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孔纳米氧化铜/聚偏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
作者 纪秀杰 晁俭 +2 位作者 马立杰 单榕 刘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9,M0008,共8页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分离渗透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首先采用自主开发的醋酸铜自模板(醋酸铜既是铜源又是模板剂)合成介孔纳米氧化铜(CuO),并将其与PVDF复合制备了不同介孔纳米CuO添加量的介孔纳米氧化铜/聚偏氟乙...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分离渗透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首先采用自主开发的醋酸铜自模板(醋酸铜既是铜源又是模板剂)合成介孔纳米氧化铜(CuO),并将其与PVDF复合制备了不同介孔纳米CuO添加量的介孔纳米氧化铜/聚偏氟乙烯(CuO/PVDF)复合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复合膜进行分析表征,并对复合膜的亲水性、分离渗透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介孔纳米CuO有助于复合膜内部指状孔的形成,并且提高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能。介孔纳米CuO添加量为0.18 g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接触角由105°降低到72°,实现了疏水膜到亲水膜的转变。孔隙率最大为83.2%,纯水通量是PVDF原膜的1.2倍。拉伸强度最大为0.704 MPa,断裂伸长率最大为17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介孔 纳米氧化铜 复合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组成对聚醚砜/磺化聚砜共混膜结构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新 张雷 +2 位作者 胡梦洋 李建 崔振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0,共5页
为考察不同凝固浴组成对聚醚砜/磺化聚砜共混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以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H_2O为非溶剂添加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ES/SPSf共混超滤膜... 为考察不同凝固浴组成对聚醚砜/磺化聚砜共混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以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H_2O为非溶剂添加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ES/SPSf共混超滤膜,对所得共混膜进行SEM、纯水通量、BSA截留等性能表征,分析凝固浴组成亦即不同盐种类对PES/SPSf共混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凝固浴条件下所得PES/SPSf共混膜均为海绵体结构;当纯水作为凝固浴时,膜的纯水通量最低(920 L/(m^2·h));当在凝固浴中添加盐时,所得膜的皮层厚度明显降低,特别当凝固浴为NaCl饱和溶液时,所得膜的皮层厚度仅为2.5μm,同时具有最低的静态水接触角(64°),纯水通量为1 024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磺化聚砜 共混膜 凝固浴 浸没沉淀相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型一维链状晶体/PVDF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薇 马晓丹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改善聚偏氯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以具有金属活性位点Zn^2+和亲水基团-COOH的亲水性锌型一维链状晶体(ZnL)为填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ZnL/PVDF共混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水接触角、水通量... 为了改善聚偏氯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以具有金属活性位点Zn^2+和亲水基团-COOH的亲水性锌型一维链状晶体(ZnL)为填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ZnL/PVDF共混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水接触角、水通量、截留率等一系列测试手段探究添加不同含量ZnL对ZnL/PVDF共混膜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L晶体均匀的分布在PVDF膜中,并且没有出现明显颗粒聚集现象,证明ZnL晶体与PVDF聚合物有较好的相容性;亲水性ZnL晶体的加入明显提高了PVDF膜的亲水性,当ZnL晶体质量分数为0.50%时,其水通量达到99.6 L/(m^2·h),比纯膜水通量增加150%,并且其截留率下降幅度较低;随着ZnL晶体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状态,当ZnL晶体质量分数为0.50%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为3.39 MPa,比原膜的拉伸强度增加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型一维链状晶体 聚偏氯乙烯(PVDF) 共混膜 亲水性 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层状纳米结构碳酸钙 被引量:3
4
作者 纪秀杰 李全 +4 位作者 高海宇 刘超 方紫焱 李鹤仪 王清华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针对目前层状纳米碳酸钙制备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有序度低等问题,以硝酸钠和碳酸钙为原料,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剂,采用混合溶剂热新方法,在醇水体系中成功制备了层状结构的纳米碳酸钙,探究了不同醇水比例和不同醇种类对碳酸钙产... 针对目前层状纳米碳酸钙制备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有序度低等问题,以硝酸钠和碳酸钙为原料,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剂,采用混合溶剂热新方法,在醇水体系中成功制备了层状结构的纳米碳酸钙,探究了不同醇水比例和不同醇种类对碳酸钙产物的影响,并分析了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制得的碳酸钙具有重复周期的层状纳米结构,长程有序,内部存在大量孔隙;碳酸钙样品组成为文石相和方解石相,改变醇水比例可以调控层状结构的有序度和产物中文石相和方解石相的比例;在乙醇/水体系中,当醇水比为1/2、1/1和2/1时,碳酸钙层状结构的重复周期分别为3.11 nm、3.09 nm和3.08 nm.在乙二醇/水体系中,当醇水比为1/2、1/1和2/1时,碳酸钙层状结构的重复周期分别为3.09 nm、3.13 nm和3.1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溶剂热法 碳酸钙 层状结构 表面活性剂 模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