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缓释肥在天津市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张新建 赵秋 +2 位作者 宁晓光 周丽平 王晓静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4-176,共3页
为探明新型缓释肥施用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天津市玉米生产上缓释肥的适宜施用量,特进行了缓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影响。... 为探明新型缓释肥施用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天津市玉米生产上缓释肥的适宜施用量,特进行了缓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释尿素(常规氮∶缓释氮=4∶6)且每667 m^(2)总施氮量为11.70 kg(较常规施肥减氮20%),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设施蔬菜土壤质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慧 李梦琦 +5 位作者 程文娟 张余良 赵会薇 赵杰 王立艳 肖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9,共9页
调查了天津市10个涉农区的设施蔬菜土壤(0~20 cm),分析了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有机质(SOM)、全盐(Salt)、pH 6种土壤化学性质及Cd、Pb、As、Hg、Cr、Cu、Zn、Ni 8种土壤重金属指标。研究发现AK、SOM、pH具有很强的地域... 调查了天津市10个涉农区的设施蔬菜土壤(0~20 cm),分析了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有机质(SOM)、全盐(Salt)、pH 6种土壤化学性质及Cd、Pb、As、Hg、Cr、Cu、Zn、Ni 8种土壤重金属指标。研究发现AK、SOM、pH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区间差异显著;10个区的平均SOM为35.11 g/kg;平均Salt含量为2.55‰;10个区的土壤偏碱性,土壤平均pH为7.91;土壤主要污染物为Cd,其余7种重金属均在风险筛选值范围内。Pearson分析发现,设施蔬菜土壤中Salt与土壤中的AN、AP、AK、SOM含量呈正相关,表明过量施肥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pH与AN、A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施用氮、磷肥可以酸化土壤。种植年限与14个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高强度水肥投入与种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土壤盐碱盐渍化程度、降低土壤pH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查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土壤重金属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甘蓝植株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柳青 李妍 +2 位作者 吴建金 王锐竹 李岩 《天津农林科技》 2025年第3期14-18,24,共6页
文章以甘蓝诺贝尔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空白对照(CK,T1)、常规施肥(T2)、以麦麸为载体的烟曲霉23微生物菌剂(菌剂1,T3)、以蔬菜废弃物经高温好氧发酵后产物制备成的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菌剂2,T4)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甘蓝植... 文章以甘蓝诺贝尔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空白对照(CK,T1)、常规施肥(T2)、以麦麸为载体的烟曲霉23微生物菌剂(菌剂1,T3)、以蔬菜废弃物经高温好氧发酵后产物制备成的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菌剂2,T4)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甘蓝植株性状、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株性状方面,菌剂2的处理在甘蓝球高、球径上表现最优。产量方面,菌剂2处理的甘蓝产量最高,其次为菌剂1和常规施肥处理,菌剂2、菌剂1和常规施肥的甘蓝产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11.36%、6.57%、6.03%。品质方面,常规施肥的甘蓝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CK)提高11.65%;常规施肥、菌剂1处理的甘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4.72%、4.11%;菌剂2处理可降低甘蓝硝酸盐含量,比对照(CK)降低13.01%,比菌剂1处理降低44.56%。经济效益方面,菌剂1、菌剂2处理的甘蓝经济效益高于其他处理。土壤理化指标方面,常规施肥降低了土壤pH,但大幅度提高了土壤EC值,比菌剂1和对照(CK)处理分别降低了79.08%、25.12%,而菌剂1、菌剂2处理虽略增加土壤pH,但可降低土壤EC值。常规施肥、菌剂1、菌剂2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甘蓝 品质 产量 土壤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土壤钙素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杰 肖辉 +3 位作者 王立艳 李梦琦 张慧 王晓风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27-30,共4页
探究滨海盐碱地区土壤盐碱对钙素形态的影响。采集天津滨海新区典型盐碱地区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全钙、交换性钙、水溶性钙含量,并分析全盐含量、pH对各钙素形态含量的影响以及3种钙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盐含量与水溶性钙和交换... 探究滨海盐碱地区土壤盐碱对钙素形态的影响。采集天津滨海新区典型盐碱地区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全钙、交换性钙、水溶性钙含量,并分析全盐含量、pH对各钙素形态含量的影响以及3种钙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盐含量与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钙含量无显著关系;pH与水溶性钙极显著相关,与全钙、交换性钙含量无显著关系。交换性钙与水溶性钙、全钙含量均极显著相关,水溶性钙含量与全钙含量显著相关。综上,滨海盐碱地土壤全盐含量和pH对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影响显著,对全钙含量几乎无影响。滨海盐碱地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充足,但对植物有效性小,建议通过改良盐碱地、降低pH或增施外源钙来减缓缺钙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全盐含量 PH 钙素形态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设施蔬菜土壤重金属积累及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慧 王晓风 +3 位作者 赵会薇 李梦琦 张余良 肖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66-71,共6页
为探明天津市设施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现状及风险,调查分析了天津市10个涉农区的设施土壤(0~20 cm)中Cd、Pb、As、Hg、Cr、Cu、Zn、Ni8种重金属的积累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是天津市设施土壤唯一的污染物,平均含量为0.55 mg·kg... 为探明天津市设施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现状及风险,调查分析了天津市10个涉农区的设施土壤(0~20 cm)中Cd、Pb、As、Hg、Cr、Cu、Zn、Ni8种重金属的积累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是天津市设施土壤唯一的污染物,平均含量为0.55 mg·kg-1,超过天津市背景值的551%;静海区、西青区2个采样点的Cd超过风险筛选值,超出率为8.46%、37.54%,Cd在西青区表现为中等危害。其余7种重金属在各区均表现为轻度危害。10个区中,东丽区、静海区、蓟州区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72、0.80、0.73,属于警戒级别;西青区的综合污染指数为1.03,轻度污染;其余6区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在0.7以内,为安全级。10个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低于150,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综上所述,天津市设施种植中要着重注意Cd的富集问题及修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发皿蒸发量的设施番茄灌溉优化研究
6
作者 渠丽娜 郭文忠 +5 位作者 孙维拓 高轶楠 王利春 梁新书 黄媛 李友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8,共12页
[目的]针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高效节水灌溉需求,进行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_(p))的日光温室番茄灌溉量优化研究。[方法]根据直径为20 cm的标准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_(p))设置3个灌溉量处理:1.0 E_(p)(CK)、0.8 E_(p)(T1)、0.6 E_(p)(T2)... [目的]针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高效节水灌溉需求,进行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_(p))的日光温室番茄灌溉量优化研究。[方法]根据直径为20 cm的标准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_(p))设置3个灌溉量处理:1.0 E_(p)(CK)、0.8 E_(p)(T1)、0.6 E_(p)(T2),通过深入探讨番茄根系主要分布土壤层(0~40 cm)土壤含水量响应特征,结合对植株生长指标、果实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分析,进一步优化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灌溉量。[结果]灌溉量处理影响了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CK、T1和T2处理0~40 cm土壤层平均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7.7%~103.4%、65.4%~98.9%、60.9%~91.1%,灌溉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3个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T1、T2处理下降幅度大于CK。随生育期推进,CK各土壤层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增加,T1和T2处理呈相反变化趋势。CK和T1处理0~10 cm土壤层土壤含水量波动幅度最大,T2处理为10~20 cm土壤层;整体上看,T1和T2处理处理各土壤层的土壤含水量波动幅度大于CK,但是转色期后T1处理30~40 cm和T2处理20~40 cm土壤层土壤含水变化不明显。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地下、地上部鲜干重在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相比,T1和T2处理单果重和总产量分别降低了3.41%、4.07%和3.25%、3.97%,但番茄总产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个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30.1 kg·m^(-3)、35.1 kg·m^(-3)和43.9 kg·m^(-3),T1和T2处理相比CK分别提高了16.77%和46.15%。[结论]灌溉量为0.6 E_(p)的T2处理,0~40 cm土壤层平均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60%以上,植株生长和果实总产量未受影响,灌溉水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其它2个处理。因此,认为水面蒸发皿灌溉系数Kp0.6时为日光温室番茄提供了适宜灌溉量,有利于实现日光温室番茄节水高效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制度 标准蒸发皿 灌溉系数 土壤含水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及生长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书钦 诸叶平 +4 位作者 刘海龙 李世娟 刘升平 张红英 高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0-675,共6页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对小麦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对小麦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株高模拟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72cm,根均方差(RMSE)在0.4~1.26cm,平均绝对误差(d_a)在0.36~1.11cm,平均绝对误差与实测值平均数的比值(d_(ap))在1.32%~3.46%,结果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株高生长具有较好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株高生长状态,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效积温 株高模拟模型 生长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的组成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8
作者 周丽平 袁亮 +2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燕婷 张水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目的】综述腐植酸的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腐植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由C、H、O、N和S等元素构成。腐植酸是多价酚型芳香族化合物与氮化合物的缩聚物,其裂解... 【目的】综述腐植酸的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腐植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由C、H、O、N和S等元素构成。腐植酸是多价酚型芳香族化合物与氮化合物的缩聚物,其裂解产物主要有烷烃类、饱和醇类、非饱和线性醇类、吡啶类等,其形成机制主要基于氨基糖缩合理论、多酚理论和木质素理论。采用核磁共振、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面加强拉曼光谱、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和X射线吸收光谱法表征可知,各类来源腐植酸中均含有芳香碳、羧基碳、羰基碳和羟基碳等结构。化学改性可以改变腐植酸的功能组成,而氧化是增加腐植酸含氧官能团数量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腐植酸或者煤中的H/C值、O/C值提高,腐植酸分子量向小分子量方向转移,增加羧酸、醇、胺、酯、醚等含氧基团数量。2)腐植酸含有很多活性官能团,具有较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腐植酸活性功能团对养分的有效性有双向调控,可影响植物生长的原生代谢和次生代谢过程,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其结构关系密切,它可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综合调控作物生长环境,改善作物体的养分吸收、同化和利用状况。3)根系对腐植酸的响应是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最初动力,它可通过影响根系形态、根系养分吸收、根系基因表达等来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腐植酸对作物根系的作用效果受其来源、浓度、分子量、官能团、结构和成分的影响。【研究展望】今后应加强腐植酸结构特征研究,提高对腐植酸效果的机理认识。腐植酸对作物生长调控特别是对作物根系的调控机理的研究方式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因此,建立非破坏性手段还原腐植酸的结构特征,研究腐植酸对作物根系生长的作用机理,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结构 氧化 根系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草、芒草、柳枝稷的耐盐能力鉴定与评价
9
作者 张慧 李梦琦 +3 位作者 李丽 陈坤 郑曼迪 肖辉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研究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并筛选优良的耐盐植物,以4份狼尾草(紫叶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柔穗狼尾草、丽人狼尾草)、3份芒草(花叶芒、红穗芒、纤序芒)和1份柳枝稷为试验材料,以无盐处理为对照,在不同盐浓度处理(NaCl:0.2%、0... 为研究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并筛选优良的耐盐植物,以4份狼尾草(紫叶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柔穗狼尾草、丽人狼尾草)、3份芒草(花叶芒、红穗芒、纤序芒)和1份柳枝稷为试验材料,以无盐处理为对照,在不同盐浓度处理(NaCl:0.2%、0.4%、0.6%、0.8%、1.0%、1.2%)下,分别测定植物的高度、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处理降低了植物高度、叶片含水量、SOD活性、CAT活性,增加了Pro含量、MDA含量。8份材料耐盐性排序依次为柔穗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紫叶狼尾草>丽人狼尾草>花叶芒>柳枝稷>红穗芒>纤序芒。综上,本研究为城市盐碱地绿化植物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芒草 柳枝稷 耐盐性评价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土壤性质及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峰 梁海恬 +3 位作者 赵琳娜 陈秋生 张玉婷 高贤彪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82-88,共7页
为探明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土壤性质及养分特征,对唐山市和承德市的设施大棚进行了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6.20~7.49,以中性或碱性土壤为主,酸性土壤所占比例为26.32%。全盐含量平均值为2.55~... 为探明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土壤性质及养分特征,对唐山市和承德市的设施大棚进行了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6.20~7.49,以中性或碱性土壤为主,酸性土壤所占比例为26.32%。全盐含量平均值为2.55~9.30 g/kg,74.74%的土壤为盐渍土。滦南县和乐亭县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酸性土壤及盐渍土。从有机质(平均值为1.93%~2.57%)来看,土壤以中等以上肥力水平为主;从有效磷(平均值为69.97~1018.3 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32.31~713.32 mg/kg)、全氮(平均值为0.13%~0.39%)和全磷(平均值为0.09%~0.15%)来看,土壤以高肥力或极高肥力水平为主。土壤全钾平均值为0.15%~0.17%,均为极低肥力水平。研究结果揭示了冀东典型地区设施大棚表层土壤的酸化、盐渍化趋势与不均衡的高养分积累特性,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 设施土壤 酸化 盐渍化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废水耦合微藻对小球藻生长及净水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冰 石岩 +1 位作者 吴迪 李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2,共9页
利用混合废水耦合微藻培养系统,研究了4种小球藻的生长变化和废水净化能力及影响机制,并对其产生的色素、油脂等高附加值产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小球藻对单一豆制品原水、奶牛场乳制品原水中的营养物质去除效果不明显;但在混合液... 利用混合废水耦合微藻培养系统,研究了4种小球藻的生长变化和废水净化能力及影响机制,并对其产生的色素、油脂等高附加值产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小球藻对单一豆制品原水、奶牛场乳制品原水中的营养物质去除效果不明显;但在混合液耦合微藻系统中,其净化效果显著提高。当豆制品废水、奶牛场乳制品废水体积比为1∶1时,小球藻净化废水中TN、TP的能力最强,并有较高的COD净化能力,TN去除率达到80.3%,TP去除率达到92.41%~95.48%,COD最大去除量为6 555.5 mg/L;其中小球藻UTEX1602的水质净化能力最强,其产生的高附加值产物最多:叶绿素a达70.83 mg/L、碳水化合物达271.57 mg/L、多糖达117 mg/L、蛋白质超出其他比例混合废水的6~7.5倍、油脂富集能力也优于其他藻种。该研究可为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及工业废水净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废水 耦合微藻培养 小球藻 水质净化 生物量 高附加值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制备、安全性及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路垚 杨琳燕 +5 位作者 朱清杰 马吉飞 李桂霞 胡德宝 李瑞忠 常瑛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71-377,共7页
为了研究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制备工艺、安全性及抑菌效果,通过一系列试验进行研究。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制备工艺试验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试剂配比、物料比、时间、温度和pH值对姬松茸多糖磷酸化的影响;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 为了研究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制备工艺、安全性及抑菌效果,通过一系列试验进行研究。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制备工艺试验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试剂配比、物料比、时间、温度和pH值对姬松茸多糖磷酸化的影响;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安全性评价试验中,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抑菌试验中,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和姬松茸多糖进行对比,验证两者对链球菌、大肠杆菌、双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结果:STPP与STMP比例6∶1,物料比1∶3,时间5.5 h,温度95℃,pH值9,此时为最佳反应条件,磷酸根接枝量为9.14%;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各项指标均正常,具备安全性;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抑菌试验结果:经过磷酸化和未经磷酸化的姬松茸多糖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且磷酸化效果更好。通过上述三部分试验,研究出了磷酸根接枝量较高的磷酸化方法,证明了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安全性,并具有较好抑菌效果,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姬松茸多糖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抑菌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代雪宾 田秀平 +1 位作者 赵秋 董家僖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15,共5页
以华北地区冬绿肥翻压7年潮土为研究对象,设不同冬绿肥及其混播7种处理方式,采用Bremner酸解法研究了不同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酸解有机态氮总氮占全氮的74.81%,其中各形态氮含量排列顺序为... 以华北地区冬绿肥翻压7年潮土为研究对象,设不同冬绿肥及其混播7种处理方式,采用Bremner酸解法研究了不同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酸解有机态氮总氮占全氮的74.81%,其中各形态氮含量排列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翻压冬绿肥土壤中氮素主要向酸解总氮转化,不同冬绿肥以黑麦草(RG)、二月兰(OV)和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VR+OV)酸解总氮增加较多;2020年冬闲田土壤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均低于2013年,而翻压冬绿肥土壤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均高于2013年,以翻压黑麦草和二月兰增加最多;2020年土壤酰胺态氮和未知态氮均高于2013年,并且翻压不同绿肥土壤的酰胺态氮和未知态氮也均高于冬闲田;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中氨基酸态氮与碱解氮正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氨基糖态氮和未知态氮与碱解氮也呈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在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绿肥翻压 土壤 有机氮组分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对设施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廉晓娟 王艳 +1 位作者 梁新书 李明悦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为验证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不同施用量对设施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黄瓜施用不同剂量的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株高、节间距、叶片数和根干质量明显提... 为验证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不同施用量对设施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黄瓜施用不同剂量的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株高、节间距、叶片数和根干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T2、T3、T4处理开花期株高增幅23.5%~39.6%,盛瓜期株高增幅11.3%~12.1%;开花期节间距分别比对照提高21.64%、8.38%、31.58%,盛瓜期节间距分别比对照提高3.03%、6.74%、7.98%;开花期叶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20.24%、19.05%、14.29%,盛瓜期分别比对照提高5.12%、5.12%、3.15%;根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57%、92.86%、32.14%。施用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后,黄瓜增产效果明显,单瓜质量较对照增幅为4.01%~25.84%,产量增幅为1.31%~9.12%。施用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能够明显提高果实中VC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改善蔬菜品质。综上,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用量为9.375 kg·hm^(-2)时,设施黄瓜产量高,品质优,可作为推荐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肥料增效剂 黄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和覆膜下盐碱地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新书 张凯 +2 位作者 廉晓娟 王艳 薛铸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选择河北省黄骅市中度盐碱土区布置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田间试验,共设平播(对照)、平播覆膜、垄作及垄作覆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和覆膜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播方式相比,平播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盐... 选择河北省黄骅市中度盐碱土区布置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田间试验,共设平播(对照)、平播覆膜、垄作及垄作覆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和覆膜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播方式相比,平播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垄作处理能显著改变土壤水盐分布,特别是大豆生长中后期降雨量开始减少后,垄作定植沟会产生叠加集雨效果,显著提高大豆生长中期0~20 cm和20~40 cm土壤含水量,减缓作物生长后期向表层返盐进程,有效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对保障大豆植株生长和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可增产27.2%;垄作覆膜处理效果与垄作处理类似,覆膜措施影响不显著。垄作技术可以作为滨海盐碱地夏播大豆种植的农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大豆[Glycine max(L.)Merr.] 垄作 覆膜 水盐运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萌发期与幼苗期耐盐性鉴定
16
作者 赵杰 王晓风 +3 位作者 张余良 王立艳 李梦琦 肖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5-59,共5页
为探究天津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水稻品种,采用智能温室栽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4、6、10 g/L)对12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品种水稻发芽势、发芽率整体均随着盐处... 为探究天津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水稻品种,采用智能温室栽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4、6、10 g/L)对12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品种水稻发芽势、发芽率整体均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盐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前期(1~4 d)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后期除高盐浓度(10 g/L)对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强外,较低盐浓度(2、4 g/L)对参试水稻发芽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部分还有促进发芽的现象。幼苗期成活率与根长随着盐分浓度的增高基本呈下降趋势,苗高随着盐分浓度的增高明显下降。低盐浓度(2、4 g/L)对水稻苗高影响显著,对根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6、10 g/L)极大地抑制了水稻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总体来说,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期受盐胁迫抑制程度不同,特别是在高盐浓度下12个参试品种间差异更明显;相比于萌发期,水稻幼苗期对盐胁迫更为敏感;从萌发期至幼苗期,参试12个水稻品种耐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津原97>津育粳22>津原正28>吨粮稻3号>津稻818>津稻919>津原985>津原89=津原A12>吨粮稻2号>津原香98>吨粮稻1号。针对盐碱地水稻生产中可能存在的盐害导致的产量损失问题,可以把握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季节性动的规律,通过土壤成分剖析,选择适合生长的水稻品种,以遵循波动规律,确保生产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萌发期 幼苗期 盐胁迫 耐盐性 成活率 根长 苗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作用滨海盐碱地的土壤微生物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慧 赵杰 +4 位作者 李梦琦 程文娟 陈坤 李丽 肖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提高生物炭在盐碱地的适用性,研究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的作用效果及微生态机理。通过2 a的大田试验,设置普通生物炭、富氮改性生物炭、富磷改性生物炭3种处理,3种生物炭用量分别为4.5,7.5,15.0 t/hm^(2),研究作物产量性状、土壤理化性... 为提高生物炭在盐碱地的适用性,研究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的作用效果及微生态机理。通过2 a的大田试验,设置普通生物炭、富氮改性生物炭、富磷改性生物炭3种处理,3种生物炭用量分别为4.5,7.5,15.0 t/hm^(2),研究作物产量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响应情况。结果发现,添加生物炭可以改良土壤盐碱地,其中富氮改性生物炭和富磷改性生物炭效果更突出。生物炭可以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3种生物炭影响并不一致,其中15.0 t/hm^(2)磷改性生物炭对作物增产效果最好,其产量为(8.92±0.12)t/hm^(2),比对照组提高了110%。生物炭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普通生物炭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但磷改性生物炭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结构关系受到影响,三者之间的联系被削弱。综上,推荐施用15 t/hm^(2)磷改性生物炭用于改善盐碱农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生物炭 盐碱地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立艳 潘洁 +5 位作者 赵杰 李梦琦 张慧 王春水 董昱辰 肖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下渗水中Na^(+)和Cl-含量分别比CK高54.78%和58.25%、35.44%和39.22%、32.65%和34.82%,表明添加这3种改良剂对土壤的降盐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钙处理效果最好;第二次淋洗,硫酸铁、硫酸钙和硫酸铝处理的Na^(+)含量比CK高75.14%~347.76%。综合2次淋洗效果,表明硫酸钙处理对土壤中的Na^(+)淋洗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各改良剂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降低2.23%~3.84%;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改良剂各处理土壤中的Ca^(2+)和Mg^(2+)含量均高于CK。综合考虑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Na^(+)和Cl-含量的影响,建议用硫酸铁和硫酸钙组合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滨海盐碱地 改良剂 可溶性盐分 盐分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耦合技术对沼液浓缩及净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冰 吴迪 +3 位作者 石岩 李海翔 李甫 马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3,共8页
利用超滤-纳滤膜耦合技术,探究了pH为5~9条件下膜耦合技术对沼液的浓缩效果、净化能力等。结果表明:体积浓缩倍数(VRF)分别为5倍和10倍时,在pH为5~7的条件下,沼液浓缩效果和净水效果均优于碱性条件。当pH为7,VRF为10倍时,浓缩液中总氮(... 利用超滤-纳滤膜耦合技术,探究了pH为5~9条件下膜耦合技术对沼液的浓缩效果、净化能力等。结果表明:体积浓缩倍数(VRF)分别为5倍和10倍时,在pH为5~7的条件下,沼液浓缩效果和净水效果均优于碱性条件。当pH为7,VRF为10倍时,浓缩液中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分别为1 760、435、2 100 mg/L,浓度浓缩倍数分别达到8.8、7.63、6.34倍,盐分去除效果最好,浓缩效果最佳。透过液中NH_(4)^(+)-N、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71%、81%、99.82%、95.77%,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仪(EDX)分析可知,膜污染包括有机-无机协同污染,通过酸洗、碱洗能够对膜面污染物的去除起到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沼液 膜耦合技术 浓缩效果 水质净化 重金属去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水灌溉对口感型番茄产量营养品质及感官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廉晓娟 王艳 +2 位作者 梁新书 邱永峰 王正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34,共3页
为了提高番茄品质和口感,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3个口感型番茄品种的产量、营养品质和口感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控水条件下,不同品种响应不同,控水灌溉对"高糖200"产量降低尤为明显,灌水60%W... 为了提高番茄品质和口感,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3个口感型番茄品种的产量、营养品质和口感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控水条件下,不同品种响应不同,控水灌溉对"高糖200"产量降低尤为明显,灌水60%W和40%W时,产量分别降低24.22%、28.07%。控水灌溉对"高糖200"和"Kg1606"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糖酸比、感官评价都有所提高,番茄营养品质和口感改善明显。口感型番茄糖酸比与果实感官评价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综合来看,灌水40%W时,3个品种中"Kg1606"减产15.17%,减产量最少,糖酸比较高,口感评价显著优于其他处理,适合设施节水高品质番茄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水灌溉 水分胁迫 控制灌溉 干旱胁迫 调亏灌溉 亏水灌溉 番茄产量 营养品质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