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效率及扰动因子评估
1
作者 刘超 毕莹莹 +6 位作者 李泽莹 王勇 王一凡 董鹏昊 杜明辉 张耀宗 孙晓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2,共11页
为系统评价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分析其差异及扰动因子,以2014—2023年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评价静态工业水资源效率,通过差异系数分析静态时空演变,基于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为系统评价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分析其差异及扰动因子,以2014—2023年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评价静态工业水资源效率,通过差异系数分析静态时空演变,基于效率评价结果分析黄河流域工业污染冗余情况。结合Malmquist(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水资源效率进行动态分解,采用经LLC等方法检验的Tobit模型对工业水资源效率扰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均值为0.783,整体呈上升态势,空间演变差异系数均值为0.22,区域间工业水资源效率水平差距大。四川省COD、NH_(3)-N、挥发酚冗余率分别为0.73%、0.84%、0.03%,污染物冗余水平为黄河流域9省(区)最低;宁夏回族自治区COD、甘肃省NH_(3)-N、山西省挥发酚冗余率为黄河流域9省(区)最高,分别为22.70%、27.90%、45.90%,污染治理形势严峻。从绝对量看,ML指数提高的主要驱动力为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对ML指数增长有负向调节效果。从增长量看,ML指数从0.95提高到1.12,水资源效率呈动态增长,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分别由0.95、0.81、1.00提升至1.00、1.00、1.03,对水资源效率增长的贡献加强,规模效率从1.19降至1.07,对水资源效率增长的贡献下降;水资源禀赋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是制约工业水资源效率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管制力度、技术创新水平、节水措施是提升工业水资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工业水资源效率 EBM-Malmquist-Tobit复合模型 扰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
作者 孙晓兵 蔡为民 +1 位作者 杜玉祥 韩炘妤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67-72,共6页
开展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超大型城市天津市为研究区,在对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概念内涵解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访谈数据,测算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并结合实地访谈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天津市耕... 开展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超大型城市天津市为研究区,在对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概念内涵解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访谈数据,测算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并结合实地访谈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天津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耕地、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从而获得最佳效益的经营模式,具有形式的多样性、规模的适度性、效益的综合性和发展的动态性等基本内涵;天津市耕地面积由2019年的329560hm^(2)增加到2023年的336733hm^(2),运用直观评价法测算小麦-玉米的适度经营规模范围为8.152~16.897hm^(2),水稻的适度经营规模范围为8.686~18.003hm^(2);从完善农村耕地流转机制、激活农户流转意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拓展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推进天津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通过对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概念内涵解析和耕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以及有针对性的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可为大都市区开展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经营规模 实现路径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重构下村庄建设用地兼容性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顾伟凡 夏鑫 +3 位作者 李宥霖 张紫涵 高浚涛 蔡为民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围绕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制约发展的重点问题,聚焦村庄规划领域,探索村庄建设用地的兼容模式与兼容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保障。梳理总结国内城市用地兼容的模式,构建村庄建设用地兼容利用研究的框架体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兼容... 围绕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制约发展的重点问题,聚焦村庄规划领域,探索村庄建设用地的兼容模式与兼容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保障。梳理总结国内城市用地兼容的模式,构建村庄建设用地兼容利用研究的框架体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兼容的“概念内涵—实践分析—组织形式—管控体系”这一研究框架进行分析,界定了土地利用兼容性的内涵,分析其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实践做法以及在乡村建设用地兼容的现实需求,以天津市为例,将村庄建设用地兼容组织形式划分为单一用地性质兼容、混合用地性质兼容两种,并从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综上所述,乡村空间重构下村庄建设用地兼容是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升级的理性之选,本研究既是对村庄建设用地兼容性研究内容的丰富,也是对土地利用兼容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乡村重构 村庄建设用地 兼容性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效果分析——基于天津市153个样本村村庄规划数据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富昱 张紫涵 +3 位作者 高浚涛 夏鑫 李宥琳 蔡为民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55-66,共12页
村庄规划作为指导乡村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及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行各项村庄建设等的依据,同时也起到了乡规民约、乡村治理等社会规划的作用,是农村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本文以天津市153个村庄规划为样本,探讨... 村庄规划作为指导乡村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及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行各项村庄建设等的依据,同时也起到了乡规民约、乡村治理等社会规划的作用,是农村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本文以天津市153个村庄规划为样本,探讨村庄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以及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对村庄规划的指导作用,以期提高村庄未来发展质量,最大程度推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使用文本分析词频模型、内容分析评价模型对村庄规划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主题词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词频分别为35089、27808、24718、22057、16300次;(2)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五大方面参考点数量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分别有59857、56244、46688、23913、23237个参考点;(3)天津市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五大方面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关注,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在村庄规划中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治理有效起到乡村振兴的“基石”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的关注度比其他3个方面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的关注度较高,体现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其次是治理有效方面的关注度,反映出天津市村庄规划与天津市关于乡村振兴政策相匹配,而生活富裕以及乡风文明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效果分析 文本分析词频模型 内容分析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响应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芷豪 魏俊富 +3 位作者 张环 孔志云 邹凯健 周颖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环境响应纳米纤维是可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并自身发生物理化学性能改变的智能材料。纳米纤维具有直径小、孔隙率大、比表面积高的优点,因此环境响应纳米纤维有更高的响应灵敏度,更快的响应速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温度、pH、... 环境响应纳米纤维是可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并自身发生物理化学性能改变的智能材料。纳米纤维具有直径小、孔隙率大、比表面积高的优点,因此环境响应纳米纤维有更高的响应灵敏度,更快的响应速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温度、pH、光、磁场等类型环境响应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归纳了环境响应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和近几年的主要应用,如药物控释、传感器及分离纯化等领域,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响应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电催化氧化工艺预处理种衣剂废水
6
作者 范云双 吴秀翠 +2 位作者 李家鑫 杨蕊 王杰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6-63,共8页
针对种衣剂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毒性强、可生化性差等难题,采用混凝+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进行预处理,旨在降低废水毒性并提升其可生化性。首先,优化了混凝工艺条件,确定在废水初始pH=8、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投加... 针对种衣剂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毒性强、可生化性差等难题,采用混凝+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进行预处理,旨在降低废水毒性并提升其可生化性。首先,优化了混凝工艺条件,确定在废水初始pH=8、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分别为2.5 g/L和2.0 mg/L时,混凝效果最佳,废水透光率和DOC去除率分别达到88.4%和54.5%,B/C提升至0.28。随后,系统考察了电催化氧化工艺的关键参数,在将混凝出水稀释5倍,以0.04 mol/L Na_(2)SO_(4)作为支持电解质,电流密度为10 mA/cm^(2),废水初始pH=8,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最佳条件下,电催化氧化工艺对特征污染物克百威和呋喃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0%和99.2%,COD去除率为63%,同时B/C显著提升至0.53。混凝+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显著改善了种衣剂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混凝 种衣剂废水 克百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铁催化水解离中间层及双极膜性能研究
7
作者 杨蕊 范云双 +1 位作者 吴秀翠 王杰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研究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和含铁化合物在双极膜(BPM)界面层中对水解离的影响.采用流延法将FeCl_(3)掺杂的改性埃洛石纳米管(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进行双极膜的制备,并与空白双极膜、HNTs-BPM及商业双极膜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双极膜... 研究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和含铁化合物在双极膜(BPM)界面层中对水解离的影响.采用流延法将FeCl_(3)掺杂的改性埃洛石纳米管(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进行双极膜的制备,并与空白双极膜、HNTs-BPM及商业双极膜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双极膜的性能.通过FTIR、XPS、SEM和EDS等表征研究了中间层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通过I~V曲线、EIS、稳定性和产酸碱情况对双极膜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品相比,在电流密度为50 mA/cm^(2)条件下,FeCl_(3)-HNTs-BPM的跨膜电压降低了46%,180 min后H^(+)和OH^(-)浓度分别达到0.215 mol/L和0.225 mol/L,电流效率为81.2%,能耗为3.36 kW·h/kg;在24 h的监测下双极膜的电压变化幅度较小(1.16 V到1.25 V),具有良好的电压稳定性,且未出现分层现象,表明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制备的双极膜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埃洛石纳米管 水解离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炭膜阴极的电芬顿系统对于甲基橙的降解
8
作者 赵斌 蔡行知 +1 位作者 杨鑫 王亮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2,51,共8页
为改善电芬顿对甲基橙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导电炭膜作为穿透式阴极构建电化学反应器。在优化过滤通量、溶液初始pH值、电流强度、Fe^(2+)浓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炭膜过滤通量对电芬顿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过滤通量为100 L... 为改善电芬顿对甲基橙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导电炭膜作为穿透式阴极构建电化学反应器。在优化过滤通量、溶液初始pH值、电流强度、Fe^(2+)浓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炭膜过滤通量对电芬顿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过滤通量为100 L/(m^(2)·h)(简写为LMH)、溶液初始pH值为3、电流强度为40 mA、Fe^(2+)浓度为0.2 mmol/L的条件下,反应80 min后,甲基橙和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66%;提高过滤通量能够显著促进甲基橙降解,过滤通量100 LMH时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与无过滤相比提高3倍;过滤能够通过加速传质、增大电极活性面积实现溶液中扩散电阻和电极内阻的降低,达到提高电流效率的效果,因此,阴极产生H2O2及还原Fe3+的能力增强,促进了芬顿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甲基橙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膜 电芬顿 氧还原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磁场对零价铁吸附性能影响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分析
9
作者 郭幸斐 王连进 马瑞远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零价铁(ZVI)易钝化性限制了其吸附能力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实现磁场和流场的耦合,通过仿真模拟分析磁场对ZVI分布特征和吸附特性的影响机理,同时优化磁场条件以提高ZVI的吸附效率,并进行实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与均匀... 针对零价铁(ZVI)易钝化性限制了其吸附能力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实现磁场和流场的耦合,通过仿真模拟分析磁场对ZVI分布特征和吸附特性的影响机理,同时优化磁场条件以提高ZVI的吸附效率,并进行实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与均匀磁场相比,效用距离为0 mm的两段式非均匀磁场中磁梯度力的存在提高了反应器内的流体压力,有利于降低ZVI的钝化率,对磁性颗粒的防沉积效果明显,可进一步提高ZVI对于4-氯苯酚(4-CP)的去除能力。验证实验表明:均匀磁场下4-CP降解率为13.05%,非均匀磁场下4-CP降解率为20.55%,非均匀磁场降解能力是均匀磁场的1.57倍,与模拟分析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非均匀磁场 计算流体力学 4-氯苯酚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滤技术的印染废水中碳酸钠和硫酸钠高效分离及回用染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忠华 常娜 +3 位作者 陈董根 谢厚鹏 刘鹏 王海涛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6,145,共9页
印染废水中高盐分的存在要求对其水及无机盐资源实行循环利用.其中,主要含盐组成为碳酸钠与硫酸钠.在常规废水处理流程中,硫酸钠的回收备受重视,而经济价值较高的碳酸钠回收却被忽略.本研究基于纳滤技术,针对混盐溶液与实际印染废水实... 印染废水中高盐分的存在要求对其水及无机盐资源实行循环利用.其中,主要含盐组成为碳酸钠与硫酸钠.在常规废水处理流程中,硫酸钠的回收备受重视,而经济价值较高的碳酸钠回收却被忽略.本研究基于纳滤技术,针对混盐溶液与实际印染废水实施碳酸钠与硫酸钠的分离实验.通过pH值调节实现CO_(3)^(2)和HCO_(3)^(-)的转化,纳滤工艺实现HCO_(3)^(-)与SO_(4)^(2-)分离,进而蒸发得到的固体盐回用于染布工序.实验表明,当溶液pH为8.1时,CO_(3)^(2-)转化为HCO_(3)^(-)的转化率最大,有利于纳滤分盐;进水压力小更有利于HCO_(3)^(-)的分离回收,混盐溶液中试试验分离盐效果明显,SO_(4)^(2-)被高效截留,HCO_(3)^(-)呈现负截留状态.印染废水分盐试验中,纳滤装置对SO_(4)^(2-)截留率可达97.58%,HCO_(3)^(-)截留率为-57.07%,分离度可达220,分盐效果显著.得到的固体碳酸钠和硫酸钠盐回用染布,染布色差均小于1.纳滤膜技术在处理印染废水及盐分资源回收方面展现出可行性,但后续仍需对工艺运行参数进一步优化与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分盐 碳酸钠 硫酸钠 回用染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六醇表面接枝改性制备抗污染聚酰胺反渗透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笑雨 田欣霞 +6 位作者 荆兆敬 田磊 王海涛 魏杨扬 常娜 王剑 李兆魁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已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废水处理及回用等领域,然而膜污染一直是制约反渗透系统经济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界面聚合后聚酰胺表面残留的酰氯基团,以己六醇为抗污染功能单体,对聚酰胺膜进... 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已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废水处理及回用等领域,然而膜污染一直是制约反渗透系统经济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界面聚合后聚酰胺表面残留的酰氯基团,以己六醇为抗污染功能单体,对聚酰胺膜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制备抗污染的高通量反渗透膜。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反渗透膜具有更小的接触角、更大的粗糙度、更大的水通量及更强的抗污染性。在保持脱盐率不变的前提下,改性膜(M-2)的水通量较未改性膜提高46.6%[达到61.0 L/(m^(2)·h)]。采用牛血清蛋白进行膜表面污染实验,改性膜(M-2)的水通量下降率(17.4%)低于未改性膜(20.0%),采用纯水清洗后,改性膜(M-2)的通量恢复率(87.3%)高于未改性膜(84.1%)。结果显示,己六醇表面接枝改性反渗透膜能显著提高膜的水通量和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己六醇 接枝改性 水通量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阴离子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乐 刘国昌 +3 位作者 王海涛 康权 常娜 李浩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7-194,199,共9页
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在单一盐溶液、混合盐溶液中双极膜电渗析(BMED)过程的反离子迁移和同离子迁移现象,并比较了同离子迁移问题在不同膜中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反离子迁移过程中,NO_(3)^(-)、Cl^(-)和SO_(4)^(2-)在阴离子交换膜上的通量... 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在单一盐溶液、混合盐溶液中双极膜电渗析(BMED)过程的反离子迁移和同离子迁移现象,并比较了同离子迁移问题在不同膜中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反离子迁移过程中,NO_(3)^(-)、Cl^(-)和SO_(4)^(2-)在阴离子交换膜上的通量差异较大,一价离子之间:NO_(3)^(-)>Cl^(-),一价/二价离子之间:NO_(3)^(-)>SO_(4)^(2-);同离子迁移过程中,阴离子在双极膜上通量高于在阳膜上,即阴离子的泄漏主要来源于酸室,酸室浓度越高,阴离子向碱室的泄漏越严重;相较于一价阴离子,二价阴离子更不易发生离子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阴离子迁移 同离子 离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染盐分离的二乙烯三胺胺化聚酰胺卷式超滤膜的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赵莹莹 陈文杰 +6 位作者 李忠华 常娜 赵晓旭 刘鹏 陈董根 邵伟 王海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共9页
目前,印染行业综合废水经双膜法处理后产水直接回用,含有较高污染物的浓盐水中无机盐的资源化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卷式超滤膜由于具有合适的孔径,对印染浓盐水中无机盐与有机物的分离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利用溶剂化-胺化协... 目前,印染行业综合废水经双膜法处理后产水直接回用,含有较高污染物的浓盐水中无机盐的资源化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卷式超滤膜由于具有合适的孔径,对印染浓盐水中无机盐与有机物的分离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利用溶剂化-胺化协同策略,对聚酰胺层进行胺化处理,将二乙烯三胺(DETA)接枝到聚酰胺卷式超滤膜表面,在0.4 MPa下对刚果红(CR)的截留率为94%,对Na_(2)SO_(4)的截留率低至3%,CR/Na_(2)SO_(4)的分离度达到31.1;此外,与未改性基膜相比,改性后卷式超滤膜的通量提升至54.5 L/(m^(2)·h),增长了118%,实现了无机盐与有机小分子的高效分离。实验结果为染盐分离高性能卷式超滤膜的制备提供了借鉴,对印染浓盐水中无机盐的资源化利用工艺提供了较好的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化 聚酰胺卷式超滤膜 染盐分离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化镓晶片加工废水处理及近零排放中试研究
14
作者 李伟超 杨军 +6 位作者 常海 耿天驰 武玉冲 刘晶晶 王妤予 吴云 陈英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砷化镓晶片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含砷有机废水。采用“除砷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砷化镓晶片加工废水进行达标处理及近零排放的中试研究。除砷预处理采用“两级混凝+离子交换树脂”工艺,砷去除率达(99.998±... 砷化镓晶片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含砷有机废水。采用“除砷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砷化镓晶片加工废水进行达标处理及近零排放的中试研究。除砷预处理采用“两级混凝+离子交换树脂”工艺,砷去除率达(99.998±0.003)%以上,出水砷含量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生化处理采用“O_(3)氧化+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COD去除率为(95.7±0.3)%,出水水质满足当地园区纳管标准。深度处理采用“超滤+两级反渗透+三效蒸发结晶”,实现废水回用及资源回收。经计算,该中试工艺处理含砷有机废水的成本约为36.11元/m^(3)。该中试研究验证了砷化镓晶片加工生产废水的资源回收和近零排放的可行性,为该行业含砷废水的达标排放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工艺支持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晶片 含砷废水 近零排放 双膜法 蒸发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环糊精改性反渗透膜制备及耐高温性能研究
15
作者 任其成 王海涛 +4 位作者 刘鹏 陈董根 许以农 王锡惠 常娜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77,共9页
高温废水处理一直是各行业水处理的难点,尤其是在受高温限制的反渗透膜水处理领域,而热稳定膜材料的研究和制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首先通过界面聚合在聚砜基膜表面形成聚酰胺层,再利用膜表面残留的酰氯基团与富含羟基的α-环糊精(α... 高温废水处理一直是各行业水处理的难点,尤其是在受高温限制的反渗透膜水处理领域,而热稳定膜材料的研究和制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首先通过界面聚合在聚砜基膜表面形成聚酰胺层,再利用膜表面残留的酰氯基团与富含羟基的α-环糊精(α-CD)进行二次界面聚合,成功在聚酰胺层上构建了基于α-CD改性的聚酯保护层,制备出一种α-CD改性聚酯/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得益于α-CD的耐热特性和独特的纳米空腔结构,在保证通量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了反渗透膜的耐高温性能。经过3个周期的常温-高温循环测试,复合膜对氯化钠的脱除率能够保持在99.18%~99.56%范围内,水通量随温度升高而相应提升,表明α-CD改性聚酯/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Α-环糊精 聚酯 反渗透膜 高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亲水超疏油导电碳膜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16
作者 赵冀宁 刘子豪 +3 位作者 赵智龙 魏伟 吴静 张朝晖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改善膜分离工艺在用于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通量低、连续运行稳定性差的难题,采用“静电纺—预氧化—碳化”工艺制备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的纳米纤维导电碳膜,并研究该导电碳膜的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导电碳膜做阴极,在-50 V/cm电压... 为了改善膜分离工艺在用于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通量低、连续运行稳定性差的难题,采用“静电纺—预氧化—碳化”工艺制备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的纳米纤维导电碳膜,并研究该导电碳膜的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导电碳膜做阴极,在-50 V/cm电压下过滤正己烷、大豆油和二氯甲烷3种油水乳液时,膜通量显著提高,分别比不加电时提高了57.6%、94.3%和53.4%;而且,膜通量衰减得到明显抑制,10周期连续过滤后,膜比通量衰减幅度比不加电时分别降低了9.2%、26%和16%。此外,与不加电时相比,导电碳膜对3种油水乳液的分离效率虽然只是略有提高,但分离效率的稳定性却显著增强,连续10周期过滤后,导电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始终稳定在99%左右。导电膜过滤工艺的产水效率和运行稳定性都比传统膜过滤工艺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导电碳膜 膜污染 含油废水 超亲水超疏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亲油性烷基SiO_(2)/PTFE膜制备与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17
作者 彭倩倩 郭春刚 +5 位作者 常娜 陈江荣 邵伟 孙玮 王海涛 刘国昌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采用透油截水原理实现油水混合液或油水乳液的高效分离,需要制备超疏水/亲油性分离膜。利用真空抽滤法,将自制的烷基SiO_(2)以浸涂液形式沉积于聚四氟乙烯(PTFE)膜,制得疏水/亲油性SiO_(2)/PTFE膜(SP膜),并对SP膜的膜表面性能、油水分... 采用透油截水原理实现油水混合液或油水乳液的高效分离,需要制备超疏水/亲油性分离膜。利用真空抽滤法,将自制的烷基SiO_(2)以浸涂液形式沉积于聚四氟乙烯(PTFE)膜,制得疏水/亲油性SiO_(2)/PTFE膜(SP膜),并对SP膜的膜表面性能、油水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烷基SiO_(2)改性后的PTFE膜表面形成了微纳米粗糙结构,膜疏水/亲油性提升。当烷基SiO_(2)沉积量为1956 mg/m^(2)时,其水接触角可达154°,油滴1 s内完全渗透。SP膜对正十六烷/水混合液的分离效率以及渗透通量随着油比例的提升而增大,油水质量比为3∶1时,对正十六烷分离效率98.31%,渗透通量(-0.09 MPa)为992 L/(m^(2)·h);对正己烷/水、正癸烷/水、正十六烷/水以及Isopar G/水混合液的分离效率均达到98%以上,渗透通量(-0.09 MPa)分别为2574、1781、992和3007 L/(m^(2)·h);对正己烷、正十六烷油包水乳液的分离效率达到97%以上,渗透通量(-0.09 MPa)分别为512和230 L/(m^(2)·h)。SP膜油水和乳液分离所得油相含水率均小于0.01%,10个周期循环使用后,SP膜对正十六烷/水混合液分离效率仍保持在96%以上、渗透通量衰减率小于7%,显示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SiO_(2) PTFE膜 疏水亲油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散射技术的阻垢剂快速检测及策略优化研究
18
作者 曹加蕾 程志杨 +1 位作者 王捷 贾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88-3293,共6页
阻垢剂在反渗透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痕量检测对于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在灵敏度、准确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基于拉曼散射(RS)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构建了适用于反渗... 阻垢剂在反渗透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痕量检测对于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在灵敏度、准确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基于拉曼散射(RS)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构建了适用于反渗透(RO)系统中阻垢剂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的快速检测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在检测性能及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RS与SERS在灵敏度、准确度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UV-Vis,且响应迅速。RS在0.5~1.0 mg·L^(-1)浓度范围内,检测时间小于4 min,适用于浓水中ATMP的快速定量检测;SERS技术在0.1~0.5 mg·L-1区间灵敏度更高,适用于进水中痕量ATMP的精准识别。在工业背景水样中,RS和SERS在典型离子和有机物干扰下仍保持较低误差,展现出潜在的实际应用前景。基于RS与SERS各自适用浓度区间的特点,实现了对进水与浓水中ATMP检测策略的优化,为RO系统中阻垢剂的高效监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散射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阻垢剂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 银纳米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规划”理论的村庄“留白”用地选取研究——以天津市洪水庄村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蔡为民 张亦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43,共10页
研究目的:以天津市洪水庄村为例,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留白”用地的选取方法。研究方法:“反规划”理论、适宜性评价与村庄“留白”用地选取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留白”用地最适宜地块面积共1.26 hm2,占备... 研究目的:以天津市洪水庄村为例,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留白”用地的选取方法。研究方法:“反规划”理论、适宜性评价与村庄“留白”用地选取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留白”用地最适宜地块面积共1.26 hm2,占备选地块总面积的2.45%,位于村域西南部;较适宜地块面积共33.12 hm2,占备选地块总面积的64.44%,其中有15.43 hm2位于村域南部,17.69 hm2位于村域北部;较不适宜地块面积共17.02 hm2,占备选地块总面积的33.11%,位于村域北部;(2)构建的村庄“留白”用地选取模型既满足刚弹性结合的要求,又提高了选取效率,同时将适宜性结果定量表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适用性。研究结论:“反规划”理论提出的逆向规划思路对于村庄“留白”用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运用村庄“留白”用地模型选取的“留白”用地结果较为合理,为村庄“留白”用地的选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留白”用地 “反规划”理论 洪水庄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疏水膜辅助阴极强化H2O2在线电合成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杉 赵学辉 王梦雪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氧的传质及利用率是影响电芬顿(Electro-Fenton)工艺效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构建了中空纤维膜曝气辅助阴极在线电合成H_(2)O_(2)工艺装置,利用中空纤维膜曝气增强溶液中氧传质及浓度,以强化阴极在线电合成H_(2)O_(2)的生成效率。实验考... 氧的传质及利用率是影响电芬顿(Electro-Fenton)工艺效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构建了中空纤维膜曝气辅助阴极在线电合成H_(2)O_(2)工艺装置,利用中空纤维膜曝气增强溶液中氧传质及浓度,以强化阴极在线电合成H_(2)O_(2)的生成效率。实验考察了pH、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曝气量及曝气位置等工艺参数对H_(2)O_(2)在线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空纤维疏水膜曝气辅助阴极在H_(2)O_(2)产量和氧利用率上均显著优于陶瓷头曝气工艺,中间曝气(距阴极1 cm),曝气量为10 mL/min,电流密度为19.2 mA/cm^(2),极板间距为4 cm的条件下,H_(2)O_(2)的产量可以达到59.20 mg/L,电流效率为97.42%,氧利用率为1.63%。实验结果为中空纤维疏水膜曝气耦合电芬顿工艺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中空纤维疏水膜 过氧化氢 氧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