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可信性研究
1
作者 朱国慧 陈春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文大语言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问题解答中的可信性,并探究如何通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已有模型在口腔专业问题解答中的可信度。方法:选取4个国内领先的中文大型语言模型——百川大模型3.0(A)... 目的: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文大语言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问题解答中的可信性,并探究如何通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已有模型在口腔专业问题解答中的可信度。方法:选取4个国内领先的中文大型语言模型——百川大模型3.0(A)、智谱清言GLM-4(B)、文心一言3.5(C)及通义千问(D),针对十个典型前牙美学修复问题进行了测试。通过权威资料、学术文献及专家意见确立标准答案,并对比模型回答的准确性。采用柱状图直观展示各模型在每个问题上的召回率和幻觉率,以便于性能比较。在与大语言模型交互时加入了思维链(CoT)技术,观察是否能够对模型回答前牙美学修复相关问题时的召回率和幻觉率产生积极影响。针对A和B两款模型,打开联网功能,观察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是否可改进模型的回答质量。结果:A~D组模型平均召回率分别为0.4167±0.13、0.3505±0.20、0.3587±0.01和0.5619±0.04,平均幻觉率分别为0.4651±0.04、0.6946±0.13、0.5018±0.08和0.3119±0.09。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D组和A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组在召回率和幻觉率上的优势较显著(t≈15.53,P<0.05)。引入CoT技术与模型交互,发现整体召回率有所提升,某些模型的幻觉率也出现了增长现象。当启用A模型和B模型的检索增强生成(RAG)功能时,显著提升了问题解答的召回率并降低了幻觉率(P<0.05)。结论: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所采用的方法或特性在提高答案准确性和减少不实信息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在前牙美学修复问题解决上展现了更高的可信性。应用GoT虽能提升部分模型的正确率,也可能导致幻觉率上升。RAG策略能提高大语言模型的正确率,减少不实输出,增强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前牙美学修复 召回率 幻觉率 思维链 检索增强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相牙科氧化锆纳米材料的制备条件的参数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春霞 张亚东 +3 位作者 柯研 阳桂芳 余华 赵丽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究新型立方相和四方相混相牙科修复氧化锆纳米材料制备条件的参数控制和机理。方法:以氯氧化锆和氧化钇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通过水热法制备混相氧化锆纳米材料。利用合成温度(140℃~260℃)、合成时间(2~6 h)、酸碱度(pH 3~10)... 目的:探究新型立方相和四方相混相牙科修复氧化锆纳米材料制备条件的参数控制和机理。方法:以氯氧化锆和氧化钇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通过水热法制备混相氧化锆纳米材料。利用合成温度(140℃~260℃)、合成时间(2~6 h)、酸碱度(pH 3~10)和钇离子(0~30%mol)掺杂控制立方相和四方相混相氧化锆材料的合成,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分析仪对所制备氧化锆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水热法制备立方相和四方相混相牙科氧化锆纳米材料时参数条件为中性条件下合成温度180℃,合成时间4 h,钇离子掺杂量在5%~10%mol之间,获得的新型氧化锆混相前驱体纳米材料的混相和不同晶相的质量分数符合,既具机械强度又具有美观表征的要求。结论:建议应用本研究获得的参数制备立方相和四方相混相牙科氧化锆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修复材料 水热法 X射线衍射 钇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键基因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军 刘丽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9-823,共5页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潜在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集GSE74530、GSE78060和GSE138206,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影响OSC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结果:FN1、COL1A1、COL1A2、COL3A1、CD44、COL4A1、COL5A1、...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潜在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集GSE74530、GSE78060和GSE138206,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影响OSC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结果:FN1、COL1A1、COL1A2、COL3A1、CD44、COL4A1、COL5A1、CXCL8、POSTN和CXCL10被鉴定为hub基因。生存分析显示FN1、CD44、COL5A1、CXCL8的高表达和COL3A1的低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FN1、CD44、COL5A1、CXCL8和COL3A1可作为OSCC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 口腔鳞状细胞癌 hub基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受体信号在磨牙异常咬合致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丢失中的作用
4
作者 刘更 李乐 +1 位作者 邢路 范向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索肾上腺素受体信号在磨牙异常咬合致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正畸分牙法建立磨牙异常咬合大鼠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及实验组大鼠分别接受腹膜注射生理盐水(溶剂注射组)或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普萘洛尔注... 目的:探索肾上腺素受体信号在磨牙异常咬合致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正畸分牙法建立磨牙异常咬合大鼠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及实验组大鼠分别接受腹膜注射生理盐水(溶剂注射组)或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普萘洛尔注射组)。用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密度及骨小梁结构学参数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软骨下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软骨下骨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结果:4、8周实验组软骨下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厚度均较其对照组降低,但其骨小梁间隙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则较对照组增高(P<0.05);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中Adrb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较其对照组增高(P<0.05),但Adrb1及Adrb3基因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普萘洛尔注射可显著逆转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丢失,其软骨下骨小梁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间隙等参数均较溶剂注射实验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异常的咬合力可通过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促进髁突软骨下骨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突 软骨下骨 交感神经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特式弓描记法判断无牙颌患者偏侧咀嚼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师晓蕊 徐军 史作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00-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无牙颌患者偏侧咀嚼的临床判定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患者的义齿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无牙颌患者进行哥特式弓描记及叩齿点的测量,使用三维精密平移台测量哥特式弓描记图像顶点、边缘运动各终点及叩齿点坐标,建立坐标系,... 目的:探讨无牙颌患者偏侧咀嚼的临床判定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患者的义齿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无牙颌患者进行哥特式弓描记及叩齿点的测量,使用三维精密平移台测量哥特式弓描记图像顶点、边缘运动各终点及叩齿点坐标,建立坐标系,计算肌力闭合道终点(MCP)相对于正中关系位(CRP)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d、不对称指数AI(角度)、AI(幅度)以及AI(偏离),所得数据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无牙颌患者中2例(6.67%)MCP与CRP为同一位置,8例(26.67%)MCP与CRP在水平方向上协调,20例(66.67%)MCP与CRP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不协调,最小偏离量为0.340mm,最大偏离量可达到2.640mm。20例MCP与CRP不协调的无牙颌患者中,14例患者的d值方向至少与AI(角度)、AI(幅度)、AI(偏离)中的1个指标方向相一致。结论:哥特式弓描记法作为判断无牙颌患者有无偏侧咀嚼的方法,有一定可信度,但其具体判定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必要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总义齿 哥特式弓描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饰瓷厚度对CAD/CAM玻璃陶瓷材料透明性的影响
6
作者 赵军 樊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核饰瓷厚度的CAD/CAM玻璃陶瓷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CR)以及与A2色测色试件的色差ΔE。方法:将IPS e.max CAD瓷块和IPS Empress CAD瓷块加工成厚度分别为0.8、1.0、1.2 mm的方型核心瓷片,然后在核心瓷上烧结厚度分别为... 目的:探讨不同核饰瓷厚度的CAD/CAM玻璃陶瓷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CR)以及与A2色测色试件的色差ΔE。方法:将IPS e.max CAD瓷块和IPS Empress CAD瓷块加工成厚度分别为0.8、1.0、1.2 mm的方型核心瓷片,然后在核心瓷上烧结厚度分别为0.7、0.5、0.3 mm的相应饰瓷,最后上釉。共制作30片12×12 mm、总厚度为1.5 mm的瓷试件(n=5)。采用CM-3600A分光测色计测量试件的色度值,用来计算试件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CR)和与A2色片的色差(ΔE)。结果:IPS e.max CAD组的CR值明显大于IPS Empress CAD组。IPS e.max CAD组的ΔE值小于IPS Empress CAD组。结论:不同核瓷厚度组合的IPS e.max CAD和IPS Empress CAD都能较好的模拟目标颜色;IPS Empress CAD的透明性要高于IPS e.max 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透明性 厚度 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侧集中[牙合]与三次印模法在全口义齿制作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亚东 陈春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评价制作全口义齿时采用3次印模法配合舌侧集中[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低平牙槽嵴患者,随机分为40例实验组(三次印模法)和40例对照组(二次印模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舌侧集中[牙合]治疗。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对义齿咀嚼效率、... 目的:评价制作全口义齿时采用3次印模法配合舌侧集中[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低平牙槽嵴患者,随机分为40例实验组(三次印模法)和40例对照组(二次印模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舌侧集中[牙合]治疗。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对义齿咀嚼效率、患者满意度、义齿基托密合性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在义齿稳定性、咀嚼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美观、发音方面2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次印模法配合舌侧集中[牙合]在修复低平牙槽嵴患者中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三次印模法 咀嚼效率 舌侧集中[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孔及内部管网结构促进聚醚醚酮与软组织结合的体内实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晓珂 白石柱 赵铱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技术在辅助设计制作的管、网结构在促进聚醚醚酮(PEEK)与软组织结合中的应用。方法:将设计的管、网结构打印出树脂代型,用热压铸制备出相应的PEEK试件。用浓硫酸酸蚀PEEK,并通过表面形貌检测及新西兰大白兔皮下移植来评... 目的:探究数字化技术在辅助设计制作的管、网结构在促进聚醚醚酮(PEEK)与软组织结合中的应用。方法:将设计的管、网结构打印出树脂代型,用热压铸制备出相应的PEEK试件。用浓硫酸酸蚀PEEK,并通过表面形貌检测及新西兰大白兔皮下移植来评估这种具有表面微孔及内部管、网结构的PEEK与软组织的结合能力。结果:成功制备出具有内部管、网结构的PEEK。酸蚀后PEEK呈白垩色,接触角变小。植入动物皮下后,酸蚀的PEEK较未酸蚀的PEEK与软组织结合的更好;有管、网结构的PEEK较没有管、网结构的PEEK与软组织结合的更好。结论:结合数字化设计制作的内部管、网结构与表面酸蚀微孔组合的PEEK能更好的和软组织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热压铸 聚醚醚酮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调控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军 刘丽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进行性破坏。牙周膜干细胞具有成骨向分化能力,在牙周组织再生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可靶向mRNA 3’非翻译...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进行性破坏。牙周膜干细胞具有成骨向分化能力,在牙周组织再生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可靶向mRNA 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进而导致mRNA降解或抑制mRNA翻译。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miRNA的成骨调控作用,且多种miRNAs已经被证实参与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调控,本文就目前miRNA调控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