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申亚峰
薛德友
+1 位作者
徐浩祥
焦德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0-700,共11页
目的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且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
目的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且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或3级]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根据血管内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卒中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影像学资料包括责任血管(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梗死核心体积、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与低灌注区不匹配体积、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成功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后24 h内并发症(发热、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将两组间比较P<0.05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方差膨胀因子≥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构建预测无效再通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87例,男101例,女86例,年龄42~85岁,平均(70±6)岁,治疗后90 d mRS评分0分21例(11.23%),1分37例(19.79%),2分28例(14.97%),3分46例(24.60%),4分31例(16.58%),5分24例(12.83%),6分0例;有效再通组86例,无效再通组101例。(1)两组年龄、心房颤动、梗死核心体积、入院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5,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1,95%CI:1.046~1.158,P=0.037)、梗死核心体积(OR=1.350,95%CI:1.202~1.517,P<0.01)、入院NIHSS评分(OR=1.501,95%CI:1.213~1.858,P<0.01)、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OR=0.039,95%CI:0.009~0.179,P<0.01)、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OR=6.015,95%CI:1.625~22.257,P=0.007)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3)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特异度为0.970,敏感度为0.895,精确率为0.916,召回率为0.970,曲线下面积为0.979(95%CI:0.962~0.996,P<0.01);校准曲线的绝对平均误差为0.008,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一致性较好,不存在过拟合现象(χ^(2)=4.830,P=0.776)。结论年龄、梗死核心体积、入院NIHSS评分、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申亚峰
薛德友
徐浩祥
焦德让
机构
天津市
人民医院
(
南开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
神经
外科
天津
康汇
医院
神经
外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0-700,共11页
文摘
目的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且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或3级]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根据血管内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卒中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影像学资料包括责任血管(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梗死核心体积、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与低灌注区不匹配体积、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成功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后24 h内并发症(发热、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将两组间比较P<0.05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方差膨胀因子≥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构建预测无效再通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87例,男101例,女86例,年龄42~85岁,平均(70±6)岁,治疗后90 d mRS评分0分21例(11.23%),1分37例(19.79%),2分28例(14.97%),3分46例(24.60%),4分31例(16.58%),5分24例(12.83%),6分0例;有效再通组86例,无效再通组101例。(1)两组年龄、心房颤动、梗死核心体积、入院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5,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1,95%CI:1.046~1.158,P=0.037)、梗死核心体积(OR=1.350,95%CI:1.202~1.517,P<0.01)、入院NIHSS评分(OR=1.501,95%CI:1.213~1.858,P<0.01)、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OR=0.039,95%CI:0.009~0.179,P<0.01)、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OR=6.015,95%CI:1.625~22.257,P=0.007)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3)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特异度为0.970,敏感度为0.895,精确率为0.916,召回率为0.970,曲线下面积为0.979(95%CI:0.962~0.996,P<0.01);校准曲线的绝对平均误差为0.008,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一致性较好,不存在过拟合现象(χ^(2)=4.830,P=0.776)。结论年龄、梗死核心体积、入院NIHSS评分、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其发生风险。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预测模型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utile recanalization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构建
申亚峰
薛德友
徐浩祥
焦德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