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药制剂中间体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研究
1
作者 赵堉文 李芷瑶 +2 位作者 刘艺丹 李正 王海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5-1734,共10页
通过比较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PCA-SV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型性能,获得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的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最优模型,为中药制剂中间体的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提供了新方法。首... 通过比较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PCA-SV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型性能,获得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的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最优模型,为中药制剂中间体的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提供了新方法。首先合成Au@Ag@SiO_(2)复合纳米材料作为SERS增强基底,随后使用双层膜过滤法制备中药制剂中间体待测样本,并对样本抗菌活性进行考察。最后采集30批中药制剂中间体样本的SERS光谱,并分别建立RF、SVM、PCA-SVM与基于ResNet架构的CNN快速预判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CNN模型的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均为100.0%,F1分数为1.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显示CNN模型对中药制剂中间体需氧菌总数(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的快速预判能力均高于其他3种算法,能对待测样品微生物限度进行有效预判,对不合格样品进行有效风险预警,从而提高对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微生物的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机器学习 微生物限度检测 快速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玫瑰茄黄酮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2
作者 徐璐瑶 赵洋 +6 位作者 王艳 郭若曦 王鹏 张蕾 张晗 翟雨欣 刘亚男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60-271,共12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法提取玫瑰茄黄酮的最佳工艺并评估其成分结构及抗氧化能力。通过筛选DES种类,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溶剂含水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通... 本研究旨在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法提取玫瑰茄黄酮的最佳工艺并评估其成分结构及抗氧化能力。通过筛选DES种类,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溶剂含水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黄酮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合红外表征和静电势分析DES提取机理。最后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分析玫瑰茄黄酮抗氧化活性。提取最佳工艺为氯化胆碱-乳酸摩尔比1:2,含水量14%,料液比1:41 g/mL,超声功率360 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30 min,玫瑰茄黄酮得率为38.16 mg/g。红外和静电势分析DES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发挥高效提取的作用。玫瑰茄黄酮对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的IC_(50)分别为6.86±0.21μg/mL、4.09±0.25μg/mL、13.42±0.77μg/mL;浓度为1 mg/mL时总还原力值为2.3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从提取物中初步鉴定出16种黄酮类物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从玫瑰茄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可为玫瑰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茄 黄酮类化合物 低共熔溶剂 提取工艺 静电势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水光谱组学技术及其应用近十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振豪 张智勇 +2 位作者 沙鑫 叶成 李文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6-1096,共11页
水光谱组学是一门利用水-光相互作用来探索系统水结构的科学。它以生命体系中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技术探测水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构变化,在分子水平上反映生命体系中水分子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或水在生命体系中的功能。该文介... 水光谱组学是一门利用水-光相互作用来探索系统水结构的科学。它以生命体系中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技术探测水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构变化,在分子水平上反映生命体系中水分子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或水在生命体系中的功能。该文介绍了近红外水光谱组学的概念和原理,包括相关的化学计量学算法和可视化模型;并对水光谱组学在生命科学、农产品/水产品/食品质量控制、生物化学分析与活性物质表征、建筑材料、中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总结。最后,对近红外水光谱组学技术及其现状进行了评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谱组学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可视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在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在线监测中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玺 杨应莲 +5 位作者 沙鑫 宋纹 张营 余河水 李正 李文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1-1828,共8页
建立了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模型对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进行在线监控。采用近红外(NIR)光谱仪在线采集多批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光谱数据,利用过程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建立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轨迹图,以反映提取过程随时间变... 建立了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模型对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进行在线监控。采用近红外(NIR)光谱仪在线采集多批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光谱数据,利用过程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建立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轨迹图,以反映提取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合MSPC建立主成分得分(PC score)、DModX和Hotelling T^(2)控制模型监测提取过程,生成PC score图、Hotelling T^(2)图及DMod X控制图。PC1得分图采用±3 SD为控制限,反映PC随提取过程状态波动的情况;DModX控制图采用+3SD作为控制限,反映采样点偏离模型的绝对距离;Hotelling T2图以95%为控制限,反映各批次采样点偏离PCA模型中心的距离。应用正常批次的过程光谱建立3种MSPC控制模型直接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的整体变化,3种控制模型联合使用可对加水量、提取温度及缺味异常批次进行及时准确地识别。MSPC技术快速、无损,NIRS结合MSPC技术可应用于血府逐瘀胶囊提取过程的在线监测,对提升中药生产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多元统计过程控制 血府逐瘀胶囊 在线监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修复作用研究
5
作者 刘兆亿 陈鑫宇 +3 位作者 王艳 李雪 郭若曦 张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7-783,共7页
探讨氧化苦参碱(OMT)乳膏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将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小鼠外,采用胶带粘贴法模拟机械损伤,复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鼠模型。造模后经皮连续给药5天,拍摄照片并测定造模区域的经表皮失水量(TEWL... 探讨氧化苦参碱(OMT)乳膏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将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小鼠外,采用胶带粘贴法模拟机械损伤,复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鼠模型。造模后经皮连续给药5天,拍摄照片并测定造模区域的经表皮失水量(TEWL)。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皮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通过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丝聚蛋白(FLG)、水通道蛋白3(AQP3)mRNA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屏障相关蛋白如封闭蛋白(OCC)、FLG、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OMT各剂量组均能降低皮肤TEWL,减轻炎症浸润,改善皮肤病理状态,同时高剂组皮肤组织中TNF-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ZO-1、FLG m RNA及OCC、FLG、Cla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因此,OMT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皮肤屏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