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剑杆织机电子引纬机构设计方法
1
作者 袁汝旺 王连伟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4,共7页
针对织机引纬运动规律无法调整的问题,构建了一套电子引纬机构,基于传动函数分析传动系统运动转换机制,并根据工艺需求对传动系统建模,通过设计曲柄变速输入,实现不同幅宽下满足需求的剑杆运动特性。对传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幅宽下... 针对织机引纬运动规律无法调整的问题,构建了一套电子引纬机构,基于传动函数分析传动系统运动转换机制,并根据工艺需求对传动系统建模,通过设计曲柄变速输入,实现不同幅宽下满足需求的剑杆运动特性。对传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幅宽下剑杆运动特性,探讨曲柄变速函数边界条件对幅外动程的影响,并分析曲柄变速函数偏置系数对纬纱交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幅宽下剑杆速度、加速度均从0开始,利于引纬过程稳定,剑杆在主轴转角180°时达到最大位移,符合工艺需求;不同幅宽下的剑杆幅外动程均在合理范围内;随偏置系数增大纬纱交接相对速度有减小趋势,偏置系数e=0.5时的平均相对速度较e=0和e=0.25时分别减小约52%和25%,利于纬纱平稳交接,故可在合理范围内偏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引纬 变速输入 傅里叶级数 幅外动程 纬纱交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混编预制体窄缝通道连续碳纤维束引纬系统的设计及实验验证
2
作者 邢力鹏 董九志 +2 位作者 陈云军 李锐 蒋秀明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2-1519,共8页
为解决软硬混编预制体成形过程中窄缝通道引纬环节手工操作导致的劳动强度大、成形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连续碳纤维束S形引纬轨迹的自动化引纬系统。通过分析S形引纬轨迹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碳纤维束位置与各机构动作的协同关系,... 为解决软硬混编预制体成形过程中窄缝通道引纬环节手工操作导致的劳动强度大、成形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连续碳纤维束S形引纬轨迹的自动化引纬系统。通过分析S形引纬轨迹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碳纤维束位置与各机构动作的协同关系,并据此设计了以递纬机构、电子引纬机构、已引纬纱控制机构为核心的系统架构。样机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在窄缝通道中实现12.5纬/分钟的连续稳定引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混编预制体 窄缝通道引纬 连续碳纤维束 S形轨迹 引纬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集成超磁致驱动系统转矩特性研究
3
作者 刘欣 湛晨星 王晓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3-1262,共10页
针对传统驱动系统尺寸大和输出转矩小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紧凑、驱动效率高且能够减速增矩的机电集成超磁致驱动系统.基于该驱动系统的结构原理,由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本构方程建立了其电磁驱动部分的静力学方程,得到了该驱动部分的输出位... 针对传统驱动系统尺寸大和输出转矩小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紧凑、驱动效率高且能够减速增矩的机电集成超磁致驱动系统.基于该驱动系统的结构原理,由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本构方程建立了其电磁驱动部分的静力学方程,得到了该驱动部分的输出位移和作用力;根据活齿与动定双盘的驱动关系,建立了活齿在空间的受力模型,由活齿和动盘在传动面内的受力平衡方程得到各活齿受到的力,进而推导出活齿架受力和该集成驱动系统的输出转矩;分析了活齿受力和输出转矩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驱动电流和关键结构参数对该集成驱动系统输出力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盘轨道偏心距对输出转矩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 机电集成 电磁驱动 空间受力 输出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针双线摆动缝合轨迹设计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子乔 董九志 +1 位作者 陈云军 蒋秀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针对单边双针双线缝合头插刺机构无法缝制3 mm以上厚度预制体的问题,提出一种不对称的8字形运动轨迹并对插刺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设计。首先,基于单边双针双线缝合工艺对插刺机构运动学进行分析,确定摆动插刺机构各构件的尺寸;其次,在A... 针对单边双针双线缝合头插刺机构无法缝制3 mm以上厚度预制体的问题,提出一种不对称的8字形运动轨迹并对插刺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设计。首先,基于单边双针双线缝合工艺对插刺机构运动学进行分析,确定摆动插刺机构各构件的尺寸;其次,在ADAMS中构建机构模型并进行轨迹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样机进行缝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缝合机构可将实际缝合厚度不足3 mm提高到8 mm,并在缝合过程中形成稳定线环,验证了不对称8字形缝合工艺及摆动插刺机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针双线缝合 轨迹设计 摆动插刺机构设计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机器人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张建业 吴子朝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9,共8页
通过调研主流协作机器人参数,针对搬运、码垛等轻工领域需求制定性能指标,采用“臂腕分离”方法进行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关节模组研究。以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为实现过指定路径点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并确保各关节运动平滑、连续,在满足运... 通过调研主流协作机器人参数,针对搬运、码垛等轻工领域需求制定性能指标,采用“臂腕分离”方法进行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关节模组研究。以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为实现过指定路径点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并确保各关节运动平滑、连续,在满足运动学约束条件下,使用3-5-3多项式插值方法进行关节空间轨迹规划。鉴于经典海洋捕食者算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差的问题,引入混沌映射初始化和自适应参数策略进行改进,并将新算法应用于3-5-3多项式插值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中。通过MATLAB仿真分析,改进后的各关节轨迹平滑连续且运行时间缩短,证明该改进算法在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海洋捕食者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多层多道焊缝识别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俊杰 王传睿 王天琪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保证焊缝跟踪的精度并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SRNU)网络的激光条纹分割算法。该算法是将带有弧光的图像送入SRNU模型,对内嵌于Resunet网络的编码层部分进行改进,添加SE模块和分组残差模块,对多... 为保证焊缝跟踪的精度并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SRNU)网络的激光条纹分割算法。该算法是将带有弧光的图像送入SRNU模型,对内嵌于Resunet网络的编码层部分进行改进,添加SE模块和分组残差模块,对多层级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和解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Resunet算法相比,平均交并比、精确率、召回率与F1分数分别提升了0.79%、1.38%、0.50%和0.91%,说明该方法有较好的鲁棒性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复杂工况下也能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视觉传感器 深度学习 多层多道焊缝 焊缝识别 深度残差 激光条纹分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预测模型的焊缝余高打磨自适应补偿策略
7
作者 刘海华 马晨祥 +3 位作者 王天琪 刘文吉 岳建锋 薛龙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6,共10页
油气管道环焊缝自动化打磨因生产效率高、一致性好、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打磨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控制打磨后焊缝余高为目的,使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并进行实验,建立了材料去除面积和法向磨削力的预测模型,分析了磨具转速、磨削速度... 油气管道环焊缝自动化打磨因生产效率高、一致性好、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打磨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控制打磨后焊缝余高为目的,使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并进行实验,建立了材料去除面积和法向磨削力的预测模型,分析了磨具转速、磨削速度、下压深度对材料去除面积和法向磨削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材料去除面积的焊缝磨削分层策略和工艺规划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简单可视化的程序。结果表明:下压深度对材料去除面积的影响最大、磨具转速的影响最小,下压深度和磨具转速对法向磨削力的影响较大、对磨削速度的影响最小,并得出了最优工艺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与实验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分别为3.9%和6.8%。对提出的余高打磨策略进行验证,打磨后的焊缝余高与预期值误差最大为0.3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余高打磨 响应面预测模型 材料去除面积 分层策略 自适应补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观测器的微创机器人从操作臂零力控制方法
8
作者 桑宏强 路炜 +1 位作者 刘芬 黄芳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5-1073,共9页
针对现有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因从操作臂关节内部阻力和其自身重力而导致医生术前调整困难,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和龙伯格状态观测器的零力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包括摩擦和关节柔性在内的从操... 针对现有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因从操作臂关节内部阻力和其自身重力而导致医生术前调整困难,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和龙伯格状态观测器的零力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包括摩擦和关节柔性在内的从操作臂动力学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辨识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其次,为快速准确获得关节速度和加速度,建立了柔性关节等效状态空间模型,并设计了龙伯格观测器。最后,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和零力控制助力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零力控制方法有效,能够补偿调整过程中的大部分阻力,提高了术前调整效率,并保障了术前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机器人 龙伯格观测器 柔性关节 零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9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机钳板机构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0
作者 畅博彦 韩芳孝 +1 位作者 周杨 关鑫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6,共8页
高速、高产、优质是新一代国产棉纺精梳机的发展目标,而当前精梳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高速运行时钳板机构产生的冲击严重限制了精梳机转速的提升,针对该问题进行动力学研究以提升钳板机构稳定性,达到推进精梳机高速化的目的。首先,以... 高速、高产、优质是新一代国产棉纺精梳机的发展目标,而当前精梳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高速运行时钳板机构产生的冲击严重限制了精梳机转速的提升,针对该问题进行动力学研究以提升钳板机构稳定性,达到推进精梳机高速化的目的。首先,以中支点式钳板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接触碰撞理论建立钳板在接触和分离瞬时的冲击力计算模型,结合Lagrange方程对钳板机构进行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其次,运用MatLab对所建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仿真,结合三维虚拟样机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分析钳板机构工况参数和加压弹簧刚度对冲击运动和冲击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钳口与牵吊杆处的最大接触应力远大于稳定接触应力,且回弹量和回弹时间会随锡林轴转速的提高而增大,随加压弹簧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钳板机构 接触碰撞力 LAGRANGE方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位置MAG焊缝成形控制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岳建锋 李亮玉 +2 位作者 姜旭东 牛雪娟 刘文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6-1259,共4页
全位置焊在石油化工、管道等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其焊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全位置焊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全位置高效化焊接控制策略——熔池快速凝固控制策略和熔池稳定成形控制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 全位置焊在石油化工、管道等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其焊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全位置焊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全位置高效化焊接控制策略——熔池快速凝固控制策略和熔池稳定成形控制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回顾了其研究应用发展史,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磁控技术在全位置焊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提出在全位置焊中利用外加高频交变磁场产生电涡流力,可用于抵消熔池重力作用,抑制金属流淌,对于实现全位置高效化焊接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焊 全位置焊 电涡流 高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多层角联机织装备的集成设计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薇 蒋秀明 +2 位作者 杨建成 刘国辉 侯仰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6,共9页
针对碳纤维多层角联织物的特殊要求,运用三维建模及虚拟样机模拟仿真,优化零部件设计和动力学性能,研制了一套碳纤维多层角联机织装备。设计的30层多经轴张力补偿送经系统适用于不同织造工艺要求;电子提花与多臂复合式开口装置,实现了... 针对碳纤维多层角联织物的特殊要求,运用三维建模及虚拟样机模拟仿真,优化零部件设计和动力学性能,研制了一套碳纤维多层角联机织装备。设计的30层多经轴张力补偿送经系统适用于不同织造工艺要求;电子提花与多臂复合式开口装置,实现了多层经纱三位置开口;引纬机构采用自动寻口技术,解决了一套机构对应高低不同梭口的逐层引纬问题;打纬机构可实现逐层、多层一次及多次重复打纬,解决了打纬对经向碳纤维磨损及织物纬密的问题。研究成果可降低碳纤维织物的制造成本,并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骨架织造技术提供了机织装备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多层角联 织机 张力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织物整体穿刺钢针阵列布放装置研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九志 蒋秀明 +2 位作者 杨建成 赵世海 袁汝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0,共6页
针对立体织物整体穿刺钢针阵列大量超长,穿刺钢针由人工布放的不足,设计了适用于钢针阵列自动化布放的穿刺模板工装,研制了用于立体织物整体穿刺钢针阵列布放的装置。这种装置由高重复定位精度水平移动平台、机身、钢针存储及施放机构... 针对立体织物整体穿刺钢针阵列大量超长,穿刺钢针由人工布放的不足,设计了适用于钢针阵列自动化布放的穿刺模板工装,研制了用于立体织物整体穿刺钢针阵列布放的装置。这种装置由高重复定位精度水平移动平台、机身、钢针存储及施放机构等组成,通过红光十字激光器对穿刺模板等距密排精密微小孔进行定位。控制系统采用触摸屏为人机交互界面,运用具有多路脉冲输出的PLC控制移动平台的伺服电动机和钢针施放机构的闭环步进电动机,以保证整体穿刺钢针阵列布放工作可靠、持续进行。为验证整体穿刺钢针阵列布放装置工作原理的可行性,进行了T形截面整体穿刺钢针阵列的布放实验,结果表明布放装置原理可行,工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穿刺 钢针阵列 布放装置 立体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叶片焊接修复中的三维测量重构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娜 李亮玉 +1 位作者 刘杰 姚福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6,117,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NURBS理论的叶片点云处理和曲面重构的方法.飞机涡轮叶片是结构、气动、强度等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结果,其外形为复杂的自由参数曲面.用最小二乘法将拓扑后的点云局部曲面拟合对异常点去噪,依据曲率阈值点云分割.将双三次Coons... 提出一种基于NURBS理论的叶片点云处理和曲面重构的方法.飞机涡轮叶片是结构、气动、强度等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结果,其外形为复杂的自由参数曲面.用最小二乘法将拓扑后的点云局部曲面拟合对异常点去噪,依据曲率阈值点云分割.将双三次Coons的B-spline形式曲面作为基面,散乱点云无约束曲面逼近,利用优化理论迭代得到曲面控制点从而确定B-spline曲面方程.根据NURBS理论对曲面拼接修剪,复原磨损叶片的三维模型,为后续的焊接修复提供精确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修复 逆向工程 点云去噪 曲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逆解问题的旋量解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立栋 李亮玉 王天琪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9-544,共6页
运用旋量方法建立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提出一类子问题以求解通用的逆解算法。利用仿真软件DELMIA的机器人模型库,给出一种"特殊位形法"来求解机器人连杆参数。将机器人前三个关节运动定义为一类新的子问题,即已知点绕两个... 运用旋量方法建立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提出一类子问题以求解通用的逆解算法。利用仿真软件DELMIA的机器人模型库,给出一种"特殊位形法"来求解机器人连杆参数。将机器人前三个关节运动定义为一类新的子问题,即已知点绕两个平行轴线和一个与前两个轴垂直的轴线旋转至定点的问题。结合经典的Paden-Kahan子问题,推导出机器人8组逆解的解析算式。以IRB1400弧焊机器人为例,验证算法正确性。仿真结果显示算法误差在10-12数量级,耗时不到0.12 ms,能够满足机器人控制系统高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逆解 旋量理论 Paden—Kahan子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结构薄壁件电弧增材制造离线编程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天琪 李天旭 +1 位作者 李亮玉 杨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7,I0004,共7页
将增材制造技术和弧焊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对复杂薄壁件进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首先在传统的分层方法的基础上,对成形过程中高度变化的几何模型进行预测并分析,再通过机器人的离线编程与轨迹规划技术,实现成形轨迹的自动提取.进一步利... 将增材制造技术和弧焊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对复杂薄壁件进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首先在传统的分层方法的基础上,对成形过程中高度变化的几何模型进行预测并分析,再通过机器人的离线编程与轨迹规划技术,实现成形轨迹的自动提取.进一步利用圆弧离散局部逼近算法,对复杂薄壁件的切片截面进行微分,计算出四元数矩阵,实现焊枪位姿自动调整;并对焊接工艺进行改良,保证成形质量.最后通过焊制部分薄壁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薄壁件成形质量良好,预测尺寸与实际成形尺寸误差不超过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薄壁件 增材制造 弧焊机器人 高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面缝合装置挑线机构的改进及其线迹优化
17
作者 凌雨风 何俊杰 +1 位作者 王天琪 王昊轩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3,共9页
为解决单面缝合装置在缝合过程中链式线迹质量差、缝合成功率低的问题,在对其单面缝合装置工作原理基础上,基于线量供需平衡理念,改进了挑线机构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参数分析,以满足挑线机构的供线量与缝合过程的需线量... 为解决单面缝合装置在缝合过程中链式线迹质量差、缝合成功率低的问题,在对其单面缝合装置工作原理基础上,基于线量供需平衡理念,改进了挑线机构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参数分析,以满足挑线机构的供线量与缝合过程的需线量协同。结合设计的线道布局,控制了缝线张力和线量供给,确保了单面缝合线迹稳定成型条件在工艺中充分实现。研究表明:改进实验组在线迹质量上相较于无挑线机构组和增设挑线机构组有明显改善,不同实验材料下的缝合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VC皮革的缝合效果最好。改进后的装置显著提升了线迹质量,验证了单边缝合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面缝合技术 挑线机构 线迹质量 线道布局 供需平衡 单面缝合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间隔织物送经及张力控制研究
18
作者 陈立乐 杨涛 +3 位作者 周玉峰 田秀峰 宋良 杜宇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为了解决中空间隔织物在织造过程中送绒量大的需求以及绒经张力波动大不易控制等缺陷,进行了W型中空间隔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张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全伺服控制的二次送绒张力控制方案。该方案结合了以气缸弹簧为动力源的双辊摆... 为了解决中空间隔织物在织造过程中送绒量大的需求以及绒经张力波动大不易控制等缺陷,进行了W型中空间隔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张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全伺服控制的二次送绒张力控制方案。该方案结合了以气缸弹簧为动力源的双辊摆动式张力调节装置,针对动态张力变化结合张力摆杆与角度传感器,利用增量式PID算法实时控制送经电机收放卷速度控制经纱张力。所设计的全伺服控制张力控制方案在高间距剑杆织机上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调整送经轴的送经速度,将地经张力控制在8%、绒经张力的波动范围控制在10%以内,对地经及绒经张力的稳定有着良好的效果,满足绒高在5~80 mm之间大送绒量的织造工艺要求,为织物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送绒量 二次送绒 双辊摆动式张力补偿 增量式PID算法 高间距双剑杆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研究
19
作者 李义福 陈晓霞 邢静忠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47,共7页
为揭示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形成机理,建立用样条函数表达筒底圆盘弯曲变形模型,提出筒底装配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用壳体半无矩理论求解柔轮齿圈的径向、周向和轴向位移;按照中心固支圆板的对称弯曲模型,通过边界条件和柔轮... 为揭示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形成机理,建立用样条函数表达筒底圆盘弯曲变形模型,提出筒底装配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用壳体半无矩理论求解柔轮齿圈的径向、周向和轴向位移;按照中心固支圆板的对称弯曲模型,通过边界条件和柔轮筒体与筒底的位移连续条件,获得柔轮筒底弯曲变形和装配应力表达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数值验证。对比研究表明:柔轮筒底挠度和正应力在长、短轴最大,剪应力在45°最大;筒底挠度和剪应力随极径的增大而增大,剪应力随筒底极径的增大减小;装配状态下主要应力为径向正应力,周向正应力和剪应力最大值为径向正应力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筒柔轮 筒底变形 筒底应力 参数化柔轮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环面机电传动的结构参数及电磁啮合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欣 许立忠 周守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9,共5页
介绍了超环面机电传动的结构及其驱动原理和特点。通过分析该传动的传动关系,得到了环面外定子齿数与蜗杆内定子磁极对数的关系,讨论了不同极对数和传动比下行星轮的安装个数,完成了该传动的初步设计。通过对内外定子与行星轮的电磁啮... 介绍了超环面机电传动的结构及其驱动原理和特点。通过分析该传动的传动关系,得到了环面外定子齿数与蜗杆内定子磁极对数的关系,讨论了不同极对数和传动比下行星轮的安装个数,完成了该传动的初步设计。通过对内外定子与行星轮的电磁啮合进行分析,得到了主要结构参数对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该传动的加工制造和进一步研究该传动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环面机电传动 环面外定子 蜗杆内定子 电磁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