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K/C催化剂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制氯乙烯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声洁 沈本贤 +2 位作者 肖卫国 宋庆雷 赵基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4,共5页
采用过量溶液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Au-K/C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u-K/C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考察温度、空速和反应物... 采用过量溶液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Au-K/C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u-K/C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考察温度、空速和反应物配比对Au-K/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了基于Au-K/C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即:反应温度170℃,乙炔空速120 h-1,原料配比VHCl/VC2H2=1.10。在该条件下,对Au-K/C催化剂连续进行120 h的活性考察,结果显示催化剂活性无明显降低,乙炔转化率大于96.0%,氯乙烯选择性不低于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K/C催化剂 乙炔 氢氯化 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改性淀粉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单洁 张喜文 +2 位作者 杨超 尹泽群 王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4,共4页
以淀粉和一种自制的同时带有磺酸基和季铵阳离子的烯烃单体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耐温性能可达180℃的改性淀粉YS,并考察了其降滤失性能、抗盐及抗钙性能、耐温性能及抑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YS在淡水基浆、海水基浆、饱和盐水基浆、复合盐... 以淀粉和一种自制的同时带有磺酸基和季铵阳离子的烯烃单体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耐温性能可达180℃的改性淀粉YS,并考察了其降滤失性能、抗盐及抗钙性能、耐温性能及抑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YS在淡水基浆、海水基浆、饱和盐水基浆、复合盐水基浆及含钙盐水基浆中均具有较好的降滤失效果;添加1.5%数2.5%的YS后,钻井液的滤失量均可显著降低并控制在10 m L之内;抗盐及抗钙性能均可达到饱和,且随含盐量的增加,降滤失效果和提黏切能力反而增强;与淡水基浆相比,加入2.0%YS后的基浆的表观黏度上升率可由300%降至73.3%;与清水相比,2.0%YS水溶液可将黏土块的线性膨胀率由51.5%降至10.2%,YS表现出较好的抑制黏土水化分散、膨胀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耐温 抗盐抗钙 强抑制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氢氯化反应高分散载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声洁 沈本贤 +1 位作者 肖卫国 宋庆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7,共7页
采用Au(en)2Cl3作前驱体,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载Au催化剂,并采用N2-吸附、XRD、TEM进行了表征。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Au的价态、载体、Au负载量、碱金属助剂对Au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的载Au催化... 采用Au(en)2Cl3作前驱体,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载Au催化剂,并采用N2-吸附、XRD、TEM进行了表征。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Au的价态、载体、Au负载量、碱金属助剂对Au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的载Au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主要以离子态Aun+存在。采用椰壳质活性炭(ACS)为载体、KCl为助剂、Au负载量为1%(质量分数)时,载Au催化剂Au-K/ACS具有较高分散度,平均粒径为2.3 nm。以Au-K/ACS作为催化剂,在温度180℃、空速240 h-1、V(HCl)/V(C2H2)=1.1时,乙炔氢氯化反应的转化率可达98%以上,氯乙烯选择性不低于99.5%;在空速为2000 h-1时,该催化剂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en)2Cl3 乙炔 氢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量法测定丙烯环氧化产物中双氧水质量分数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基钢 沈本贤 +2 位作者 肖卫国 张策 王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9,共6页
模拟H2O2氧化丙烯的环氧化产物,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了测定H2O2质量分数的最佳滴定条件.结果表明,滴定时被测样品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显著,KI和H2SO4溶液的加入量的影响显著.当被测丙烯环氧化产物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0.5%~3.3%时,... 模拟H2O2氧化丙烯的环氧化产物,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了测定H2O2质量分数的最佳滴定条件.结果表明,滴定时被测样品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显著,KI和H2SO4溶液的加入量的影响显著.当被测丙烯环氧化产物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0.5%~3.3%时,其最小的滴定样品质量m由式m=0.17/x(x代表被测环氧化产物中H2O2的质量分数)估计,且在滴定过程中KI和H2SO4溶液的加入量分别在3~8 ml和2~7 ml范围时,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相吻合.在丙烯环氧化产物中H2O2质量分数相对较低(<0.5%)时,应控制KI和H2SO4溶液的加入量不能超过8 ml和7 ml,而在H2O2质量分数相对较高(>3.3%)时,应控制Kl和H2SO4溶液的加入量不能低于3 ml和2 ml.该规律在后来的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量法 H2O2 正交实验设计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含氧基团对AuCl3-CuCl2/C双组分非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程晓光 赵基钢 +3 位作者 王雷 任若凡 杨恒华 沈本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2-588,共7页
采用HNO3氧化及在He气氛围经不同温度焙烧处理椰壳活性炭,以此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得AuCl3-CuCl2/C双组分非汞催化剂,并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评价.结果表明,分别以HNO3处理、未处理和400℃焙烧处理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乙炔转化率... 采用HNO3氧化及在He气氛围经不同温度焙烧处理椰壳活性炭,以此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得AuCl3-CuCl2/C双组分非汞催化剂,并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评价.结果表明,分别以HNO3处理、未处理和400℃焙烧处理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乙炔转化率最高分别可达98%,96%和90%;而以700和1000℃焙烧的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反应4 h后乙炔转化率急剧下降为30%.考察了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基团(尤其是羟基)对Au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 含氧基团 分散性 稳定性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氢氯化反应体系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雷 沈本贤 +3 位作者 程晓光 任若凡 肖卫国 赵基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3-576,582,共5页
对乙炔氢氯化反应体系主反应与副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采用Aspen Plus11.1中的Gibbs反应器模块并结合 Sensitivity 工具对单一产物、不考虑聚合反应与考虑聚合反应3种情况下各产物在90~420℃下的平衡收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对乙炔氢氯化反应体系主反应与副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采用Aspen Plus11.1中的Gibbs反应器模块并结合 Sensitivity 工具对单一产物、不考虑聚合反应与考虑聚合反应3种情况下各产物在90~420℃下的平衡收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从热力学角度讲,各反应均为强放热反应,标准状态下能自发进行;210℃以下各反应单独进行时均能达到接近100%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各反应乙炔平衡转化率逐渐降低且非聚合副反应降低的最快;当考虑非聚合副反应时,氯乙烯收率仍能达到97%以上;但当考虑聚合反应时,氯乙烯收率最高仅为0.6%,主要生成氯丁二烯。表明生成的氯乙烯容易与乙炔发生串联聚合,实际反应过程中应及时将氯乙烯移除,并避免乙炔过量。反应过程中应考虑催化剂的积炭失活因素,降低积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 热力学 反应器 聚合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吨级丙烯直接环氧化制环氧丙烷工业试验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奕川 沈本贤 +1 位作者 肖卫国 赵基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2,共5页
在实验室小试和单管试验的基础上,华东理工大学与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建成了1 500t/a丙烯直接环氧化制环氧丙烷装置。工业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工业试验装置连续平稳运行超过4 000h,期间环氧化反应... 在实验室小试和单管试验的基础上,华东理工大学与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建成了1 500t/a丙烯直接环氧化制环氧丙烷装置。工业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工业试验装置连续平稳运行超过4 000h,期间环氧化反应的双氧水转化率达到90%~96%,环氧丙烷选择性达到90%~92%,产能达到了1 500t/a的设计要求;经过精馏纯化,产品的各项性质指标均达到了优级品的要求,实现了环氧丙烷的清洁生产。工业试验结果将为万吨级的丙烯直接环氧化制环氧丙烷装置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直接环氧化 环氧丙烷 TS-1催化剂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环氧化反应中TS-1催化剂失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本贤 赵基钢 +2 位作者 肖卫国 王雷 张策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9-614,共6页
采用丙烯气相进料,在预混段中先与双氧水的甲醇溶液混合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进料液中pH值、丙二醇单甲醚、乙硫醇以及铁锈等对丙烯环氧化连续反应中TS-1分子筛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液体pH值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影响,... 采用丙烯气相进料,在预混段中先与双氧水的甲醇溶液混合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进料液中pH值、丙二醇单甲醚、乙硫醇以及铁锈等对丙烯环氧化连续反应中TS-1分子筛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液体pH值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影响,适宜的进料液体pH值在7左右;副产物丙二醇单甲醚含量的增加不会对催化剂性能产生影响;乙硫醇量的增加使环氧丙烷选择性下降,但不会引起催化剂的失活;而进料液体中铁锈的引入会导致催化剂中部分孔堵塞,使催化剂部分失活。当进料液中的pH值用0.1mol/L的氨水调节为7左右,在反应温度55℃,反应压力0.7MPa,TS-1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130h的连续试验考察,双氧水的转化率和环氧丙烷的选择性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环氧化 钛硅分子筛 催化剂失活 稳定性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固定床反应器中丙烯直接环氧化连续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基钢 沈本贤 +2 位作者 肖卫国 张策 王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自制挤条成型的ZSM-5型含钛(TS-1)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丙烯气相进料,并预先与双氧水的甲醇溶液混合,系统考察了液体空速、丙烯与过氧化氢摩尔比、反应温度、双氧水甲醇混合溶液中双氧水浓度以及水含量等工艺条件对...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自制挤条成型的ZSM-5型含钛(TS-1)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丙烯气相进料,并预先与双氧水的甲醇溶液混合,系统考察了液体空速、丙烯与过氧化氢摩尔比、反应温度、双氧水甲醇混合溶液中双氧水浓度以及水含量等工艺条件对丙烯直接环氧化连续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压力为0.7MPa,反应温度为50℃,进料中wH2O2=0.015,进料液体的质量空速为48h-1时,双氧水的转化率和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分别在90%和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反应器 环氧化 丙烯 钛硅分子筛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统计分析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媛 赵文喜 +1 位作者 张建军 周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搜集了中国2000—2012年发生的200起典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资料,基于每类事故中的典型案例,统计分析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行业、发生环节和原因,以期为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突发性环境... 搜集了中国2000—2012年发生的200起典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资料,基于每类事故中的典型案例,统计分析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行业、发生环节和原因,以期为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事故 统计分析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体系合成的TS-1分子筛表征及其丙烯直接环氧化反应性能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基钢 王雷 +1 位作者 沈本贤 肖卫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68,共5页
采用SEM、XRD、微结构分析、IR等对以络合剂提高钛源稳定性体系和以传统体系合成的两种TS-1分子筛样品进行对比测试,并在高的双氧水浓度下考察了丙烯直接环氧化反应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体系合成的TS-1分子筛样品的骨架结构、晶形、比表... 采用SEM、XRD、微结构分析、IR等对以络合剂提高钛源稳定性体系和以传统体系合成的两种TS-1分子筛样品进行对比测试,并在高的双氧水浓度下考察了丙烯直接环氧化反应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体系合成的TS-1分子筛样品的骨架结构、晶形、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基本一致,对丙烯直接环氧化的催化性能基本相当,但传统法合成的晶粒大小不一,而以络合剂提高钛源稳定性体系合成的晶粒为均一的均匀薄片状结构。这为较价廉体系合成TS-1分子筛的进一步研究、放大与工业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1分子筛 络合 丙烯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Cl_3-CuCl_2/γ-Al_2O_3乙炔氢氯化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分析及再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晓光 赵基钢 +1 位作者 王雷 沈本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46,共4页
采用γ-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AuCl3-CuCl2/γ-Al2O3催化剂,考察其对乙炔氢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 采用γ-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AuCl3-CuCl2/γ-Al2O3催化剂,考察其对乙炔氢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150℃、压力0.1 MPa、空速120h-1、V(HCl)∶V(C2H2)=1.05的工艺条件下,乙炔转化率达到97%以上,氯乙烯选择性达到99%以上,但反应3h后催化剂活性迅速降低;催化剂表面积炭为其失活的主要原因。将失活催化剂在空气氛围、500℃下焙烧1h后,其活性基本能恢复至新鲜催化剂水平,说明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 氧化铝 载体 失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直接环氧化溶剂回收过程的能耗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奕川 沈本贤 +2 位作者 王雷 肖卫国 赵基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06-2810,共5页
为了提高1500 t/a环氧丙烷中试装置的能量利用水平,在建立了热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装置的溶剂回收塔进行计算,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再沸器加热蒸汽消耗量的影响。经中试装置验证,采用优化操作条件后实际蒸汽耗量可... 为了提高1500 t/a环氧丙烷中试装置的能量利用水平,在建立了热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装置的溶剂回收塔进行计算,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再沸器加热蒸汽消耗量的影响。经中试装置验证,采用优化操作条件后实际蒸汽耗量可从10 t/tPO下降到9.4 t/tPO,降幅为6%。鉴于单塔节能的挖潜效果欠佳,本文设计了溶剂回收的双效精馏流程。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可使蒸汽消耗量从单塔优化后的9.27 t/tPO下降到5.68 t/tPO,节能率达到38.6%,为万吨级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 溶剂回收 蒸汽耗量 模拟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级放大制备的TS-1分子筛表征与丙烯直接氧化催化性能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基钢 李奕川 +1 位作者 沈本贤 肖卫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0,共6页
采用以络合剂提高钛源稳定性合成钛硅分子筛的方法,在0.2 L,2 L,100 L,2 m3四种不同规模的晶化釜中制备TS-1分子筛,采用XRD,IR,SEM和微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TS-1分子筛进行表征,考察TS-1分子筛在间歇反应釜中对丙烯直接环氧化的催化... 采用以络合剂提高钛源稳定性合成钛硅分子筛的方法,在0.2 L,2 L,100 L,2 m3四种不同规模的晶化釜中制备TS-1分子筛,采用XRD,IR,SEM和微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TS-1分子筛进行表征,考察TS-1分子筛在间歇反应釜中对丙烯直接环氧化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四种不同规模晶化釜中合成的TS-1分子筛具有相同的骨架结构,晶形均一,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双氧水转化率与环氧丙烷选择性均在90%以上,逐级放大制备的TS-1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基本相当。说明该法制备TS-1分子筛重复性好,易于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放大研究 丙烯 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宝会 张华涛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17期77-78,共2页
在教学实践中,《单片机应用技术与实训》课程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实训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案例为核心,展开模块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革考核方法,实行教考分离,更新教学理念,选用适合教材。
关键词 技能实训 单片机 学习情境 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DH多组元无汞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与HgCl_2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反应活性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雷 沈本贤 +1 位作者 任若凡 赵基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3,共6页
在对10L合成釜制取的UDH无汞催化剂及其载体进行物化表征的基础上,将UDH无汞催化剂与工业HgCl2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进行了单管中试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UDH无汞催化剂具有微孔结构,平均孔径为2nm,活性组分平均粒径为4nm左... 在对10L合成釜制取的UDH无汞催化剂及其载体进行物化表征的基础上,将UDH无汞催化剂与工业HgCl2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进行了单管中试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UDH无汞催化剂具有微孔结构,平均孔径为2nm,活性组分平均粒径为4nm左右;UDH无汞催化剂与工业HgCl2催化剂作用下的氯乙烯选择性均大于99%;采用工业HgCl2催化剂时,在反应的前900h内乙炔转化率大于98%,但在之后的700h内乙炔转化率迅速下降,采用UDH无汞催化剂时,在整个反应的1 600h内,乙炔转化率由98%缓慢降至89%,表明UDH无汞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 HgCl2催化剂 无汞催化剂 单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7
作者 贾宝会 张华涛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3期47-48,共2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要有合理的定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环境等展开教学,分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注重实际的组网实训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改革要保证教学目标实现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对网络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要有合理的定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环境等展开教学,分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注重实际的组网实训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改革要保证教学目标实现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教学改革 网络课程 分层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改性剂SBR-g-MS的组成结构设计与透明ABS树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璐 王华伟 +4 位作者 陈伟峰 王宁 曾超 刘伯军 张明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9-234,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粒径为80 nm的丁苯胶乳(SBR),以醋酸为附聚剂,将SBR附聚至300 nm左右,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SBR乳胶粒子上先后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合成SBR质量分数为60%的SBR-g-M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甲...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粒径为80 nm的丁苯胶乳(SBR),以醋酸为附聚剂,将SBR附聚至300 nm左右,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SBR乳胶粒子上先后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合成SBR质量分数为60%的SBR-g-M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透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研究了SBR-g-MS接枝共聚物组成结构与PMMA/SAN共混比例对透明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基体树脂折光指数与SBR乳胶粒子折光指数匹配可以获得透光性能优良的ABS树脂;当SBR中丁二烯(Bd)与苯乙烯的比例为70/30(质量比,下同)时,其和PMMA与SAN的比例为44/56的基体树脂共混后所得ABS树脂具有最佳透光效果;Bd与St的比例为75/25、PMMA与SAN的比例为48/52时,Bd与St的比例为80/20时、PMMA与SAN的比例为53/47时,透明ABS树脂透光效果最佳;透光率均在85%以上;SBR-g-MS接枝共聚物中接枝共聚单体St含量过高会显著降低ABS树脂光学性能,接枝共聚单体St与MMA比例为25/75时,ABS树脂光学性能最佳,透光率86.46%;SBR-g-MS接枝共聚物与基体树脂共混比例增加,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呈上升趋势,透光率在SBR含量大于15%(质量分数)时骤然下降.胶含量在15%时透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为158.7 J/m,透光率8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ABS树脂 乳液聚合 丁苯胶乳 SBR-g-MS接枝共聚物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聚合ABS树脂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璐 王一业 +3 位作者 张金辉 杜帅 刘伯军 张明耀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5,139,共7页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为满足生产需求,提高ABS树脂质量,对ABS树脂相区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聚合物材料学的热门研究课题。着重介绍了ABS树脂的生产工艺及其ABS树脂结构控制的主要方法,指出了本体聚合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为满足生产需求,提高ABS树脂质量,对ABS树脂相区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聚合物材料学的热门研究课题。着重介绍了ABS树脂的生产工艺及其ABS树脂结构控制的主要方法,指出了本体聚合制备ABS树脂具有优势,重点强调了本体法制备ABS树脂的工艺条件及其对相区结构控制的影响,探究了各工艺参数对接枝橡胶粒子的尺寸及分散程度和内包容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本体聚合 工艺参数 相区结构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氢氯化无汞催化剂单管试验效果及表面积炭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军建 赵基钢 +2 位作者 王雷 杨恒华 沈本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6,共5页
采用自研的AuCl_3-CuCl_2双金属无汞催化剂,在中试单管反应器中考察了乙炔氢氯化反应效果。结果表明:氯化烯的选择率均在99%以上,初始乙炔转化率>98%;随着反应的进行,乙炔转化率缓慢下降,当反应1 600 h后,乙炔转化率降至89%。通过反... 采用自研的AuCl_3-CuCl_2双金属无汞催化剂,在中试单管反应器中考察了乙炔氢氯化反应效果。结果表明:氯化烯的选择率均在99%以上,初始乙炔转化率>98%;随着反应的进行,乙炔转化率缓慢下降,当反应1 600 h后,乙炔转化率降至89%。通过反应前后无汞催化剂的对比表征结果表明,乙炔氢氯化反应活性下降是由催化剂表面的芳环结构积炭导致的。同时,结合积炭的形成机理对提高无汞催化剂催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 催化剂失活 积炭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