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经验分享
1
作者 张强 王震 +3 位作者 王睿 谷长山 徐廷民 陈秋生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8期9-11,共3页
自2022年启动全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以来,天津市突出在“精、专、新、全、严、实”6个方面下功夫,通过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统筹力量,全力推进全市土壤普查工作。2024年6月底,全市完成外业采样4666个、样品制备及检测5107个,完成率... 自2022年启动全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以来,天津市突出在“精、专、新、全、严、实”6个方面下功夫,通过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统筹力量,全力推进全市土壤普查工作。2024年6月底,全市完成外业采样4666个、样品制备及检测5107个,完成率100%,提前半年完成国家下达年度任务,次月全市率先完成土壤三普外业调查表层样点和剖面样点省级验收工作,目前已经进入成果编制阶段,普查进度总体排在全国前列,创新的“全链条管理、全过程质控”普查工作方式方法获全国土壤普查办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统筹协调 质量控制 经验分享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因子与农产品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宁宁 白雪 +7 位作者 欧阳小雪 张孟娟 张强 殷萍 张玉婷 阮维斌 陈秋生 程奕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3-523,共11页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因子与农产品品质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土壤生物、物理、化学因子在农产品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土壤管理来调控农产品品质面临的众多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期望通过明析土壤因子与农产品品质的内...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因子与农产品品质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土壤生物、物理、化学因子在农产品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土壤管理来调控农产品品质面临的众多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期望通过明析土壤因子与农产品品质的内在机理,指导土壤管理及标准化生产,为促进特色农产品持续发展和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因子 微生物 农产品品质 土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霞 刘磊 +5 位作者 李娜 邵辉 李辉 林宏芳 刘蕊 张玉婷 《中国果树》 2025年第4期123-128,共6页
水果质量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水果品质提升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分析了我国水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成效,梳理了我国与国外先进组织和国家水果质量标准体系间的差距,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 水果质量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水果品质提升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分析了我国水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成效,梳理了我国与国外先进组织和国家水果质量标准体系间的差距,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深入实施果业生产“三品一标”和推动我国水果质量标准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质量 标准体系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及犏牛乳品质性状与功能成分研究
4
作者 谭冬飞 张芳春 +4 位作者 邹攀 白雪 张玉婷 王硕 马毅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1-67,共7页
牦牛及犏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优质畜禽遗传资源,其乳及乳制品不仅是高原牧民重要的营养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功能活性成分,对调节机体免疫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乳用犏牛由于良好的生产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受到研究人员关注。目前犏牛... 牦牛及犏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优质畜禽遗传资源,其乳及乳制品不仅是高原牧民重要的营养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功能活性成分,对调节机体免疫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乳用犏牛由于良好的生产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受到研究人员关注。目前犏牛乳研究相对缺乏,研究多集中在常规营养成分中,而对功能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研究较匮乏。文章从犏牛乳常规营养成分出发,系统归纳阐述了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牦牛乳和犏牛乳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成分差异,旨在探究牦牛乳和犏牛乳品质性状,并对其潜在生物活性功能及形成机制进行剖析和展望。研究对丰富牦牛乳和犏牛乳的营养成分及规律,明确牦牛乳和犏牛乳营养价值,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犏牛乳 营养成分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环境生态毒理及安全性评价
5
作者 程禹 林宏芳 +3 位作者 杨丽静 刘思雨 郭永泽 张玉婷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1-90,共10页
为评估二氰蒽醌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化学农药环境评价及农药登记环境评估相关规范文件,对模式生物开展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半致死浓度LC_(50)(96 h)为0.057 2 mg·a.i.·L^(-1),毒性等级为剧毒;... 为评估二氰蒽醌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化学农药环境评价及农药登记环境评估相关规范文件,对模式生物开展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半致死浓度LC_(50)(96 h)为0.057 2 mg·a.i.·L^(-1),毒性等级为剧毒;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大型溞急性半数活动受抑制浓度EC_(50)(48 h)为0.174 0 mg·a.i.·L^(-1),毒性等级为高毒;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鹌鹑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LD_(50)为510.9 mg·a.i.(kg·bw)^(-1),毒性等级为低毒,但在喷施场景下,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鸟类的长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应在产品标签上标注“鸟类保护区禁用”;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家蚕急性半致死浓度LC_(50)(96 h)>2 000 mg·a.i.·L^(-1),毒性等级为低毒,但在喷施场景下,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家蚕最外围桑树的初级风险不可接受,应在产品标签上标注“禁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综上,基于目前发展现状,亟需更新评估手段,针对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特性和暴露程度开展风险评估研究,提升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模式生物 急性毒性 环境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稻田土壤淹水后有效态镉变异的主控因子研究
6
作者 吕丹蕾 王震 +4 位作者 张闯闯 刘文婧 张铁亮 纪雄辉 赵玉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2-951,共10页
为评估我国长株潭地区土壤性质对土壤有效态镉(Cd)的影响机制,本文以该地区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探索了短期淹水后不同土壤Cd有效态含量的差异性,并采用逐步回归、混合线性回归(Cubist)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控... 为评估我国长株潭地区土壤性质对土壤有效态镉(Cd)的影响机制,本文以该地区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探索了短期淹水后不同土壤Cd有效态含量的差异性,并采用逐步回归、混合线性回归(Cubist)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控制Cd释放的环境因子的单独及联合作用效能。结果表明,土壤总Cd含量变化可以解释Cd释放变异的75%,土壤其他因素如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土壤协同阳离子(如Cu)、pH等在不同条件下对Cd释放的影响存在差别。土壤总Cd是影响Cd释放的第一主控因子,锰结合态的Cd更容易释放到土壤溶液中,促进Cd活性增加;高含量铁抑制Cd的活性,同时铁结合态Cd也会释放到土壤溶液中成为有效态Cd的一部分;Cu与Cd之间由于原电池效应而表现为Cu含量增加促进Cd的释放,但作用效能偏弱;有机质对Cd释放的抑制作用在高Cd土壤中有所体现,采样区pH变异性较弱,对Cd释放的控制作用易被其他相关因子如Mn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 逐步回归模型 混合线性回归模型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天津分离株的鉴定及其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董志民 李秀丽 +10 位作者 杨春蕾 杨丽景 田向学 王利丽 池晶晶 张莉 孟乐 张万江 祝瑶 张东超 鄢明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5,共8页
为了解天津市某猪场引起育肥猪神经症状的病原及其特性和遗传特征,本研究采集8份患病猪脑组织样品经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gdh基因和cps2J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定8份样品中的分离株均为同一2型猪链球菌(SS2),命名为TJS75。测定... 为了解天津市某猪场引起育肥猪神经症状的病原及其特性和遗传特征,本研究采集8份患病猪脑组织样品经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gdh基因和cps2J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定8份样品中的分离株均为同一2型猪链球菌(SS2),命名为TJS75。测定其生长曲线、并按照文献方法进行溶血性试验、黏附/侵入试验和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分析该SS2分离株特性。结果显示,TJS75菌株经TSB培养6 h~15 h可达对数生长期,对绵羊血红细胞(RBC)具有崩解效果,可黏附并侵入PK-15细胞(黏附率和侵袭率分别为5.16%和7.90%),且感染TJS75株的BALB/c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和神经症状等,经测定其LD50为2.15×107cfu/mL。进一步采用高通量测序,并预测其毒力基因,分析该菌株的遗传特征,结果显示,TJS75菌株基因组全长2368195 bp,GC含量40.88%,含有2299个编码基因,其中有1822、1830和1077个基因分别注释于GO、COG和KEGG数据库,携带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国内分离的SS强毒株98HAH33和05ZYH33的亲缘性较近,毒力基因的预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499种毒力相关基因(编码173种毒力相关因子),依据功能分类,这些毒力基因参与SS2的黏附和侵袭、溶血、促进铁转运、自溶酶的合成、降解胶原酶、唾液酸的合成等。本研究首次分离到携带MRP毒力因子的ST25型SS2,为深入开展SS2 TJS75株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分离鉴定 致病力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同源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邓诗意 殷萍 +6 位作者 张强 邹攀 白雪 郭永泽 周学永 程奕 陈秋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28-335,共8页
“食药同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食药同源”以药膳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健康构筑起坚固防线,更为我国中医药产业逐步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但市场上食药同源产品良莠不齐、... “食药同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食药同源”以药膳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健康构筑起坚固防线,更为我国中医药产业逐步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但市场上食药同源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等现象屡见不鲜。食药同源产品掺假手段复杂多样,食药同源产品的溯源技术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产地溯源技术以保障食药同源产品的“道地性”和“特色性”为主要目的,同时,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食药同源产品的真实性和食药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以截至2021年6月的中文数据库知网、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和Pud Med收录的期刊、硕博论文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溯源技术在食药同源产品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食药同源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同源 产地溯源 稳定同位素 矿物元素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理化性质与卫青萝卜品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宁宁 欧阳小雪 +7 位作者 张孟娟 白雪 张强 殷萍 张玉婷 阮维斌 程奕 陈秋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为了揭示各项土壤理化因子对“卫青”萝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天津市武清和西青产区的土壤理化因子差异及其与萝卜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青和武清产区土壤质地分别为重壤土、轻壤土。西青产区土壤全磷、有机质以及镁、钙、砷、镉、钴... 为了揭示各项土壤理化因子对“卫青”萝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天津市武清和西青产区的土壤理化因子差异及其与萝卜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青和武清产区土壤质地分别为重壤土、轻壤土。西青产区土壤全磷、有机质以及镁、钙、砷、镉、钴、铬、铜、锰、钼、镍、铅、锌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武清产区,而土壤全钾、速效钾、速效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武清产区。相关性分析发现萝卜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粗纤维和水分含量与多个土壤理化因子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含量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萝卜生产过程中,可结合土壤的理化特性,针对性地进行田间管理和常规施肥,以改善和提升萝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理化性质 卫青萝卜 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茶中8种微量元素溶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萍 宋军 +5 位作者 李童瑶 张强 孙瑞 苏芳 刘璐 陈秋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7-774,共8页
探究金银花茶样品中8种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样品中Na、Ca、Mg、Mn、Fe、Zn、Cu、Se 8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分别研究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及浸泡温度与元素溶出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银花茶中... 探究金银花茶样品中8种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样品中Na、Ca、Mg、Mn、Fe、Zn、Cu、Se 8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分别研究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及浸泡温度与元素溶出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银花茶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8种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a>Mg>Fe>Na>Mn>Zn>Cu>Se。各元素溶出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Fe溶出率最低,表明Fe最难溶出。除Na和Se以外,各元素溶出量随浸泡次数增加而降低,随浸泡温度升高而升高;Na的溶出量随浸泡次数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Se的溶出量随浸泡次数增加而降低;Na和Se的溶出量均随浸泡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元素溶出量与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及浸泡温度之间的关系均可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从保健茶饮的功能性和风味角度考虑,金银花茶冲泡应选用100℃的水温,且冲泡次数应不超过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茶 微量元素 溶出特性 数学模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萝卜根际细菌差异及对萝卜品质影响
11
作者 张孟娟 张宁宁 +3 位作者 张强 阮维斌 陈秋生 程奕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分析萝卜根际土壤生态结构,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天津市西青产区、武清产区根际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青产区和武清产区分别有17097和18435个独特的细菌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ASV),2个... 为分析萝卜根际土壤生态结构,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天津市西青产区、武清产区根际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青产区和武清产区分别有17097和18435个独特的细菌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ASV),2个产区共有7691个相同的细菌ASV。通过α多样性分析表明,武清产区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西青产区,其中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ota(拟杆菌门)、Acidobacteriota(酸杆菌门)的丰度之和达到63.63%~64.88%,属于绝对优势菌门。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等指标与根际细菌多样性有明显相关性。综上,不同产区萝卜根际细菌存在差异,细菌群落组成影响萝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青萝卜 根际细菌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养分指标相关性的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萍 于美荣 +6 位作者 张漫 张强 孙瑞 苏芳 刘璐 程奕 陈秋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644,共8页
为探究土壤间各养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选取了天津市宁河区不同区域的种植土壤,基于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主要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研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区域土壤pH值变异系数最小,整体均呈碱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 为探究土壤间各养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选取了天津市宁河区不同区域的种植土壤,基于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主要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研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区域土壤pH值变异系数最小,整体均呈碱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变异系数属于中等;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高。各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其他指标间不具备普遍且显著的相关性。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及pH值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的拟合性较好;另取土壤样品进行验证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指标 有机质 全氮 PH值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维盐·丁醚脲在甘蓝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岩松 张玉婷 +3 位作者 郭永泽 刘磊 张圆圆 李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S01期115-120,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21.5%甲维盐·丁醚脲悬浮剂在甘蓝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以评价甲维盐和丁醚脲混配型杀虫剂施用于甘蓝时的安全性。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此类杀虫剂在甘蓝中的残留量,分析其消解动...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21.5%甲维盐·丁醚脲悬浮剂在甘蓝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以评价甲维盐和丁醚脲混配型杀虫剂施用于甘蓝时的安全性。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此类杀虫剂在甘蓝中的残留量,分析其消解动态,并对其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浓度为0.01~1.0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甘蓝基质中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回收率为82%~93%,定量限为0.01 mg·kg^(-1);在浓度为0.01~2.0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甘蓝基质中的丁醚脲、丁醚脲-甲酰胺、丁醚脲-脲的回收率分别为81%~88%,81%~89%,81%~90%,丁醚脲(用于监测)的定量限为0.01 mg·kg^(-1),丁醚脲(用于膳食摄入评估)的定量限为0.03 mg·kg^(-1),丁醚脲-甲酰胺、丁醚脲-脲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1);田间用药后7,10 d,甲维盐和丁醚脲在甘蓝上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综上,甲维盐·丁醚脲悬浮剂在正确使用时不会在甘蓝上造成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并且食用安全,在一般人群中不会产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丁醚脲 甘蓝 杀虫剂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土壤性质及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峰 梁海恬 +3 位作者 赵琳娜 陈秋生 张玉婷 高贤彪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82-88,共7页
为探明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土壤性质及养分特征,对唐山市和承德市的设施大棚进行了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6.20~7.49,以中性或碱性土壤为主,酸性土壤所占比例为26.32%。全盐含量平均值为2.55~... 为探明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土壤性质及养分特征,对唐山市和承德市的设施大棚进行了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6.20~7.49,以中性或碱性土壤为主,酸性土壤所占比例为26.32%。全盐含量平均值为2.55~9.30 g/kg,74.74%的土壤为盐渍土。滦南县和乐亭县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酸性土壤及盐渍土。从有机质(平均值为1.93%~2.57%)来看,土壤以中等以上肥力水平为主;从有效磷(平均值为69.97~1018.3 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32.31~713.32 mg/kg)、全氮(平均值为0.13%~0.39%)和全磷(平均值为0.09%~0.15%)来看,土壤以高肥力或极高肥力水平为主。土壤全钾平均值为0.15%~0.17%,均为极低肥力水平。研究结果揭示了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大棚表层土壤的酸化、盐渍化趋势与不均衡的高养分积累特性,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 设施土壤 酸化 盐渍化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促生细菌在种子处理上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蘩 周璐祺 +3 位作者 孙萌 魏静娜 朱珠 刘征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S01期100-108,共9页
对植物促生细菌在种子处理上的应用现状,现有处理技术以及在保障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提高种子和幼苗的抗环境胁迫和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就其在种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植物促生细菌菌剂在种子处理上... 对植物促生细菌在种子处理上的应用现状,现有处理技术以及在保障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提高种子和幼苗的抗环境胁迫和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就其在种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植物促生细菌菌剂在种子处理上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促进可持续绿色农业的发展,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旨在为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细菌 种子定殖 种子生物引发 种子包衣 微生物肥料和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的优化及与ICP-OES法对比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政 赵丽霞 +7 位作者 陕红 占国艳 潘晓威 梁耀辉 刘丽丽 欧阳小雪 孙宝利 叶剑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6,共9页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意义重大,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需对行业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反复验证以优选出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方法。由于NY/T 1121.14—2006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标准曲线线性较差,亟须优化其提取、测定条件以提高方法的准...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意义重大,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需对行业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反复验证以优选出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方法。由于NY/T 1121.14—2006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标准曲线线性较差,亟须优化其提取、测定条件以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鉴于此,主要探究了沉淀剂的状态、品牌及线性拟合方式对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标准曲线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硫标准曲线改用现用现配的40 g/L氯化钡溶液定容可显著提高标准曲线的线性,使其相关系数r>0.999,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同时本实验室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测定土壤有效硫进行方法验证、对比,比浊法、ICP-OES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20、0.80 mg/kg,均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均可用于土壤有效硫的测定并且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比浊法适用于测定低含量(<48 mg/kg)样品,ICP-OES法适用于含量范围在0~150 mg/kg的样品。结合本实验室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检测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建议将ICP-OES法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有效硫测定的首选方法,以期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有效硫 比浊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17
作者 绳慧珊 李娜 +3 位作者 刘磊 牛艺融 郭永泽 张玉婷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59-66,共8页
为建立甘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用0.5%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甘薯样品,经氯化钠盐析分层后,取上层有机相浓缩至干,最后用乙腈-0.1%甲酸水(1∶1,V/V)溶液复容后上机检测。结果表明,调... 为建立甘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用0.5%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甘薯样品,经氯化钠盐析分层后,取上层有机相浓缩至干,最后用乙腈-0.1%甲酸水(1∶1,V/V)溶液复容后上机检测。结果表明,调环酸钙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1 g,定量限为0.01 mg·kg^(-1),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9%~91%,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3%,调环酸钙在0.005~0.50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基质效应可忽略不计。在陕西和天津等8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甘薯样品中调环酸钙的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1),通过膳食风险评估,调环酸钙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19614 mg。综上所述,该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出调环酸钙在甘薯中的残留量,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要求,按照推荐剂量和方法施用12%S-诱抗素·调环酸钙可溶粉剂,安全性良好,符合我国相关残留限量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调环酸钙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8
作者 金翔 李娜 +3 位作者 绳慧珊 张玉婷 郭永泽 李存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了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估其残留量对公众的膳食摄入风险,以胺鲜酯为研究对象,在辽宁、甘肃等10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建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通过风险... 为了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估其残留量对公众的膳食摄入风险,以胺鲜酯为研究对象,在辽宁、甘肃等10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建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通过风险熵对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胺鲜酯在0.000 3~0.030 0 mg·kg^(-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1、0.05、0.20 mg·kg^(-1)3个添加水平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2.7%~94.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8%~3.6%,定量限为0.01 mg·kg^(-1)。胺鲜酯在大白菜上的膳食摄入风险熵值为1.36%,表示为可接受的风险。综上,10%胺鲜酯可溶液剂在大白菜上按推荐有效施药剂量稀释倍数2 000倍施药3次,不会造成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超标,且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群众对农药胺鲜酯的摄入量远远小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大白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量法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丽丽 马会芳 +6 位作者 占国艳 潘晓威 梁耀辉 欧阳小雪 陈淑贤 潘政 叶剑芝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1-670,共10页
土壤水溶性盐是表征土壤盐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参数,被纳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三普”)监测指标体系中。重量法是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最常用方法,其测定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测定结果不准。鉴于此,... 土壤水溶性盐是表征土壤盐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参数,被纳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三普”)监测指标体系中。重量法是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最常用方法,其测定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测定结果不准。鉴于此,分别验证水溶性盐浸提和浸提液固液分离这两个过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固液分离是影响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进一步探究4种不同固液分离方式(布氏漏斗过滤、滤膜真空抽滤、离心、滤纸组合过滤)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方式,滤纸组合过滤测定结果准确度高,适用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对改进后的重量法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进行方法学确认,结果表明,其检出限为0.01 g/kg,测定下限为0.04 g/kg;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范围等均符合相关要求。旨在为“三普”内业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全面摸清不同区域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水平及土壤盐渍化程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水溶性盐总量 重量法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板栗中的矿物元素及稀土元素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诗意 殷萍 +7 位作者 张强 宋军 刘小蕾 刘璐 孙瑞 苏芳 周学永 陈秋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了准确测定板栗中矿物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采用冷冻干燥方式预处理样品,选用硝酸和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建立了板栗中钠(Na)、钾(K)、镁(Mg)、锰(Mn)、铁(Fe)、钒(V)、钴(Co)等19种矿物元素... 为了准确测定板栗中矿物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采用冷冻干燥方式预处理样品,选用硝酸和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建立了板栗中钠(Na)、钾(K)、镁(Mg)、锰(Mn)、铁(Fe)、钒(V)、钴(Co)等19种矿物元素及镧(La)、铈(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钇(Y)等15种稀土元素的同时分析测定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27~0.78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6.3%。通过国家标准物质GBW10019苹果的准确度实验验证,测定结果均在标准证书值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方法适用于板栗中矿物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ICP-MS 板栗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