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2015~2019年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排查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石勇 于海涛 +5 位作者 刘娜 李瑞环 高芳瑞 黄凤军 王永 赵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74-280,共7页
为排查天津市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2015~2019年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抽取生菜、番茄、黄瓜、苦菊、桃和梨等6种即食果蔬品种共计654批次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 为排查天津市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2015~2019年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抽取生菜、番茄、黄瓜、苦菊、桃和梨等6种即食果蔬品种共计654批次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状况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654批次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35批次,检出率为20.6%,其中包括沙门氏菌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6份,蜡样芽孢杆菌128份,其他致病菌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样品多出现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表明即食果蔬致病菌的污染易发生在流通环节。即食生鲜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需加强采后流通环节污染防控,保障即食果蔬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果蔬 食源性致病菌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转基因玉米GM11061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迎霞 张冠 +3 位作者 王梦梦 陆国清 王倩 陈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43-1850,I0001-I0011,共19页
鉴定外源DNA片段在受体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整合序列与拷贝数信息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转基因植物分子特征鉴定技术繁杂费力、耗时低效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与实验室自建的数据分析流... 鉴定外源DNA片段在受体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整合序列与拷贝数信息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转基因植物分子特征鉴定技术繁杂费力、耗时低效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与实验室自建的数据分析流程,针对转基因玉米GM11061开展了分子特征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仅插入受体基因组一个拷贝,位于5号染色体198,621,57~198,621,620 bp之间,不含载体骨架序列,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了其上下游结合位点。测序数据量梯度分析显示,最低~5×的重测序原始数据可实现该整合位点的鉴定。本研究证实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配套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可实现简易、快速、精准的植物分子特征鉴定研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同时也为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转基因玉米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迎霞 陈锐 姚星伟 《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4-51,共8页
甘蓝类蔬菜是中国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是制约甘蓝类蔬菜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遗传改良的重要瓶颈。分子育种是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策略。为促进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改良,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高质量基因组和数据库、目标性... 甘蓝类蔬菜是中国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是制约甘蓝类蔬菜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遗传改良的重要瓶颈。分子育种是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策略。为促进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改良,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高质量基因组和数据库、目标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方面探讨了分子育种在甘蓝类蔬菜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指出了解析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调控网络是大规模种质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点。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可加速推动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进程。最后对加强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的策略进行了展望,为其分子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育种 甘蓝 遗传改良育种 功能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黄瓜中风险性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平分析
4
作者 于海涛 刘娜 +3 位作者 李瑞环 徐石勇 黄凤军 赵新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61-65,71,共6页
为掌握天津地区黄瓜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2017—2019年随机从基地和市场环节采集158份黄瓜样本和38份环境交叉污染样本,对其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及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结果表明:158份黄瓜样... 为掌握天津地区黄瓜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2017—2019年随机从基地和市场环节采集158份黄瓜样本和38份环境交叉污染样本,对其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及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结果表明:158份黄瓜样本中检出3份食源性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比例为2/158,沙门氏菌检出比例为1/158,38份环境交叉污染样本均为检出。由于国内外暂未发布实施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标准,本试验仅对有定量检测标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通过设置黄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QMRA污染水平分析,得出结论贮藏温度与最终污染量/概率分布的相关性最大。因此,建议黄瓜在购买后,应注意低温保存,以有效保证居民的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金黄色葡萄球菌 污染水平分析 贮藏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芳瑞 王颢潜 +6 位作者 李瑞环 刘娜 王永 武玉花 李亮 赵新 梁晋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5-1134,共10页
在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开发、身份鉴定和产品成分定性、定量检测过程中,标准物质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对标标准物质申报要求,着重对比了基体标准物质、基因组DNA标准物质、质粒标准物质三种类型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提... 在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开发、身份鉴定和产品成分定性、定量检测过程中,标准物质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对标标准物质申报要求,着重对比了基体标准物质、基因组DNA标准物质、质粒标准物质三种类型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提出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为促进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过程标准化、提升研制报告编制质量、提高申报通过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检测 基体标准物质 质粒DNA标准物质 基因组DNA分子标准物质 关键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栝楼果实腐烂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倩 童睿 +1 位作者 檀根甲 张立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目的】明确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方法】2019—2020年采集安徽省大别山区的栝楼果实腐烂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5株分离物,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 【目的】明确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方法】2019—2020年采集安徽省大别山区的栝楼果实腐烂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5株分离物,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4种不同菌落形态特征的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为栝楼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分别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辽宁刺盘孢C.liaoningense,分离频率依次为31.4%、8.6%、20.0%和40.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和百菌清对F.fujikuroi和F.proliferatum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104 6~5.178 1μg/m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对C.fructicola和C.liaoningense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009 7~2.132 5μg/mL。【结论】栝楼果实腐烂病主要由镰孢菌属和刺盘孢属真菌侵染引起,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对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果实腐烂病 镰孢菌属 刺盘孢属 致病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果肉硬度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肯 张伟 +3 位作者 武云鹏 潘静怡 彭冬秀 张若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为提高不同果肉硬度类型甜瓜材料的选择效率,加速良种培育,以脆肉甜瓜材料19A21、19A75和软肉甜瓜材料N84、20S66为亲本,分别构建F 2与BC 1 F 1群体,采用感官测试统计,脆肉材料与软肉材料符合3∶1与1∶1理论值,说明甜瓜果肉硬度性状为... 为提高不同果肉硬度类型甜瓜材料的选择效率,加速良种培育,以脆肉甜瓜材料19A21、19A75和软肉甜瓜材料N84、20S66为亲本,分别构建F 2与BC 1 F 1群体,采用感官测试统计,脆肉材料与软肉材料符合3∶1与1∶1理论值,说明甜瓜果肉硬度性状为单基因遗传,且脆肉相对于软肉为显性;以4份甜瓜亲本为供试材料,分析不同硬度类型果实的ACO活性变化及CmACO1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软肉甜瓜果实发育中ACO活性出现峰值,而脆肉甜瓜未出现,软肉甜瓜CmACO1表达量显著高于脆肉材料,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甜瓜果肉硬度。根据CmACO1在不同材料中的插入缺失位点(Insert/Deletion)差异,开发InDel-Pf标记,利用该InDel标记对32份甜瓜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其中脆肉甜瓜表现为缺失带型,软肉甜瓜表现为非缺失带型,标记多态性与果肉硬度共分离。利用2个F 2群体对InDel-Pf标记进行验证,分子标记鉴定与表型鉴定符合率达到95.3%,98.1%。研究结果表明,InDel-Pf标记对甜瓜果肉硬度的实际鉴定有较高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育种选择效率,缩短良种培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肉硬度 CmACO1 INDEL标记 辅助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食品中绿豆源性成分
8
作者 王成 徐石勇 +5 位作者 李纳 王雅偲 陈锐 兰青阔 王永 赵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19-123,共5页
通过设计和筛选引物、探针组合,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反应体系,建立了绿豆源性成分qPCR鉴定方法,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引物、探针组合特异性良好,通过对其反应终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获得了最优的qPCR反应条... 通过设计和筛选引物、探针组合,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反应体系,建立了绿豆源性成分qPCR鉴定方法,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引物、探针组合特异性良好,通过对其反应终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获得了最优的qPCR反应条件,扩增效率可达100.3%。确定了绿豆源性成分的检出限为0.05%,定量限为0.1%。在实际应用中,模拟样品、市售样品的定量值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5%。由此可知,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鉴定食品中的绿豆源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绿豆源性成分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