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混合型喉气囊肿1例
1
作者 杨翠红 齐非凡 +1 位作者 郭智勇 刘广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1期63-6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主因发现颈前肿物5年入院治疗。5年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颈前一肿物,肿物反复肿胀(呼吸道感染时为著),肿胀时患儿声音嘶哑,无明显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无喉喘鸣,颈部活动无受限,肿物无痛痒,无呛咳,为求手术治疗而... 1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主因发现颈前肿物5年入院治疗。5年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颈前一肿物,肿物反复肿胀(呼吸道感染时为著),肿胀时患儿声音嘶哑,无明显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无喉喘鸣,颈部活动无受限,肿物无痛痒,无呛咳,为求手术治疗而入院。查体:神清,呼吸平稳,颈前正中可及一类圆形肿物,大小约1.5 cm×1.5 cm,质中等,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皮肤表面无红肿,皮温无升高,无触痛,肿物随吞咽上下活动。辅助检查:电子喉镜示双侧声带活动良好,闭合欠佳;声门及声门下区可见肿物隆起,表面光滑,与双侧声带前连合联系紧密,不随呼吸活动(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Child) 喉疾病(Laryngeal Disease) 喉气囊肿(Laryngoce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亮 郎媛媛 +1 位作者 张嘉懿 沈蓓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了解变应性鼻炎患儿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德国Mediwiss公司敏筛变应原检测系统(Allergy Screen)测定血清中相应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了解变应性鼻炎患儿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德国Mediwiss公司敏筛变应原检测系统(Allergy Screen)测定血清中相应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根据性别、年龄、季节分层,描述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特征。结果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混合霉菌(52.35%),其次是户尘螨(35.88%)、狗毛皮屑(24.31%)、猫毛皮屑(15.10%)。单一变应原阳性(59.03%)最常见,其次为双重变应原阳性(25.88%)。分组研究显示,男性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大于女性患儿;婴幼儿期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低于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患儿,夏秋季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冬春两季,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霉菌,户尘螨,狗、猫毛皮屑是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季节分布上都存在一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免疫球蛋白E 变应原 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扁桃体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出血特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亮 沈蓓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6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传统手术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方面存在的差异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射频消融术999例为等离子组,2010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1275例为传统组。比...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传统手术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方面存在的差异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射频消融术999例为等离子组,2010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1275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总出血率、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和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等离子组术后总出血率、出血部位分布、出血程度和治疗方法分布上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离子组术后原发性出血少于传统组,而继发性出血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离子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术后出血几率,在出血部位分布、治疗方法分布上亦无明显差别;但术后原发性出血减少,而继发性出血升高,分析等离子手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并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颞骨乳突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
4
作者 房宏伟 曹波 +2 位作者 崔艳 李亮 刘广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12期806-80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主因间断右侧口角歪斜1月余,加重伴耳痛3天于2019-05-28入院。患儿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右侧口角歪斜,伴右眼偏斜,偶伴右耳疼痛,每次持续约20~100 min,可自行恢复正常,病情间断反复发作,无发热、头痛、... 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主因间断右侧口角歪斜1月余,加重伴耳痛3天于2019-05-28入院。患儿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右侧口角歪斜,伴右眼偏斜,偶伴右耳疼痛,每次持续约20~100 min,可自行恢复正常,病情间断反复发作,无发热、头痛、头晕及眩晕,无张口受限,无耳溢液及听力下降,曾就诊于神经内科,诊断不详,予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入院前3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口角歪斜呈持续性,伴右侧耳痛,门诊考虑“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待查;右侧中耳乳突炎”收治入院。患儿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专科查体:右侧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无溢泪,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对称,张口时口角左偏,伸舌无偏斜;双侧耳廓无畸形,右侧外耳道变窄、后壁肿胀,鼓膜不能窥及;右侧乳突区压痛;鼓腮漏气;左耳(-)。面神经检测未见异常。颞骨CT示右侧中耳鼓室及乳突小房渗出性病变,未见骨质破坏(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Temporal bone) 乳突(Mastoid)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blasts 1ymphoma) 儿童(Chi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