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影像检查辅助诊断儿童线状色素性扁平苔藓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莹 廉佳 +2 位作者 陈立新 秦蓓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3-226,共4页
色素性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 pigmentosus,LPP)是扁平苔藓的一种特殊类型,线状色素性扁平苔藓是线状扁平苔藓与色素性扁平苔藓的结合类型[1-3]。虽然组织病理及相关免疫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4],但因耗时长及有创伤,患儿家长配合不佳。... 色素性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 pigmentosus,LPP)是扁平苔藓的一种特殊类型,线状色素性扁平苔藓是线状扁平苔藓与色素性扁平苔藓的结合类型[1-3]。虽然组织病理及相关免疫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4],但因耗时长及有创伤,患儿家长配合不佳。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作为无创性皮肤影像检查,可以快速、实时获得皮肤结构图像,根据临床表现相似疾病的本质区别(色素异常及界面改变等),对疾病进行分类及鉴别,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组织病理及免疫检查,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色素性 皮肤影像 BLASCHKO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苏海辉 佘庭宇 +2 位作者 贾冬梅 孙颖 苑世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7-440,共4页
目的:评价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4例皮肤血管类疾病患儿,其中包括草莓状血管瘤292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鲜红斑痣15例,采用Cynergy双波长脉冲激光治疗,每次治疗前后评价各... 目的:评价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4例皮肤血管类疾病患儿,其中包括草莓状血管瘤292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鲜红斑痣15例,采用Cynergy双波长脉冲激光治疗,每次治疗前后评价各自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评价3-6次治疗后各自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接受3-6次治疗后,有效率为94.01%。其中草莓状血管瘤的有效率为95.89%、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率为81.48%、鲜红斑痣的有效率为80.00%。平均治疗次数(2.94±1.45)次.其中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2.68±1.03)次、(4.22±0.81)次、(5.70±1.91)次。334例患儿出现轻度色素沉着18例、轻度色素减退25例、浅表萎缩性瘢痕5例,均在数月后自行恢复。结论: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血管类疾病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痛苦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 血管类疾病 皮肤 疗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色素减退型扁平疣的皮肤镜和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立新 王莹 +5 位作者 毕田田 秦蓓 赵林胜 高西波 宋元涛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色素减退型扁平疣的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RCM)和皮肤镜影像学特征,为明确诊断、鉴别儿童其他色素减退性疾病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应用RCM和皮肤镜检查12例临床拟诊为色素减退型扁平疣的患儿皮损,分析色素减退型扁平疣的皮肤... 目的:探讨儿童色素减退型扁平疣的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RCM)和皮肤镜影像学特征,为明确诊断、鉴别儿童其他色素减退性疾病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应用RCM和皮肤镜检查12例临床拟诊为色素减退型扁平疣的患儿皮损,分析色素减退型扁平疣的皮肤影像特征。结果:色素减退型扁平疣皮肤影像学表现与经典型有较高一致性,其RCM图像特征:皮损区颗粒层及棘层上部可见多量体积较大细胞不规则分布,部分区域可见玫瑰花环样结构,较大细胞直径0.021~0.035 mm,玫瑰花环直径0.08~0.24 mm,基底层色素减少,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可见稀疏炎性细胞浸润。皮肤镜:粉白色背景下白色丘疹,可见点状血管结构。结论:RCM和皮肤镜检查为无创诊断儿童色素减退型扁平疣提供有力的皮肤影像依据,对减少误诊、鉴别儿童其他色素减退性疾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色素减退型 共聚焦显微镜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及儿童湿疹166例变应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钦峰 苑士萍 +2 位作者 段志华 亓玉青 刘全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6-277,共2页
湿疹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皮疹具有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1].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与变态反应有关.为了解天津地区婴幼儿及儿童湿疹变应原的特点,为婴幼儿及儿童湿疹的治疗和预防提供资料... 湿疹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皮疹具有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1].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与变态反应有关.为了解天津地区婴幼儿及儿童湿疹变应原的特点,为婴幼儿及儿童湿疹的治疗和预防提供资料,现对2009年11月-2010年3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66例婴幼儿及儿童湿疹患儿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SPT),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原 婴幼儿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儿童外阴硬化性苔藓 被引量:4
5
作者 苏海辉 苑世萍 +5 位作者 段志华 王晓艳 陈立新 毕田田 刘欣欣 高希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阴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LS)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下影像特征及其在儿童外阴L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CM对11例外阴LS患儿的皮损进行扫描,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比... 目的:探讨儿童外阴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LS)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下影像特征及其在儿童外阴L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CM对11例外阴LS患儿的皮损进行扫描,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比较RCM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和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1例LS患儿的典型RCM图像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萎缩,见圆形暗区,内含明亮的,中、高度折光的无定形物质,对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毛囊内的角栓结构;正常环状的真皮乳头结构消失,真表皮交界不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真皮浅中层见明亮的、高折光的炎细胞浸润,包括单一核细胞和噬黑素细胞,散在分布于胶原纤维束间,对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束状或波状分布的粗糙的的胶原纤维结构,对应病理学改变的胶原水肿、透明变性、均质化;水肿的胶原纤维间见横向分布的、迂曲扩张的血管;真皮中下层见大量的中度折光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对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真皮中下层炎性细胞的带状浸润。对比RCM图像与组织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RCM实时、无创扫描技术可以做为儿童外阴LS早期诊断的辅助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苔藓 儿童 显微镜 共焦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紫外线损伤小鼠模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CK5和CK14表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新云 陈旭 +6 位作者 王莹 姜鹏爽 夏立君 蒋靖 陈崑 顾恒 周之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紫外线(utraviolet,UV)损伤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CK5和CK14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模拟日光UV(UVA+UVB)光源对实验小鼠进行照射,照射从最小红斑量(MED,UVB0.07.J/cm^2,UVA0.7 J/cm^2),每周增加0.5个MED,每日1次,每周照射5... 目的:观察慢性紫外线(utraviolet,UV)损伤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CK5和CK14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模拟日光UV(UVA+UVB)光源对实验小鼠进行照射,照射从最小红斑量(MED,UVB0.07.J/cm^2,UVA0.7 J/cm^2),每周增加0.5个MED,每日1次,每周照射5 d,共9周,UVB总剂量达9.45 J/cm^2,UVA总剂量达94.5.J/cm^2,通过组织学观察、特殊化学染色和表皮厚度测量确定皮肤损伤,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照射前后(W0和W9)CK5和CK14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小鼠实验前、后CK5和CK14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小鼠实验前CK5和CK14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损伤组小鼠的CK5和CK14表达呈现明显的定位改变,在增厚的表皮中呈现弥漫的表达,失去在正常表皮中表达于基底细胞层的定位特点。损伤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内的CK5和CK14表达均显著上调,且二者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r=0.840,P<0.05)。结论:重复UV暴露导致小鼠角质形成细胞中CK5和CK14表达上调和定位异常。以上述两种角蛋白为标志物的基底层细胞过度增殖可能参与了慢性UV皮肤损伤出现表皮增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CK5 CK14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丽 赵林胜 +1 位作者 苏海辉 胡晓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早期准确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5月~2017年3月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9例LCH,所有病... 目的探讨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早期准确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5月~2017年3月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9例LCH,所有病例均采用直径4.5 mm的皮钻于病变典型部位行皮肤活检,活检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CD1a、S-100、Langerin、CD68、CD3、CD20、CD11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皮疹大体形态多样,镜下病变大部分位于真皮内(10/19),呈灶状或弥漫分布,8例可见表皮侵犯,1例仅在表皮内形成表皮内疱,疱内可见瘤细胞,真皮内未见瘤细胞。典型的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界限不清,胞质略呈嗜酸性,核不规则、凹陷,可见核沟(15/19),部分病例肿瘤细胞形态不典型,未见明显核沟。免疫表型:CD1a、Langerin、S-100均阳性(19/19),CD68部分阳性(16/19),病灶中或病灶周围均可见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CD117阴性。结论儿童LCH皮疹形态多样,且常为该疾病的最早期表现,提高对LCH皮疹的认识,及时行皮肤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儿童LC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疹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蜘蛛痣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苏海辉 单士军 +3 位作者 孙颖 贾冬梅 苑世萍 段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蜘蛛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0例儿童蜘蛛痣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组70例和CO2激光组70例,每次治疗前后评价各自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分析2组的伤口愈... 目的:评价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蜘蛛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0例儿童蜘蛛痣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组70例和CO2激光组70例,每次治疗前后评价各自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分析2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和1次治愈率。结果:所有患儿接受1—3次治疗后,总有效率100%,1次治愈率分别为Cynergy激光组91.43%、CO2激光组9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痂脱落时间分别为Cynergy激光组平均5.87d、CO2激光组平均6.2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0例患儿出现4例轻度色素沉着、5例轻度色素减退,均在数月后自行恢复。CO2激光组出现3例萎缩性瘢痕。结论: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蜘蛛痣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无瘢痕、痛苦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 蜘蛛痣 儿童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莹 李钦锋 +2 位作者 陈立新 毕田田 廉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9-152,共4页
报告1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6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女,6岁。因躯干和四肢红斑、丘疹伴渗出及瘙痒7个月,加重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弥漫性红斑、丘疹、鳞屑及苔藓样斑块,伴渗出及结痂;双手掌可见红斑、水疱及大疱;足底、... 报告1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6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女,6岁。因躯干和四肢红斑、丘疹伴渗出及瘙痒7个月,加重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弥漫性红斑、丘疹、鳞屑及苔藓样斑块,伴渗出及结痂;双手掌可见红斑、水疱及大疱;足底、足跟部可见红斑、丘疹及斑块,伴渗出及结痂。予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首剂量300 mg,后每3周1次,每次300 mg治疗,治疗12周后改为每4周1次,每次300 mg),治疗后患儿躯干及四肢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明显新发皮损,自觉瘙痒明显减轻。入院期间,患儿共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8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后随访患儿2年,一直予度普利尤单抗维持治疗(每4周1次,每次300 mg),随访期间患儿全身无大面积皮损反复的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普利尤单抗 特应性皮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先天性皮肤平滑肌错构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莹 苏海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先天性皮肤平滑肌错构瘤的肿瘤细胞可来源于毛囊立毛肌、血管平滑肌及生殖器皮肤平滑肌等不同组织的平滑肌细胞,临床常表现为肤色或色素沉着性斑片,部分伴有毳毛增生。本病为一种临床罕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 先天性皮肤平滑肌错构瘤的肿瘤细胞可来源于毛囊立毛肌、血管平滑肌及生殖器皮肤平滑肌等不同组织的平滑肌细胞,临床常表现为肤色或色素沉着性斑片,部分伴有毳毛增生。本病为一种临床罕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2岁。因左背部褐色斑块2年就诊。患儿2年前出生后不久背部即出现指甲大淡褐色斑片,略隆起,质地较韧,无明显自觉症状;近半年来皮损周围新出数个类似斑片,融合成斑块,质地变硬且颜色变深,自行外用“湿疹膏”无明显缓解,遂就诊于本院门诊。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平滑肌错构瘤 皮肤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综合征1例
11
作者 曹阳 苏海辉 李崇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2,共2页
1病历摘要患儿男,8岁。因口周、四肢及躯干丘疹3d,发热1d,于2019年7月25日至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患儿3d前口周出现弥漫性红色丘疹,无痒感及破溃。皮损逐渐蔓延至四肢和躯干,部分融合成片,尤以手足为著。1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 1病历摘要患儿男,8岁。因口周、四肢及躯干丘疹3d,发热1d,于2019年7月25日至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患儿3d前口周出现弥漫性红色丘疹,无痒感及破溃。皮损逐渐蔓延至四肢和躯干,部分融合成片,尤以手足为著。1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食欲下降,无乏力、关节痛等其他伴随症状。既往体健,患儿家属否认药物、食物或其他接触物过敏史和近期暴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1例
12
作者 宫泽琨 秦蓓 +2 位作者 任敏 高西波 宋元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98,共3页
1病历摘要患儿女,9岁。因躯干和四肢红斑、丘疹、鳞屑2周,加重伴溃疡、坏死、结痂1周,于2019年12月1日来我科就诊。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红斑和丘疹,表面可见鳞屑,伴瘙痒,多次就诊于外院,考虑银屑病,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皮损... 1病历摘要患儿女,9岁。因躯干和四肢红斑、丘疹、鳞屑2周,加重伴溃疡、坏死、结痂1周,于2019年12月1日来我科就诊。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红斑和丘疹,表面可见鳞屑,伴瘙痒,多次就诊于外院,考虑银屑病,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皮损未见消退,且渐累及躯干其他部位和四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样糠疹 急性痘疮样 溃疡坏死性 发热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小燕 刘欣欣 +1 位作者 卞亚伟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功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型 泛发性 幼儿 基因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岛型掌跖角化病
14
作者 王莹 陈立新 +3 位作者 李钦峰 冯小燕 刘欣欣 廉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患儿男,2岁,因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掌跖部角化1年就诊。患儿双侧手掌、足底弥漫性对称性红斑,伴角化过度,表面可见厚层鳞屑及皲裂,皮疹延伸至手足背、手腕内侧、脚踝及跟腱区;躯干、四肢红斑、丘疹,散在抓痕,周身皮肤干燥粗糙基因检测... 患儿男,2岁,因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掌跖部角化1年就诊。患儿双侧手掌、足底弥漫性对称性红斑,伴角化过度,表面可见厚层鳞屑及皲裂,皮疹延伸至手足背、手腕内侧、脚踝及跟腱区;躯干、四肢红斑、丘疹,散在抓痕,周身皮肤干燥粗糙基因检测:患儿SERPINB7基因纯合突变c.796C>T;患儿父母手足无类似皮疹,基因检测结果均为SERPINB7基因杂合突变c.796C>T。结合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长岛型掌跖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长岛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联合CO_2激光治疗小儿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苏海辉 苑世萍 +4 位作者 宫泽琨 廉佳 王蓟 段志华 李钦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由新生的血管组成。生长迅速,易出血。其发生常与外伤有关,是一种血管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化脓性肉芽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部位,以暴露部位多见,如手、前臂和面部,口腔黏膜、掌、跖或甲... 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由新生的血管组成。生长迅速,易出血。其发生常与外伤有关,是一种血管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化脓性肉芽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部位,以暴露部位多见,如手、前臂和面部,口腔黏膜、掌、跖或甲皱均可发生。本病皮损极易出血,难以自行消退。我科自2011年1月-9月采用Cynergy血管病变工作站YAG模式: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联合CO2激光治疗小儿化脓性肉芽肿31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Nd YAG 激光 CO2 化脓性肉芽肿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海辉 单士军 +1 位作者 赵滨 胡晓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LCH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28例儿童LCH,确诊前均行组织病理检查,按Lavin-Osband分级和临床分型,I型和I级、Ⅱ级LCH患儿中单一骨损... 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LCH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28例儿童LCH,确诊前均行组织病理检查,按Lavin-Osband分级和临床分型,I型和I级、Ⅱ级LCH患儿中单一骨损害采用手术刮除,单一皮肤损害、Ⅱ型、Ⅲ型、Ⅲ级、Ⅳ级采用泼尼松诱导化疗和随后长春新碱加泼尼松(VP)持续化疗。结果:LCH可累及多个系统和脏器,伴有不同的功能障碍,5例单一皮肤型LCH因皮疹减轻或消退家属拒绝化疗。7例单发的骨损害采用手术刮除后痊愈,10例单一皮肤型LCH和6例系统型LCH采用联合化疗。6周后总体疗效评价:治愈率46.43%;18个月后总体疗效评价:治愈率82.14%。结论:LCH是一组特异性以骨髓源性朗格汉斯细胞细胞(Langerhans cell,LC)和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表现为骨、皮肤和淋巴结等局部器官或全身的LC的异常增生。LCH主要发生在儿童,成人少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经免疫组化可以获得正确诊断,但目前临床缺乏理想统一的治疗方案。泼尼松诱导化疗和随后长春新碱加泼尼松(VP)持续化疗治疗儿童LCH的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幼年黄色肉芽肿20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管志伟 李钦峰 +4 位作者 胡晓丽 宫泽琨 廉佳 王莹 陈立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幼年黄色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下影像特征及其在幼年黄色肉芽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幼年黄色肉芽肿患儿行RCM检查,依据RCM图像表现选取相应部位组织取材行组织病理检... 目的:探讨幼年黄色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下影像特征及其在幼年黄色肉芽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幼年黄色肉芽肿患儿行RCM检查,依据RCM图像表现选取相应部位组织取材行组织病理检查,对比RCM图像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总结幼年黄色肉芽肿RCM下的共同图像特征。结果:20例幼年黄色肉芽肿患儿的RCM图像显示:表皮轻度海绵水肿,可见逐渐增多的圆形、椭圆形中等折光细胞,充满整个真皮浅层,形如泡沫状外观,部分细胞融合形成大量环状明亮的高折光区、中央低折光区结构,正常环状真皮乳头结构部分融合,散在炎性细胞浸润。同部位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和Touton巨细胞,证实中等折光圆形、椭圆形结构为泡沫细胞,明亮的环形高折光区、中央低折光区结构为Touton巨细胞;RCM图像与组织病理像对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有助于确定取材部位,提高组织病取材的阳性率,使今后早期无创诊断幼年黄色肉芽肿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黄色肉芽肿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平滑肌错构瘤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海辉 苑世萍 +1 位作者 王晓艳 段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85-786,共2页
报告1例婴儿先天性平滑肌错构瘤(CSMH)。患儿男,4个月。左侧背部出生时即有一色素沉着性斑块,大小约4 cm×8 cm,表面有毳毛,界限不清,边缘不规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层胶原纤维间纵横交错的平滑肌束。诊断:CSMH。鉴于CSMH的良... 报告1例婴儿先天性平滑肌错构瘤(CSMH)。患儿男,4个月。左侧背部出生时即有一色素沉着性斑块,大小约4 cm×8 cm,表面有毳毛,界限不清,边缘不规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层胶原纤维间纵横交错的平滑肌束。诊断:CSMH。鉴于CSMH的良性生物学行为,未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错构瘤 先天性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色素失禁症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海辉 苑世萍 +1 位作者 段志华 王晓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5-367,共3页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又称Bloch-Sulzberger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X性联锁显性遗传病,具有特征性皮肤损害,还可累及牙齿、眼、头发、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患者主要为女性,男...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又称Bloch-Sulzberger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X性联锁显性遗传病,具有特征性皮肤损害,还可累及牙齿、眼、头发、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患者主要为女性,男性患者十分罕见。本研究收集2008年8月—2013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收治的婴儿色素失禁症患儿11例,其中包括3例男性患儿。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失禁症 临床表现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上皮样血管瘤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海辉 单士军 +2 位作者 苑世萍 段志华 王晓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报告1例婴儿上皮样血管瘤。患儿男,8个月。出生时肛门左侧可见一花生大肿物。皮肤科检查:肛门左侧一棕红色2.0 cm×2.5 cm柔软肿物,表面轻微皱缩,肿物边缘破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和皮下组织可见小至中等血管增生... 报告1例婴儿上皮样血管瘤。患儿男,8个月。出生时肛门左侧可见一花生大肿物。皮肤科检查:肛门左侧一棕红色2.0 cm×2.5 cm柔软肿物,表面轻微皱缩,肿物边缘破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和皮下组织可见小至中等血管增生,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突向管腔,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免疫组化示血管壁CD31及CD34均阳性。诊断:上皮样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瘤 婴儿 肛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