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磊 师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来诊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剂量5~10 mg/d口服;观察组采用针刺...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来诊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剂量5~10 mg/d口服;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简易精神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CS)及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率(Vm)及脉动指数(PI),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49%(33/41),观察组有效率为95.12%(39/4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MMSE、SIS升高,CCS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MMSE、SIS升高,CC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s、Vm及PI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s、Vm及PI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确切,提高认知和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高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百会、四神聪 化痰活血方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痹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及血清MCP-1、MMP-9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韵清 唐臻一 +1 位作者 董雯 王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通痹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一科收治... 目的探究通痹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一科收治的200例AIC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于发病入院的24 h内给予丁苯酞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痹活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血流灌注指标(PI)、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积水平)、炎症因子指标MCP-1、MMP-9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为95.00%,高于对照组90.00%(χ^(2)=1.802,P=0.179);治疗后口舌歪斜、感官障碍、半身不遂等主症和次症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V血流速度、CVR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I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比积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MCP-1、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5.00%,低于对照组11.00%(χ^(2)=3.907,P=0.048)。结论通痹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AICI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降低血液黏度和MCP-1、MMP-9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通痹活络方 丁苯酞 脑血管储备能力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曹海燕 卢俏丽 +2 位作者 魏常娟 薛蓉 程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室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48例,记录就诊时间和到达急诊室的方式,分析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发病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及首发症状...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室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48例,记录就诊时间和到达急诊室的方式,分析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发病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及首发症状对就诊时间是否有影响。结果 748例患者中,仅22.99%的患者在发病<2 h到达医院就诊,31.95%的患者在发病2~6 h到医院就诊,到达急诊室最常见的转运方式是出租车(37.97%)。脑出血、病情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就诊时间≤6 h比例高(P<0.05),首发症状以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以及≥3个症状的患者就诊时间短(P<0.05)。结论公众对脑卒中的识别能力低、急救意识差,院前急救系统不完善,缺乏救护人员对脑卒中救治的规范化培训,院前延误治疗十分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诊室 医院 急诊处理 时间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葵子总黄酮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顾宏韬 师会 +1 位作者 王磊 董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蒲葵子总黄酮(TFFL)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损伤的影响。方法以正常培养的SK-N-SH作为正常组。SK-N-SH用2000μmol/L MPP+处理48 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依据不同... 目的探讨蒲葵子总黄酮(TFFL)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损伤的影响。方法以正常培养的SK-N-SH作为正常组。SK-N-SH用2000μmol/L MPP+处理48 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依据不同处理分为模型组、低浓度组(5μg/ml TFFL)、中浓度组(15μg/ml TFFL)、高浓度组(45μg/ml TFFL)、阴性组、干扰组(转染BLACAT1小分子干扰RNA)、对照组、转染组[转染微小RNA(miR)-29c-3p]、质粒组、载体组(转染pcDNA-BLACAT1)。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法检测BLACAT1、miR-29c-3p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和GSH水平降低,miR-29c-3p表达降低(0.29±0.05 vs 1.00±0.03,P<0.05),MDA水平和LDH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BLACAT1表达水平升高(4.01±0.42 vs 1.00±0.04,P<0.05)。低、中、高浓度组较模型组;干扰组较阴性组;转染组较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升高,GSH水平升高,MDA水平和LDH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BLACAT1可靶向调控miR-29c-3p;BLACAT1过表达逆转TFFL对MPP+诱导的细胞增殖、凋亡及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TFFL可通过调控BLACAT1/miR-29c-3p分子轴,抑制MPP+诱导的SK-N-SH氧化应激、凋亡及促进细胞增殖,进而保护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RNA 长链非编码 植物提取物 细胞凋亡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估:一项伞形综述
5
作者 李仪丙 贾鸿博 +9 位作者 樊小农 赵文君 刘巍 葛文逸 李宋姣 雷康辰 张梦龙 张薇薇 陈阳 李礼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31-3637,共7页
背景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卒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风险。目前研究提示多种因素与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相关,但相关证据的质量尚缺乏系统评估。目的系统评估影响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背景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卒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风险。目前研究提示多种因素与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相关,但相关证据的质量尚缺乏系统评估。目的系统评估影响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明确各因素的证据质量。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8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11-03,纳入有关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采用AMSTAR 2量表评估文献质量,使用基于4级标准的分级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对现有系统综述中所有相关原始研究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并使用Stata 16和RevMan 5.4软件重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系统综述(39篇原始研究),涉及影响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的45个因素,其中仅1个因素(意识障碍)为强有力证据,年龄、性别、认知障碍、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营养不良、双侧卒中、日常生活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9个因素为高提示性证据,其余因素均为弱证据。结论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可逆因素与不可逆因素,临床干预可优先改善可逆因素以促进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此外,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预后 影响因素 伞形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