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项目软件缺陷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46
1
作者 陈翔 王莉萍 +4 位作者 顾庆 王赞 倪超 刘望舒 王秋萍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4-274,共21页
软件缺陷预测首先通过挖掘与分析软件历史仓库,从中抽取程序模块并进行类型标记.随后通过分析软件代码的内在复杂度或开发过程特征,设计出与软件缺陷存在强相关性的度量元,并对这些程序模块进行度量.最后借助特定的机器学习方法基于上... 软件缺陷预测首先通过挖掘与分析软件历史仓库,从中抽取程序模块并进行类型标记.随后通过分析软件代码的内在复杂度或开发过程特征,设计出与软件缺陷存在强相关性的度量元,并对这些程序模块进行度量.最后借助特定的机器学习方法基于上述数据构建出缺陷预测模型.因此该方法可以在项目开发的早期阶段,通过预先识别出项目内的可疑缺陷模块,达到优化测试资源分配的目的.但在实际软件开发场景中,需要进行缺陷预测的项目可能是一个新启动项目,或这个项目的历史训练数据比较稀缺.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其他项目已经搜集的训练数据来构建缺陷预测模型.但不同项目之间因所处的应用领域、采用的开发流程、使用的编程语言、开发人员经验等并不相同,因此对应数据集间会存在较大的分布差异性并造成该方案的实际性能并不理想,因此如何通过有效迁移源项目的相关知识来为目标项目构建预测模型,吸引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将该问题称为跨项目软件缺陷预测问题.论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预测场景的不同,将已有方法分为3类:基于有监督学习的方法、基于无监督学习的方法和基于半监督学习的方法.其中基于有监督学习的方法主要基于候选源项目集的程序模块来构建模型.这类方法根据源项目与目标项目采用的度量元是否相同又可以细分为同构跨项目缺陷预测方法和异构跨项目缺陷预测方法.针对前者,研究人员主要从度量元取值转换、实例选择和权重设置、特征映射和特征选择、集成学习、类不平衡学习等角度展开研究.而后者更具研究挑战性,研究人员主要基于特征映射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基于无监督学习的方法直接尝试对目标项目中的程序模块进行预测.这类方法假设在软件缺陷预测问题中,有缺陷模块的度量元取值存在高于无缺陷模块的度量元取值的倾向.因此研究人员主要基于聚类方法展开研究.而基于半监督学习的方法则会综合使用候选源项目集的程序模块和目标项目中的少量已标记模块来构建模型.这类方法通过尝试从目标项目中选出少量模块进行标记,以提高跨项目缺陷预测的性能.研究人员主要借助集成学习和TrAdaBoost方法展开研究.论文依次对每一类方法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点评.随后论文进一步总结了跨项目缺陷预测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性能评测指标和评测数据集,其统计结果可以辅助研究人员针对该问题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最后总结全文,并分别从数据集搜集、数据集预处理、模型构建和评估、模型应用这4个维度对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软件工程 软件缺陷预测 跨项目软件缺陷预测 迁移学习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件粒度的多目标软件缺陷预测方法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翔 赵英全 +2 位作者 顾庆 倪超 王赞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94-3713,共20页
软件缺陷预测技术通过挖掘和分析软件库训练出软件缺陷预测模型,随后利用该模型来预测出被测软件项目内的缺陷程序模块,因此可以有效地优化测试资源的分配.在基于代价感知的评测指标下,有监督学习方法与无监督学习方法之间的预测性能比... 软件缺陷预测技术通过挖掘和分析软件库训练出软件缺陷预测模型,随后利用该模型来预测出被测软件项目内的缺陷程序模块,因此可以有效地优化测试资源的分配.在基于代价感知的评测指标下,有监督学习方法与无监督学习方法之间的预测性能比较是最近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其中在基于文件粒度的缺陷预测问题中,Yan等人最近对Yang等人考虑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和有监督学习方法展开了大规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些无监督学习方法,其性能要优于有监督方法.基于来自开源社区的10个项目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同项目缺陷预测场景中,若基于ACC评测指标,MULTI方法与最好的无监督方法和有监督方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平均有105.81%和123.84%的提高;若基于POPT评测指标,MULTI方法与最好的无监督方法和有监督方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平均有35.61%和38.70%的提高.在跨项目缺陷预测场景中,若基于ACC评测指标,MULTI方法与最好的无监督方法和有监督方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平均有22.42%和34.95%的提高.若基于POPT评测指标,MULTI方法与最好的无监督方法和有监督方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平均有11.45%和17.92%的提高.同时,基于Huang等人提出的PMI和IFA评测指标,MULTI方法的表现与代价感知的指标相比存在一定的折衷问题,但仍好于在ACC和POPT评测指标下表现最好的两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将MULTI方法与最新提出的OneWay和CBS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ULTI方法在性能上仍然可以显著优于这两种方法.同时,基于F1评测指标的结果也验证了MULTI方法在预测性能上的显著优越性.最后,通过分析模型构建的时间开销,表明MULTI方法的模型构建开销对开发人员来说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质量保障 软件缺陷预测 有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过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子剑 曹静 +1 位作者 饶国政 张丽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4年第6期674-683,共10页
软件开发过程中每项实践活动都可能导致风险,同时随着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的广泛实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积累了企业的最佳实践。在软件生产过程中,偏离最佳实践而产生的风险称... 软件开发过程中每项实践活动都可能导致风险,同时随着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的广泛实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积累了企业的最佳实践。在软件生产过程中,偏离最佳实践而产生的风险称为软件过程风险,在此基础上根据CMMI框架建立了基于过程域的软件过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每个过程域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从而实现对软件过程风险的监控,提高软件质量。最后进行实例验证,并给出了该方法的裁剪过程,从而使得该方法能满足各种软件过程风险建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过程风险 过程域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CM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软件过程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子剑 曹静 +1 位作者 张丽 饶国政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161,共5页
首先从软件过程的角度重新定义了过程风险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CMMI和软件的生命周期分别从软件过程、生命周期和风险管理构建了三维结构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模型,提出了基于CMMI的全生命周期的过程风险策划、识别、评估和监控全过程模型... 首先从软件过程的角度重新定义了过程风险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CMMI和软件的生命周期分别从软件过程、生命周期和风险管理构建了三维结构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模型,提出了基于CMMI的全生命周期的过程风险策划、识别、评估和监控全过程模型;最后建立了软件研制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风险管理 CMMI 软件过程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半监督集成跨项目软件缺陷预测方法 被引量:17
5
作者 何吉元 孟昭鹏 +2 位作者 陈翔 王赞 樊向宇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5-1473,共19页
软件缺陷预测方法可以在项目的开发初期,通过预先识别出所有可能含有缺陷的软件模块来优化测试资源的分配.早期的缺陷预测研究大多集中于同项目缺陷预测,但同项目缺陷预测需要充足的历史数据,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预测项目的历史数... 软件缺陷预测方法可以在项目的开发初期,通过预先识别出所有可能含有缺陷的软件模块来优化测试资源的分配.早期的缺陷预测研究大多集中于同项目缺陷预测,但同项目缺陷预测需要充足的历史数据,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预测项目的历史数据较为稀缺,或这个项目是一个全新项目.因此,跨项目缺陷预测问题成为当前软件缺陷预测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研究挑战在于源项目与目标项目数据集间存在的分布差异性以及数据集内存在的类不平衡问题.受到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思想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的半监督集成跨项目软件缺陷预测方法 S^3EL.该方法首先通过调整训练集中各类数据的分布比例,构建出多个朴素贝叶斯基分类器;随后,利用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遗传算法,基于少量已标记目标实例对上述基分类器进行集成,并构建出最终的缺陷预测模型.在Promise数据集及AEEEM数据集上与多个经典的跨项目缺陷预测方法(Burak过滤法、Peters过滤法、TCA+、CODEP及HYDRA)进行了对比.以F1值作为评测指标,结果表明:在大部分情况下,S^3EL方法可以取得最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项目软件缺陷预测 半监督学习 集成学习 遗传算法 朴素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 被引量:435
6
作者 宋艳玲 孟昭鹏 闫雅娟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活动颠倒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颠倒了学习内容传递与内化的顺序。自翻转课堂产生以来,很多学校或教育机构采用此模式,并取得了较优的成效。与此同时,可汗学院的出现也成为了翻转课堂得以迅速发展的催化...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活动颠倒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颠倒了学习内容传递与内化的顺序。自翻转课堂产生以来,很多学校或教育机构采用此模式,并取得了较优的成效。与此同时,可汗学院的出现也成为了翻转课堂得以迅速发展的催化剂。目前,国内众多学校都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期望翻转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转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上是降低了认知负荷,使学习者的认知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通过分析多位学者提出的不同翻转课堂模式,以期能为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起源 认知负荷 模式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综述 被引量:67
7
作者 赵颖 樊晓平 +2 位作者 周芳芳 汪飞 张加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697,共11页
网络安全可视化是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它通过提供交互式可视化工具,提升网络安全分析人员感知、分析和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通过近些年来的研究,该领域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在网络监控、异常检测、特征识别、关联分析和态势感知等... 网络安全可视化是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它通过提供交互式可视化工具,提升网络安全分析人员感知、分析和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通过近些年来的研究,该领域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在网络监控、异常检测、特征识别、关联分析和态势感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介绍了网络安全可视化的必要性和发展历史,以及主要的网络安全数据源,并重点从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安全可视化方法2个角度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可视化 可视分析 网络安全 安全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杨欢 李义娜 张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87-1596,共10页
在可视化设计中,使用色彩对数据编码是十分常见且重要的方法.色彩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可视化更加准确、高效地传达信息;色彩的属性与用户个体的差异共同作用,决定用户感知到的色彩.文中从可视化设计的美学出发,讨论了突显性、差异性、可读... 在可视化设计中,使用色彩对数据编码是十分常见且重要的方法.色彩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可视化更加准确、高效地传达信息;色彩的属性与用户个体的差异共同作用,决定用户感知到的色彩.文中从可视化设计的美学出发,讨论了突显性、差异性、可读性等色彩特点,以及色彩使用数量、色彩与记忆的关系等,并分析了视觉缺陷对色彩感知的影响,阐述了可视化中有关色彩的基本理论与使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色彩模型 色彩设计 视觉心理 视觉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美君 柴勃隆 +2 位作者 张冬 王征 孙济洲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本实验采取了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高光谱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光谱信息丰富能够无损地应用于壁画的病害检测上。首先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不同起甲病害程度下的壁画高光谱图像,... 针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本实验采取了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高光谱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光谱信息丰富能够无损地应用于壁画的病害检测上。首先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不同起甲病害程度下的壁画高光谱图像,提取出壁画从未发生起甲到碎片脱落的病害周期内各个阶段对应的光谱信息,从而建立起甲病害光谱数据库;然后分别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主成分分析与支持向量机、主成分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三种评估模型对此光谱数据库进行训练,并且通过平均误差、决定系数的大小决定评估模型的优劣。实验结果显示PLSR取得了较好的评估结果,同时利用PLSR评估模型中的加权回归系数得到光谱中的重要波段;之后运用PLSR评估模型对未标注风险情况的壁画进行逐像素点的病害风险评估,获得壁画的起甲风险评估图。实验结果显示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能够对敦煌壁画起甲病害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敦煌莫高窟 壁画 评估 起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督式异构稀疏特征选择的国画分类和预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征 孙美君 +1 位作者 韩亚洪 张冬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48-1855,共8页
为了使用国画底层视觉特征对国画作者进行分类预测,提出了利用监督式异构稀疏特征进行选择的方法.首先通过提取多种底层异构视觉特征对国画风格进行描述,建立国画高级语义信息向底层视觉的映射;然后从这些异构特征中选择出最能代表该作... 为了使用国画底层视觉特征对国画作者进行分类预测,提出了利用监督式异构稀疏特征进行选择的方法.首先通过提取多种底层异构视觉特征对国画风格进行描述,建立国画高级语义信息向底层视觉的映射;然后从这些异构特征中选择出最能代表该作者独特风格的特征子集,实现不同画家迥异的绘画风格与国画底层稀疏特征的对应与转换;最后利用这些特征子集对国画作者进行预测,完成分类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国画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式异构稀疏特征 特征选择 特征子集 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穿戴设备的超声波手势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晓东 陈益强 +2 位作者 于汉超 刘军发 李展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24,共5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触摸屏和计算机视觉的手势交互方法无法应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渐趋向小型化和低功耗等问题,依据声波的Doppler效应和运动物体能够改变声波频率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的低功耗鲁棒手势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Goertzel... 针对传统的基于触摸屏和计算机视觉的手势交互方法无法应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渐趋向小型化和低功耗等问题,依据声波的Doppler效应和运动物体能够改变声波频率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的低功耗鲁棒手势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Goertzel算法进行超声波频率特征提取和分析,得到手势的移动方向并形成时间序列,进而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实现用户手势识别。在微软移动终端Surface上的实验表明,此方法在安静和嘈杂的环境下都能达到较高的手势识别准确率、更高的鲁棒性、更低的计算成本和功耗,能够满足可穿戴设备发展对于手势识别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手势识别 超声波 GOERTZEL算法 隐马尔可夫模型 Doppler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LS流量工程提升IP网络QoS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必荣 孟昭鹏 +2 位作者 孙静 范明君 张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4,共4页
MPLS流量工程通过优化IP网络资源的使用以提高网络性能,并通过结合约束路由和面向连接的标记交换路径提供了端到端的QoS保障。该文在总结现有IPQoS主要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MPLS流量工程的主要体系结构和实现机制。并通过实验对比... MPLS流量工程通过优化IP网络资源的使用以提高网络性能,并通过结合约束路由和面向连接的标记交换路径提供了端到端的QoS保障。该文在总结现有IPQoS主要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MPLS流量工程的主要体系结构和实现机制。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MPLS流量工程相对于传统IGP在优化网络资源和支持显式路由LSP的优势并测试了对IP网络QoS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 QOS MPLS MPLS流量工程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一致性优化的视频去雾算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怡 张加万 +1 位作者 杨国强 李亮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983-3985,3988,共4页
为了提高有雾视频的可用性,针对视频增强的需求,基于图像去雾的物理模型,利用视频相邻帧间的信息冗余性,提出了基于光流法的视频去雾方法;对视频中亮度变化以及光流法误差引起的去雾对象边界不平滑的问题,通过引入时间域和空间域能量函... 为了提高有雾视频的可用性,针对视频增强的需求,基于图像去雾的物理模型,利用视频相邻帧间的信息冗余性,提出了基于光流法的视频去雾方法;对视频中亮度变化以及光流法误差引起的去雾对象边界不平滑的问题,通过引入时间域和空间域能量函数,对待处理视频进行时空一致性约束。实验证明:对于定点拍摄的视频数据,使用时空一致性优化的视频去雾算法能够增加帧间稳定性,获得较为理想的去雾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去雾 运动估计 时空一致性 graphcu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特征整合理论优化基于图像符号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义娜 蔡壮 +1 位作者 郑先隽 张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4,共9页
特征整合理论是视觉注意方面最有影响力的重要理论之一,为优化视觉沟通提供了理论基础.文中提出应用玫瑰曲线设计花形图像符号的方法,利用用户在前注意阶段的自动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引导用户觉察到目标信息,从而优化用户对信息可视... 特征整合理论是视觉注意方面最有影响力的重要理论之一,为优化视觉沟通提供了理论基础.文中提出应用玫瑰曲线设计花形图像符号的方法,利用用户在前注意阶段的自动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引导用户觉察到目标信息,从而优化用户对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视觉搜索过程.文中提出的图像符号在信息可视化的应用中能够映射6个变量,变量特征容易识别,并且便于表现2个变量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对2008年美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案例研究,实践了基于明确信息搜索目标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和探索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通过眼动实验测试用户的首次注视时间和5 s的注视时间,探索了用户优先处理的视觉对象,提出了运用花形图像符号控制符号视觉特征相似性以优化用户视觉体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整合理论 信息可视化 图像符号 前注意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摘要及引用关系的可视辅助文献阅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加万 杨思琪 +4 位作者 李泽宇 杨伟强 王锦东 贺瑞芳 黄茂林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3-1173,共11页
近年来,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与日俱增,科研人员需要阅读文献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如何快速而有效地阅读一篇科技论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在阅读科技论文时,理解与其相关的重要参考文献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近年来,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与日俱增,科研人员需要阅读文献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如何快速而有效地阅读一篇科技论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在阅读科技论文时,理解与其相关的重要参考文献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然而,如何从众多的参考文献中快速找到最重要、最相关的几篇,如何避免在阅读过程中迷失在文档的多维空间,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文本摘要和引用关系的可视辅助文献阅读系统.该系统利用一种基于阅读目的的文本摘要技术提取出论文中重要的句子,并采用多尺度的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使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话题模型抽取参考文献的核心话题;记录用户的阅读行为,用于提示其阅读上下文,以保证用户关注点不发生迷失.同时,在一个具体的案例场景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用户研究以验证系统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档可视化 文本摘要 引用网络 阅读行为分析 文本可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缺陷定位方法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赞 樊向宇 +1 位作者 邹雨果 陈翔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9-900,共22页
基于程序频谱的缺陷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地辅助开发人员定位软件内部缺陷,但大部分已有自动化方法在解决多缺陷定位问题时表现不佳,部分效果尚可的方法因复杂度较高或需要开发人员较多交互而仍需进一步改善.为改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 基于程序频谱的缺陷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地辅助开发人员定位软件内部缺陷,但大部分已有自动化方法在解决多缺陷定位问题时表现不佳,部分效果尚可的方法因复杂度较高或需要开发人员较多交互而仍需进一步改善.为改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缺陷定位方法 GAMFal,具体来说:首先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思想对多缺陷定位问题进行建模,构建了候选缺陷分布的染色体编码方式,并基于扩展的Ochiai系数计算个体的适应度值;随后使用遗传算法在解空间中搜索具有最高适应度值的候选缺陷分布,在终止条件被满足后返回最优解种群;最后根据这个种群对程序实体进行排序.这样开发人员可以依次对程序实体进行检查并最终确定多个缺陷的具体位置.实证研究以Siemens套件中的7个程序和Linux的3个程序(gzip、grep和sed)作为评测对象,并扩展传统的定位方法评测标准EXAM至EXAMF和EXAML,通过与其他经典的缺陷定位方法(Tarantula、Improved Tarantula及Ochiai)进行对比,并通过Friedman检测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测试可得,提出的GAMFal方法在整体定位效率方面优于传统方法,且需要更少的人工交互.除此之外,GAMFal的执行时间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定位 多缺陷 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 遗传算法 EXAM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数据个性化推荐的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绪 曹磊 付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6-50,共5页
针对大规模社交网络应用中检索结果过于庞大复杂的问题,将个性化推荐与可视化相结合,用于在大量数据中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在开拓网络缩放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关键信息显示算法,能够区别显示社交网络关系图中用户相对重要的信息和次要... 针对大规模社交网络应用中检索结果过于庞大复杂的问题,将个性化推荐与可视化相结合,用于在大量数据中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在开拓网络缩放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关键信息显示算法,能够区别显示社交网络关系图中用户相对重要的信息和次要信息,增强关联度较高数据的显示效果。将带权值的力导向布局算法应用于用户关系聚类中,通过在二维显示空间中合理安排节点布局,达到减少用户认知负担和个性化推荐的目的。设计并实现个性化推荐的可视化工具HRVis,在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HRVis能够强调显示具有良好社会关系的重要用户以及与用户相似的关联用户,获得较好的可视推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个性化推荐 力导向算法 社交网络 多视图系统 带权值的力导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程序修复方法研究述评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赞 郜健 +2 位作者 陈翔 傅浩杰 樊向宇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8-610,共23页
当开发人员面对大量缺陷报告无从入手的时候,自动程序修复(Automatic Program Repair,APR)可以成功完成其中一些缺陷的自动修复,从而有效减少开发人员的程序调试时间.因此自动程序修复逐渐成为当前软件维护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 当开发人员面对大量缺陷报告无从入手的时候,自动程序修复(Automatic Program Repair,APR)可以成功完成其中一些缺陷的自动修复,从而有效减少开发人员的程序调试时间.因此自动程序修复逐渐成为当前软件维护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该文通过对权威期刊和会议进行检索,搜集了100余篇相关论文,从现有自动程序修复的研究历程、该方法中的重要问题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团队及成果等几个方面对该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其中基于测试用例的自动程序修复方法是当前一种主流方法,其通过配套测试用例集来评估生成补丁的质量.论文将这类方法细分为三个阶段:软件缺陷定位阶段、生成补丁阶段和补丁评估阶段.其中软件缺陷定位阶段是自动程序修复的基础,其目标是尽可能精确识别出可能含有缺陷的语句.生成补丁阶段一般通过预先定义的修改操作对缺陷语句进行修改,代码修改操作在设定时可以考虑修复程序的自身代码、开源项目的代码或者问答网站中的知识等.补丁评价阶段则对生成的候选补丁进行评估,直到找到一个补丁可以使得所有测试用例均执行通过,并随后借助开发人员的人工分析进行最终确认.在上述三个阶段中,生成补丁阶段是自动程序修复方法的核心,论文将已有补丁生成方法细分为三类:基于搜索的方法、基于语义的方法和其他类型方法.其中基于搜索的方法在搜索空间内通过搜索生成补丁,并借助配套测试用例集对该补丁进行验证,经典的方法包括GenProg、PAR、AE、RSrepair等;基于语义的方法则借助语义信息来合成补丁,主要基于符号执行和约束求解,经典的方法包括SemFix、DirectFix、Angelix、Nopol等;而不属于上述两类方法的研究工作则被归于其他类型的方法,经典的工作包括基于问答网站和开源项目托管网站挖掘来生成补丁.而补丁评价阶段是自动程序修复方法研究的争议焦点,近两年研究人员更多关注正确补丁在搜索空间中的分布和补丁的正确性.特别是针对减少补丁的验证花销和提高补丁质量的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随后论文针对特定领域的自动程序修复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并发缺陷、数据库缺陷、空指针缺陷、数据结构缺陷、内存泄漏缺陷等的自动修复方法.其中重点分析了针对并发缺陷的自动修复方法,将已有研究工作分为数据竞争的自动修复、原子性违背的自动修复、顺序违背的自动修复和死锁的自动修复.然后论文总结了自动程序修复方法在有效性评估中经常使用的缺陷库,不难看出ManyBugs、IntroClass、Simens程序集和Defect4J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缺陷库.为了方便研究人员更好的与自己提出的修复方法进行比较,论文搜集了目前已经共享的自动程序修复工具并给出了相关参考文献和具体下载地址.接着论文对国内外在程序自动修复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小组进行了总结,并对每个研究组的主要贡献进行了总结,以方便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后续研究工作进行及时跟踪.最后总结全文,并依次从缺陷定位、补丁生成和评估、缺陷数量和类型、特定领域的缺陷修复以及缺陷修复在工业界中的应用这五个维度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程序修复 软件缺陷定位 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 约束求解 并发程序缺陷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塔架配准的绝缘子自爆缺陷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翟荔婷 张冰怡 +1 位作者 冯志勇 徐超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88-1694,共7页
在航拍图像的绝缘子检测中,图像的拍摄条件会导致背景的复杂程度不同,如何保持在多样背景下的绝缘子检测效果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绝缘子自爆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3D模型定位,并将绝缘子自身的绝缘子片作为... 在航拍图像的绝缘子检测中,图像的拍摄条件会导致背景的复杂程度不同,如何保持在多样背景下的绝缘子检测效果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绝缘子自爆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3D模型定位,并将绝缘子自身的绝缘子片作为模板检测缺陷。首先利用每种塔架的3D模型图与其对应的标准图进行SIFT点匹配,再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方法找到标准图到待检测图的转换矩阵,从而找到塔架上每个绝缘子的位置;然后将图像转为HSV模型后,利用小波变换处理H通道,再进行二值化;最后通过Radon变换确定二值化图像中绝缘子中轴的大致方向并转正,去掉噪声点,取第一片绝缘子片作为模板在中轴滑动,记录每片绝缘子位置的像素分布直方图,利用地球移动距离EMD方法判断分布是否存在异常,最后再显示出自爆绝缘子片的位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自爆缺陷检测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模型 图像匹配 随机抽样一致性 HSV模型 滑动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坝防裂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玥 李松辉 张国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1,57,共6页
本文以现有温控理论为技术支撑,结合大体积混凝土防裂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混凝土坝防裂智能监控系统,以混凝土温控施工监控的智能化促进温控施工的精细化,达到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的根本目的。该系统在构成上由感知—分析—控制三... 本文以现有温控理论为技术支撑,结合大体积混凝土防裂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混凝土坝防裂智能监控系统,以混凝土温控施工监控的智能化促进温控施工的精细化,达到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的根本目的。该系统在构成上由感知—分析—控制三部分组成,在功能实现上包括关键模型、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某工程的应用情况,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温度控制 防裂 智能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