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
1
作者 董诗雨(整理) 李明 《中国美术》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董诗雨(以下简称“董”):您的绘画设色清丽又不失情趣,笔下的花鸟更是犹如江南女子一般温婉可人,正如倪云林于《临王漫庆墨竹》轴中所题:“真有天真烂漫出于笔墨町畦之外的逸韵。”您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而创作出这些工致、秀美的工笔画... 董诗雨(以下简称“董”):您的绘画设色清丽又不失情趣,笔下的花鸟更是犹如江南女子一般温婉可人,正如倪云林于《临王漫庆墨竹》轴中所题:“真有天真烂漫出于笔墨町畦之外的逸韵。”您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而创作出这些工致、秀美的工笔画作的呢?李明(以下简称“李”):谢谢您的赞誉!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虽然我的作品在题材上都是一些花草禽鸟和寻常器皿,但要想画出形神兼备的画作,少不了要寓情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云林 形神兼备 工笔画 中国画 笔墨 天真烂漫 高于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广健画语录
2
作者 贾广健 《书画艺术》 2021年第5期14-15,共2页
“以极似之形、写极似之意、而得众妙之神”,这是我对工笔画表现语言的一个概括。我这里用了四个关键词:似、形、写、意。“似”即是造型的尺度和感觉,既可以似是而非,也可以似非而是。是极似之形而非极真之形,写极似之意是表现而非描摹... “以极似之形、写极似之意、而得众妙之神”,这是我对工笔画表现语言的一个概括。我这里用了四个关键词:似、形、写、意。“似”即是造型的尺度和感觉,既可以似是而非,也可以似非而是。是极似之形而非极真之形,写极似之意是表现而非描摹,表现的手段是“写”,其“写”的意义不仅仅如徐渭、八大之笔墨方可谓之“写”,工笔画之笔若春蚕吐丝,笔笔生发,用色层层积染,温润清雅莫不是“写”,是因描绘而写意、而表现。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沉静的文雅。得众妙之神,也就是得自然之神,得“神妙”或“神韵”犹如韶乐之绕梁,品味无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语录 工笔画 积染 贾广健 似非而是 关键词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家应有的人生态度
3
作者 贾广健 《书画艺术》 2021年第5期8-13,共6页
从地上捡起一片金黄的秋叶,因而有了一幅记录着这一刻的心情与感动的作品。看到插在花瓶中随意开放的花而被吸引,因而也通过笔墨和色彩幻化出一幅充满着生意的作品。随意散落在案头的海棠果、嫩黄的秋叶,可以点染出一幅精致的画面……... 从地上捡起一片金黄的秋叶,因而有了一幅记录着这一刻的心情与感动的作品。看到插在花瓶中随意开放的花而被吸引,因而也通过笔墨和色彩幻化出一幅充满着生意的作品。随意散落在案头的海棠果、嫩黄的秋叶,可以点染出一幅精致的画面……这些都因为对于自然的吸引和感动才产生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态度 海棠果 感动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内在文化精神与审美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月超 《书画世界》 2020年第8期52-57,共6页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之所以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的高峰,在于其构建了独特的文化品致与美学意识,且极具人文精神。朝代更迭,时移景异,我们回溯历史便会发现,每个时代对艺术审...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之所以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的高峰,在于其构建了独特的文化品致与美学意识,且极具人文精神。朝代更迭,时移景异,我们回溯历史便会发现,每个时代对艺术审美的体悟与诠释都必然笼罩着当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意识 经济发展状况 审美特性 陈寅恪 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 朝代更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求、无用与无心——对话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霍春阳先生
5
作者 刘远江 霍春阳 《书画艺术》 2023年第3期2-15,共14页
伴随着史上绘画艺术不断由外而内指向哲学品格,关于绘画的本质探索,已在不同历史阶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揭示。当然,只要人类的思考不停息和审美需求难被满足,艺术的运行轨迹必然围绕“偏离与回归”的永不终结的方向行进。时至今日,恐怕又... 伴随着史上绘画艺术不断由外而内指向哲学品格,关于绘画的本质探索,已在不同历史阶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揭示。当然,只要人类的思考不停息和审美需求难被满足,艺术的运行轨迹必然围绕“偏离与回归”的永不终结的方向行进。时至今日,恐怕又到了不得不纠偏的历史周期,那么,对于何为“偏”,如何“纠”,以及为艺之道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无求、无用与无心”的问题,我们专程对话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霍春阳教授,期冀他的无私现身说法能为时代困惑的适时消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家 运行轨迹 哲学品格 由外而内 现身说法 偏离与回归 无心 无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艺之路
6
作者 王少桓 《书画艺术》 2019年第6期44-48,共5页
余独好艺,唯不善文。草草了了,为己云云,从何云起,学艺开始,何如?余入艺门,纯属机缘。本性不慧,唯独爱涂,从余记事,笔不离手,涂抹乱画。家中四壁,乌鸦一片。幸庆父母,母慈父善。随吾高兴,任意涂鸦,从未制止,多有鼓励,因此家教,使余从艺。
关键词 涂鸦 乌鸦 为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