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整流永磁发电机复合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欣 薛志伟 +1 位作者 张雨婷 牛磊磊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0-557,共8页
机械整流永磁发电机的复合转子系统是该发电机实现整流功能的关键结构。研究该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动态特性,是为了分析该转子系统各构件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振动变形程度。基于集中质量参数理论,建立了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 机械整流永磁发电机的复合转子系统是该发电机实现整流功能的关键结构。研究该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动态特性,是为了分析该转子系统各构件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振动变形程度。基于集中质量参数理论,建立了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龙格库塔法对该模型求解,得到了其在双向输入时各构件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复合转子系统各构件在双向输入时扭转振动位移波动幅值均在25μm左右,且各行星轮分路动态内外啮合力在双向输入时标准偏差均在200 N附近,即复合转子系统产生的振动程度相近;均载系数均随输入转矩增大而明显减小,在转矩达到500 N·m时趋于平缓,因此增大输入转矩能明显改善均载性能,使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入工况下获得较好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对该发电机的减振降噪和可靠运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整流 永磁发电机 复合转子系统 集中质量参数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运用探讨
2
作者 王宏林 《河北农机》 2022年第9期76-78,共3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水平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进一步推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实现对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提升的推动,加强工业设计与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水平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进一步推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实现对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提升的推动,加强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之间的有机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十分关键。基于此,本文首先就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随后从四个方面对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技术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机器人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涛 张建业 吴子朝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9,共8页
通过调研主流协作机器人参数,针对搬运、码垛等轻工领域需求制定性能指标,采用“臂腕分离”方法进行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关节模组研究。以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为实现过指定路径点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并确保各关节运动平滑、连续,在满足运... 通过调研主流协作机器人参数,针对搬运、码垛等轻工领域需求制定性能指标,采用“臂腕分离”方法进行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关节模组研究。以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为实现过指定路径点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并确保各关节运动平滑、连续,在满足运动学约束条件下,使用3-5-3多项式插值方法进行关节空间轨迹规划。鉴于经典海洋捕食者算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差的问题,引入混沌映射初始化和自适应参数策略进行改进,并将新算法应用于3-5-3多项式插值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中。通过MATLAB仿真分析,改进后的各关节轨迹平滑连续且运行时间缩短,证明该改进算法在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海洋捕食者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BO-VMD-IWT与LSTM的变负载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郗涛 王龙 王莉静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8,共7页
针对滚动轴承在强干扰噪声、变负载工况下故障特征难以提取和故障识别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减法平均优化算法(SABO)-变分模态分解(VMD)-小波阈值降噪(IWT)的故障特征提取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融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同时... 针对滚动轴承在强干扰噪声、变负载工况下故障特征难以提取和故障识别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减法平均优化算法(SABO)-变分模态分解(VMD)-小波阈值降噪(IWT)的故障特征提取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融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阈值函数,克服了传统软硬阈值的缺点,提高了降噪的精度。首先,通过SABO-VMD-IWT对信号进行降噪;然后,提取降噪重构后信号的包络谱值作为故障特征向量;最后,在某大学公开数据基础上构建了低、中、高3种变负载、强干扰噪声的数据集,把提取的特征向量输入到LSTM中进行训练,并使用不同负载数据集进行交叉测试。结果表明,在噪声干扰、负载动态变化条件下,此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7.08%,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负载滚动轴承 减法平均优化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改进阈值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凸轮副间隙碰撞建模及动态特性
5
作者 魏展 王赞勇 +2 位作者 梁栋 薛丞博 王文玺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2,共9页
针对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在高速运转时因磨损或构件变形所产生的凸轮副间隙问题,对机构中共轭凸轮副间隙进行数学描述,基于混合接触力模型和Coulomb摩擦力模型表达凸轮-滚子间隙碰撞力;分析共轭凸轮副存在的3种位置状态,基于牛顿-欧拉方程... 针对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在高速运转时因磨损或构件变形所产生的凸轮副间隙问题,对机构中共轭凸轮副间隙进行数学描述,基于混合接触力模型和Coulomb摩擦力模型表达凸轮-滚子间隙碰撞力;分析共轭凸轮副存在的3种位置状态,基于牛顿-欧拉方程建立机构碰撞动力学模型,并应用ADAMS软件验证间隙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共轭凸轮副间隙值和不同凸轮廓线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摆杆加速度及接触力的突变会导致主凸轮与回凸轮的驱动转换,这对机构运行的稳定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机构间隙值小于0.1 mm时,从动件动态响应随之变化相对平缓,而大于0.1 mm时动态性能急剧恶化;在计及共轭凸轮副间隙的情况下,对比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利用修正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设计的共轭凸轮机构从动件角加速度幅值更大,产生的凸轮与滚子间冲击碰撞响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纬机构 共轭凸轮 凸轮副间隙 碰撞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
6
作者 李皎 辛世纪 +2 位作者 陈利 易伟 陈小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为提高类回转曲面预制体的针刺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技术。利用类回转体的对称面,将针刺区域等分,实现双机器人针刺任务的均衡分配及其动作的独立控制,再使用三维CAD软件处理曲面数模获得针刺路径,... 为提高类回转曲面预制体的针刺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技术。利用类回转体的对称面,将针刺区域等分,实现双机器人针刺任务的均衡分配及其动作的独立控制,再使用三维CAD软件处理曲面数模获得针刺路径,然后通过由针刺点和辅助点构造的4个共顶点的三角网格单元,计算针刺点空间姿态。结果表明:构建的双机器人分区针刺轨迹规划理论与方法可行,开发的CAM后置处理软件可在2 s内实现机器人可执行程序的高效、高精确输出。双机器人分区针刺离线仿真过程无碰撞,末端执行器的位姿精准,类回转预制体针刺成形的针迹与计算机模拟轨迹的结果高度一致。双机器人高效完成了类回转预制体的针刺成形,生产效率比单台机器人提高了1倍,总针刺频率达到110次/min,适用于类回转预制体的批量化高效生产织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机器人 分区针刺 轨迹规划 异形预制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阵结构光的三维曲面测量技术
7
作者 何俊杰 赵季康 +1 位作者 王天琪 董广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共6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空间曲面的三维测量和智能规划需求,开发一种采用点阵光源的智能视觉传感器,并采用该视觉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曲面测量。首先,提出一种“由点到线”的两步法标定策略,确定点阵光源各激光线在工业相机坐标系下的方程:对点阵... 针对工业机器人空间曲面的三维测量和智能规划需求,开发一种采用点阵光源的智能视觉传感器,并采用该视觉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曲面测量。首先,提出一种“由点到线”的两步法标定策略,确定点阵光源各激光线在工业相机坐标系下的方程:对点阵光源图像进行HSV颜色通道分离;利用高斯拟合法提取点阵光斑的质心坐标,按照点阵分布对其进行编码排序,并利用靶标平面的约束计算出相机坐标系中各点阵的三维坐标;分别拟合出点阵所在行列平面方程,确定激光发射点的位置;通过奇异值分解获取各光线的向量,完成点阵结构光的标定。其次,在完成点阵结构光标定基础上,对光斑三维坐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三维曲面重构。最后,通过雷达天线罩模型曲面测量及重构实验验证所提出的点阵光源视觉传感器标定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雷达天线罩工件曲面的快速、准确测量要求,本文实验条件下标定误差范围为0.6%~1.1%,测量误差满足实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结构光 标定 雷达天线罩 曲面测量 三维重构 视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天琪 靖雯 何俊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熔池精度难于控制、结构件成形质量差等问题,建立了三维瞬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增材过程中的熔池流动及传热过程。引入周期性系数加入双椭圆热源中,得到了更加符合实际CMT焊接过程的热... 针对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熔池精度难于控制、结构件成形质量差等问题,建立了三维瞬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增材过程中的熔池流动及传热过程。引入周期性系数加入双椭圆热源中,得到了更加符合实际CMT焊接过程的热源模型,并利用连续表面力思想将其转化为体热源加载在相界面;预测了焊缝和熔池的形状和尺寸,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了同一焊接速度下不同焊接电流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池内部主要受马兰戈尼力影响在熔池后方产生逆时针流动;将模拟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发现,焊接电流为129 A时熔宽误差约为1.13%,余高误差约为5.49%,熔深误差约为5.03%,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相同焊接速度下,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焊缝宽高比以及熔深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冷金属过渡 熔池 焊缝成形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焊缝跟踪的TIG焊磁控电弧装置
9
作者 岳建锋 邢恩成 +1 位作者 刘海华 郗迎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针对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IG)焊弧压跟踪中采用传统机械摆动装置容易发生钨针与坡口的干涉碰撞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磁控装置,利用外加横向磁场作用于焊接电弧实现柔性电弧往复摆动,通过提取弧压特征信号,获取焊枪焊接过程中的偏差量,用于... 针对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IG)焊弧压跟踪中采用传统机械摆动装置容易发生钨针与坡口的干涉碰撞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磁控装置,利用外加横向磁场作用于焊接电弧实现柔性电弧往复摆动,通过提取弧压特征信号,获取焊枪焊接过程中的偏差量,用于焊缝跟踪。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磁控装置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励磁回路、电流对磁场强度及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将此装置应用到TIG摆动焊接试验。结果表明:形成励磁回路能有效增强装置磁场强度;增大励磁电流,是最方便有效的增强磁感应强度的方法,对应的电弧摆动幅度也有明显提升;在保证磁感应强度不会大幅下降的前提下,焊缝跟踪时励磁频率选取范围应在4 Hz以内;在开展的对中、左偏和右偏2 mm的磁控电弧摆动焊缝偏差实验中,获得了规律性明显的弧压变化特征,为下一步磁控电弧偏差提取和焊缝跟踪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电弧 焊缝跟踪 COMSOL模拟 磁感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观测器的微创机器人从操作臂零力控制方法
10
作者 桑宏强 路炜 +1 位作者 刘芬 黄芳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5-1073,共9页
针对现有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因从操作臂关节内部阻力和其自身重力而导致医生术前调整困难,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和龙伯格状态观测器的零力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包括摩擦和关节柔性在内的从操... 针对现有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因从操作臂关节内部阻力和其自身重力而导致医生术前调整困难,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和龙伯格状态观测器的零力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包括摩擦和关节柔性在内的从操作臂动力学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辨识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其次,为快速准确获得关节速度和加速度,建立了柔性关节等效状态空间模型,并设计了龙伯格观测器。最后,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和零力控制助力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零力控制方法有效,能够补偿调整过程中的大部分阻力,提高了术前调整效率,并保障了术前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机器人 龙伯格观测器 柔性关节 零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和卡尔曼滤波的焊缝偏差预测模型
11
作者 刘文吉 高鹏 +2 位作者 岳建锋 林溥祥 刘育耕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0-78,共9页
窄间隙焊接电弧稳定性较差制约了电弧传感器在焊缝跟踪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立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卡尔曼滤波的预测模型来增强抗干扰能力,提升电弧传感器在窄间隙焊接中的跟踪控制精度.通过对电弧不稳定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发生... 窄间隙焊接电弧稳定性较差制约了电弧传感器在焊缝跟踪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立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卡尔曼滤波的预测模型来增强抗干扰能力,提升电弧传感器在窄间隙焊接中的跟踪控制精度.通过对电弧不稳定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发生咬边现象和断弧时,传感数据的波动性较大,不利于焊缝跟踪.为了剔除异常的传感数据,构建相应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得到摆动周期内传感数据值的变化规律.另外,针对传感数据值在采样过程中易受到多种不稳定因素影响的问题,采用卡尔曼滤波来减少干扰和噪声.通过将时间序列分析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建立组合预测模型来解决电弧不稳定造成传感数据不稳定的问题.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能够有效的对不稳定数据进行预测和更正,提高了焊缝跟踪精度,为焊缝预测跟踪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间隙焊接 时间序列 卡尔曼滤波 焊缝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运动副间隙的多臂机综框运动特性分析
12
作者 于鸿彬 刘洋 +1 位作者 常东辉 董蕴琨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3,共8页
为了提高旋转式多臂机的运动可靠性,分析了运动副间隙对多臂机综框运动精度的影响,并基于提综机构的工作原理,以提综机构中的四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引入二状态间隙接触模型,建立了考虑多运动副间隙的多臂机运动传递机构的数学模型,同时... 为了提高旋转式多臂机的运动可靠性,分析了运动副间隙对多臂机综框运动精度的影响,并基于提综机构的工作原理,以提综机构中的四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引入二状态间隙接触模型,建立了考虑多运动副间隙的多臂机运动传递机构的数学模型,同时建立了多臂机提综机构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了不同间隙位置、间隙大小、机构转速、间隙数量及多间隙下不同间隙大小对多臂机综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并与理想状态下的机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运转状态下,含有多运动副间隙的机构所受影响较为显著,当机构存在多处间隙时,为保证机构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应尽量减小其间隙尺寸大小。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对含多间隙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的运动精度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臂机 运动副间隙 综框 ADAMS仿真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SO-PSO-LSSVM算法的上肢sEMG分类
13
作者 贠今天 苗冠 +1 位作者 李帅 耿梓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686-7692,共7页
作为与人体运动密切相关的生理信号,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信号的解析在人机交互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肌电信号分类效率和精度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特征筛选与分类器超参数优化相结合的上肢sEMG分类方法,... 作为与人体运动密切相关的生理信号,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信号的解析在人机交互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肌电信号分类效率和精度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特征筛选与分类器超参数优化相结合的上肢sEMG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二进制粒子群优化(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PSO)算法对特征进行筛选后,进一步采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调整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的超参数。通过采集人上体4个部位的表面肌电信号并提取其中48维特征,对上肢常见的4种动作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BPSO-PSO-LSSVM算法仅保留肌电数据的21维特征,得到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7.54%,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筛选出用于上肢动作分类的最佳特征组合,并且提高运动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特征选择 二进制粒子群优化 粒子群优化 动作分类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机钳板机构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4
作者 畅博彦 韩芳孝 +1 位作者 周杨 关鑫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6,共8页
高速、高产、优质是新一代国产棉纺精梳机的发展目标,而当前精梳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高速运行时钳板机构产生的冲击严重限制了精梳机转速的提升,针对该问题进行动力学研究以提升钳板机构稳定性,达到推进精梳机高速化的目的。首先,以... 高速、高产、优质是新一代国产棉纺精梳机的发展目标,而当前精梳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高速运行时钳板机构产生的冲击严重限制了精梳机转速的提升,针对该问题进行动力学研究以提升钳板机构稳定性,达到推进精梳机高速化的目的。首先,以中支点式钳板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接触碰撞理论建立钳板在接触和分离瞬时的冲击力计算模型,结合Lagrange方程对钳板机构进行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其次,运用MatLab对所建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仿真,结合三维虚拟样机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分析钳板机构工况参数和加压弹簧刚度对冲击运动和冲击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钳口与牵吊杆处的最大接触应力远大于稳定接触应力,且回弹量和回弹时间会随锡林轴转速的提高而增大,随加压弹簧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钳板机构 接触碰撞力 LAGRANGE方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杆织机电子引纬机构设计方法
15
作者 袁汝旺 王连伟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4,共7页
针对织机引纬运动规律无法调整的问题,构建了一套电子引纬机构,基于传动函数分析传动系统运动转换机制,并根据工艺需求对传动系统建模,通过设计曲柄变速输入,实现不同幅宽下满足需求的剑杆运动特性。对传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幅宽下... 针对织机引纬运动规律无法调整的问题,构建了一套电子引纬机构,基于传动函数分析传动系统运动转换机制,并根据工艺需求对传动系统建模,通过设计曲柄变速输入,实现不同幅宽下满足需求的剑杆运动特性。对传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幅宽下剑杆运动特性,探讨曲柄变速函数边界条件对幅外动程的影响,并分析曲柄变速函数偏置系数对纬纱交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幅宽下剑杆速度、加速度均从0开始,利于引纬过程稳定,剑杆在主轴转角180°时达到最大位移,符合工艺需求;不同幅宽下的剑杆幅外动程均在合理范围内;随偏置系数增大纬纱交接相对速度有减小趋势,偏置系数e=0.5时的平均相对速度较e=0和e=0.25时分别减小约52%和25%,利于纬纱平稳交接,故可在合理范围内偏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引纬 变速输入 傅里叶级数 幅外动程 纬纱交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超声骨刀换能器设计与模态优化
16
作者 张宏杰 蔡养春 吴军强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了实现超声骨刀换能器在工作频率附近的多模态分离和寄生模态抑制,提高超声能量传输效率,综合模块化设计、机电等效四端网络、模态频率灵敏度分析、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等方法,建立了一种超声骨刀换能器设计与模态优化的新方... 为了实现超声骨刀换能器在工作频率附近的多模态分离和寄生模态抑制,提高超声能量传输效率,综合模块化设计、机电等效四端网络、模态频率灵敏度分析、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等方法,建立了一种超声骨刀换能器设计与模态优化的新方法,并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超声骨刀换能器稳态振幅、模态频差多目标优化模型有效,利用NSGA-Ⅱ算法可获得结构参数的全局最优解;试制的超声骨刀样机工作频率为27.56 kHz,稳态输出振幅达到110μm,振幅放大系数较优化前提升50.43%,同时在工作频率附近±2 kHz范围内不存在寄生模态,有效抑制了模态密集现象,展现出良好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换能器 优化设计 有限元 NSGA-Ⅱ算法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nseNet169迁移学习的轮胎分类研究
17
作者 于鸿彬 王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0,77,共6页
为了解决对新生产轮胎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169结合迁移学习方法,用于新生产轮胎分类任务。首先,为了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来扩展训练数据集;然后,使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标准化、尺寸调整及消... 为了解决对新生产轮胎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169结合迁移学习方法,用于新生产轮胎分类任务。首先,为了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来扩展训练数据集;然后,使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标准化、尺寸调整及消除背景干扰等操作,以减少噪声和提取轮胎图像的关键特征;接下来,将在大型图像数据集上预训练的DenseNet169模型作为初始模型,通过改进DenseNet169网络全连接层,并融合了SENet注意力机制结合迁移学习的方法,在目标轮胎分类任务上进行训练;最后,对不同的优化算法和网络模型进行了性能比较,采用了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和F1值等评价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将与其他网络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DenseNet169-T结合迁移学习的方法在轮胎分类任务中取得了优秀的性能,其对轮胎分类准确率为98.786%,显示出改进DenseNet169的有效性和迁移学习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分类 迁移学习 特征提取 全连接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尖端锯齿状静电纺丝喷头的设计及优化
18
作者 刘健 潘山山 +3 位作者 刘泳汝 尹兆松 任康佳 赵庆浩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5,共9页
为解决传统针头式静电纺丝易堵塞、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泰勒锥形成位置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一种锯齿状静电纺丝喷头,其锯齿尖端能够精准激发泰勒锥,解决了泰勒锥形成位置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增加尖端数量激发产生更多的纺丝射流从而提高纺丝效... 为解决传统针头式静电纺丝易堵塞、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泰勒锥形成位置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一种锯齿状静电纺丝喷头,其锯齿尖端能够精准激发泰勒锥,解决了泰勒锥形成位置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增加尖端数量激发产生更多的纺丝射流从而提高纺丝效率。利用COMSOL软件对锯齿状静电纺丝系统进行电场仿真发现,直线式排列的锯齿尖端场强值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即边缘效应问题。通过对锯齿尖端按圆弧排列优化各个尖端的高度,其场强变异系数(CV值)比直线排列锯齿的普遍低2%~4%。为得到最优的锯齿圆弧排列方式,设计不同参数的多尖端锯齿模型并进行电场仿真,得出在弧高为13 mm、齿数为11、齿宽为15 mm时,场强CV值最小,为6.09%,此时的场强分布较均匀,边缘效应问题得到改善。最后搭建实验台进行纺丝实验对比,该喷头射流形成数量较多且形态均匀稳定,纺丝效率为1.18 g/h,验证了新型锯齿状静电纺丝喷头在提高纺丝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纳米纤维质量,为静电纺丝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锯齿状喷嘴 边缘效应 尖端圆弧排列 电场仿真 规模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浩 刘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2-1149,共8页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ACO)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适应性差、拐点个数多、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igmoid统计迭代的蚁群算法。首先,采用Sigmoid激活函数分布策略,增加起点到目标点路线上信息素...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ACO)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适应性差、拐点个数多、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igmoid统计迭代的蚁群算法。首先,采用Sigmoid激活函数分布策略,增加起点到目标点路线上信息素的初始浓度,降低算法前期搜索的盲目性;其次,引入自适应因子动态调节启发函数,增加蚂蚁选择全局最优节点的期望程度,降低算法的收敛时间;最后,在每代蚁群中进行统计分析,提取每代蚂蚁路径最优、最差、平均三个特征参数,并根据迭代次数动态调整信息素更新函数。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算法与蚁群系统、精英排序算法、传统蚁群算法相比,最优路径长度分别缩短2.7%、3.2%、5.4%,最优路径次数分别增加42%、53%、62%,最差路径长度分别缩短49%、62%、73%。研究显示,本文改进算法具有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和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路径规划 转移概率 自适应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再制造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杨洗陈 李会山 +3 位作者 刘运武 王云山 唐英 孙荣禄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46,共4页
针对机械装备修复技术,阐述了激光再制造技术概念及激光再制造系统构成:三维激光光束头、三维激光涂敷系统、CAD/CAM软件和控制检测系统。展示了30层连续熔敷后的组织形貌,说明组织和硬度都比较均匀,并介绍了若干激光修复工业应用实例。
关键词 激光 再制造技术 激光熔敷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