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地震小区划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承春 王文国 《地震学刊》 CSCD 1989年第4期169-173,共5页
一.天津市工程地质特征天津市区经历了由陆地变海洋,由海洋再变陆地的过程。河北平原五大河流在市区及近郊汇入海河。现在的地形地貌下,掩埋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洼淀、水坑及近期古河道。市区的覆盖土层厚度一般在1000米至700米左右。第一... 一.天津市工程地质特征天津市区经历了由陆地变海洋,由海洋再变陆地的过程。河北平原五大河流在市区及近郊汇入海河。现在的地形地貌下,掩埋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洼淀、水坑及近期古河道。市区的覆盖土层厚度一般在1000米至700米左右。第一层为人工堆积层,第二层为陆相堆积层,第三层为海相堆积层,第四层为陆相堆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层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FEM–IBIEM模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中宪 王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9-1301,共13页
准确的地层波速模型是场地反应分析的关键,而实际地层波速测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中通常采用简化的均质和分层模型,或者根据钻孔数据将波速沿深度进行线性、二次或指数拟合。这些不同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究竟如... 准确的地层波速模型是场地反应分析的关键,而实际地层波速测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中通常采用简化的均质和分层模型,或者根据钻孔数据将波速沿深度进行线性、二次或指数拟合。这些不同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究竟如何目前尚未得以厘清。为此尝试采用有限元—间接边界积分方程耦合方法,通过频时域定量计算,从波动学角度揭示不同波速模型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差别及其本质所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低频波入射时(??0.3),常用的几种波速模型对地表位移反应影响不大。但随着频率增大,不同波速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着重考察了线性模型和均质模型之间的反应差别:发现线性模型情况下高频共振和盆地边缘效应更为显著,由此导致地震能量主要积聚在近地表土层,并使得沉积内部地表位移幅值显著放大,地震动持时明显增长。另外,沉积谷地形状和入射角度对地震波聚焦特征也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波型入射下聚焦区域有很大差别。实际沉积谷地地震动场精确模拟需获取较为精细的地层波速结构和边界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谷地 地震响应 FEM-IBIEM 耦合法 地层波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沉积盆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间接边界元法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中宪 尚策 +1 位作者 王小燕 王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31,共21页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盆地形状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和空间分布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且具体规律受控于入射波频段.1随着盆地深度增大,盆地边缘面波发育更为充分,在较宽频段内均会出现显著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深盆地的放大区域集中于盆地中部.2圆形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效应最为显著,而狭长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作用相对较弱,高频情况下可在盆地内部形成多个聚焦区域.3不同波型入射下,盆地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机制有所差异:P波入射下,竖向位移放大主要是由于盆地边缘面波由四周向中部汇聚所致;SV波入射下,边缘面波汇聚效应相对较弱,而当盆地较深时,底部透射体波和边缘面波易形成同相干涉从而显著放大地震动.按盆地内外介质波速比为1/2,P波和SV波垂直入射下频域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25和15,时域放大倍数约为4.0和3.7(雷克子波).4低频波入射下,位移从盆地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小,且浅层沉积盆地对地表位移幅值的放大作用不明显.5 P波和SV波的入射角度对盆地地震动放大幅值及空间分布特征也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边缘效应 地震波 散射 间接边界元法(IBEM) 聚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沉积盆地强地震动谱元模拟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中宪 刘明珍 韩建斌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6,共11页
近断层强地震动特性与远场地震动特性具有显著差别。关于近断层沉积盆地地震响应规律,目前尚未厘清。为此利用基于有限断层假定的动力学震源模型,采用谱元法,详细研究了不同沉积内外介质波速比、走滑断层倾角下近断层沉积盆地地表的地... 近断层强地震动特性与远场地震动特性具有显著差别。关于近断层沉积盆地地震响应规律,目前尚未厘清。为此利用基于有限断层假定的动力学震源模型,采用谱元法,详细研究了不同沉积内外介质波速比、走滑断层倾角下近断层沉积盆地地表的地震动时程和峰值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近断层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幅值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在盆地内部,地震动持时明显延长以及空间分布更为复杂,同时出现多次长周期速度脉冲。断层倾角变化对地震动有着显著影响,在30°~90°范围内,整体上看:随倾角增大,盆地内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逐渐减小,而位移峰值受倾角的影响相对要小。另外,随近断层沉积盆地内部介质波速降低,盆地内部地表的地震加速度和速度会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沉积盆地 强地震动 动力学震源模型 谱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震源作用下三维沉积盆地地震动谱元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中宪 苗岳云 陈頔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8,共9页
基于高精度谱元法(SEM),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为例,研究了点震源作用下三维沉积盆地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幅值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对地震持时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地震动空间分布规律受控于震源频率和近断层倾角等... 基于高精度谱元法(SEM),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为例,研究了点震源作用下三维沉积盆地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幅值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对地震持时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地震动空间分布规律受控于震源频率和近断层倾角等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震源函数主频率较高时,沉积盆地内部出现多个波峰波谷,局部聚焦增强,放大效应显著,如震源频率为2Hz时在沉积盆地中心位置的加速度峰值可达1Hz时的5.6倍;(2)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大,断层上盘效应逐渐减弱,地表加速度的峰值在逐渐减小,30°倾角断层沉积盆地中心的加速度达1.96m/s^2,是90°倾角断层加速度值的5.2倍;(3)震源频率和断层倾角对位移的影响没有对加速度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震源作用 三维沉积盆地 近断层 谱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山体地形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边界元法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中宪 张雪 +1 位作者 孙帅杰 王治坤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2-729,共8页
采用动力间接边界元法,研究了平面P波、SV波入射时多个邻近山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及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连绵多山地形的地震反应规律相比孤立山丘情况更为复杂;反应特征受控于入射波频率、角度、山体间距等因素,邻近山体对地震... 采用动力间接边界元法,研究了平面P波、SV波入射时多个邻近山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及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连绵多山地形的地震反应规律相比孤立山丘情况更为复杂;反应特征受控于入射波频率、角度、山体间距等因素,邻近山体对地震动放大或缩幅程度主要取决于其边缘激发面波的强度、相位及与观察点的距离。一般来说,当山体处于邻近山体对地震波散射形成的位移放大区域内,相比单山情况地震动会表现出增强放大效应,特定频段主方向反应可达到单山放大效应的约1.5倍。另需注意由于散射波的相干效应,两山之间平坦地表也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而高频波入射下,邻近山体相互作用效应明显减弱。实际复杂多山地形地震动评估需准确掌握输入地震波特性和连绵山体的材料、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山地形 IBEM 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动放大效应 相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半空间中不均质体对地震波散射的MFS求解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中宪 梁建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5-821,948-949,共7页
针对饱和半空间中任意形状不均质体对地震波的散射问题,采用一种新型基本解方法(MFS)进行求解分析。该方法结合饱和半空间中膨胀波源和剪切波源的格林函数,首先由分布在不均质体和半空间交界面附近两虚拟波源面上的PI、PII、SV波源分别... 针对饱和半空间中任意形状不均质体对地震波的散射问题,采用一种新型基本解方法(MFS)进行求解分析。该方法结合饱和半空间中膨胀波源和剪切波源的格林函数,首先由分布在不均质体和半空间交界面附近两虚拟波源面上的PI、PII、SV波源分别构造了不均质体内外的散射波场,然后由交界面连续性条件建立方程并求解确定了虚拟波源密度,总波场反应由自由波场和散射波场叠加而得,最后在精度检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组典型算例研究了平面P波在饱和半空间中不均质体周围散射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相介质波动的MFS模拟具有极高的数值精度和高频稳定性;波在饱和不均质体中的散射特征取决于入射波的频率和方向、边界渗透条件、介质孔隙率等参数,与在单相介质中的情况具有很大差别;地表位移特征反映了波的散射和饱和不均质体的自振特性,随着介质孔隙率增大,位移幅值谱振荡更为剧烈,且不均质体刚度越小,地表位移放大效应越显著,但最大不超过自由场反应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半空间 不均质体 散射 基本解方法(MFS)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yleigh波入射下相邻山体地震响应边界元法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雪 刘中宪 何颖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5,共8页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IBEM),对Rayleigh波入射下两邻近山体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个山体在Rayleigh波入射下的地震响应相比,两山地形的地震反应规律更为复杂,反应特征受控于入射波频率和山体间距等因素。总体上看:入射Ra...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IBEM),对Rayleigh波入射下两邻近山体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个山体在Rayleigh波入射下的地震响应相比,两山地形的地震反应规律更为复杂,反应特征受控于入射波频率和山体间距等因素。总体上看:入射Rayleigh波频率较低时,两山间距对双山地形地震反应影响较大。低频波入射,受邻近山体影响,迎波面山体水平位移峰值约为入射波水平位移的6.3倍,放大效应可达单山作用的1.5倍。且山体山脚处竖向位移的频谱振荡更为剧烈,特定频率下山脚的竖向位移反应可达单山放大效应的1.6倍。较高频波入射时,迎波面一侧山体受邻近山体影响较小,且对波表现出明显的屏障效应,背波面山体地震反应强度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山体 间接边界元法 场地效应 瑞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线工程网络可靠性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金国梁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7-104,共8页
应用概率论分析生命线工程网络的可靠度常遇到工作量太大和计算机时太多的困难。本文提出一个简化方法,采用了布尔代数中的展开定理分析网络可靠度,并用此法解了一些较复杂的网络,证明此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网络 可靠性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介质随机性对沉积河谷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中宪 于琴 何颖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4-777,共14页
基于间接边界元法计算沉积河谷对平面P波和SV波的二维散射,着重考察沉积介质波速比和材料阻尼比的随机性对河谷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模拟产生了波速比样本和阻尼样本各30组,给出了不同入射角度和频率的P波和SV波... 基于间接边界元法计算沉积河谷对平面P波和SV波的二维散射,着重考察沉积介质波速比和材料阻尼比的随机性对河谷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模拟产生了波速比样本和阻尼样本各30组,给出了不同入射角度和频率的P波和SV波入射下河谷随机响应的单频和频谱结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1)地表位移响应幅值的变异系数极值均显著大于波速比变异系数,且波速比的随机性对地表位移的影响在体系共振频率处最为显著,地表位移的标准差最大可达7.168;低频情况下,沉积中部地震动反应的变异性更显著,高频情况下则在沉积河谷边缘变异性最大;(2)入射角对地表位移响应变异系数极值的影响不大,但对变异系数空间变化的影响显著;(3)阻尼比随机性对地表位移的影响在低频情况下较小,在高频情况下则较明显,尤其是在沉积河谷的体系自振频率处,其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放大效应 地震动 间接边界元法 波速比随机性 阻尼比随机性 蒙特卡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线工程网络震害预测方法讨论 被引量:13
11
作者 金国梁 《工程抗震》 1994年第4期32-36,共5页
生命线工程网络震害预测方法讨论金国梁(天津市地震工程研究所)-、前言历次大地震中都有生命线工程严重破坏的记录,而生命线工程包括埋设管线、公路工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等的破坏又常会引起次生灾害。埋设管线破坏会造成断水、... 生命线工程网络震害预测方法讨论金国梁(天津市地震工程研究所)-、前言历次大地震中都有生命线工程严重破坏的记录,而生命线工程包括埋设管线、公路工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等的破坏又常会引起次生灾害。埋设管线破坏会造成断水、断气,甚至引起火灾;输电线路破坏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网络分析法 震害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线工程网络的一种震害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国梁 《工程抗震》 1993年第1期22-24,46,共4页
生命线工程网络的震害预测方法是先对单根元件进行震害预测,然后再分析网络的连通可靠性。本文介绍了条件概率法分析网络,并用此法分析了安阳市给水管网的地震可靠度。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网络 震害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工程震害预测方法探讨
13
作者 金国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3年第4期41-47,共7页
一、前言在历史地震中,生命线工程都是薄弱环节,而且损坏后影响很大,造成交通阻塞、污染水源、停水停电等,影响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还可能发生次生灾害,扩大灾情。因此,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问题已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并作了大量... 一、前言在历史地震中,生命线工程都是薄弱环节,而且损坏后影响很大,造成交通阻塞、污染水源、停水停电等,影响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还可能发生次生灾害,扩大灾情。因此,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问题已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各城市正在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其中包括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规划,因此生命线工程的震害预测成了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不少研究人员已作过城市供水管、排水管和煤气管道的震害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震害 预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半空间夹杂群对平面SH波散射的快速多极多域边界元法模拟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中宪 武凤娇 +1 位作者 王冬 张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4-1163,共10页
结合快速多极子展开技术,发展一种高精度快速多域间接边界元方法,用于求解弹性半空间大规模夹杂群对平面SH波的二维散射。数值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求解大规模多域散射问题,同时可大幅度降低计算存储量,据此在普通电脑上可实... 结合快速多极子展开技术,发展一种高精度快速多域间接边界元方法,用于求解弹性半空间大规模夹杂群对平面SH波的二维散射。数值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求解大规模多域散射问题,同时可大幅度降低计算存储量,据此在普通电脑上可实现数百万自由度二维多域出平面散射问题快速求解,进而分别针对半空间中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夹杂群,探讨了夹杂群刚度、形状对其周围平面SH波散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弹性波的多次散射相干,使得夹杂群对平面SH波的散射与单夹杂体存在显著差异,总波场空间分布特征和位移频谱特征更为复杂;平面SH波散射特性主要取决于夹杂体的材料软硬程度、几何形状特征和入射波的角度、频率。另外,研究方法和分析结论可为半空间复杂不均质体对SH波散射正、反演分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域散射 平面SH波 快速多极子展开 间接边界元法 夹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屏障对Rayleigh波宽频散射三维快速边界元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中宪 符瞻远 +2 位作者 苗雨 王治坤 李昌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9-97,共9页
基于单层位势理论,将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方法(FMM-IBEM)拓展到弹性半空间群桩对弹性波的宽频散射求解,进而研究了Rayleigh波入射下多排桩屏障体系的隔振效果。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常规IBEM计算所需的存储量和计算量。... 基于单层位势理论,将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方法(FMM-IBEM)拓展到弹性半空间群桩对弹性波的宽频散射求解,进而研究了Rayleigh波入射下多排桩屏障体系的隔振效果。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常规IBEM计算所需的存储量和计算量。针对典型算例,讨论了单排桩净距、排桩桩长、场地波速、排桩排数及多排桩之间净距对Rayleigh波的屏障效应。结果分析表明:排桩排数是影响多排桩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多排桩之间的排距对隔振效果影响较小;桩间净距和桩长是影响单排桩隔振效果的重要参数,桩距在0.1倍~0.3倍Rayleigh波波长,桩长大于1倍波长时即可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对于不同的场地,场地土越软,排桩隔振效果越好。对低频波隔振宜采用多排桩进行隔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多极间接边界元法(FMM-IBEM) RAYLEIGH波 多排桩屏障 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山耦合场地对平面SH波的散射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中宪 马宁宁 刘蕾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844,900,共6页
沉积盆地和山体对地震动的显著影响已被地震观测和理论证实,但两者的复合作用尚需予以定量分析。本文基于单层位势理论,在散射体表面施加虚拟荷载构造散射波场;然后由边界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得到虚拟荷载密度,由散射波场和自由波场叠加得... 沉积盆地和山体对地震动的显著影响已被地震观测和理论证实,但两者的复合作用尚需予以定量分析。本文基于单层位势理论,在散射体表面施加虚拟荷载构造散射波场;然后由边界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得到虚拟荷载密度,由散射波场和自由波场叠加得到总波场,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入射频率、入射角度、山体高度等)分析。结果表明:在SH波水平入射情况下,山体主要表现为"屏障"作用,其后方盆地中位移幅值可降低30%左右;在垂直入射情况下,盆地内部地震响应反而会增大,如当η=0.5时,其放大程度超过50%;整体上看,随着山体高度增大,对盆地内部地震响应的影响增大。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复杂地形条件下长大桥梁、高坝等大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复杂场地条件 动力边界元 地震波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面波势函数基本解方法的弹性波三维散射与动应力求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中宪 王治坤 +1 位作者 梁建文 王楚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30-2738,共9页
针对弹性波三维散射和动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球面波势函数的基本解方法(SWP-MFS)。方法基于单层位势理论,采用膨胀波和矢量剪切波球面波势函数构造散射波场,根据边界条件建立边界积分方程并配点求解。精度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 针对弹性波三维散射和动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球面波势函数的基本解方法(SWP-MFS)。方法基于单层位势理论,采用膨胀波和矢量剪切波球面波势函数构造散射波场,根据边界条件建立边界积分方程并配点求解。精度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值精度及稳定性。以无限空间中三维夹杂体及空洞对平面P、SV波的散射为例,进行方法展示,并揭示了三维夹杂体周围弹性波散射的一些重要规律。结果表明:三维夹杂体随其内部介质刚度降低,位移谱曲线震荡越加强烈。三维球形空洞在P波和SV波水平入射下应力集中规律不同,前者在顶部和底部及附近更明显,后者在纵截面两45°角线附近更明显。与以往的集中力源函数相比,新的波场构造基本解更为简洁易用,为三维弹性波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型无网格数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解方法 球面波势函数 三维弹性波散射 动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半空间中含粘性滑移界面圆形衬砌洞室对平面SH波的散射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中宪 张征 梁建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9-385,508-509,共8页
为揭示粘性滑移界面对衬砌洞室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采用一种高精度的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基于粘性滑移界面模型,求解了弹性半空间中浅埋圆形衬砌洞室对入射平面SH波的散射。结果表明:中低频波入射时,随着界面滑移刚度系数的增加,衬砌洞... 为揭示粘性滑移界面对衬砌洞室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采用一种高精度的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基于粘性滑移界面模型,求解了弹性半空间中浅埋圆形衬砌洞室对入射平面SH波的散射。结果表明:中低频波入射时,随着界面滑移刚度系数的增加,衬砌洞室上方地表位移幅值减小,而界面粘性系数对地表位移反应不明显;衬砌内壁应力幅值随界面滑移刚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高频波入射下,较小的界面粘性系数对地表位移放大效应更为显著;当界面滑移刚度系数较小时,部分频段由于体系共振效应会造成显著的应力集中;高频特别是共振频率段,粘性系数对应力幅值有明显的降幅效应。研究结论可为实际地下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半空间 衬砌洞室 粘性滑移界面 动应力集中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弹性半空间裂隙对平面P_I波的衍射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晓剑 刘中宪 +1 位作者 赵延喜 张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7,I0006,I0007,共9页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求解了饱和半空间裂隙对平面PI波的二维衍射问题。基于单层位势理论,将边界离散并直接在边界单元上施加虚拟荷载(水平作用力、竖向作用力和流量源的叠加)以构造散射波场,并由边界条件确定虚拟荷载密度,总波场由自由波...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求解了饱和半空间裂隙对平面PI波的二维衍射问题。基于单层位势理论,将边界离散并直接在边界单元上施加虚拟荷载(水平作用力、竖向作用力和流量源的叠加)以构造散射波场,并由边界条件确定虚拟荷载密度,总波场由自由波场和散射波场共同组成。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入射波频率、入射倾角、埋深、孔隙率、边界渗透条件等因素对饱和半空间中裂隙对平面PI波衍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隙随埋深增大,地表位移谱振荡加剧,峰值有所降低;随着入射频率增加,孔隙率影响逐渐增大;垂直入射时,水平位移的放大区域主要分布在裂隙两端,斜入射时,主要集中在裂隙正上方地表附近;透水和不透水两种情况下的地表位移幅值和相位差别较小,但干土情况与饱和情况下的位移幅值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半空间 裂隙 平面PI波 BIOT理论 间接边界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中管桩屏障对平面SV波的隔离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昌俊 刘中宪 +1 位作者 孙帅杰 符瞻远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2-838,996,共8页
采用Biot两相介质理论与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研究了饱和土体中空心管桩屏障二维宽频隔振效应。通过在空心管桩内外交界面附近引入虚拟波源来构造内、外散射场,继而由边界条件建立边界积分方程,以此求得虚拟波源密度。以空心管桩... 采用Biot两相介质理论与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研究了饱和土体中空心管桩屏障二维宽频隔振效应。通过在空心管桩内外交界面附近引入虚拟波源来构造内、外散射场,继而由边界条件建立边界积分方程,以此求得虚拟波源密度。以空心管桩对平面SV波的隔离为例,讨论了不同孔隙率、桩间距、排桩排数以及入射频率等因素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入射时,孔隙率越大隔振效果越好;排桩间距是影响单排桩隔振的主要因素;低频入射时,双排管桩的隔振效果比单排时更加明显,但随着管桩排数进一步增大,其隔振效果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当入射频率增大时,三排桩隔振效果比双排桩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体 空心管桩 非连续屏障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