国内正在广泛推广,但目前缺少对LDAR实施效果的评估考核标准。借鉴美国、欧盟、台湾地区泄漏检测管控体系,结合天津市在石化化工装置LDAR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议LDAR实施效果核查和评估技术重点应侧重加强检测机构的认证和规范管理、实施VOCs减排量核算、发展环境定量改善情况的审查和评估、推广LDAR技术现场核查、完善LDAR经济惩罚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泄漏检测与修复 环境管理体系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