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肉苁蓉不同品种与部位间活性成分差异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君然 朱星宇 +5 位作者 崔瀚元 邢皓然 胡云峰 胡立武 彭旭阳 王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27-233,共7页
本文评估了新疆和田策勒县梭梭肉苁蓉、红柳肉苁蓉的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柳肉苁蓉的总多酚、总黄酮、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均表现为下部含量最高,中部、上部含量递减。其中红柳肉苁蓉下部的总多酚、总黄酮... 本文评估了新疆和田策勒县梭梭肉苁蓉、红柳肉苁蓉的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柳肉苁蓉的总多酚、总黄酮、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均表现为下部含量最高,中部、上部含量递减。其中红柳肉苁蓉下部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38.35 mg GAE/g DW、35.61 mg RE/g DW)分别为梭梭肉苁蓉下部的2.47、10.95倍。梭梭上部松果菊苷含量在两种肉苁蓉不同部位中最高,为92.93 mg/g DW,两种肉苁蓉下部总三萜含量显著高于上部、中部(P<0.05),梭梭下部总三萜最多,为6.75 mg OAE/g DW。此外,梭梭肉苁蓉和红柳肉苁蓉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并且肉苁蓉下部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IC50 DPPH分别为7.15和5.95 mg/mL,IC_(50 ABTS)_(+)分别为5.19和3.28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肉苁蓉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与IC_(50 DPPH)和IC_(50 ABTS)^(+)呈负相关。结果表明,梭梭肉苁蓉上部的松果菊苷含量丰富,红柳肉苁蓉下部的总多酚、总黄酮、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丰富且高于梭梭肉苁蓉对应部位。本文可以为不同产地肉苁蓉标准化及功能性产品深度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品种 部位 活性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新疆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8
2
作者 彭旭阳 陈君然 +4 位作者 崔瀚元 胡立武 张子迪 朱星宇 陈存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2-279,共8页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8种、醇类5种、酯类4种、酮类1种,以醛、醇类物质为主。‘红柳’肉苁蓉和‘梭梭’肉苁蓉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二者主要差异物质为2-苯基乙醛、苯甲醛、(E)-2-庚烯醛、3-甲硫基丙醛、1-己醛、庚醛、3-甲基-2-丁烯醛、乙酸甲酯、乙酸己酯、1-己醇、乙酰妥英、异丁醇、乙酸乙酯。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PC1和PC2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同时,通过构建挥发性物质聚类热图和指纹图谱等手段,为不同寄主肉苁蓉的鉴定和挥发性物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