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淮海平原南部不同种植体系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周宝元
葛均筑
+5 位作者
侯海鹏
孙雪芳
丁在松
李从锋
马玮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7-949,共13页
探明不同种植体系周年产量、气候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特征,建立周年气候资源优化配置的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区域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2011-2015年河南新乡定位试验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
探明不同种植体系周年产量、气候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特征,建立周年气候资源优化配置的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区域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2011-2015年河南新乡定位试验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双季玉米和一季春玉米4个种植体系产量、生物量、干物质产能、光温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体系4年产量、生物量和干物质产能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冬小麦–夏大豆和一季春玉米体系,平均增幅分别为45.4%~61.5%、37.3%~71.3%和35.7%~70.7%;双季玉米和一季春玉米体系周年辐射生产效率、籽粒及总生物量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大豆体系,其中周年辐射生产效率平均增幅为11.8%~66.7%,籽粒及总生物量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13~0.42和0.18~0.69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周年气候资源分配特征,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两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5.6%和54.4%,积温比值为0.8,双季玉米两季积温分配率为51.4%和48.6%,积温比值为1.1。综合分析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种植体系可作为黄淮海区种植模式优化布局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明确主要种植体系积温分配率和积温比值等定量指标可为进一步优化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挖掘黄淮海两熟区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南部
种植体系
产量
资源分配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理想株型育种
被引量:
6
2
作者
于福安
于澎湃
+4 位作者
顾红艳
郑爱军
杨庆文
卢东琪
吴克岭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32-33,42,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分析,针对弯曲穗型和直立穗型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的育种技术路线,以此为指导培育出优质抗逆超高产品种津原89。其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同时具备了直立穗型品种叶片直立、抗倒...
通过对国内外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分析,针对弯曲穗型和直立穗型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的育种技术路线,以此为指导培育出优质抗逆超高产品种津原89。其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同时具备了直立穗型品种叶片直立、抗倒伏、高产和弯曲穗型品种穗大、灌浆快、品质优等优异性状,较好解决了水稻优质、抗逆、超高产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生产田普遍产量达800 kg/667 m2左右、百亩片产量达930 kg/667 m2、盐碱较重稻田产量达700~760 kg/667 m2。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品种后代具有遗传力强、育种稳定快的特点,创新了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和优异性状连锁的种质资源,实现了粳稻理想株型育种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株型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
优质
抗逆
超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淮海平原南部不同种植体系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周宝元
葛均筑
侯海鹏
孙雪芳
丁在松
李从锋
马玮
赵明
机构
中国
农业
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
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天津
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技术推广服务部
青岛
农业
大学农学院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7-949,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0504)资助。
文摘
探明不同种植体系周年产量、气候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特征,建立周年气候资源优化配置的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区域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2011-2015年河南新乡定位试验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双季玉米和一季春玉米4个种植体系产量、生物量、干物质产能、光温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体系4年产量、生物量和干物质产能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冬小麦–夏大豆和一季春玉米体系,平均增幅分别为45.4%~61.5%、37.3%~71.3%和35.7%~70.7%;双季玉米和一季春玉米体系周年辐射生产效率、籽粒及总生物量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大豆体系,其中周年辐射生产效率平均增幅为11.8%~66.7%,籽粒及总生物量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13~0.42和0.18~0.69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周年气候资源分配特征,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两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5.6%和54.4%,积温比值为0.8,双季玉米两季积温分配率为51.4%和48.6%,积温比值为1.1。综合分析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种植体系可作为黄淮海区种植模式优化布局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明确主要种植体系积温分配率和积温比值等定量指标可为进一步优化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挖掘黄淮海两熟区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南部
种植体系
产量
资源分配
资源利用效率
Keywords
the south of Yellow-Huaihe-Haihe Rivers plain
cropping system
yield
resource distribution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162.3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理想株型育种
被引量:
6
2
作者
于福安
于澎湃
顾红艳
郑爱军
杨庆文
卢东琪
吴克岭
机构
天津市
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
中心
/
天津市
原种场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技术推广服务部
中国
农业
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32-33,42,共3页
基金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稻津原E28、11、17与机插秧新技术体系集成示范”(2011GB2A100005)
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超高产水稻新品种津原89与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推广”(201601340)
天津市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抗逆优质水稻新品种与绿色生产技术集成推广”(NGTGZD-2017-06)。
文摘
通过对国内外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分析,针对弯曲穗型和直立穗型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的育种技术路线,以此为指导培育出优质抗逆超高产品种津原89。其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同时具备了直立穗型品种叶片直立、抗倒伏、高产和弯曲穗型品种穗大、灌浆快、品质优等优异性状,较好解决了水稻优质、抗逆、超高产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生产田普遍产量达800 kg/667 m2左右、百亩片产量达930 kg/667 m2、盐碱较重稻田产量达700~760 kg/667 m2。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品种后代具有遗传力强、育种稳定快的特点,创新了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和优异性状连锁的种质资源,实现了粳稻理想株型育种的新突破。
关键词
理想株型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
优质
抗逆
超高产
Keywords
ideal plant type
semi-curved heavy panicle and large grain japonica rice
high quality
stress resistance
high yield
分类号
S51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淮海平原南部不同种植体系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研究
周宝元
葛均筑
侯海鹏
孙雪芳
丁在松
李从锋
马玮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理想株型育种
于福安
于澎湃
顾红艳
郑爱军
杨庆文
卢东琪
吴克岭
《中国稻米》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