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结构特征及其靶向抑制剂的开发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欣阳 谭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1,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2019年爆发以来,SARS-CoV-2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已有的疫苗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2019年爆发以来,SARS-CoV-2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已有的疫苗尚不能提供完全的机体免疫保护。因此,开发广谱有效的抗病毒抑制剂是当下热门的研究方向。SARS-CoV-2属于RNA病毒,其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在不同RNA病毒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是抗病毒抑制剂研发的重要靶标。RdRp是RNA病毒复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右手杯状结构特征。本文重点介绍近年爆发并持续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RdRp的结构特征,以及靶向抑制剂的研发进展。同时,选取了其它几种有代表性的致病RNA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类鼻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寨卡病毒,介绍了它们RdRp的结构特征及其靶向抑制剂的开发。本研究比较了抑制剂靶点结构的异同及抑制效果差异,并分析了可能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最后,本文总结讨论了目前针对RdRp抑制剂相关研究的瓶颈问题,为未来针对突发性的RNA病毒传染病的抗病毒抑制剂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 抗病毒抑制剂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脂代谢关键酶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亚楠 陈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3,共9页
鞘脂(sphingolipids)是生物细胞中最主要的膜脂之一,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介导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及死亡等重要的生理反应,异常鞘脂代谢经常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变性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 鞘脂(sphingolipids)是生物细胞中最主要的膜脂之一,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介导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及死亡等重要的生理反应,异常鞘脂代谢经常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变性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SPT)及其复合物是鞘脂从头合成途径的起始酶和关键酶,催化L-丝氨酸与棕榈酰辅酶A缩合形成3-酮二氢鞘氨醇,之后再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神经酰胺和其它重要的鞘脂,在鞘脂代谢和稳态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对SPT的研究,综述了SPT的构型、活性位点、底物结合位点等关键的结构信息,尤其近2年的研究发现,SPT是一种组成极其复杂的酶,各个亚基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和高度调控。SPT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胚胎发育、调节内环境稳态、诱导细胞凋亡和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等。SPT还可以通过调节酶活性影响鞘脂代谢,进而影响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潜力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分子。此外,SPT突变体与神经变性病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了遗传性感觉与自主神经病变1型(hereditary sensory and autonomic neuropathy type 1,HSAN1)和早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病变机制及最新的治疗手段,为深入了解该酶及其参与的鞘脂代谢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今后的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脂代谢 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 神经变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及其抑制剂与相关疾病 被引量:2
3
作者 丁百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葡萄糖(glucose)是生物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并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异常葡萄糖代谢经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阿尔兹海默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相关。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 葡萄糖(glucose)是生物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并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异常葡萄糖代谢经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阿尔兹海默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相关。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是机体内参与维持葡萄糖稳态的转运体之一,介导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对维持血浆葡萄糖稳定有着重要作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可减少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对于血糖、血压、体重等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总结了当前SGLT2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SGLT2结构及关键位点、SGLT2i作用机制,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SGLT2i对肾及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愈加明显,同时还能抵抗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最后,本文总结讨论了目前针对SGLT2i相关研究的瓶颈问题,为未来基于结构的抑制剂药物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代谢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心血管和肾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烃受体蛋白质生理功能及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常文静 严汉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作为一种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介导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等卤代烃的毒性作用,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PAS(basic Helix-Loop-Helix-PER-ARNT...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作为一种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介导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等卤代烃的毒性作用,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PAS(basic Helix-Loop-Helix-PER-ARNT-SIM,bHLH-PAS)家族成员,具有进化保守性,在多种动物和人类中表达。该蛋白质通过与特定配体结合发生构象改变,转位至细胞核同AHR核转运蛋白(AH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形成二聚体,并对下游靶基因表达发挥调控作用。最近研究发现,AHR也成为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黏附等多种生理过程的关键转录因子,揭示了AHR在细胞稳态、宿主免疫和肿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对AHR的系列研究,讨论了AHR功能结构、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及其多样性的配体,重点阐述其在防御和屏障保护、调节自身免疫进程、参与调节B细胞和多种T细胞亚群发育分化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在不同微环境中对肿瘤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的讨论,旨在为相关免疫疾病和肿瘤的AHR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2 3 7 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 免疫防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联蛋白在血管生成中的调控机制及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炳轩 黄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8-864,共7页
机体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稳态的维持是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参与血管生成这一生理过程的因子众多,血管生成机制复杂,该过程的异常与血管疾病、肿瘤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内皮联蛋白(endoglin,ENG)是一种主要在内皮细胞上... 机体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稳态的维持是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参与血管生成这一生理过程的因子众多,血管生成机制复杂,该过程的异常与血管疾病、肿瘤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内皮联蛋白(endoglin,ENG)是一种主要在内皮细胞上表达的I型跨膜糖蛋白,其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的辅助受体在调控血管生成与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4,MMP14)、整合素、血管生成性糖蛋白LRG1(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1,LRG1)、G蛋白信号调节体-G alpha相互作用蛋白C端(GAIP interacting protein C-terminus,GIPC)等越来越多与ENG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被鉴定出来,关于ENG调控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各个蛋白质之间错综复杂的调控网络仍有待探究和梳理。阐明ENG及其互作的蛋白质的特征、对信号传导的影响和对血管生成的贡献,对于理解机体在生理、病理条件下如何精细、有序地调控血管生成至关重要,且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手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ENG与TGF-β及非TGF-β家族相关蛋白质的互作及在调控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对未来ENG相关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研究ENG在相关血管疾病中的机制提供分子层面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联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1及BMP家族在背-腹轴图式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泽成 张媛媛 米立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9-696,共8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一类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除BMP-1外,其他BMP分子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BMP超家族的发育信号分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信号...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一类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除BMP-1外,其他BMP分子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BMP超家族的发育信号分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信号分子通过形成浓度梯度对背—腹轴各向异性分化进行调控。它们借助细胞表面受体的识别进行信号传导,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增殖等活动。而BMP-1则属于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超家族中的Tolloid蛋白酶家族。BMP-1通过水解其他BMP的抑制物(如脊索发生素,Chordin),达到促进其他BMP信号传导的目的。BMP-1、BMP和Chordin三者通过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等一系列作用,在背—腹沿线建立起稳定的BMP信号梯度。本文就BMP浓度梯度的形成及其稳态维持的机制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物种间BMP浓度梯度形成机制的异同,以及可能存在的协同进化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背-腹轴图式形成 形态发生素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对器官纤维化调控作用及其抑制剂
7
作者 周建宇 李林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2-437,共6页
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的重要过程,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增加,严重者出现组织瘢痕化从而破坏组织结构造成组织和器官功能丧失。纤维形成是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的细胞反应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可激活间充... 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的重要过程,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增加,严重者出现组织瘢痕化从而破坏组织结构造成组织和器官功能丧失。纤维形成是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的细胞反应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可激活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周细胞以及肌成纤维细胞),促进细胞合成分泌ECM来维持病理性的纤维化进程,ECM提供组织稳定性,它通过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PDGFs)等多种生长因子结合,调控组织稳态和促进伤口愈合。PDGFs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D,PDGF-D)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均可促进细胞增殖,而PDGF-D促进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常见于器官和组织的纤维化,并且PDGF-D在间充质来源细胞的激活、增殖、转分化以及ECM的合成与分泌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PDGF-D信号通路在器官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目前特异性针对PDGF-D信号通路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的优缺点,结合PDGF-D激活机制与其结构的关系,提出新的靶向PDGF-D生长因子的药物研究方向,进一步探讨PDGF-D作为抗纤维化治疗靶点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 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