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胶蛋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伟 齐鲁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41,共4页
丝胶是一种球状蛋白,对于其结构的研究近年来多侧重在部分有机物对丝胶蛋白结构构象的影响上。丝胶的提取已逐渐从传统的方法向非催化高温水解法,膜过滤和酶水解法转变。丝胶蛋白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凝... 丝胶是一种球状蛋白,对于其结构的研究近年来多侧重在部分有机物对丝胶蛋白结构构象的影响上。丝胶的提取已逐渐从传统的方法向非催化高温水解法,膜过滤和酶水解法转变。丝胶蛋白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凝胶化性能,可用作药物缓释及酶固定化载体,其保湿性及抗氧化性还可在化妆品、纤维制品及医学领域开发利用。对于丝胶新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应整合多学科领域以期后续开发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 综合利用 结构 提取 凝胶化 前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湿发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英杰 齐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48,83,共3页
综述了吸湿性和发热材料的主要类型、研究状况,探讨了吸湿发热材料的吸湿发热机理,展望了吸湿发热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吸湿发热材料 吸湿性 发热性 吸湿发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1
3
作者 于斌 齐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现状。评述了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的预处理及水解为葡萄糖和发酵成酒精的各生产工艺。分析了各工艺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提出应进一步加强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燃料乙醇 预处理 水解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纤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贺鹏 齐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5-168,共4页
分析了聚乙烯醇和间苯二酚两种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纤维在表面结构性能,物理性能,热性能等方面的改进以及固化剂的添加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改性纤维进行了热性能的对比。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纤维具有无色透明的外观,断裂伸长约为7.2%,... 分析了聚乙烯醇和间苯二酚两种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纤维在表面结构性能,物理性能,热性能等方面的改进以及固化剂的添加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改性纤维进行了热性能的对比。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纤维具有无色透明的外观,断裂伸长约为7.2%,断裂强度约为1.5 CN/dtex,纤维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极限氧指数(LO I)为34.5,纤维阻燃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三聚氰胺 性能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冰 齐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简要介绍了聚乳酸(PLA)的合成方法,详细阐述了常用的几类材料(高分子材料、纤维类材料以及无机粉体等)在PLA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PLA改性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聚乳酸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应用于药物缓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群 齐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1-345,共5页
药物缓控释系统可以延缓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及排泄,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丝素蛋白生物材料以其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力学性能可控、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药物缓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丝素蛋白应用... 药物缓控释系统可以延缓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及排泄,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丝素蛋白生物材料以其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力学性能可控、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药物缓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丝素蛋白应用于膜剂、包衣、载药微球、微针和凝胶等药物缓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在上述药物缓控释系统中,通过改变丝素蛋白的使用形式、控制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和丝素蛋白β-折叠结构的含量,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行为。丝素蛋白的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和系统缓控释动力学的影响、材料在体内不同部位的降解速率及其体内与体外释药性能的关系、新型药物投递系统的开发等,将是该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生物材料 药物 缓控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隐身纤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斌 齐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87-90,94,共5页
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红外/雷达多功能隐身纤维。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纤维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和填料种类、含量、样品厚度和形态结构对纤维吸波性能的影响以及纤维的红隐身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粉体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力学性... 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红外/雷达多功能隐身纤维。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纤维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和填料种类、含量、样品厚度和形态结构对纤维吸波性能的影响以及纤维的红隐身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粉体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晶度、熔融温度降低。随金属粉体含量的增加,纤维的质量比电阻率先降后升.复合粉体比单一粉体有较好的雷达吸收,金属粉体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吸波性能的提高。皮层含有15%金属粉体的隐身纤维具有较好的红外隐身性能。隐身纤维大于10db的频宽可达2.39GHz,红外发射率可达0.62。本实验制备的隐身纤维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工业价值的多功能隐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隐身 纤维 雷达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麻纤维成分分析及细化后结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慧皓 齐鲁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1,共3页
通过化学分析确定了葛麻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含量,分析了葛麻细化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并用电镜扫描、红外光谱测试以及X射线衍射测试等试验方法对处理后的葛麻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葛麻纤维主要化学成分为32.79... 通过化学分析确定了葛麻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含量,分析了葛麻细化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并用电镜扫描、红外光谱测试以及X射线衍射测试等试验方法对处理后的葛麻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葛麻纤维主要化学成分为32.79%纤维素、21.09%半纤维素和13.45%木质素等,经过细化处理后葛麻纤维表面光滑,纤维分离度好,轮廓清晰;胶质成分减少,结晶度提高;纤维可纺性指标得以显著提高,改善了纤维品质,为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麻纤维 成分 细化 最优性能 X射线衍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氧化锆修饰羽绒蛋白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慧皓 齐鲁 李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56,共4页
通过三聚磷酸钠的蛋白磷酸化,以氯氧化锆,羽绒纤维为原料,制备一种高保暖改性羽绒。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保暖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其保暖性能、反应机理、表面形貌、热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经氯氧化锆成功修饰的改性羽绒其保暖... 通过三聚磷酸钠的蛋白磷酸化,以氯氧化锆,羽绒纤维为原料,制备一种高保暖改性羽绒。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保暖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其保暖性能、反应机理、表面形貌、热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经氯氧化锆成功修饰的改性羽绒其保暖性能有显著提升,改性羽绒较羽绒纤维克罗值提高了35.38%,热阻提高了35.43%,保暖率达到80.95%,其热性能也有较大提高,残余质量高达30.06%。足以证明氯氧化锆的加入可有效改善传统羽绒的保暖性能,使其向更加保暖、经济和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蛋白 磷酸化 保暖性 氯氧化锆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共轭聚席夫碱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俊 齐鲁 李慧皓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2,共7页
由戊二醛和对苯二胺通过缩合反应合成席夫碱聚合物,并将其与三聚氰胺交联构筑立体网状结构,再与氯化铁配位形成具有"海胆状"结构的FeCl_3/席夫碱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对比Fe^(3+)掺杂量... 由戊二醛和对苯二胺通过缩合反应合成席夫碱聚合物,并将其与三聚氰胺交联构筑立体网状结构,再与氯化铁配位形成具有"海胆状"结构的FeCl_3/席夫碱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对比Fe^(3+)掺杂量分别为0.02、0.03、0.04 mol时复合材料半年前后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实部与虚部、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和科尔-科尔半圆的改变,发现静置后复合材料介电参数均大幅增长,介电弛豫从无到有,并且在刚合成时其介电常数虚部在3.664×10~6~1.000×10~7 Hz为负值,但经过静置后却转变为正值。其中,静置半年后,Fe^(3+)掺杂量为0.04 mol的席夫碱铁盐聚合物在102 Hz处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从0.02升至6.13,电导率从7.15×10^(-7)S·cm^(-1)升至2.19×10^(-5)S·cm^(-1),介电常数实部与虚部也大幅增加,介电损耗机理为二重介电驰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掺杂 介电性能 电导率 介电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增强纤维素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超 齐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16,120,共4页
将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与粘胶溶液共混,经真空脱泡后,制得高强度的纤维素/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共混膜。并对纤维素/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共混膜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添加量为20%(wt,质量分数)时,制得的纤维... 将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与粘胶溶液共混,经真空脱泡后,制得高强度的纤维素/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共混膜。并对纤维素/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共混膜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添加量为20%(wt,质量分数)时,制得的纤维素/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共混膜的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断裂强力达到116.55N,伸长率达到205.27%,拉伸强度达到97.13MPa,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粘胶溶液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共混 纤维素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金属锆离子提高羽绒纤维保暖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琳聿 齐鲁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3,共4页
研究了吸附金属锆离子对羽绒保暖性的影响。制备环糊精包合物改性羽绒纤维,并进行金属锆离子吸附,提高羽绒纤维的保暖性。采用接枝量测试、吸附量测试、电镜分析、保暖性分析、远红外发射率测试、蓬松度和透明度测试对羽绒的改性效果及... 研究了吸附金属锆离子对羽绒保暖性的影响。制备环糊精包合物改性羽绒纤维,并进行金属锆离子吸附,提高羽绒纤维的保暖性。采用接枝量测试、吸附量测试、电镜分析、保暖性分析、远红外发射率测试、蓬松度和透明度测试对羽绒的改性效果及保暖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改性未对羽绒纤维造成较大伤害,改性后大量锆离子通过接枝的环糊精吸附在羽绒纤维表面。另外,羽绒纤维的保温率提高了4.3%左右,远红外发射率和蓬松度也有所提升,蓬松度和透明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纤维 锆离子 吸附改性 保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绒纤维的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秋雁 齐鲁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75,共3页
从羽绒纤维自身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入手分析了影响羽绒燃烧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从剩碳率、极限氧指数和热分析3个方面对羽绒的燃烧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羽绒纤维燃烧性能的参数:羽绒在空气中400℃燃烧时的剩碳率为13.78%;极限氧指数值... 从羽绒纤维自身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入手分析了影响羽绒燃烧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从剩碳率、极限氧指数和热分析3个方面对羽绒的燃烧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羽绒纤维燃烧性能的参数:羽绒在空气中400℃燃烧时的剩碳率为13.78%;极限氧指数值为22%~23%;热分析显示羽绒在258.1℃时开始裂解,334.3℃时的质量损失最快,500℃后趋于稳定,在598.6℃时残留质量只有26.45%。最后将羽绒与其他纤维的燃烧性能进行对比,指出羽绒纤维阻燃性能稍差于羊毛,但好于棉和大豆蛋白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纤维 燃烧性能 极限氧指数 剩碳率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因素对动态热机械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狄海燕 吴世臻 +2 位作者 杨中兴 戴鹏杰 高国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8-191,共4页
通过对尼龙6和UHMWPE/HDPE共混物的动态热机械分析,研究了样品厚度及目标振幅、动态力、静态力等参数的设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厚度大小,目标振幅与动态力、静态力是否匹配,测试频率和升温速率是否合适都对测试结果有很大... 通过对尼龙6和UHMWPE/HDPE共混物的动态热机械分析,研究了样品厚度及目标振幅、动态力、静态力等参数的设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厚度大小,目标振幅与动态力、静态力是否匹配,测试频率和升温速率是否合适都对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热机械分析 目标振幅 动态力 静态力 样品厚度 测试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及其纤维的性能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杨中兴 齐鲁 狄海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热固性高聚物,成纤性差,成纤纤维韧性差;通过苯代三聚氰胺、聚乙烯醇(PVA)对三聚氰胺树脂进行改性,提高了树脂溶液的可纺性,所制纤维的柔韧性得到了提高。通过红外光谱、SEM、TG-DTA研究了纤维的结构、形态及耐热性。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改性 苯代三聚氰胺 成纤性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亚甲基蓝为杂交指示剂的DNA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世超 张纪梅 +5 位作者 姚翠翠 代昭 郑帼 孙波 佟魏 齐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83-1186,1197,共5页
构建了一个以亚甲基蓝(MB)为杂交指示剂的电化学DNA传感体系: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将巯基改性的单链DNA5′端(HS-ssDNA)连接到金电极表面形成Au-ssDNA,当检测体系中加入和Au-ssDNA互补的目标单链DNA(cssDNA)时,会形成一个双链DNA系统(Au-dsD... 构建了一个以亚甲基蓝(MB)为杂交指示剂的电化学DNA传感体系: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将巯基改性的单链DNA5′端(HS-ssDNA)连接到金电极表面形成Au-ssDNA,当检测体系中加入和Au-ssDNA互补的目标单链DNA(cssDNA)时,会形成一个双链DNA系统(Au-dsDNA),加入MB并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了杂交过程中的信号变化,验证了Au-ssDNA及Au-dsDNA的形成。在4.0×10-6~1.0×10-5mol/L内,检测灵敏度随MB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浓度达到2.0×10-5mol/L时接近最大值。示差脉冲伏安法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对目标DNA的选择性识别能力高,可区分具有单碱基错配的目标DNA序列。检测体系对目标DNA的检测灵敏度随着目标DN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0×10-10~1.8×10-9mol/L内呈线性关系,计算所得对目标DNA的检测限为5.0×10-10mol/L。使用寿命检测表明,经过5次变性/杂交循环后,检测信号降低并接近于检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 杂交 亚甲基蓝 金电极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核-壳型CdTe/CdS及CdTe/ZnS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纪梅 许世超 +3 位作者 宋秀云 代昭 孙波 姚翠翠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5-910,共6页
在水相中制备了半导体CdTe纳米晶,核-壳型CdTe/CdS和CdTe/ZnS纳米晶(即量子点;QDs).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荧光光谱(FS)对合成的纳米晶量子点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FS的数据进行了量子效率的计算.STM的结果表明合成的量子点直径约为3n... 在水相中制备了半导体CdTe纳米晶,核-壳型CdTe/CdS和CdTe/ZnS纳米晶(即量子点;QDs).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荧光光谱(FS)对合成的纳米晶量子点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FS的数据进行了量子效率的计算.STM的结果表明合成的量子点直径约为3nm并且分布良好.为了提高量子效率,对Cd2+浓度和Cd2+∶S2-比例等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回流时间的增加,核-壳型量子点CdTe/CdS的量子效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CdTe/CdS在pH8.5,Cd2+∶S2-=10∶1(摩尔比)时可获得80.0%的最大量子效率.同时制备了核-壳型量子点CdTe/ZnS,其最大发射波长由551nm(CdTe)红移到635nm(CdTe/ZnS)表明量子点的尺寸在增长,但是量子效率下降到14.4%.当前研究的量子点可适用于生物标记,生物成像,以及基于共振能量转移的生物传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合成与表征 CdTe/CdS及CdTe/ZnS核-壳型量子点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法与金属盐法结合溶解废旧羊毛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曾春慧 齐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6,共5页
为实现废旧羊毛再生利用,提高大分子角蛋白回收率,采用NaHSO3/LiBr/SDS溶解体系处理废旧羊毛制取无毒稳定、高溶解率、高分子量的角蛋白溶液。通过试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各单因素对比试验,以羊毛溶解率、大分子量角蛋白提... 为实现废旧羊毛再生利用,提高大分子角蛋白回收率,采用NaHSO3/LiBr/SDS溶解体系处理废旧羊毛制取无毒稳定、高溶解率、高分子量的角蛋白溶液。通过试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各单因素对比试验,以羊毛溶解率、大分子量角蛋白提取率为测试指标,确定反应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NaHSO3浓度为0.5 mol/L、LiBr浓度为0.1 mol/L、SDS浓度为0.02 mol/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 h、pH值为12时,羊毛溶解率达到94%,角蛋白提取率为50.2%;未添加金属盐LiBr的还原体系虽保持较高溶解率,但角蛋白提取率较低,仅为30%。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添加LiBr溶解体系提取的角蛋白以α-螺旋构象为主,可用于纺织原料和新型功能纤维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角蛋白 还原法 金属盐法 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改性丝胶聚乙烯醇膜的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群 齐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8,12,共4页
将硼酸加入丝胶/聚乙烯醇的共混水溶液中,通过平板膜法制备薄膜材料。研究硼酸对丝胶/聚乙烯醇膜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失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硼酸对材料的改性机制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硼酸的加入提高... 将硼酸加入丝胶/聚乙烯醇的共混水溶液中,通过平板膜法制备薄膜材料。研究硼酸对丝胶/聚乙烯醇膜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失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硼酸对材料的改性机制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硼酸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抗张强度和耐溶失性,硼酸对丝胶蛋白在膜材料中有明显的固定作用,明显改善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当丝胶与聚乙烯醇物质的量比为3∶7,硼酸用量为丝胶与聚乙烯醇总质量的0.4%时,所制备膜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 聚乙烯醇 硼酸 交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隐身纤维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斌 齐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25,共3页
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一种红外隐身纤维。对红外隐身纤维力学性能及其红外发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拉伸倍数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增加;随着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力学性能降低,聚合物组分的结晶度、熔融温度降低;金属粉体和... 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一种红外隐身纤维。对红外隐身纤维力学性能及其红外发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拉伸倍数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增加;随着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力学性能降低,聚合物组分的结晶度、熔融温度降低;金属粉体和纳米氧化锌粉体都有利于纤维红外发射率的降低,二者在复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隐身纤维的最低红外发射率可达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红外发射率 力学性能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