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膨胀系数聚酰亚胺膜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琛 孙璐鑫 +7 位作者 王金可 阿布都合里力·亚克甫 董玥 董霄 朱德兆 代振宇 杨卫胜 马小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4,共11页
聚酰亚胺(PI)膜材料热膨胀系数(CTE)的可控调节在半导体制造、芯片封装以及柔性显示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CTE原理出发,总结了在分子水平和凝聚态水平对PI膜CTE的调节方法.着重考察了分子主链结构、序列结构、取代基结构、... 聚酰亚胺(PI)膜材料热膨胀系数(CTE)的可控调节在半导体制造、芯片封装以及柔性显示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CTE原理出发,总结了在分子水平和凝聚态水平对PI膜CTE的调节方法.着重考察了分子主链结构、序列结构、取代基结构、共聚、分子内/间相互作用、交联等分子链结构改变以及引入无机纳米颗粒、共混、取向、控制PI薄膜相转化过程、调控PI薄膜的制备等凝聚态结构对PI膜CTE的影响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低CTE的PI膜材料的调控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料 聚酰亚胺 CTE 交联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水蒸气分离技术综述
2
作者 祝轩 苏尚德 +4 位作者 辛清萍 叶卉 赵莉芝 李泓 张玉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9-1204,共6页
概述了水蒸气分离膜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水蒸气分离膜材料的分类,对不同膜材料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展开了叙述,系统阐述了不同结构形态的水蒸气分离膜在气体除湿加湿中的三种类别及工作原理,并对目前水蒸气分离膜在国内外气体除湿加... 概述了水蒸气分离膜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水蒸气分离膜材料的分类,对不同膜材料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展开了叙述,系统阐述了不同结构形态的水蒸气分离膜在气体除湿加湿中的三种类别及工作原理,并对目前水蒸气分离膜在国内外气体除湿加湿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展望了膜分离技术未来在气体除湿加湿领域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水蒸气分离 除湿 加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基超滤膜的制备及其切削液废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耀威 黄坤 +3 位作者 张博君 付维贵 杜润红 赵义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切削液废水含有大量乳化油,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等。为了实现水包油乳化废水的高效分离、降低膜污染,以成膜性好、力学性能稳定、耐化学性能佳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为基膜,将胱胺的氨基引入到膜... 切削液废水含有大量乳化油,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等。为了实现水包油乳化废水的高效分离、降低膜污染,以成膜性好、力学性能稳定、耐化学性能佳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为基膜,将胱胺的氨基引入到膜表面,再与甲基丙烯酸的羧基发生酰胺化反应,然后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环状聚合物功能层,从而得到亲水性好、通量大且油水分离率高的PVDF基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水接触角等测试对改性前后的膜样品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采用自制错流过滤装置测试正己烷油水混合乳液、切削液废水的分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原膜(M0)的水接触角(WCA)为91.95°,改性后的膜M1,M2和M3的WCA分别降低至65.78°,51.08°,71.70°,说明改性膜的亲水性提高。M0与M1,M2和M3在正己烷油水乳液分离中各自的渗透通量分别为37.34,58.40,81.57,44.55 L·m^(-2)·h^(-1);对切削液废水分离的渗透通量分别是7.41,11.96,24.36,10.80 L·m^(-2)·h^(-1)。原膜和改性膜在分离高浓度的切削液废水时,渗透通量都有所下降,但改性膜的渗透通量明显高于原膜水渗透通量,其中M2改性膜的分离通量最佳,说明改性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最佳,有望用于工业含油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胱胺 甲基丙烯酸 油水分离 切削液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素凝胶层修饰的高通量分离膜及其染料/盐分离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子旭 杨景 +6 位作者 林立刚 唐峰铃 马文松 刘子天 王启莹 尚惠阳 吴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87,共8页
纺织工业产生的大量含盐染料废水已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具有高通量的染料/盐选择性分离膜进行废水处理.本研究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基膜,通过多巴胺和羧甲基纤维素共沉积反应在膜表面引入... 纺织工业产生的大量含盐染料废水已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具有高通量的染料/盐选择性分离膜进行废水处理.本研究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基膜,通过多巴胺和羧甲基纤维素共沉积反应在膜表面引入羧甲基纤维素,然后利用层层交联的方式在膜表面构建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羧甲基纤维素凝胶层,在凝胶层制备过程中原位引入无机银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能够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避免了压力下凝胶层的坍塌,功能凝胶层的构建同步提升膜的渗透性能及选择性.实验发现,当羧甲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1 g/L时所制备的M CMC Ag膜各方面性能较优,其水通量达到275.11 L/(m^(2)·h),在不同浓度的染料/盐二元体系(刚果红/NaCl混合液)分离测试中,M CMC Ag膜对染料的截留率高达95%以上,并且对于无机盐的截留率低于9.5%.在染料溶液的循环测试中,M CMC Ag膜的稳定性良好,对循环测试的刚果红溶液维持了高于285 L/(m^(2)·h)的渗透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改性 多巴胺 羧甲基纤维素 凝胶层 染料/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聚微孔聚合物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凯华 朱芷杨 +2 位作者 程博闻 李建新 马小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膜分离在现代化工、医疗、环境、能源等领域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聚合物膜材料是气体膜分离最核心的部分.自聚微孔聚合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聚合物,由致孔基元以一定的桥接方式线性连接构成.由于不规则的致孔基元在聚集态时不能有... 膜分离在现代化工、医疗、环境、能源等领域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聚合物膜材料是气体膜分离最核心的部分.自聚微孔聚合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聚合物,由致孔基元以一定的桥接方式线性连接构成.由于不规则的致孔基元在聚集态时不能有效堆叠而使得聚合物内部含有大量固有微孔(孔径<2 nm).同时,该聚合物兼具优良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溶解性等特点,结合了有机膜材料优良的加工性和无机分子筛膜材料的高透过率,高选择性等优点,在选择性筛分气体以及液体分子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自聚微孔聚合物膜材料的分类、合成以及其气体分离性能,并对该聚合物研究方向做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聚微孔聚合物 比表面积 气体分离膜 梯形聚合物﹔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元 高原 +1 位作者 张马亮 李振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132,共6页
针对分离膜用PPS树脂合成及改性、PPS分离膜制备方法和PPS分离膜改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PPS分离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展望了PPS分离膜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苯硫醚分离膜 热致相成形技术 熔融拉伸技术 熔喷技术 膜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维纳米材料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辛清萍 马嫱 张玉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5,20,共6页
多孔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纳米层间通道及独特的纳米孔结构,展现出优异的渗透性和分离性,为构建气体快速传递和高效选择性分离膜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多孔二维纳米材料构建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传质机制及应用现况这3个方面进行介绍。简要... 多孔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纳米层间通道及独特的纳米孔结构,展现出优异的渗透性和分离性,为构建气体快速传递和高效选择性分离膜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多孔二维纳米材料构建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传质机制及应用现况这3个方面进行介绍。简要讨论了多孔二维纳米材料构建气体分离膜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二维纳米材料 气体 分离 传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坚固孔隙结构的超疏水纳米纤维膜设计用于膜蒸馏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强 周军浩 +4 位作者 李一心 刘子强 张路 王暄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膜蒸馏技术在海水淡化及高盐废水处理中展现出极大的优势与潜力,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因其较高的水通量和较低的传质阻力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但其疏松多孔的孔隙结构易受到水流剪切力的作用导致膜孔变形,引起膜孔润湿.本研究从膜的... 膜蒸馏技术在海水淡化及高盐废水处理中展现出极大的优势与潜力,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因其较高的水通量和较低的传质阻力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但其疏松多孔的孔隙结构易受到水流剪切力的作用导致膜孔变形,引起膜孔润湿.本研究从膜的结构出发,对热压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TiO2纳米颗粒(TiNPs)混合溶液浸渍涂覆,制备出了具有坚固孔隙结构的超疏水纳米纤维膜.该膜接触角高达160.3°,具有良好的膜蒸馏性能,在测试中表现出了39.3 kg/(m^(2)·h)的高水通量和长达102 h的耐久性,且截留率大于99.99%,为今后膜蒸馏膜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PVDF纳米纤维膜 孔隙结构 抗润湿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膜液中水的含量对聚醚砜微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孙茂林 宋宗瑞 +1 位作者 何本桥 李建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通过蒸汽诱导相分离(VIPS)耦合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制备窄孔径分布聚醚砜(PES)微滤膜。本研究以PES为成膜材料,聚乙二醇为致孔剂,以水作为添加剂制备微滤膜,探究了铸膜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对VIPS阶段蒸汽暴露时间及微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 通过蒸汽诱导相分离(VIPS)耦合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制备窄孔径分布聚醚砜(PES)微滤膜。本研究以PES为成膜材料,聚乙二醇为致孔剂,以水作为添加剂制备微滤膜,探究了铸膜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对VIPS阶段蒸汽暴露时间及微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膜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3%,相似孔结构的形成所需的蒸汽暴露时间从90 s降低到30 s.膜的表面由致密皮层转变为大孔结构,孔径从0.087μm增加到0.193μm,孔径分布显著变窄,水接触角从83.6°增加到113.2°,拉伸强度从1.86 MPa增加到3.85 MPa,断裂伸长率从7%增加到16%,膜的力学性能显著增强,同时膜的纯水渗透率从5840 L/(m^(2)·h·MPa)增加到42300 L/(m^(2)·h·MPa).这表明,少量水的添加显著缩短了VIPS蒸汽暴露时间,同时改善了微滤膜的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微滤膜 水蒸汽诱导相分离 水含量 非稳态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聚酰亚胺氧气/氮气分离膜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道明 李凯华 +4 位作者 董昊 李玘璇 吉文慧 宋俊 马小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4,共8页
以9,9-双(4-氨苯基)芴(FDA)、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6FDA)和均苯四甲酸酐(PMDA)为单体采用高温一步法制备了一种三元聚酰亚胺6FDA/PMDA-FDA.通过核磁和红外光谱验证了产物的结构.该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以9,9-双(4-氨苯基)芴(FDA)、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6FDA)和均苯四甲酸酐(PMDA)为单体采用高温一步法制备了一种三元聚酰亚胺6FDA/PMDA-FDA.通过核磁和红外光谱验证了产物的结构.该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通过使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法控制相转化时间来调控不对称膜的活性层厚度,然后再在该膜表面涂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来制备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确定了活性层厚度,用EDS测试了PDMS涂层的厚度和分布.分别测试了聚酰亚胺基膜、各向异性膜和复合膜的氧气/氮气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30 s相转化时间得到的M3拥有最佳的气体渗透性,其氧气的通量达到了25 GPU,氧气/氮气选择性达到5.4,其复合膜的氧气通量达到17.8 GPU,氧气/氮气选择性达到7.0,在膜法富氧方面显示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空气富氧 膜分离 不对称膜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胺接枝耐溶剂聚酰亚胺分离膜的制备及染料截留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雪松 高祎欣 +8 位作者 郑甜甜 马文松 李昕阳 强荣荣 杨景 程琦 王启莹 林立刚 张玉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93,共8页
文中从分子结构设计角度出发,以聚酰亚胺(PI)为基质膜材料,引入单胺交联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在制膜的中间环节对聚酰亚胺进行分子链修饰,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接枝耐溶剂聚酰亚胺分离膜,对膜的分子结构、微观结构、分离性能和耐溶剂... 文中从分子结构设计角度出发,以聚酰亚胺(PI)为基质膜材料,引入单胺交联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在制膜的中间环节对聚酰亚胺进行分子链修饰,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接枝耐溶剂聚酰亚胺分离膜,对膜的分子结构、微观结构、分离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PI质量分数为20%时,膜分离效果最佳,对甲基蓝(MYB)的截留率可达97.81%,渗透通量达181L/(m^(2)·h),接枝后的膜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在0.3 MPa下对0.1g/L MYB水溶液进行30h的连续运行,膜对MYB的截留率保持在97%以上,渗透通量在180L/(m^(2)·h)左右,表现出良好的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溶剂 聚酰亚胺 纳滤膜 染料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蜘蛛网结构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和性能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祺 邓雪松 +8 位作者 郑甜甜 高祎欣 程琦 杨景 强荣荣 李昕阳 马文松 林立刚 张玉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7,40,共10页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和亲水特性的水凝胶用于分离膜改性备受关注.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质,将羧甲基纤维素(CMC)通过自交联方式引入膜表面,制备了仿蜘蛛网结构的CMC-PVDF改性膜,对膜的油水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机械性能等进行了考察....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和亲水特性的水凝胶用于分离膜改性备受关注.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质,将羧甲基纤维素(CMC)通过自交联方式引入膜表面,制备了仿蜘蛛网结构的CMC-PVDF改性膜,对膜的油水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机械性能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膜,改性膜的油水乳液通量增加了4倍,达到612 L/(m2·h),油水分离性能从74%提高到94%以上;改性膜具有较好的抗污染能力;相对于原膜,CMC-PVDF改性膜的弹性模量从3.647 MPa提高到14.86 MPa,伸长率从31.5%提高到58.4%,这与膜表面的仿蜘蛛网结构有关.通过所述方法得到了兼具较高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和机械性能的膜材料,对分离膜改性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膜分离 油水分离 仿生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高效脱硫脱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辛清萍 梁晴晴 +1 位作者 李旭 张玉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2-327,339,共7页
化石能源燃烧所释放出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人们对于一种高效烟气处理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膜分离技术具有其独到优势,在各种烟气处理技术中极为突出.本文以膜材料和吸收剂为主线,重点介绍了膜吸收技术脱硫脱碳方面的... 化石能源燃烧所释放出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人们对于一种高效烟气处理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膜分离技术具有其独到优势,在各种烟气处理技术中极为突出.本文以膜材料和吸收剂为主线,重点介绍了膜吸收技术脱硫脱碳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吸附性膜接触器在促进SO2吸收方面的研究情况;汇总了气体分离膜在膜法脱硫脱碳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混合基质膜,通过提升无机粒子与高分子间界面相容性,构建气体传输通道,在促进气体传递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吸收 气体分离 脱硫脱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添加剂对非溶剂致相分离法聚偏氟乙烯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娩宁 闫静静 +3 位作者 冀大伟 杨慕容 刘海亮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7,共9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酯类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PVDF平板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膜孔径分析仪对PVDF膜的形貌和结构进...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酯类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PVDF平板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膜孔径分析仪对PVDF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了不同比例DOP/DBP对PVDF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当m(DOP)/m(DBP)=2/1时,制备的PVDF膜水接触角为112.2°,油下水接触角为142.4°,煤油液滴可在1231.8 ms内完全浸润膜表面,说明该膜具有优异的超亲油疏水性。此外,纯油通量高达945.9 L/(m^(2)·h),油包水乳液分离效率可达99.3%,在油水分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添加剂 聚偏氟乙烯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褶皱结构抗污染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甜甜 杨景 +5 位作者 李昕阳 马文松 程琦 邓雪松 辛清萍 林立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6,74,共8页
膜与外界相互作用首先是通过膜表面进行的,表面具有特殊结构的分离膜备受关注。以聚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膜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将正硅酸四乙酯(TEOS)引入到膜表面,制备出了具有表面褶皱结构的EVAL改性膜,对膜的分子结构、微观结... 膜与外界相互作用首先是通过膜表面进行的,表面具有特殊结构的分离膜备受关注。以聚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膜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将正硅酸四乙酯(TEOS)引入到膜表面,制备出了具有表面褶皱结构的EVAL改性膜,对膜的分子结构、微观结构、抗污染性能、分离性能、机械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改性膜的通量是原膜的6倍,达到384.3 L/(m^(2)·h),改性后,膜对BSA的截留率由75%增大到99.3%;改性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与原膜相比,改性膜的弹性模量由7.47 MPa增加到8.57 MPa,伸长率由16.6%增加到36.6%,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性能.通过所述策略得到了兼具较高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与机械性能的改性膜,相关研究对膜表面改性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污染 分离膜 溶胶-凝胶 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材料有机溶剂纳滤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卉 解莹芳 +3 位作者 张玉忠 赵莉芝 辛清萍 李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0,26,共6页
具有纳米厚度的二维材料是开发高性能分离膜的新兴材料。二维材料膜具有独特的纳米孔或纳米通道,在有机溶剂纳滤(OSN)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在二维材料OSN膜(纳米片膜和层状膜)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研究了二维材料膜... 具有纳米厚度的二维材料是开发高性能分离膜的新兴材料。二维材料膜具有独特的纳米孔或纳米通道,在有机溶剂纳滤(OSN)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在二维材料OSN膜(纳米片膜和层状膜)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研究了二维材料膜的结构特征、分离性能及在OSN领域的应用,最后对二维材料OSN膜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有机溶剂纳滤 纳米片膜 层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对反渗透复合膜抗菌性能的优化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晓飞 陈思 +2 位作者 陈冰倩 闫旭焕 张宇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层,利用间苯二胺和三甲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出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用聚乙烯亚胺(PEI)通过连续界面聚合法对反渗透膜进行抗菌性能优化改性。通过探究PEI反应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化改性的最佳参数,对改... 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层,利用间苯二胺和三甲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出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用聚乙烯亚胺(PEI)通过连续界面聚合法对反渗透膜进行抗菌性能优化改性。通过探究PEI反应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化改性的最佳参数,对改性膜的分子结构、表面性能以及膜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EI反应的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为60 s,热处理为100℃和5 min时,改性膜的性能最好。膜表面的亲水性和荷电性的双重提升有助于膜性能的提高。与原膜相比,所制备膜的截留率由96.6%提升至98.9%,水通量由35.7 L/(m^(2)·h)增加到49.9 L/(m^(2)·h);选用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对膜抗菌性能进行了评价,所制备的膜对2种细菌的抑菌率分别可达95.8%和96.3%,通过PEI改性实现了膜分离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反渗透 聚乙烯亚胺 界面聚合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拆分膜的拆分原理及制备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雪 梁晓桐 +4 位作者 张强 谷梦鑫 赵义平 冯霞 陈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6期61-65,共5页
实现手性化合物的有效分离是当前制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手性拆分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性拆分膜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对近年来国内外手性拆分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其手性拆分原理、... 实现手性化合物的有效分离是当前制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手性拆分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性拆分膜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对近年来国内外手性拆分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其手性拆分原理、制备方法、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并且对手性拆分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拆分 拆分膜 拆分原理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制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希鹏 胡晓宇 +2 位作者 张宇峰 陈英波 崔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7-229,共3页
作为一种新型分离膜,纳滤膜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相比具有特殊性能和优点,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纳滤膜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相转化法、复合法;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高效的复合法制备纳滤膜,其中复合法主要包... 作为一种新型分离膜,纳滤膜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相比具有特殊性能和优点,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纳滤膜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相转化法、复合法;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高效的复合法制备纳滤膜,其中复合法主要包括化学交联法、界面聚合法、层层组装法和膜表面接枝法,并指出了纳滤膜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制备方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pH开关特性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单体美 叶卉 +6 位作者 李文瑞 张玉忠 刘成平 李昱 李君 赵莉芝 李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130,共6页
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膜为基膜,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为功能单体,采用分步紫外接枝法制备pH响应性EVAL-g-PDMAEMA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电镜及X射线能量色散谱对接枝前后EVAL... 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膜为基膜,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为功能单体,采用分步紫外接枝法制备pH响应性EVAL-g-PDMAEMA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电镜及X射线能量色散谱对接枝前后EVAL膜的化学组成、形貌与接枝链分布进行研究,并考察接枝条件对膜接枝率及pH开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MAEMA链可成功接枝至EVAL膜上,其在EVAL膜表面和膜孔内均有存在,膜孔内PDMAEMA接枝量随接枝率增高而增高。EVAL-g-PDMAEMA膜pH开关性能主要受膜孔内PDMAEMA接枝量的影响,当二苯甲酮(BP)浓度为60 g/L,BP固定时间为5 min,单体接枝时间为20 min时,膜接枝率最高,pH开关性能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性膜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 分步紫外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