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色素类成分药理活性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郝荣荣 张译丹 +2 位作者 秦袖平 庄朋伟 张艳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4-748,共5页
通过查阅文献(1996~2016),对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介绍了中药色素类成分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中药色素类制剂(红花黄色素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引起其ADR的因素和潜在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同时提示临床工作者应掌... 通过查阅文献(1996~2016),对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介绍了中药色素类成分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中药色素类制剂(红花黄色素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引起其ADR的因素和潜在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同时提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中药色素类成分引发ADR因素和控制ADR办法,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色素 药理活性 红花黄色素 反应特点 不良反应 潜在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琳 郭虹 +3 位作者 刘洋 张萌 胡利民 康立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0-951,共2页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仅具有屏障特性,而且还具有多种分泌功能,因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为研究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提供了基础。近年来,围绕中药减轻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微血管内皮细胞损...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仅具有屏障特性,而且还具有多种分泌功能,因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为研究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提供了基础。近年来,围绕中药减轻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展开了很多研究。仅从细胞的屏障特性、细胞氧化损伤、细胞的分泌功能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体外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防治心肌缺血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70-2072,共3页
心肌缺血是多种心脏疾患的初始阶段,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发挥作用的优势,总结中药防治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药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抑制钙超载、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损伤等多方面发挥... 心肌缺血是多种心脏疾患的初始阶段,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发挥作用的优势,总结中药防治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药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抑制钙超载、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损伤等多方面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从而起到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心肌缺血损伤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4
作者 卢志强 张艳军 +2 位作者 崔广智 庄朋伟 张金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53-1057,共5页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血管疾病康复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不仅为该病的发...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血管疾病康复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不仅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提供重要的资料,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新药的开发,推进临床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该文全面总结归纳了急性心肌缺血、慢性心肌缺血、可控性心肌缺血和离体心肌缺血四类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为该疾病模型的制作与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 急性心肌缺血 慢性心肌缺血 可控心肌缺血 离体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腾 张艳军 +3 位作者 庄朋伟 张密霞 王子璇 秦袖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3-1184,共2页
瓜蒌是一味止咳化痰平喘中药,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瓜蒌皮药理作用的研究[1-3],因此,本文采用全瓜蒌考察其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为全瓜蒌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瓜蒌 心梗后心衰 心功能 心肌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PKA/CaMK Ⅱ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凤姣 张译丹 +2 位作者 张密霞 庄朋伟 张艳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基于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探讨阿霉素诱导心衰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30)和阿霉素组(ADR组,n=40)。ADR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每次3 mg·kg^(-1),连续两周内每隔两天注射... 目的基于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探讨阿霉素诱导心衰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30)和阿霉素组(ADR组,n=40)。ADR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每次3 mg·kg^(-1),连续两周内每隔两天注射1次,共注射5次,累积总量为15 mg·kg^(-1)。于实验第2、4和6周分别观察实验大鼠一般状况和心功能,并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BNP和cTnT浓度。取心脏组织,HE、Masson和TUNEL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β1-AR、β2-AR、PKA、CaMKⅡ等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阿霉素注射完成后,ADR组EF和SV明显降低,血清BNP和cTn-T明显高于CON组,心脏明显萎缩,并伴随较轻心肌纤维化和凋亡,β1-AR、PKA、CaMKⅡ蛋白表达均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脏收缩功能有所恢复,但BNP和cTn-T继续升高,心肌纤维化和凋亡严重,β1-AR表达进一步降低,β2-AR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KA、CaMKⅡ表达逐渐升高。结论阿霉素诱导的心功能障碍、心肌重塑和凋亡动态改变过程可能与β-AR/PKA/Ca MKⅡ信号通路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脏毒性 Β肾上腺素受体 不同时期 心功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金保 张艳军 +1 位作者 崔广智 庄朋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01-903,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病理基础之一。传统观点认为AS斑块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最新研究表明,新生血管与AS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AS斑块破裂而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病理基础之一。传统观点认为AS斑块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最新研究表明,新生血管与AS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AS斑块破裂而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引起重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综述了AS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斑块稳定性的关联性,以及如何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成熟增强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 转化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压的检测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卢志强 张艳军 +3 位作者 庄朋伟 张金保 徐利满 孙凤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优化传统大鼠右心导管术,建立一种快速、稳定、可靠的右心导管导引插管检测肺动脉压方法。方法选用90只♂wistar大鼠,对传统右心导管插管法进行优化研究,比较PE50、PUⅠ、PUⅡ3种导管插管成功率以及平均时间,改良传统大鼠右心导管术... 目的优化传统大鼠右心导管术,建立一种快速、稳定、可靠的右心导管导引插管检测肺动脉压方法。方法选用90只♂wistar大鼠,对传统右心导管插管法进行优化研究,比较PE50、PUⅠ、PUⅡ3种导管插管成功率以及平均时间,改良传统大鼠右心导管术,并将改良后的右心导管导引插管法应用于肺动脉高压实验研究。结果 PUⅠ导管明显优于PE50及PUⅡ导管(P<0.05);右心导管导引插管法在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上优于传统右心直接插管法(P<0.05或者P<0.01);运用改良后右心导管导引插管法检测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压力波形规则,实验数据可靠。结论经改良后的右心导管导引插管法检测肺动脉压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在该领域研究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压右心导管术 右心导管导引插管法 右心导管直接插管法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总咖啡酸酯对TNF-α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虹 康立源 +2 位作者 柴丽娟 胡利民 赵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总咖啡酸酯(total Caffeoyl quinic acid ester,Caf)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总咖啡酸酯(total Caffeoyl quinic acid ester,Caf)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Caf抗脑缺血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离体培养的大鼠BMEC炎症损伤模型,选用25μg/mL Caf处理内皮细胞,利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实验各组ICAM-1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实验各组ICAM-1蛋白荧光强度。结果:Caf可以下调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mRNA高表达,并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膜ICAM-1蛋白高表达。结论:Caf可以降低由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过度表达ICAM-1,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炎症损伤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总咖啡酸酯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证素的分布及芪参益气滴丸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欲来 张军平 +3 位作者 赵广荣 王化良 袁卓 张仁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49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证素分布,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心、气虚、血瘀三个证素的疗效,探讨运用证素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可行性与关键点。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门诊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给... 目的:通过观察49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证素分布,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心、气虚、血瘀三个证素的疗效,探讨运用证素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可行性与关键点。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门诊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给予症状评分及聚类分析,并给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差异。结果:经聚类分析认为气短、神疲乏力、自汗体现了气虚证,胸痛、胸闷、心悸、面色紫黯,体现了血瘀证。芪参益气滴丸对患者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心悸等症状治疗后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心、气虚、血瘀三个主要证素有治疗效果,抓住主要证素进行辨证论治符合中医核心理论,具有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 冠心病 芪参益气滴丸 气虚 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琳 郭虹 +1 位作者 康立源 胡利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2-995,共4页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构成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主要结构基础,由于其特殊的细胞膜转运系统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其与脑缺血、脑水肿等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构成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主要结构基础,由于其特殊的细胞膜转运系统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其与脑缺血、脑水肿等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体外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为研究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依次从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生物碱对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儿茶酚胺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臧忠良 毛浩萍 +4 位作者 柴丽娟 郭浩 高庆玮 刘昌孝 高秀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荷叶生物碱对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儿茶酚胺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牛肾上腺髓质细胞,通过HPLC-ECD、FlexstationⅢ荧光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细胞内钙含量,考察荷叶生物碱对不同刺激剂诱导的儿茶酚胺分泌... 目的探讨荷叶生物碱对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儿茶酚胺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牛肾上腺髓质细胞,通过HPLC-ECD、FlexstationⅢ荧光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细胞内钙含量,考察荷叶生物碱对不同刺激剂诱导的儿茶酚胺分泌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刺激剂下荷叶生物碱浓度变化对儿茶酚胺的分泌和钙流的影响。结果荷叶生物碱能明显抑制乙酰胆碱、藜芦定碱、高钾诱导的儿茶酚胺分泌(P<0.05或P<0.01),呈现剂量依赖性;且能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细胞外钙离子内流。结论荷叶生物碱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电压依赖型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发挥抑制交感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生物碱 儿茶酚胺 牛肾上腺髓质细胞 钙流 HPLC-ECD Flexstation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不同时间给药对大鼠肝脏功能和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菊阳 王琴 +3 位作者 毕亚男 史红 王跃飞 周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活性成分异补骨脂素不同时间灌胃给药对大鼠肝脏功能和胆汁酸转运体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补骨脂素60 mg·kg^(-1)灌胃给药1 d组、3 d组以及7 d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的体质量和肝重;试剂盒检测大... 目的探讨补骨脂活性成分异补骨脂素不同时间灌胃给药对大鼠肝脏功能和胆汁酸转运体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补骨脂素60 mg·kg^(-1)灌胃给药1 d组、3 d组以及7 d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的体质量和肝重;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ALP、TBA、TC、TG、TBIL的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胆汁酸转运体BSEP、NTCP、MRP2、MRP4、MDR1、ABCG5、ABCG8、OST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补骨脂素能明显增加肝脏的重量,不同给药时间均能引起肝脏系数的增加;异补骨脂素给药后,大鼠血清中ALT、 AST、TBA、TG、TBIL的含量明显增加,ALP没有明显变化,TC明显降低,且AST的水平在异补骨脂素灌胃给药1 d之后即有明显升高;异补骨脂素灌胃给药后,肝脏中BSEP、NTCP、MRP2、MDR1、ABCG5、ABCG8、OSTαmRNA的水平明显下降,MRP4 mRNA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异补骨脂素灌胃给药1~3 d即造成肝脏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扰胆汁酸转运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补骨脂 异补骨脂素 肝损伤 胆汁酸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酚通过上调上皮雌激素受体β和下调间质芳香化酶抑制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 被引量:3
14
作者 齐雅馨 苗琳 +7 位作者 焦婵媛 邵瑞 樊官伟 李小江 王跃飞 朱彦 张琚 高秀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5-675,共1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酚(B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前列腺间质细胞系WP⁃MY-1和BPH上皮细胞系BPH-1,用MTT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Ba对细胞增殖和PCNA表达的影响;建立雌二醇/睾酮诱导的BPH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补骨脂酚(B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前列腺间质细胞系WP⁃MY-1和BPH上皮细胞系BPH-1,用MTT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Ba对细胞增殖和PCNA表达的影响;建立雌二醇/睾酮诱导的BPH大鼠模型,计算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a组中前列腺指数(PI),用HE染色比较各组前列腺的病理改变;用IHC法分析各组前列腺中PCNA和平滑肌细胞标志物ɑ-SMA的表达和分布。进一步用IHC、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研究Ba对前列腺上皮中雌激素受体β(ERβ)、间质中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转染ERβ或ERα的siRNA,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Ba对雌激素反应元件(ERE)的转录活性是否通过ERβ介导。结果B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WPMY-1和BPH-1细胞增殖和PCNA表达;BPH模型组大鼠前列腺增大;Ba可以明显降低PI值、降低间质中平滑肌层厚度,下调PCNA和α-SMA的表达。此外,Ba可以明显促进BPH-1细胞中ERβ的表达、抑制WPMY-1细胞中本底水平和PGE2诱导的芳香化酶表达,这与体内的变化一致。沉默ERβ而非ERα,可以阻断Ba诱导BPH-1中的ERE转录活性。结论Ba通过上调前列腺上皮中ERβ表达、下调前列腺间质中芳香化酶表达,维持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平衡,抑制BPH进程,提示:Ba是中药补骨脂抗BPH的重要物质基础,可成为抗BPH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补骨脂酚 芳香化酶 雌激素受体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咖啡酸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慧 郭虹 +1 位作者 胡利民 王玉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51-2052,共2页
目的:考察灯盏细辛总咖啡酸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取缺血侧皮层制作脑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 目的:考察灯盏细辛总咖啡酸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取缺血侧皮层制作脑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总咖啡酸酯低、中、高剂量组(20、40、60kg.mg-1)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升高SOD、GSH-PX、CAJ活力和GSH含量,同时降低MDA的含量,其中20kg.mg-1的总咖啡酸酯作用尤为显著。结论:灯盏细辛总咖啡酸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咖啡酸酯 脑缺血再灌注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香和沉香中调控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梦瑶 柴丽娟 +2 位作者 郑童心 张晗 苗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6-746,共1页
目的明确中药沉香和木香中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有抑制作用的主要单体成分,为其应用于ACh调控的相关疾病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利用软件Discovery Studio 2018对沉香和木香中的单体成分与AChE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潜在的调控AChE的活... 目的明确中药沉香和木香中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有抑制作用的主要单体成分,为其应用于ACh调控的相关疾病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利用软件Discovery Studio 2018对沉香和木香中的单体成分与AChE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潜在的调控AChE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位点;用Ellman法体外检测沉香木香中调节AChE活性的单体成分,验证虚拟筛选的结果。结果查阅文献,建立以催化三联体为活性位点的AChE(1QTI)对接模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Ch和1QTI的天然配体以及已知的AchE抑制剂盐酸多奈哌齐和石杉碱甲可以与AChE结合,其结合能分别为27.971,48.769,48.070和41.935 kJ·mol^-1;沉香和木香中的多个成分亦可与AChE的活性位点结合;其中来源于沉香的苄基丙酮、苍术素,来源于木香的绿原酸、Saussureamine C与1QTI对接时结合能均较低,分别为27.8187,30.41,59.3868和61.1639 kJ·mol^-1。体外实验发现,沉香来源的苍术素、β-石竹烯以及木香来源的木香烃内酯、白桦脂酸、绿原酸、去氢木香内酯均以浓度依赖(10^-5 mol·L^-1~10^-2 mol·L^-1)的方式抑制AChE活性;沉香中苄基丙酮以浓度反向依赖方式抑制AChE活性;诺卡酮对AChE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苍术素、β-石竹烯、苄基丙酮、去氢木香内酯、白桦脂酸、绿原酸、木香烃内酯是沉香和木香抑制AChE的主要活性成分,这可能是其抑制ACh诱导的平滑肌收缩舒张的潜在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木香 Ellman法 乙酰胆碱酯酶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安丸对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17
作者 王娜 陆兴玥 +5 位作者 高盼微 贾思童 王怡 苗琳 张晗 柴丽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74-1781,共8页
目的研究胃肠安丸(Weichang′an pill,WCA)、胃肠安丸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Weichang′an pill,EE)、胃肠安丸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Weichang′an pill,WE)及其活性成分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导的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 目的研究胃肠安丸(Weichang′an pill,WCA)、胃肠安丸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Weichang′an pill,EE)、胃肠安丸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Weichang′an pill,WE)及其活性成分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导的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离体组织浴实验,在ACh的作用下,加入WCA、EE、WE或其活性成分,记录离体大鼠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张力;通过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活性成分与毒蕈碱型乙酰胆碱M3受体的结合亲和力。结果WCA、EE、WE均可明显抑制ACh诱导的回肠平滑肌兴奋性收缩。活性成分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檀香醇、麝香酮、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巴豆苷、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也对ACh诱导的回肠平滑肌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WCA、EE、WE及其活性成分可能通过阻断回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M3受体与ACh的结合,发挥促进肠平滑肌松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安丸 醇提物 水提物 活性成分 回肠平滑肌 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知青娥方抑制大鼠下尿路症状
18
作者 杨晓华 吴垚锌 +3 位作者 贾思童 刘二伟 苗琳 高秀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7-677,共1页
目的探究补阳调阴兼活血化瘀的丹知青娥方(DZQE)是否有抑制下尿路症状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膀胱灌流法检测DZQE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排尿参数的影响;分离正常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用体外张力法检测对本底水平和KCl诱导... 目的探究补阳调阴兼活血化瘀的丹知青娥方(DZQE)是否有抑制下尿路症状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膀胱灌流法检测DZQE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排尿参数的影响;分离正常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用体外张力法检测对本底水平和KCl诱导的肌条收缩舒张的调节作用;通过TCMSP和ETCM数据库获取并分析DZQE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下尿路症状的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KEGG),预测DZQE抑制下尿路症状的可能作用靶点和通路。结果DZQE可以明显降低大鼠膀胱漏尿点压(DLPP)和最大排尿压(MVP);增加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本底水平肌条张力,但抑制KCL诱导的肌条收缩,呈现双向调节效应。经筛选得到DZQE的102个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其中有28个直接或间接与下尿路症状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DZQE可主要通过调节肾上腺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发挥调节作用。结论DZQE可以抑制下尿路症状,可能与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平滑肌收缩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知青娥方 下尿路症状 排尿参数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