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的赤芍活性组分分离工艺 被引量:7
1
作者 吕惠生 周锦怡 +3 位作者 耿中峰 李永辉 吕春柳 刘双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5-301,共7页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赤芍活性组分的分离。采用Zorbax SB-CN色谱柱(9.4 mm×250 mm,5μm),考察了夹带剂、CO_2流量、温度以及压力对组分分离度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分离条件:夹带剂含量13.64%(wt),CO_2流量20 g×min^(-1)...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赤芍活性组分的分离。采用Zorbax SB-CN色谱柱(9.4 mm×250 mm,5μm),考察了夹带剂、CO_2流量、温度以及压力对组分分离度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分离条件:夹带剂含量13.64%(wt),CO_2流量20 g×min^(-1),柱温313.15 K,柱压12 MPa。此条件下制备了纯度为94.11%(wt)的芍药苷和85.65%(wt)的芍药内酯苷产品,收率分别为95.6%和88.3%。建立了容量因子模型,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20%和0.72%,拟合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制备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容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 被引量:5
2
作者 孟繁梅 吕惠生 +3 位作者 张敏华 李永辉 连峰 孙艳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13-2320,共8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CO2干燥制得高纯度微米级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采用BET,TG-DTG,SEM,FT-IR,XRD和激光粒度仪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考察真空干燥(WO)、超临界CO2间歇干燥(SCF-I)和超临...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CO2干燥制得高纯度微米级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采用BET,TG-DTG,SEM,FT-IR,XRD和激光粒度仪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考察真空干燥(WO)、超临界CO2间歇干燥(SCF-I)和超临界CO2连续干燥(SCF-C)3种干燥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真空干燥、Sc CO2间歇干燥和Sc CO2连续干燥得到的多孔硅球比表面积分别为69.04、268.40和513.41 m2·g-1。采用Sc CO2干燥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多孔硅球产品的比表面积。参照色谱填料理论最佳比表面积为300 m2·g-1可知,Sc CO2间歇干燥较Sc CO2连续干燥更适合应用于液相色谱填料基质多孔硅球的制备。Sc CO2间歇干燥法制得硅胶微球球形规则且无团聚现象,孔体积为0.5758 m3·g-1,平均粒径(D50)为3μm,呈典型高斯分布,且分布范围较窄,为1~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超临界流体 二氧化硅 超临界CO2间歇干燥 超临界CO2连续干燥 真空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纯化Z-藁本内酯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莫绪飞 吕惠生 +2 位作者 张敏华 杨淼 王国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742,共6页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当归挥发油中Z-藁本内酯的提纯。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9.4 mm I.D.,5μm),分别考察了改性剂、流速、压力、温度对色谱分离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的色谱提纯条件:CO2流速10 g·min-1,柱...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当归挥发油中Z-藁本内酯的提纯。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9.4 mm I.D.,5μm),分别考察了改性剂、流速、压力、温度对色谱分离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的色谱提纯条件:CO2流速10 g·min-1,柱温313.15 K,柱压14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提纯制备Z-藁本内酯单体,得到的产品纯度为98.5%(wt)。研究了色谱过程的热力学规律,绘制色谱分离过程的van’t Hoff曲线,并由此得到了色谱相转移过程焓变为21.46kJ·mol-1,并比较了Z-藁本内酯与相邻组分从流动相到固定相分配过程中焓变和熵变的差值,在此条件下Z-藁本内酯色谱分离过程为焓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Z-藁本内酯 分离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对甜高粱渣亚临界水解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惠生 张佳 +4 位作者 李永辉 耿中峰 王智 吕春柳 石兴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58-4065,共8页
半纤维素的高效转化是提高甜高粱渣原料全组分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亚临界水热预处理方法,并将强度因子R0引入研究过程,考察了不同温度(160~200℃)和反应时间(10~60 min)对甜高粱渣水解反应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多种有机... 半纤维素的高效转化是提高甜高粱渣原料全组分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亚临界水热预处理方法,并将强度因子R0引入研究过程,考察了不同温度(160~200℃)和反应时间(10~60 min)对甜高粱渣水解反应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多种有机酸(乳酸、醋酸及乳酸+醋酸)对亚临界水解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强度因子lg R0=3.96(180℃,40 min)时,采用不外加酸的亚临界水热预处理工艺得到的最大木糖浓度为4.79 g·L^(-1);有机酸的加入可强化水解反应,提高木糖浓度;与单一乳酸或醋酸处理方法相比,加入同浓度的乳酸+醋酸既可以促进半纤维素水解,又可以抑制副产物生成;在温度180℃,时间40 min,乳酸+醋酸(乳酸:醋酸=6:4)的浓度1%(质量)的条件下,木糖浓度为7.92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 水解 水热 有机酸 生物质 甜高粱渣 半纤维素 木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活性组分在SC-CO2/CH3OH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的测定及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惠生 翟子玮 +3 位作者 王智 周锦怡 张佳 耿中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2-310,共9页
为了测定苦荞活性组分(芦丁与山奈酚-3-O-芸香糖苷)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甲醇(SC-CO2/CH3OH)体系中的无限稀释三元扩散系数,采用色谱峰扩展法在温度为308.15~323.15K,压力为8~14MPa进行实验,考察了压力、温度、密度及夹带剂等因素对扩散系... 为了测定苦荞活性组分(芦丁与山奈酚-3-O-芸香糖苷)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甲醇(SC-CO2/CH3OH)体系中的无限稀释三元扩散系数,采用色谱峰扩展法在温度为308.15~323.15K,压力为8~14MPa进行实验,考察了压力、温度、密度及夹带剂等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元扩散系数随压力、密度及夹带剂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采用了修正的Wilke-Chang、He-1997及Dymond-Hildebrand-Batschinski模型对相关溶质分子在SC-CO2/CH3OH中的三元扩散系数进行理论关联及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发现,Dymond-Hildebrand-Batschinski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芦丁与山奈酚-3-O-芸香糖苷组分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2.48%和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山奈酚-3-O-芸香糖苷 超临界CO2-甲醇 扩散系数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在超临界CO_2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的测定与计算
6
作者 吕惠生 王智 +3 位作者 耿中峰 李永辉 吕春柳 刘双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3,共8页
在温度308.15~328.15 K,压力10~18 MPa,运用Taylor峰扩展法测定了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在超临界CO_2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两组分的扩散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升高而减小,随改性剂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并建立了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 在温度308.15~328.15 K,压力10~18 MPa,运用Taylor峰扩展法测定了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在超临界CO_2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两组分的扩散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升高而减小,随改性剂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并建立了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的扩散系数与超临界CO_2的密度关联方程。分别采用修正的Wilke-Chang、Lusis-Ratcliff、Hayduck-Minhas模型和Dymond-Hildbrand-Batschinski(DHB)模型预测了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在夹带乙醇的超临界CO_2中的三元扩散系数,与实验测定值对比表明,DHB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对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3.11%和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超临界二氧化碳 乙醇 扩散系数 Taylor峰扩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