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维红 刘涛 +2 位作者 张杰 周星娅 付丽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6-1588,I0001,共4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筛查出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患者210例,应用SPSS 22.0和SPSS Modeler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筛查出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患者210例,应用SPSS 22.0和SPSS Modeler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40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痉挛组210例,非痉挛组190例,痉挛的总发生率为52.50%。12个月后对400例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9个因素经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后,其中4个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脂血症,在非痉挛组和痉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为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专业需要和能够用临床解释的分类方法,将中医证候归为3类:血瘀证,共40例,占28.6%;气虚证兼痰证,共60例,占19%;阴虚血瘀,共110例,占52.4%。结论:上述因素是脑梗死后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基础证型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阴虚和气虚,标实为血瘀和痰湿,其中以血瘀证和阴虚证为主。阴虚、气虚、血瘀、痰皆是痉挛性偏瘫重要的致病因素,多种致病因素互为因果,交相作用而最终发为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痉挛性瘫痪 中医证候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艳秋 王会民 邵义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为营养支持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风险组39例和无风险组57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为营养支持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风险组39例和无风险组57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无风险组比较,风险组1d时前白蛋白明显降低[(205.5±54.7)mg/L vs(235.2±55.4)mg/L,P<0.05],14d时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降低[(58.3±5.2)g/L vs(65.4±5.2)g/L,(32.5±6.1)g/L vs(37.8±4.6)g/L,(156.7±49.6)mg/L vs(217.6±58.5)mg/L,P<0.05]。与1d时比较,风险组14d时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风险组14d时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风险组(33.3%vs 10.5%,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尽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便及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营养评价 营养支持 前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25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秀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18-919,共2页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肿瘤通过远隔作用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既非肿瘤的直接侵犯、压迫及转移所致,也非癌肿导致的代谢障碍、感染血管性疾病、恶病质及放疗和化疗并发症引起的神...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肿瘤通过远隔作用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既非肿瘤的直接侵犯、压迫及转移所致,也非癌肿导致的代谢障碍、感染血管性疾病、恶病质及放疗和化疗并发症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非常罕见,多数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往往出现在原发癌肿症状不明显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神经系统 副肿瘤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