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温技术应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申江 王晓东 +2 位作者 王素英 张坤生 王燕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5,共6页
利用冰温技术储藏猕猴桃、库尔勒香梨、大鼠肝脏及羊肉,以普通冷藏和冻藏为对照,研究冰温技术保鲜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冰温储藏猕猴桃和香梨分别为80天和100天,好果率均达93%,远优于普通冷藏;冰温库低温高湿条件大大降低了干耗,很好的保... 利用冰温技术储藏猕猴桃、库尔勒香梨、大鼠肝脏及羊肉,以普通冷藏和冻藏为对照,研究冰温技术保鲜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冰温储藏猕猴桃和香梨分别为80天和100天,好果率均达93%,远优于普通冷藏;冰温库低温高湿条件大大降低了干耗,很好的保持了水分。-1℃冰温条件下,保持大鼠肝脏的活性72小时,与普通冷藏相比大大延长了活体保鲜的时间。-0.5℃冰温储藏的羊肉12天时仍能基本保持原有的鲜度,与普通冷藏相比延长保鲜时间50%以上,与冻藏相比提高了羊肉的保水性能和熟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冰温储藏 冰点 猕猴桃 库尔勒香梨 大鼠肝脏 羊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制冷剂重力再循环蒸发器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阮建文 臧润清 +1 位作者 孙志利 赵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本文建立了均相流模型,对四种制冷剂重力再循环蒸发器进行理论分析,并搭建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实验台,在不同工况下对比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以R404A为例,当保温体内空气温度从0℃下降到-25℃时,传热系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偏差从1... 本文建立了均相流模型,对四种制冷剂重力再循环蒸发器进行理论分析,并搭建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实验台,在不同工况下对比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以R404A为例,当保温体内空气温度从0℃下降到-25℃时,传热系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偏差从15.91%逐渐减小到3.01%,制冷量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偏差从14.43%逐渐减小到2.07%。保温体内空气温度越低,偏差的幅度越小,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理论运行状态较吻合。应用该模型对四种制冷剂运行状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三种制冷剂,当液柱高度较低时,R410A的传热系数和制冷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蒸发器 对比 理论分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制冷技术在屠宰加工厂中的应用简析
3
作者 刘哲 邹同华 +1 位作者 梁永伟 李贺强 《制冷与空调》 2020年第11期28-32,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屠宰加工厂的间接制冷系统。提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应用形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运行方法。该系统将制冷剂充注量大大缩减,在安全性、环保性上优于直冷系统,同时系统操作简单,合理的使用具有...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屠宰加工厂的间接制冷系统。提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应用形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运行方法。该系统将制冷剂充注量大大缩减,在安全性、环保性上优于直冷系统,同时系统操作简单,合理的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该间接制冷技术在屠宰加工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制冷 安全环保 经济性 应用形式 运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压预冷外部遮挡开孔方式数值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8
4
作者 蔡景辉 刘斌 +1 位作者 王艳红 牛建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7,共7页
为解决目前果蔬差压预冷的存在的降温不均匀性,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外部遮挡开孔方式,包括32个均匀孔、32个非均匀孔、28个孔、40个孔及50个孔,建立了物理和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土豆分别进行了五种开孔方式的数值模拟... 为解决目前果蔬差压预冷的存在的降温不均匀性,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外部遮挡开孔方式,包括32个均匀孔、32个非均匀孔、28个孔、40个孔及50个孔,建立了物理和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土豆分别进行了五种开孔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五种开孔方式的预冷模拟结果,预冷降温速率最快和均匀性最好的是32个非均匀孔的,并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二者基本吻合。为差压通风预冷的外部遮挡或包装的开孔设计提出了建议:靠近压差风机处的开孔率要低以阻挡靠近差压风机侧气流,远离差压风机处开孔率要高,最底部的孔径应稍大于上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差压预冷 开孔方式 降温速率 预冷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水冷自复叠制冷系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永安 杨昭 刘斌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8,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水冷自复叠制冷循环方式,用冷凝分离器代替传统循环的冷凝器和相分离器,在冷凝分离器中同时完成了高沸点工质的冷凝及高沸点工质与低沸点工质的分离。对采用这种冷凝分离器的水冷自复叠制冷循环方式的R22/R23、R290/R170、R... 提出一种新型水冷自复叠制冷循环方式,用冷凝分离器代替传统循环的冷凝器和相分离器,在冷凝分离器中同时完成了高沸点工质的冷凝及高沸点工质与低沸点工质的分离。对采用这种冷凝分离器的水冷自复叠制冷循环方式的R22/R23、R290/R170、R134a/R23、R134a/R170四种工质对进行了循环特性研究。在自行搭建的水冷自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台上进行了R22/R23、R134a/R23两种工质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R22/R23自复叠制冷系统的COP要高于R134a/R23自复叠制冷系统;和传统的自复叠系统相比,采用冷凝分离器的水冷自复叠制冷循环COP明显提高,提升率达到6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工质 自复叠 制冷循环 冷凝分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剂除霜结束时风机延时启动对抑制库温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冯海 臧润清 孙志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解决制冷剂除霜系统融霜结束后可能发生的压缩机湿压缩和库温波动问题,本文在库温-20℃、结霜量3 kg工况下,以风机延时开启的时间为变量,对除霜结束后风机延时开启0~180 s进行单一变量的实验研究。从除霜结束后的库温波动、除霜时间... 为解决制冷剂除霜系统融霜结束后可能发生的压缩机湿压缩和库温波动问题,本文在库温-20℃、结霜量3 kg工况下,以风机延时开启的时间为变量,对除霜结束后风机延时开启0~180 s进行单一变量的实验研究。从除霜结束后的库温波动、除霜时间、系统恢复制冷后压缩机吸气状态方面,比较分析风机延时不同时间开启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霜结束不延时开启风机,库温将突升5℃,并且恢复制冷的前4 min,压缩机存在湿压缩问题;除霜结束风机延时开启的最佳时间为140~180 s,此时库温升高比风机不延时开启情况降低3℃,总库温波动在5℃以内,除霜时间在12 min左右,且除霜结束恢复制冷时有效避免了压缩机可能出现的湿压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制冷剂除霜 库温波动 湿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混合墙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斌 申志远 +1 位作者 党超 杨利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0-495,共6页
通过可调电压的太阳光模拟,对一个可调节通风通道的混合墙体烟囱效应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光照强度和通风通道宽度对通道内的温度场、速度场、自然通风量、温升及空气得热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道内的最低温度位置随光照强度增大和... 通过可调电压的太阳光模拟,对一个可调节通风通道的混合墙体烟囱效应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光照强度和通风通道宽度对通道内的温度场、速度场、自然通风量、温升及空气得热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道内的最低温度位置随光照强度增大和通道宽度增大朝吸热墙面移动;平均风速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自然通风量同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大和通道宽度的增大而增大;空气得热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通道宽度的增大而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出现峰值时宽高比为0.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囱效应 混合墙 通风通道 自然通风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绿豆粉及黄豆粉的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斌 陈艳婕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6,共3页
农产品热物性是影响其深加工工艺的关键因素,其中导热系数最为重要。通过对现有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的分析,采用球法测量法测量大米粉、绿豆粉、黄豆粉的导热系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回归了导热系数与温度、含水率、总糖和蛋白质之间... 农产品热物性是影响其深加工工艺的关键因素,其中导热系数最为重要。通过对现有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的分析,采用球法测量法测量大米粉、绿豆粉、黄豆粉的导热系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回归了导热系数与温度、含水率、总糖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大米及绿豆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黄豆导热系数随温升高而增大,并都随各种营养成分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绿豆 黄豆 球法测量技术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过冷的双温蒸发CO_(2)数据中心冷却供热系统性能
9
作者 代宝民 孔子昻 +3 位作者 刘圣春 钱家宝 李伟锋 章立标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为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高效制冷,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出了集成机械过冷和双温蒸发技术的CO_(2)数据中心冷却供热系统(DMS-DE)。建立了系统热力学和碳排放特性分析模型,并与基本CO_(2)系统(Base)和单温蒸发机械过冷CO_(2)系统(DMS-SE)... 为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高效制冷,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出了集成机械过冷和双温蒸发技术的CO_(2)数据中心冷却供热系统(DMS-DE)。建立了系统热力学和碳排放特性分析模型,并与基本CO_(2)系统(Base)和单温蒸发机械过冷CO_(2)系统(DMS-SE)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MS-DE存在最大COP(性能系数)、最优过冷度和排气压力。采用机械过冷技术和双温蒸发技术可显著提升系统COP和㶲效率。与Base和DMS-SE相比,COP分别提高14.1%和9.0%,㶲效率分别提高13.24%和4.31%。DMS-DE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相对Base和DMS-SE分别降低16.1%和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过冷 双温蒸发 数据中心 CO_(2)系统 冷热联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制冷系统中热回收装置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哲 邹同华 +1 位作者 梁永伟 董艳红 《制冷与空调》 2021年第5期45-50,共6页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间接制冷系统的热回收水箱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和试验测试,分析了热回收水箱的换热性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得出了模拟值与测量值最大温差为4 K,温差范围在1.3%内,试验结果验...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间接制冷系统的热回收水箱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和试验测试,分析了热回收水箱的换热性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得出了模拟值与测量值最大温差为4 K,温差范围在1.3%内,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换热水箱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热回收水箱中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制冷 热回收装置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市用跨临界CO2增压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鑫 刘圣春 +3 位作者 代宝民 齐海峰 董双 周立友 《制冷与空调》 2019年第12期39-43,共5页
建立跨临界CO2增压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在25~40℃范围内时,在每个环境温度下均存在最优的中温级排气压力使得系统COP达到最大值;当中温级排气压力在7.5~15 MPa范围内时,随着环境温度由2... 建立跨临界CO2增压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在25~40℃范围内时,在每个环境温度下均存在最优的中温级排气压力使得系统COP达到最大值;当中温级排气压力在7.5~15 MPa范围内时,随着环境温度由25℃提高至40℃,系统COP下降22.97%~93.63%,存在系统COP剧烈下降的环境温度区间;当中温级排气压力在7.5~15 MPa范围内时,通过调整中间压力可以使系统COP提升1.61%~5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 2增压制冷系统 热力学模拟 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温储藏对荔枝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申江 李超 +2 位作者 王素英 刘兴华 和晓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0-363,共4页
以妃子笑荔枝为研究对象,并将荔枝分为两组,一种存于冰温库中,库内温度设为-1.2℃,湿度为87%,另一种存于普通冷库中,库内温度设为3℃,湿度为87%。定期取样检测荔枝的品质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35d的储藏,冰温库中荔枝氨基酸总含量、... 以妃子笑荔枝为研究对象,并将荔枝分为两组,一种存于冰温库中,库内温度设为-1.2℃,湿度为87%,另一种存于普通冷库中,库内温度设为3℃,湿度为87%。定期取样检测荔枝的品质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35d的储藏,冰温库中荔枝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味觉氨基酸较普通储藏都有显著的增加,VC、还原糖、酸度、含水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远小于普通冷藏中的荔枝。可见,冰温储藏效果要远远优于普通储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冰温储藏 冰点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冰温对鲜牛肉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关文强 许立兴 +4 位作者 刘敬斌 刘斌 张德权 赵菲 荆红彭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在-2.5℃的冰温和0℃、4℃三种温度条件下贮藏排酸后的鲜牛肉,定期测定牛肉出汁率、TPA指标、色泽、p H、挥发性盐基氮(TVB-N)、微生物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为鲜牛肉的精准冰温保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冰温库库温稳定,在4℃、0℃和-2.5... 在-2.5℃的冰温和0℃、4℃三种温度条件下贮藏排酸后的鲜牛肉,定期测定牛肉出汁率、TPA指标、色泽、p H、挥发性盐基氮(TVB-N)、微生物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为鲜牛肉的精准冰温保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冰温库库温稳定,在4℃、0℃和-2.5℃条件下贮藏的牛肉,有效保鲜期分别为8 d、15 d和24 d。在-2.5℃条件下贮藏24 d时,鲜牛肉p H值为5.59,TVBN含量为15.39 mg/100 g,微生物菌落总数为2.2×106CFU/g,色泽鲜红,无腐败异味出现。与4℃和0℃相比,-2.5℃冰温能够有效保持牛肉的颜色,减少出汁率,减缓p H值和TVB-N含量增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延长生鲜牛肉的贮藏保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冰温 贮藏保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再循环蒸发器流路优化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臧润清 赵东 +3 位作者 刘亚哲 刘建勋 张柱 姬卫川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重力供液再循环蒸发器受到工作原理的限制,其流路结构不能借鉴直接膨胀供液系统蒸发器的流路结构。本文首先阐明了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蒸发器流路的优化原则,设计了两种蒸发器流路结构,其中第一种为重力供液系统常用的流路结构,第二种为... 重力供液再循环蒸发器受到工作原理的限制,其流路结构不能借鉴直接膨胀供液系统蒸发器的流路结构。本文首先阐明了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蒸发器流路的优化原则,设计了两种蒸发器流路结构,其中第一种为重力供液系统常用的流路结构,第二种为经过优化的流路结构,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重力再循环蒸发器实验台,通过实验对优化前后的蒸发器进行性能对比与分析。研究表明,在保温体温度一定的情况下,经过优化的蒸发器因其每个支路接触空气的平均温度相同,从而能保证并联四个支路制冷剂侧有相同的循环倍率和相同的平均传热温差,经过优化的蒸发器具有更好的性质,尤其在-25℃和-20℃工况下,第二种(改进型)蒸发器比第一种(传统型)蒸发器有更高的单位面积传热量,制冷量分别增大60.3%和44.1%,性能系数分别提高16%和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供液 蒸发器流路 蒸发器性能 再循环蒸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温及冰温气调贮藏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宋健飞 刘斌 +1 位作者 吴子健 王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4,81,共6页
为研究在冰温及冰温气调贮藏条件下对冬枣品质的影响,本文将冬枣放于冷库预冷间进行24 h预冷,并用冰点仪按照冻结法测定冬枣的冰点温度后,按照不同成熟度分为三个等级(0级、1级、2级)的冬枣分别置于冰温(-2.4℃)及冰温气调(-2.4℃、O_2... 为研究在冰温及冰温气调贮藏条件下对冬枣品质的影响,本文将冬枣放于冷库预冷间进行24 h预冷,并用冰点仪按照冻结法测定冬枣的冰点温度后,按照不同成熟度分为三个等级(0级、1级、2级)的冬枣分别置于冰温(-2.4℃)及冰温气调(-2.4℃、O_2浓度5%和CO_2浓度0.5%)条件下,测定贮藏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的冬枣的失重率、果肉硬度、果皮硬度、脆性、可溶性果胶含量和Vc含量。结果表明:冰温气调贮藏可有效延缓冬枣的腐化,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冰温气调贮藏条件下三种等级的冬枣在失重率、脆性、可溶性果胶含量、Vc含量方面显著优于冰温贮藏(P<0.05);对于果皮硬度,冰温气调贮藏下1级冬枣优于冰温贮藏,0级和2级冬枣弱于冰温贮藏;对于果肉硬度,与其它普通冷藏气调的研究对比发现冰温贮藏的效果最好,冰温气调贮藏优于普通气调;转红指数低的冬枣贮藏品质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保鲜技术 冰温气调贮藏 冬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菠菜在不同冷藏温度下品质变化的动力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超 刘斌 +1 位作者 巩玉芬 王素英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3,118,共7页
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菠菜鲜切处理的最佳方案为用75 mg/L二氧化氯水溶液、0.5%氯化钠溶液分别浸泡10 min后,PVDC保鲜膜包装。然后将处理后的菠菜分别储藏于0℃、4℃、7℃、10℃,并测定了鲜切菠菜的失重率、叶绿素含量及菌落总数,跟踪样... 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菠菜鲜切处理的最佳方案为用75 mg/L二氧化氯水溶液、0.5%氯化钠溶液分别浸泡10 min后,PVDC保鲜膜包装。然后将处理后的菠菜分别储藏于0℃、4℃、7℃、10℃,并测定了鲜切菠菜的失重率、叶绿素含量及菌落总数,跟踪样品品质随时间、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菠菜叶绿素含量减少;失重率则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菌落总数也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表明鲜切菠菜0℃贮藏效果最好。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失重率、叶绿素和菌落总数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模型中的活化能参数,为流通过程中的货架期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 动力模型 温度梯度 鲜切菠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冻结速率对毛豆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菲 张旭 +4 位作者 荆红彭 关文强 邳冠男 杨瑞丽 刘斌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以毛豆为试材,研究了-35℃鼓风冻结(风速8 m/s)、-35℃静止冻结和-18℃静止冻结三种冻结方式对毛豆冻结温度变化曲线及冷冻毛豆在-18℃冻藏过程中解冻后汁液流失率、硬度、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叶绿素、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为选择... 以毛豆为试材,研究了-35℃鼓风冻结(风速8 m/s)、-35℃静止冻结和-18℃静止冻结三种冻结方式对毛豆冻结温度变化曲线及冷冻毛豆在-18℃冻藏过程中解冻后汁液流失率、硬度、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叶绿素、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为选择适宜的毛豆速冻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5℃鼓风冻结冷冻速度最快,毛豆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最短,仅为40 s,而-35℃和-18℃静止冻结所用时间分别为6 min和1 h左右。三种不同冻结方法对冷冻毛豆贮藏过程中解冻后的质构和汁液流失率,及冻藏过程中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有显著影响。毛豆冻结过程中冻结温度越低、风速越高,毛豆冻藏过程中的质构、细胞膜完整性和营养成分等劣变速度越慢。-35℃鼓风冻结的毛豆在冻藏过程中品质显著好于-18℃静止冻结,是较好的毛豆冻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豆 速冻 冻结速率 冻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吊顶供冷房间结露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金梧凤 王倩 于志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5,共9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辐射供冷系统启动阶段辐射板表面温度变化及系统稳定阶段人体散湿的强度和人员散湿的位置对结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启动阶段单独运行辐射供冷系统6 min后就会发生结露现象,所以...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辐射供冷系统启动阶段辐射板表面温度变化及系统稳定阶段人体散湿的强度和人员散湿的位置对结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启动阶段单独运行辐射供冷系统6 min后就会发生结露现象,所以在系统启动阶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除湿措施,在此过程中,辐射板表面温度的降低比人体散湿强度的变化对结露的时间的影响更显著;在系统稳定阶段,每增加一个成年男子轻度劳动时的散湿量,结露提前12 min左右发生,人体所在位置的辐射板比其他位置处辐射板先发生结露,在防止结露时,应重点监测人体上方区域的辐射板的表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吊顶供冷 露点温度 辐射板表面温度 结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菜类蔬菜公路冷藏运输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申江 李超 和晓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0-1513,1531,共5页
由于运输过程中,震动引起的机械损伤会导致蔬菜后期运输和贮藏的困难。通过对胡萝卜、黄瓜、番茄、甜椒这4种果菜类蔬菜公路冷藏运输的模拟试验研究,分析温度、湿度和振动对蔬菜运输和品质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冷藏运输 蔬菜 振幅 机械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纳米流体相变特性的DSC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芸 刘斌 +1 位作者 王瑞星 董小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纳米流体相变时所体现出的特性是其作为蓄冷相变材料使用的重要基础。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测量了纳米颗粒粒径为10nm、20nm、50nm、100nm、500nm,质量分数为5%、10%、12%、15%、20%,以及降温速率为2℃/min、3℃/min、5℃/min、7℃/mi... 纳米流体相变时所体现出的特性是其作为蓄冷相变材料使用的重要基础。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测量了纳米颗粒粒径为10nm、20nm、50nm、100nm、500nm,质量分数为5%、10%、12%、15%、20%,以及降温速率为2℃/min、3℃/min、5℃/min、7℃/min、9℃/min的Al2O3纳米流体的凝固点、冰点、融化点、比热及相变潜热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凝固点、冰点值都高于去离子水;随着颗粒粒径、质量分数和降温速率的增加,纳米流体的凝固点、冰点逐渐升高,而比热值逐渐减小。融化温度随着颗粒粒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小幅度的降低。去离子水的相变潜热值高于纳米流体的潜热值;随着纳米颗粒粒径的增加,潜热值越大;随着质量分数和降温速率的增加,相变潜热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纳米流体 相变特性 质量分数 颗粒粒径 降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