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天津市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思秋 龚超 +3 位作者 宋苗瑞 徐卫国 许建辉 刘春雨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10,共6页
目的:以天津市15所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为研究样本,探讨和评价样本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效果和时序性变化,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方法:收集汇总2018-2021年“国考”中医疗质量维度数据,基于熵权-GRA-TOPSIS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样本医... 目的:以天津市15所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为研究样本,探讨和评价样本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效果和时序性变化,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方法:收集汇总2018-2021年“国考”中医疗质量维度数据,基于熵权-GRA-TOPSIS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样本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刻画样本医院医疗质量分布的动态演变趋势。结果:市属医院之间和区属医院之间均在下转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和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市属医院之间的特需医疗服务量占比不尽相同,区属医院之间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差别较大。市属医院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区属医院医疗质量波动下降,市属和区属医院医疗质量呈现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市属医院的医疗质量呈现两级分化,区属医院则呈现多级分化。结论:要关注不同管辖归属医院的发展和改进重点,持续推进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明确市属和区属三级医院功能定位,实现患者有序有效就诊;加强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考核 医疗质量 指标体系 Kernel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鲁立颖 王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4-2070,共7页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造模成功的PD大鼠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美多芭组(11.0 mg/kg美多芭)、多奈哌齐组(0.6 mg/kg盐酸多奈哌齐)、多奈哌齐+美多芭组(...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造模成功的PD大鼠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美多芭组(11.0 mg/kg美多芭)、多奈哌齐组(0.6 mg/kg盐酸多奈哌齐)、多奈哌齐+美多芭组(11.0 mg/kg美多芭+0.6 mg/kg盐酸多奈哌齐),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评估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H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Bcl-2)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和炎症因子(IL-6、IL-18、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加,掉落潜伏期缩短,自发交替行为(SAB)正确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脑黑质TH阳性表达、TH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SOD和GSH-Px活性及p-PI3K/PI3K、p-AKT/AKT降低,脑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MDA含量及IL-6、IL-18、TNF-α水平升高(P<0.05);而美多芭、多奈哌齐及多奈哌齐+美多芭均能够减少PD大鼠的旋转圈数,延长掉落潜伏期,升高SAB正确率,缩短逃避潜伏期,增加跨越原平台次数,升高脑黑质TH阳性表达、TH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SOD和GSH-Px活性及p-PI3K/PI3K、p-AKT/AKT,降低脑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MDA含量及IL-6、IL-18、TNF-α水平(P<0.05),且多奈哌齐+美多芭组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美多芭组、多奈哌齐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美多芭可降低PD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提高认知功能,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美多芭 帕金森病 凋亡 认知功能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及对CAS评分、预后转归的影响
3
作者 李伟 游泳 +3 位作者 项芬芬 闫永凤 陈凯 陈文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4-718,共5页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并分析其对临床活动性(CAS)评分、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272眼TA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并分析其对临床活动性(CAS)评分、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272眼TA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征状况、CAS评分、甲状腺状况[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体积]、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64/68)]高于对照组[82.35%(56/68)](P<0.05)。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眼球突出度、眼压、平均睑裂宽度、球后软组织体积、球尖距、CAS评分、TPOAb、TRAb、甲状腺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减少(均为P<0.05),泪膜脂质层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除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表达小于对照组外,其余时间点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患者低热、恶心、低血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好转率[95.59%(65/68)]高于对照组[79.41%(54/68)](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TAO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眼征状况、甲状腺状况,降低临床活动性,促进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甲状腺相关眼病 免疫抑制剂 C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爱平 赵静 +1 位作者 李晓蕾 高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59-260,共2页
目的 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对其实施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将... 目的 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对其实施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将其经腹部、阴道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者30例,子宫内膜息肉者17例,黏膜下肌瘤者7例,子宫内膜癌者6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者准确率为90.00%(27/30),子宫内膜息肉者准确率为88.24%(15/17),黏膜下肌瘤准确率为100.00%(7/7),子宫内膜癌准确率为83.33%(5/6),均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的临床意义显著,各种病变在经阴道超声诊断下均有独特的超声图特征性表现,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病变 经阴道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准确率 超声图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颏部正中骨折二维与三维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文华 赵宝莲 +2 位作者 孙庚林 吴炜 周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目的:用有限元法分析比较下颌骨颏部正中骨折小型钛板二维与三维坚强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颏部正中骨折坚强内固定模型,比较使用不同钛板数目、不同空间位置进行坚强内固定时各种工况下骨折段位移、骨折断层及接... 目的:用有限元法分析比较下颌骨颏部正中骨折小型钛板二维与三维坚强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颏部正中骨折坚强内固定模型,比较使用不同钛板数目、不同空间位置进行坚强内固定时各种工况下骨折段位移、骨折断层及接骨板固定钉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各种固定方法在各种功能咬合工况下,骨断端位移均小于0.15 mm,三维固定时骨折断端的位移均小于二维固定。各种固定时骨折断层和接骨板固定钉的应力分布均在允许值范围内。结论:下颌骨下缘下方骨面钛板加唇颊面钛板的三维固定方法在多数工况下优于传统二维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咬合 有限元 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的配对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维 肖博 +3 位作者 王莹 楚艳华 李岩 韩泉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1-734,共4页
目的用配对研究的方法评价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MH患者34例(34眼),将情况相近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两组,A组术中行内界膜翻瓣术、B... 目的用配对研究的方法评价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MH患者34例(34眼),将情况相近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两组,A组术中行内界膜翻瓣术、B组术中行内界膜剥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孔闭合率、MH闭合形态及椭圆体区闭合率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BCVA为(0.50±0.07)log MAR,明显好于B组(0.91±0.12)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6,P=0.002);A组裂孔闭合率为94.1%(16/17),B组闭合率为70.6%(1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A组U型闭合8例,V型闭合7例,W型闭合1例;B组U型闭合4例,V型闭合8例,W型闭合0例;A组椭圆体区闭合率为29.4%,B组椭圆体区闭合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瓣术可提高MH患者术后BCVA和裂孔闭合率,使U型闭合增加,提高椭圆体区术后闭合率,是治疗M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除术 内界膜翻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抗氧化及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立生 王冬梅 高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30-2132,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90例和常规组40例,最后获得有效资料的患者:普罗布考组83例,常...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90例和常规组40例,最后获得有效资料的患者:普罗布考组83例,常规组36例。对两组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LDL、H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DA、NO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A、NO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普罗布考组、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3.80±3.10)分、(14.10±2.9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4,P=0.622);治疗后普分别为(6.40±1.48)分、(9.36±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3,P=0.000)。结论普罗布考除能有效降低血脂外,还可减少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改善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脑梗死 丙二醛 一氧化氮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鼠品系的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伟 靳春杰 +2 位作者 孟兆联 吴建国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背景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经典动物模型,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实验研究,但模型的制作多使用无色素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无法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活体动态观察,且... 背景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经典动物模型,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实验研究,但模型的制作多使用无色素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无法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活体动态观察,且实验中需要的动物数量较多。近年来有色素大鼠已逐渐用于制作DR模型,但采用活体动物FFA检测比较两种模型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有色索大鼠和无色素大鼠糖尿病模型FFA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的表现,选择适合活体监测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品系。方法选择健康雄性Brown—Norway(BN)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各15只,经尾静脉注射55mg/kg STZ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注射后每周经鼠尾断端采血检测血糖,血糖值≥16.7mmol/L为造模成功。造模6周后选取大鼠右眼为实验眼,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模型鼠的眼前节变化,用眼底照相和FFA检查观察大鼠眼底血管变化,然后制备模型鼠离体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过碘酸希夫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模型鼠视网膜血管的病理改变,比较2种不同品系大鼠视网膜血管在同样的病理改变下FFA的表现。结果造模后6周,共纳人造模成功的BN大鼠11只和SD大鼠10只,2种大鼠血糖分别为(24.73±2.98)mmol/L和(22.36±3.6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873,P〉0.05)。BN大鼠组发生晶状体混浊者6眼,SD大鼠组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FFA检查显示,BN大鼠组眼底在棕褐色背景下视网膜血管显影清晰,无脉络膜血管背景荧光干扰,9眼可见血管迂曲、荧光素渗漏等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而SD大鼠组由于脉络膜背景荧光和涡静脉的干扰,视网膜血管显影不清晰,未见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显示,2种不同品系大鼠均被证实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管径变化、周细胞数目的减少及血管内皮细胞数目的增加,BN大鼠组和SD大鼠组视网膜内皮细胞/周细胞(E/P)分别为11.50±3.68和12.86±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785,P〉0.05)。结论通过活体FFA观察,BN模型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的成像效果优于SD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疾病模型 大鼠品系 Brown—Norway大鼠 Sprague—Dawley大鼠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建国 李树满 陈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6例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化疗方案治疗的广泛期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治疗。结果 36例SCLC患...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6例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化疗方案治疗的广泛期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治疗。结果 36例SCLC患者均可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最佳疗效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为27.8%(95%CI:14.2%~45.2%),疾病控制率为80.6%(95%CI:64.0%~91.8%)。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点生存期(OS)分别为4.6个月(95%CI:3.1~6.1)和9.3个月(95%CI:3.3~15.3),总体不良反应安全可控。Cox回归分析提示ECOG体质状况评分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真实世界中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广泛期SCLC患者具有初步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 PD-1抑制剂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和腹围指数对缺血性卒中部位和病因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郝新宇 于士柱 +1 位作者 李华 蔡桂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和腹围指数(AGI)对缺血性卒中部位和病因的影响,以判断二者能否预测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共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性别、年龄、既往史相匹配的155例正常对照者,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测量...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和腹围指数(AGI)对缺血性卒中部位和病因的影响,以判断二者能否预测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共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性别、年龄、既往史相匹配的155例正常对照者,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腹围并计算腹围指数,进行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和TOAST分型。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超重(BMI 24.00~27.90 kg/m^2)亚组(t=2.060,P=0.000)和肥胖(BMI≥28 kg/m^2)亚组(t=2.315,P=0.000)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者,腹围异常(AGI>1 cm/kg)亚组腹围指数高于正常对照者(t=1.021,P=0.000)。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据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型)10例(5.41%)、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型)81例(43.78%)、腔隙性梗死型(LACI型)56例(30.27%)和后循环梗死型(POCI型)38例(20.54%);不同体重指数患者仅PACI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41,P=0.011),24.00~27.90 kg/m^2亚组PACI型比例高于<18.50 kg/m^2亚组(Z=4.823,P=0.028)、18.50~23.90 kg/m^2亚组(Z=3.157,P=0.026)和≥28 kg/m^2亚组(Z=2.076,P=0.015);不同腹围指数患者仅POCI型比例>1 cm/kg亚组高于≤1 cm/kg亚组(χ~2=6.624,P=0.010)。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型)59例(31.89%)、小动脉闭塞型(SAO型)57例(30.81%)、心源性栓塞型(CE型)32例(17.30%)、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型)17例(9.19%)和不明病因型(SUE型)20例(10.81%);不同体重指数患者LAA型(H=21.597,P=0.000)和SAO型(H=29.908,P=0.000)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8 kg/m^2亚组LAA型比例高于<18.50 kg/m^2亚组(Z=9.263,P=0.020)、18.50~23.90 kg/m^2亚组(Z=18.780,P=0.000)和24.00~27.90 kg/m^2亚组(Z=6.817,P=0.009),18.50~23.90 kg/m^2亚组SAO型比例高于<18.50 kg/m^2亚组(Z=7.404,P=0.007)、24.00~27.90 kg/m^2亚组(Z=22.849,P=0.000)以及≥28 kg/m^2亚组(Z=12.025,P=0.001);不同腹围指数患者>1 cm/kg亚组LAA型比例高于(χ~2=11.461,P=0.001)、SOE型比例低于(χ~2=4.558,P=0.033)≤1 cm/kg亚组。结论体重指数和腹围指数均可以影响缺血性卒中部位和病因,可以用于预测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体重 腹部 人体测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避超说明书用药风险的管理决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宏丽 许建辉 +4 位作者 侯惠荣 孙蒙蒙 刘国婷 李永生 陈凯 《中国医院》 2017年第7期26-27,共2页
目的:国内当前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广泛存在但管理不统一,为超说明书用药规范化管理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对规避超说明书用药风险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超说明书用药有其合理性,但其应用的风险无可... 目的:国内当前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广泛存在但管理不统一,为超说明书用药规范化管理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对规避超说明书用药风险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超说明书用药有其合理性,但其应用的风险无可避免。结论:完善超说明书用药立法体系,完善保险体系,确立风险预警机制,减少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并规避超说明书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说明书用药 药物风险 药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军 贾志 霍立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4-937,共4页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214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HRPR组和LRPR组。检...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214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HRPR组和LRPR组。检测血小板表面Ⅱb/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的水平。随访1年统计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HRPR组PAC-1^(+)/CD62p^(+)、PAC-1^(-)/CD62p+、PAC-1^(+)/CD62p^(-)血小板水平高于LRPR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水平与PAC-1^(+)/CD62p^(+)、PAC-1^(+)/CD62p-呈正相关(P<0.05)。PAC-1预先孵育血小板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抗CD62p抗体预先孵育血小板后,血小板聚集率并无明显变化(P>0.05)。HRPR组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LRPR组(P<0.05)。结论NSTEMI患者PCI术后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有关,与P-选择素无关,HRPR可增加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高残留血小板活性 Ⅱb/Ⅲa受体 P-选择素 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郝新宇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765-770,共6页
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系指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或痊愈的患者再次出现新的症状,其病残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首次发作患者。为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其二级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本文拟对复发性缺血性... 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系指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或痊愈的患者再次出现新的症状,其病残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首次发作患者。为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其二级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本文拟对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复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立新 陈凯 +2 位作者 姚玉淑 王春梅 周志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0例加用川...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0例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病频率和发病时间、各项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降低炎症反应对心肌损伤,提高心肌修复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川芎嗪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双腔免缝合引流管在肠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培芳 代利 +1 位作者 岳婷 管敬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37-38,共2页
目的改进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腹腔引流的工具,提高引流效果。方法将3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自制双腔引流管行腹腔冲洗引流;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置入自制双腔免缝合引流管进行... 目的改进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腹腔引流的工具,提高引流效果。方法将3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自制双腔引流管行腹腔冲洗引流;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置入自制双腔免缝合引流管进行腹腔冲洗与引流。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换药次数及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双腔免缝合引流管的应用可提高冲洗引流效果,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肠瘘 双腔免缝合引流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i(o)tz、Perkins和Rebound 3种便携式眼压计测量兔眼压值的回归校正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俊岭 吴建国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背景 兔是建立降眼压手术和药物治疗模型的常用动物,其眼压测量的准确性在数据分析和定量评价中至关重要,目前测量兔眼压精确的方法是前房插管测压法,但为有创测量法.Schi(o)tz眼压计、Perkins眼压计和Rebound眼压计测量均为无创测量... 背景 兔是建立降眼压手术和药物治疗模型的常用动物,其眼压测量的准确性在数据分析和定量评价中至关重要,目前测量兔眼压精确的方法是前房插管测压法,但为有创测量法.Schi(o)tz眼压计、Perkins眼压计和Rebound眼压计测量均为无创测量法,使用更为简便,但关于这三者测量兔眼压的准确性研究较少. 目的 以前房插管测压法测量值(IMV)为基准作为实际眼压值,探讨Schi(o)tz眼压计、Perkins眼压计和Rebound眼压计测量兔眼压值的准确性,并结合兔眼球生理参数,对Schi(o)tz眼压计读数(STV)、Perkins眼压计读数(PTV)和Rebound眼压计读数(RTV)进行校正.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8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利用Lenstar900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分别测量其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CC)、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巩膜厚度(ST).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玻璃体腔和前房穿刺,玻璃体腔置管连接平衡盐溶液(BSS)以建立眼压梯度,前房插管测压法测量实际眼压,同步同梯度获得STV、PTV和RTV;以IMV为基准,将STV、PTV与RTV结合兔眼球生理参数,获得其多元回归方程对眼压值进行校正. 结果 测得8只眼球的生理参数,CCT为(338.96±21.52)μm,CC为(51.68±1.66)D,AL为(14.63±0.19) mm,ACD为(2.22±0.04)mm,LT为(6.15±0.10)mm,ST为(339.80±47.41) μm.与IMV相比较,Schi(o)tz、Perkins和Rebound眼压计测量值的误差分别为(17.08±11.22)、(25.81±12.43)和(22.50±11.47)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4、14.39、13.59,均P<0.05).STV、PTV、RTV与IMV的95%一致性界限较大,随着实际眼压的升高,测量误差增大.IMV(实际眼压)与STV的回归方程为:实际眼压=141.015+1.570×STV+0.122×CCT-3.480×CC (R=0.92,P=0.00);与PTV回归方程为:实际眼压=-33.323+1.914×PTV+0.133×CCT(R=0.88,P=0.00);与RTV回归方程为:实际眼压=160.395+1.866× RTV+0.201×CCT+34.554×LT-2.649×CC+0.063×ST(R=0.95,P=0.00).结论 兔眼的生理参数与人眼有诸多差异,临床上常用的3种便携式眼压计测得的兔眼压值与实际眼压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兔眼球生理参数进行回归校正,以降低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 眼压 前房插管测压法 眼压计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玉亭 王庭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80年代以后,遗传因素与DCM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DCM的基本治疗是纠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针对免疫...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80年代以后,遗传因素与DCM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DCM的基本治疗是纠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针对免疫介导的心肌损伤的早期干预已成为DCM的主要治疗方法。在DCM早期应用地尔硫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阻止免疫介导的心肌损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发病机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常虹 李雁翔 王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444-344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阿替普酶对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记录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在治疗24 h、7 d及90 d时神经功能缺损完全恢复及临床症状加重或恶化情况。结果治疗24 h、7d及90 d... 目的探讨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阿替普酶对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记录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在治疗24 h、7 d及90 d时神经功能缺损完全恢复及临床症状加重或恶化情况。结果治疗24 h、7d及90 d时,小卒中合并糖尿病史患者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率高于非溶栓组(均P<0.05),临床症状加重或恶化发生率低于非溶栓组(P<0.05);小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率及临床症状加重或恶化发生率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均无死亡事件及颅内出血情况。结论小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静脉溶栓获益较大,出血风险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卒中 高血糖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俊 王天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通督调神、健脾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针灸并用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筛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在脾胃病门诊、中医科门诊、消化科门诊就诊中符合胃下垂诊断,且为... 目的探讨采用通督调神、健脾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针灸并用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筛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在脾胃病门诊、中医科门诊、消化科门诊就诊中符合胃下垂诊断,且为脾虚气陷型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姜灸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联合组给予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进行治疗,隔姜灸组给予单纯隔姜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角切迹低于两侧髂嵴的距离、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的结果。结果(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40/45),高于隔姜灸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且联合组症状积分较隔姜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角切迹低于两侧髂嵴的距离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联合组数值较隔姜灸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联合组正常例数占比(48.89%,22/45)最多,高于隔姜灸组正常人数占比的31.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联合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隔姜灸组出现胃潴留、恶心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隔姜灸治疗,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腹肌松弛、韧带松弛,对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状况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提胃针刺法 隔姜灸 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爱平 赵静 郑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相关性以及造成Ⅱ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病率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9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20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结节确诊结果分为3个...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相关性以及造成Ⅱ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病率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9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20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结节确诊结果分为3个组,A组为甲状腺正常组,B组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组,C组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组,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与Ⅱ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患病率均高于一般普通人群(χ~2=702.64,P<0.05、χ~2=46.60,P<0.05);年龄增长、BMI指数增高、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增高均是导致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病率增高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体型肥胖、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较高的患者应当进行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在筛查中应当注重良恶性结节鉴别,在超声诊断技术基础上以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结果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确诊的最终标准,做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早期鉴别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体质量指数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