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空纤维超滤膜干燥过程中膜孔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红梅 魏俊富 +1 位作者 王晓磊 赵孔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1,共5页
使用恒温恒湿箱对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干燥处理,研究干燥温度、相对湿度和干燥时间对膜孔径大小、孔径分布及截留分子质量(MWCO)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干燥时间延长,膜孔径变小,孔径分布先变窄后变... 使用恒温恒湿箱对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干燥处理,研究干燥温度、相对湿度和干燥时间对膜孔径大小、孔径分布及截留分子质量(MWCO)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干燥时间延长,膜孔径变小,孔径分布先变窄后变宽,截留分子质量变小,膜的渗透性能呈明显降低趋势,膜整体结构和力学性能均没有明显变化;提出了膜干燥过程中的膜孔演变规律,膜内较大孔和小孔的收缩同步进行,小孔容易收缩甚至消失,膜孔数目明显减少,较大孔有限收缩.通过干燥条件的控制能够实现对膜孔一定程度的预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超滤膜 干燥 孔径 孔径分布 截留分子质量(MW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砜/聚磺酰胺管式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条件优化及耐氯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恩华 刘杉 魏飞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1,187,共7页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脱盐性和高耐氯性的管式纳滤复合膜,以PET无纺布和HOP(PP+PE)无纺布为支撑层的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界面聚合技术制备聚醚砜/聚磺酰胺管式纳滤复合膜(PES/PSA);研究了水相和有机相各组分浓度对于PES/PSA复合膜脱盐...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脱盐性和高耐氯性的管式纳滤复合膜,以PET无纺布和HOP(PP+PE)无纺布为支撑层的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界面聚合技术制备聚醚砜/聚磺酰胺管式纳滤复合膜(PES/PSA);研究了水相和有机相各组分浓度对于PES/PSA复合膜脱盐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次氯酸钠(NaClO)浓度和时间下PES/PSA复合膜的耐氯性能。通过FT-IR、SEM对PES/PSA复合膜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水相中哌嗪(PIP)质量分数为0.8%、4-二甲氨基吡啶(DMAP)质量分数为0.01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分数为0.01%及有机相中均苯三磺酰氯(TSC)质量分数为0.05%、丙酮质量分数为3%时,制备的PES/PSA复合膜具有长期稳定的高脱盐性能;PES/PSA复合膜在pH=5.0、1000 mg/L活性氯处理24 h以及pH=5.0、不同质量浓度活性氯处理2 h的条件下,脱盐性能依然保持稳定,具有优异的耐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聚磺酰胺 管式纳滤 耐氯性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接枝改性对PVDF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子安 魏俊富 +1 位作者 赵孔银 张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0,共5页
采用高能电子束辐照接枝改性方法对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丙烯酸亲水化接枝改性,研究了辐照接枝改性对膜的表面亲和性和物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膜的亲水性、纯水通量和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较原膜均有明显提高,接枝率为17.8%时... 采用高能电子束辐照接枝改性方法对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丙烯酸亲水化接枝改性,研究了辐照接枝改性对膜的表面亲和性和物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膜的亲水性、纯水通量和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较原膜均有明显提高,接枝率为17.8%时膜的水接触角由87°降至46°,接枝率为6%时膜纯水通量达到最大值1029 L(/m2·h),接枝率大于2%时膜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基本大于90%;随着接枝率的提高,膜的拉伸断裂强力略有增加,断裂伸长先提高后下降,但变化不明显;经适宜浓度酸碱处理后,改性膜的力学性能和通量均保持较好水平,满足膜的使用及维护时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 辐照接枝改性 表面亲和性 物化稳定性 通量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工艺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皇甫风云 代朋 +2 位作者 孔媛媛 白云东 李海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7,52,共6页
采用熔融-拉伸法制备聚丙烯中空纤维膜(PPHF),通过改变拉伸倍数和拉伸速率,制得不同性能的中空纤维膜,并对所得中空纤维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大,膜的水通量、气体通量和平均孔径都是先增... 采用熔融-拉伸法制备聚丙烯中空纤维膜(PPHF),通过改变拉伸倍数和拉伸速率,制得不同性能的中空纤维膜,并对所得中空纤维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大,膜的水通量、气体通量和平均孔径都是先增大后减小,而孔隙率则是先增大后保持不变.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大,膜弹性回复率则先增大后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而膜的孔隙率和气体通量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SEM电镜照片也进一步证明了膜表面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中空纤维膜 熔融拉伸法 拉伸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萃取法提铟工艺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冯海波 贾悦 +3 位作者 吕晓龙 刘薇 苏烨 卢卫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100,共5页
采用中空纤维支撑液膜(SLM)技术,模拟酸性铟渣浸出液,以磷酸二异辛酯(P204)、磺化煤油体积比3:7为液膜萃取相,盐酸溶液为反萃相,研究了单组件膜萃取系统、双膜组件萃取-反萃系统、双膜组件萃取-超滤系统对酸性浸出液中In的提取与分离效... 采用中空纤维支撑液膜(SLM)技术,模拟酸性铟渣浸出液,以磷酸二异辛酯(P204)、磺化煤油体积比3:7为液膜萃取相,盐酸溶液为反萃相,研究了单组件膜萃取系统、双膜组件萃取-反萃系统、双膜组件萃取-超滤系统对酸性浸出液中In的提取与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双膜组件萃取-超滤技术可同时实现浸出液中In的提取与反萃液中In的高纯度富集,浸出液中In的提取率可达90%以上,反萃液中In含量可达浸出液中In含量的70%,In的质量分数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萃取与反萃 In 酸性浸出液处理 中空纤维膜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CaCO3杂化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其界面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庆林 肖长发 胡晓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9,共4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硼酸(H3BO3)的凝胶体为纺丝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备PTFE/PVA初生中空纤维,经烧结去除载体,得到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通过在成膜体系中引入纳米无机粒子碳酸钙(CaCO3),经后拉伸得到具有界... 以聚乙烯醇(PVA)和硼酸(H3BO3)的凝胶体为纺丝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备PTFE/PVA初生中空纤维,经烧结去除载体,得到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通过在成膜体系中引入纳米无机粒子碳酸钙(CaCO3),经后拉伸得到具有界面微孔结构的PTFE/CaCO3杂化中空纤维膜.研究了PVA和H3BO3的络合机理,并讨论了CaCO3对杂化中空纤维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膜的表面形貌观察表明所得PTFE中空纤维膜是一种均质膜,形成的界面微孔结构不同于PTFE双向拉伸产生的纤维-结点状裂隙孔结构,界面微孔的数量和孔径随着后拉伸倍数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纺丝载体 中空纤维膜 界面微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凡祖伟 肖长发 +1 位作者 黄庆林 张旭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32-11136,11139,共6页
采用二维编织技术将二醋酸长丝制成中空管状编织物,以NMMO/DMSO混合物为溶剂,以水溶性聚合物为成孔剂,调制浓度为4%(质量分数)的纤维素铸膜液,采用共挤出纺丝技术制备了以中空管状编织物为增强体、纤维素为表面分离层的增强型纤维素中... 采用二维编织技术将二醋酸长丝制成中空管状编织物,以NMMO/DMSO混合物为溶剂,以水溶性聚合物为成孔剂,调制浓度为4%(质量分数)的纤维素铸膜液,采用共挤出纺丝技术制备了以中空管状编织物为增强体、纤维素为表面分离层的增强型纤维素中空纤维膜(RC膜)。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中DMSO的加入降低了铸膜液黏度,提高了膜的纯水通量;随凝固浴温度提高,表面分离层中海绵状孔结构变得松散,膜的纯水通量提高,向凝固浴中加入DMSO对膜通透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从改善膜的通透性角度出发,添加成孔剂聚乙二醇优于聚乙烯吡咯烷酮;RC膜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增强体;为保持增强体与表面分离层之间较好的界面结合状态,膜应在湿态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管状编织物 纤维素 混合溶剂 增强型中空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处理对改性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压力响应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海亮 肖长发 +1 位作者 胡晓宇 刘美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7-1294,共8页
采用熔融纺丝制得改性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通过测试水通量随压力的变化研究了拉伸、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改性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压力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膜可发生明显的压力响应行为,且拉伸倍数越大,膜的强度越大,压力... 采用熔融纺丝制得改性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通过测试水通量随压力的变化研究了拉伸、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改性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压力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膜可发生明显的压力响应行为,且拉伸倍数越大,膜的强度越大,压力响应行为越精确;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膜的支撑性变差,压力响应行为变弱;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膜形变回复率变低,压力响应行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响应行为 聚氨酯 中空纤维膜 后处理 熔融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建超 张永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9,共6页
膜污染是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SMBR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了SMBR的膜污染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控制膜污染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膜自身性质的改进、膜组件及反应器结构的优化、污... 膜污染是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SMBR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了SMBR的膜污染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控制膜污染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膜自身性质的改进、膜组件及反应器结构的优化、污泥混合液特性的改善、工艺运行条件的优化及膜清洗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关于膜污染问题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防治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共混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薇 董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3-170,177,共9页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添加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MWCNTs-COOH的添加量、管径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膜的形态、结构...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添加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MWCNTs-COOH的添加量、管径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膜的形态、结构、晶型变化。结果表明,在MWCNTs-COOH质量分数为0.03%,管径为20~30nm时,中空纤维膜纯水通量、对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亲水性、抗污染性能达到最大。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相比纯PVDF膜显著提高,随MWCNTs-COOH添加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在0.03%达到最大;但随管径增大而减小。结果显示,质量分数0.03%,管径为20~30nm的MWCNTs-COOH制备出的中空纤维膜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偏氟乙烯 制备 管径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富集铟In(Ⅲ)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海波 贾悦 +2 位作者 吕晓龙 刘薇 苏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7-1462,共6页
研究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工艺从模拟含铟酸性浸出液中提取铟的效率,考察反萃相与萃取相混合配比、混合液流速、原料液与混合液温度变化等参数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萃相与萃取相体积之比(A/O)在一定范围内,在A/O=4时... 研究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工艺从模拟含铟酸性浸出液中提取铟的效率,考察反萃相与萃取相混合配比、混合液流速、原料液与混合液温度变化等参数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萃相与萃取相体积之比(A/O)在一定范围内,在A/O=4时系统反萃相中In(Ⅲ)的富集量达到最大;随混合液流速的增大,系统的传质性能降低;原料液与混合液等温变化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比含In(Ⅲ)、Fe(Ⅲ)、Zn(Ⅱ)三组分原料液与In(Ⅲ)、Fe(Ⅲ)两组分原料液的实验结果可知,原料液中Zn(Ⅱ)的大量存在会干扰In(Ⅲ)的萃取,需要对多组分原料液进行预处理以排除竞争离子的干扰,才能实现较好的提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Ⅲ)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 超滤 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内压纳滤膜的制备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国东 王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6-168,172,共4页
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哌嗪酰胺/聚砜中空纤维纳滤膜。研究了PIP、TMC浓度、热处理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膜的截留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 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哌嗪酰胺/聚砜中空纤维纳滤膜。研究了PIP、TMC浓度、热处理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膜的截留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中空纤维纳滤膜内表面和截面的形貌。所制备中空纤维纳滤膜的水通量约为40L/(m2.h),对无机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NaCl和KCl的截留率低于20%,对CuSO4和MgSO4的截留率高于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 纳滤膜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介质对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亮 肖长发 +1 位作者 胡晓宇 刘美甜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16,共4页
采用熔融纺丝制得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研究了不同热处理介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经热水介质处理后水通量随理论拉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大,经热空气介质处理后水通量随理论拉伸倍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经热... 采用熔融纺丝制得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研究了不同热处理介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经热水介质处理后水通量随理论拉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大,经热空气介质处理后水通量随理论拉伸倍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经热水介质处理后可提高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断裂伸长率,而经热空气处理后则可提高其断裂强度;在相同压力条件下,热水介质处理后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更易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中空纤维膜 热处理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聚磺酰胺管式纳滤膜制备工艺研究
14
作者 房岩 魏飞 +1 位作者 刘杉 刘恩华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29,共6页
以聚醚砜(PES)管式超滤膜为基膜,以无水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磺酰氯(TSC)和1,3,6-萘三磺酰氯(NTSC)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了不同类型的聚磺酰胺管式纳滤膜。分别研究了单体及添加剂各组分的浓度、2种磺酰氯以不同比例混... 以聚醚砜(PES)管式超滤膜为基膜,以无水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磺酰氯(TSC)和1,3,6-萘三磺酰氯(NTSC)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了不同类型的聚磺酰胺管式纳滤膜。分别研究了单体及添加剂各组分的浓度、2种磺酰氯以不同比例混合、反应温度对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和SEM分别对复合纳滤膜进行物理、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有机相单体的混合比例和反应条件,所得聚磺酰胺综合了2种单体的结构特点,制备出了更加多样的复合纳滤膜,具有更优的选择性和截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界面聚合 管式纳滤膜 磺酰氯 聚磺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电中空纤维膜对肝素钠的分离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莹雪 张环 陈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94-1899,共6页
在紫外辐照下,引发聚砜(PSF)中空纤维膜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的表面化学接枝反应,制备得到荷负电型PSF-g-AMPS膜,研究了该荷电膜对肝素钠的分离浓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膜接枝过程中辐照时间、接枝单体浓度、肝素... 在紫外辐照下,引发聚砜(PSF)中空纤维膜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的表面化学接枝反应,制备得到荷负电型PSF-g-AMPS膜,研究了该荷电膜对肝素钠的分离浓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膜接枝过程中辐照时间、接枝单体浓度、肝素钠溶液的pH值影响着膜的渗透通量及截留效果。在辐照时间为2 min、AMPS单体浓度为1%条件下得到的荷电膜在0.1MPa压力下对肝素钠具有最佳的截留效果。溶液pH=9的条件下,膜对肝素钠具有较高的截留率,而在pH=5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渗透通量。荷负电膜与带阴离子基团肝素钠的静电排斥效应使得膜对肝素钠的截留率提高,而接枝链的亲水性使得膜的渗透通量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PSF)中空纤维膜 紫外辐射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 接枝 肝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PVDF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性能的评价
16
作者 贾悦 郑丁杰 吕晓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96,共5页
采用实验室自制疏水微孔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以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为载体、磺化煤油为溶剂配制成萃取剂、以硫酸为反萃剂,研究了中空纤维更新液膜萃取过程对镍离子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油水相比、不同操作模式、液相温度... 采用实验室自制疏水微孔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以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为载体、磺化煤油为溶剂配制成萃取剂、以硫酸为反萃剂,研究了中空纤维更新液膜萃取过程对镍离子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油水相比、不同操作模式、液相温度等系统运行条件及中空纤维和膜组件结构参数对镍离子去除率的影响。3h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相比为1∶50,废水与萃取剂混合液流经组件管程的操作模式下镍离子去除率达32.1%;增大纤维内径、减小纤维壁厚利于加速传质;优化的组件装填密度为26.9%,去除率达46.2%,增加组件长度也有助于镍离子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更新液膜 聚偏氟乙烯 疏水膜 电镀废水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抗污染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亮 魏俊富 +2 位作者 赵孔银 张环 刘剑波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3,42,共5页
通过高能电子束辐照接枝丙烯酸制备了亲水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根据纯水通量和对牛血清白蛋白溶液、腐植酸溶液、酵母菌溶液的渗透性能研究PVDF膜表面亲水改性对抗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接枝改性使PVDF中空纤维膜的纯水通量提高了1倍... 通过高能电子束辐照接枝丙烯酸制备了亲水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根据纯水通量和对牛血清白蛋白溶液、腐植酸溶液、酵母菌溶液的渗透性能研究PVDF膜表面亲水改性对抗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接枝改性使PVDF中空纤维膜的纯水通量提高了1倍;改性膜对腐植酸溶液和酵母菌溶液的渗透通量下降率较原膜分别降低58%和37%;碱性条件下,改性膜对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的渗透通量下降率较原膜降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改性 PVDF中空纤维膜 膜污染 酵母菌 腐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的抗臭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立涛 张玉忠 +2 位作者 林立刚 丁晓莉 李泓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51,73,共8页
针对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超滤(O3-BAC-UF)集成的水处理工艺中对超滤膜的苛刻的耐臭氧性要求,对五种常用的中空纤维膜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聚丙烯腈(PAN)、聚丙烯(PP)及聚乙烯(PE)进行臭氧破坏性测试,考察了其对臭氧的耐受... 针对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超滤(O3-BAC-UF)集成的水处理工艺中对超滤膜的苛刻的耐臭氧性要求,对五种常用的中空纤维膜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聚丙烯腈(PAN)、聚丙烯(PP)及聚乙烯(PE)进行臭氧破坏性测试,考察了其对臭氧的耐受性;将五种膜分別在500mg/L,100mg/L,50mg/L的臭氧浓度中处理30d,并测试膜丝的纯水通量、始泡点压力、爆破压力、拉伸强力及断裂伸长率随臭氧处理时间的变化,直至膜丝发生氧化断裂.结果表明,PP、PE均在1d时间内粉化;PES则在15d后发生粉化;PAN没有发生粉化,但其水通量及机械强度下降严重;PVDF的纯水通量增加,但其机械性能几乎没有变化.相关研究可为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超滤集成的水处理技术中膜的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臭氧 水处理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孔剂聚乙二醇对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松 宋俊 +1 位作者 梁义 程博闻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8-313,共6页
以离子液体氯代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 M]Cl)为溶剂纺制纤维素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及其质量分数对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膜内、外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测试了中空纤维... 以离子液体氯代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 M]Cl)为溶剂纺制纤维素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及其质量分数对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膜内、外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测试了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截留率等渗透性能以及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EG的分子量减小,中空纤维膜外表面与内表面结构变得更加规整,膜孔隙率与水通量上升,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则逐渐减小;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膜孔隙率与水通量变大,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逐渐减小。PEG的重均分子量为2.0×104,质量分数为5%时,膜的渗透性能和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氯代-烯丙基-3-甲基咪唑 纤维素 中空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联苯聚酰胺中空纤维复合膜制备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宇 何本桥 李建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4,共6页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3,3′,5,5′-联苯四甲酰氯(BTEC)和间苯二胺(MPDA)界面聚合工艺中各影响因素(水相单体浓度、有机相单体浓度、聚合时间以及水相浸没时间),研究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并采用...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3,3′,5,5′-联苯四甲酰氯(BTEC)和间苯二胺(MPDA)界面聚合工艺中各影响因素(水相单体浓度、有机相单体浓度、聚合时间以及水相浸没时间),研究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并采用回归分析拟合得到二次方模型.结果发现BTEC浓度、MPDA浓度、聚合时间和水相浸没时间对脱盐率的影响显著性依次降低.BTEC和MPDA单体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膜脱盐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MPDA浓度与聚合时间的交互作用,而BTEC浓度与水相浸没时间的交互作用最弱.最优操作参数:MPDA浓度9.1 g/L、BTEC浓度1.2 g/L、水相浸没时间65 min、聚合时间123 s,预测脱盐率为99.10%,而在此条件下实际值为98.97%,二者十分接近.在此条件下得到致密均一的聚酰胺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方法 聚酰胺 中空纤维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