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念珠菌唑类耐药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王梦凡 王旭 +1 位作者 刘春龙 齐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22,共9页
随着免疫抑制剂与侵入性手术的应用,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由此出现的抗真菌药物大量使用也导致了真菌耐药性的增强.其中,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日益明显,这对开发早期临床耐药性诊断方法提出了更大的需... 随着免疫抑制剂与侵入性手术的应用,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由此出现的抗真菌药物大量使用也导致了真菌耐药性的增强.其中,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日益明显,这对开发早期临床耐药性诊断方法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相关研究显示,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涉及到多种机制,其中erg11基因上的热点区突变是其产生唑类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基于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MCA)建立一种针对白念珠菌唑类耐药的分子检测方法,从而对3个热点突变区内的4种主要的突变类型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纳入了11株耐药和22株敏感的白念珠菌,通过对其进行药敏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类型鉴定,建立真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的联系.药敏结果显示,11株耐药株和22株敏感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16~64μg/mL和0.5~1.0μg/mL.耐药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有erg11HS1热点区突变的菌株9株,erg11HS3热点区突变的菌株2株,未能鉴定到erg11HS2热点区突变的菌株,相关突变型与耐药性之间的联系符合预期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数对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并筛选最佳反应程序,建立了一种鉴定有关突变型与野生型的MMCA检测体系.对该检测体系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验证:所有4种突变型和野生型均被准确分型,两者的溶解温度差异均大于3.5℃,检出限最低可达1.9×10^(2)拷贝数/mL,扩增效率均大于90%.在33例白念珠菌的样本中,以一代测序为标准,该体系检测的一致率为93.94%(31/33),不同物种间无特异性交叉.本研究为白念珠菌病的早期唑类药物耐药性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药性 探针熔解曲线分析 突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融合视域下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
2
作者 刘晶 彭予心 +2 位作者 陈宏华 王汉杰 王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6,178,共7页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建立一种融合理工的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针对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强、“两性一度”不足、学用脱节等痛点难点,基于“BOPPPS-PBL”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理工学科相互割裂的窘境,通过剖析学情特点...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建立一种融合理工的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针对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强、“两性一度”不足、学用脱节等痛点难点,基于“BOPPPS-PBL”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理工学科相互割裂的窘境,通过剖析学情特点、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以理工融合视域下的教学新思路,探索了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表明,该探索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融合 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K-21细胞悬浮培养新城疫病毒工艺初步研究及免疫效果评价
3
作者 任培森 吕文静 +4 位作者 刘学 尹喆 黄金海 刘海霞 李伊铭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4-18,共5页
试验旨在构建BHK-21细胞悬浮培养新城疫病毒A-Ⅶ株的高效培养工艺并评估其免疫原性。试验测试新城疫病毒A-Ⅶ株接种悬浮BHK-21细胞的最佳细胞初始密度、收获时间、接毒比例以及培养温度,以优化新城疫病毒A-Ⅶ株在BHK-21悬浮细胞中的培... 试验旨在构建BHK-21细胞悬浮培养新城疫病毒A-Ⅶ株的高效培养工艺并评估其免疫原性。试验测试新城疫病毒A-Ⅶ株接种悬浮BHK-21细胞的最佳细胞初始密度、收获时间、接毒比例以及培养温度,以优化新城疫病毒A-Ⅶ株在BHK-21悬浮细胞中的培养工艺,随后评估优化后的培养工艺所生产的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在最佳培养工艺条件下,即BHK-21细胞初始密度为4.12×10^(6)cells/mL、病毒与细胞体积比为0.02%、35℃培养72h后收获,可以获得高效的新城疫病毒A-Ⅶ株悬浮培养物。使用血凝(HA)效价达到1∶512的悬浮培养病毒与鸡胚培养病毒分别免疫SPF鸡进行免疫原性比较,结果显示,悬浮培养病毒诱导的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显著低于鸡胚培养病毒(P<0.05)。研究表明,悬浮培养工艺在新城疫病毒A-Ⅶ株的生产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在免疫原性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其诱导的抗体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K-21细胞 悬浮培养 新城疫病毒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医学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夺 刘培源 +4 位作者 李连月 王雅欣 崔钰惠 薛慧敏 王汉杰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73,共20页
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因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细胞外囊泡参与生命功能调控的机制被不断解析,利用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用于靶向治疗的工作也相继开展。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与人工载体相比,具有高... 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因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细胞外囊泡参与生命功能调控的机制被不断解析,利用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用于靶向治疗的工作也相继开展。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与人工载体相比,具有高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膜融合能力,同时有着参与细胞通信的归巢效应等天然优势。然而,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医学应用也存在表面修饰复杂、包载能力差、产量较低等问题,导致使用范围严重受限。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是指对天然细胞外囊泡进行人工改造,使其能够特异性靶向受体细胞或组织,实现所包载功能分子的精准递送,并支撑可放大生产的模式,从而展现出广阔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可实现底盘细胞的从头设计再造,支撑细胞外囊泡的标准化、模块化合成。本文首先概括了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表面修饰、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功能分子包载的方法和应用;其次总结了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生产制备,如提升细胞外囊泡产量的工程化策略、细胞外囊泡的放大生产与提取纯化等;最后展望了合成生物学通过改造底盘细胞基因组、人工设计囊泡表面蛋白、调控分子包载的细胞过程等定制化合成细胞外囊泡的前景。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使用可推动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定制化设计与合成,将进一步精细控制其属性、提升其效能、拓展其应用,争取将其早日广泛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生物医学 工程化 靶向治疗 底盘细胞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及抑菌策略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虎良 张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9-769,共11页
抗生素耐药性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性威胁之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机制,探索新型的耐药菌抑菌策略。本文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及耐药菌新型抑菌策略两方面进... 抗生素耐药性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性威胁之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机制,探索新型的耐药菌抑菌策略。本文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及耐药菌新型抑菌策略两方面进行概述,详细阐述了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和适应耐药性三种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发现相较于具有强抗药性的固有耐药性及获得耐药性,新出现的适应耐药性具有群体效应及可逆性的特点。同时对新型抑菌化合物分子、噬菌体疗法、CRISPR-Cas系统疗法和反义疗法等新型抑菌策略进行了归纳,证明新型抗菌方法必须具备特异性和强响应性的特点。本综述旨在对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进行总结,并为后续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性 CRISPR-Cas系统 反义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EGFR-TKI耐药性机制及联合用药治疗的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建宇 秦晓红 米立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如细胞的增殖、分裂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中,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如细胞的增殖、分裂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中,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取得了显著疗效。然而,伴随着EGFR T790M等突变的出现,患者会对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治疗产生耐药性。为此,开发的以奥希替尼(Osimertinib)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在治疗携带EGFR T790M突变患者的耐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部分接受第三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仍会产生获得性耐药。目前,已知的耐药机制主要分为EGFR依赖型(EGFR自身激酶结构域突变)和EGFR非依赖型(异常旁路信号的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组织学表型转变)两类。本文对EGFR及第三代EGFR-TKI药物结构、主要的耐药机制和耐药后的治疗策略进行了全面综述与总结,并对未来克服EGFR-TKI耐药性的可能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奥希替尼 耐药机制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文娜 秦怡 彭伟盼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3,共6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机体中通过诱导mRNA降解或调节蛋白质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疾病筛查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mi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机体中通过诱导mRNA降解或调节蛋白质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疾病筛查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miRNA早期精准检测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传统检测方法与新型miRNA生物传感器两方面,总结了miRNA检测方法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检测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纳米技术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及其抑制剂与相关疾病 被引量:2
8
作者 丁百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葡萄糖(glucose)是生物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并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异常葡萄糖代谢经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阿尔兹海默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相关。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 葡萄糖(glucose)是生物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并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异常葡萄糖代谢经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阿尔兹海默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相关。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是机体内参与维持葡萄糖稳态的转运体之一,介导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对维持血浆葡萄糖稳定有着重要作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可减少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对于血糖、血压、体重等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总结了当前SGLT2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SGLT2结构及关键位点、SGLT2i作用机制,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SGLT2i对肾及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愈加明显,同时还能抵抗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最后,本文总结讨论了目前针对SGLT2i相关研究的瓶颈问题,为未来基于结构的抑制剂药物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代谢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心血管和肾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12a的生物传感平台的机制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墨岩 祝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8,共9页
CRISPR/Cas12a系统能够由可编程的RNA引导,准确识别特异的单链DNA或含有PAM序列的双链DNA,而后在目标底物进行切割的同时完成对非特异性单链DNA的迅速切割,该特性使其在生物传感应用中显示出巨大前景。近年来,CRISPR/Cas12a系统被广泛... CRISPR/Cas12a系统能够由可编程的RNA引导,准确识别特异的单链DNA或含有PAM序列的双链DNA,而后在目标底物进行切割的同时完成对非特异性单链DNA的迅速切割,该特性使其在生物传感应用中显示出巨大前景。近年来,CRISPR/Cas12a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志物的辅助检测,其生物标志物传感平台已在可视化细胞途径、体内活体诊断等生物分子传感器的构建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基于CRISPR/Cas12a生物传感平台的构建原理,对不同应用情景下CRISPR/Cas12a系统的变体进行了总结,并对基于该系统的体外、体内传感平台的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归纳,进一步讨论了不同传感平台的特点。最后对目前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做出总结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体外生物传感 体内生物传感 准确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及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昊 胡丽颖 路娟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59-366,共8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畜禽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其依靠自身致病性岛和Ⅲ型分泌系统,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繁殖和扩散,从而引发全身感染。传统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多药耐药菌株的出...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畜禽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其依靠自身致病性岛和Ⅲ型分泌系统,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繁殖和扩散,从而引发全身感染。传统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给其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小分子疗法、噬菌体疗法、减毒疫苗疗法等逐渐兴起,有望成为治疗感染的有效方法。该文旨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及其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食源性致病菌 感染 治疗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H贴壁细胞悬浮驯化及病毒增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培森 吕文静 +2 位作者 黄金海 刘海霞 蔡天宁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28-31,共4页
研究旨在实现LMH贴壁细胞悬浮培养、稳定传代、高密度生长,并应用于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悬浮培养。研究进行LMH贴壁细胞低含量血清适应驯化,并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筛选及FAdV-4 RP-4毒株接毒盲传试验。结果显示:LMH悬浮细胞可在无血... 研究旨在实现LMH贴壁细胞悬浮培养、稳定传代、高密度生长,并应用于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悬浮培养。研究进行LMH贴壁细胞低含量血清适应驯化,并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筛选及FAdV-4 RP-4毒株接毒盲传试验。结果显示:LMH悬浮细胞可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传代第3代后,最终细胞密度达4.00×10^(6)cells/mL以上;FAdV-4连续培养至第4代,毒价可达10^(8.13)TCID_(50)/0.1 mL。研究表明,用特定培养基可使LMH贴壁细胞实现悬浮驯化,并可应用于FAdV-4稳定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H贴壁细胞 驯化 悬浮培养 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比色法在生物传感平台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一 林梦瑶 宫晓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0,共18页
比色法是生物传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因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基于多色探针的多色比色法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灵敏度较单色比色法显著提高、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肉眼辨识度,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进... 比色法是生物传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因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基于多色探针的多色比色法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灵敏度较单色比色法显著提高、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肉眼辨识度,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进行可视化半定量检测,又可通过计算颜色比率或基于智能手机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快速定量检测。基于有机小分子荧光显色、纳米材料显色及酶促反应显色3种不同的显色机理,综述了多色荧光小分子探针、多色纳米材料比色探针及多色酶促反应比色探针的检测机理以及它们在实际样本检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探针 金纳米粒子 银纳米粒子 量子点 酶联免疫吸附法 纳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拥挤环境下多酚结构类似物抑制人血清白蛋白聚集的研究
13
作者 姜梦瑶 闫雨 +2 位作者 关姣 王梦凡 彭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44,共11页
为了揭示生理拥挤环境下巴西苏木素(Brazilin,Bra)、苏木素(Hematoxylin,Hto)和氧化苏木精(Hematein,Hte)抗蛋白质聚集能力,本文首先利用大分子拥挤试剂聚乙二醇构建了模拟拥挤环境,然后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动态光散... 为了揭示生理拥挤环境下巴西苏木素(Brazilin,Bra)、苏木素(Hematoxylin,Hto)和氧化苏木精(Hematein,Hte)抗蛋白质聚集能力,本文首先利用大分子拥挤试剂聚乙二醇构建了模拟拥挤环境,然后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动态光散射法和原子力显微镜法研究了这三种结构类似的多酚类化合物对人血清白蛋白(HSA)聚集行为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在拥挤环境中它们均能够维持HSA结构的稳定,减少形成的淀粉样纤维数量,缩短其长度,从而抑制蛋白质的聚集过程,且抑制能力依次为:Hto>Bra>Hte,此外,与体外稀溶液环境相比,拥挤试剂的存在会导致这三个抑制剂的抑制活性降低。总之,本研究表明Hto可作为潜在的蛋白质聚集抑制剂和功能性食品成分,用于淀粉样变性疾病的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苏木素 苏木素 氧化苏木精 人血清白蛋白 蛋白质聚集 大分子拥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烃受体蛋白质生理功能及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常文静 严汉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作为一种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介导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等卤代烃的毒性作用,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PAS(basic Helix-Loop-Helix-PER-ARNT...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作为一种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介导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等卤代烃的毒性作用,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PAS(basic Helix-Loop-Helix-PER-ARNT-SIM,bHLH-PAS)家族成员,具有进化保守性,在多种动物和人类中表达。该蛋白质通过与特定配体结合发生构象改变,转位至细胞核同AHR核转运蛋白(AH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形成二聚体,并对下游靶基因表达发挥调控作用。最近研究发现,AHR也成为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黏附等多种生理过程的关键转录因子,揭示了AHR在细胞稳态、宿主免疫和肿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对AHR的系列研究,讨论了AHR功能结构、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及其多样性的配体,重点阐述其在防御和屏障保护、调节自身免疫进程、参与调节B细胞和多种T细胞亚群发育分化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在不同微环境中对肿瘤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的讨论,旨在为相关免疫疾病和肿瘤的AHR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2 3 7 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 免疫防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条形码技术:扩展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通量的新方法
15
作者 李林鑫 秦晓红 米立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几乎参与了机体内所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细胞的基本生命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开发高通量的PPI检测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目前,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几乎参与了机体内所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细胞的基本生命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开发高通量的PPI检测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目前,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发展快速,能在几天内测定超过10亿个模板的DNA序列。由于并行DNA测序技术所特有的敏感性、特异性、高通量和多路复用优势,其已被用作广谱分子计数器,应用于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物组测序等领域。核酸条形码技术通过将寡核苷酸标签与目标蛋白质连接起来,从而标记编码蛋白质。之后,利用高通量的测序方法检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实现了PPI的高通量检测。这一技术推动了PPI检测方法的飞速发展,提升了单次实验检测的通量,为构建PPI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详细阐述了核酸条形码在PPI检测方法中的设计、生成和读取;通过分析核酸条形码技术在PPI研究中的应用范例,探讨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评估了数据的可靠性,讨论了基于核酸条形码技术的PPI检测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核酸条形码检测技术 下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质构检测方法对甜瓜果肉质构的评价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莉 高星 +5 位作者 华德平 刘翔 李志文 张平 李三培 张少慧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5-881,共7页
采用质构剖面分析(TPA)、穿刺和剪切3种方法,对6个不同品种的甜瓜果肉质构进行了测定评价,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之间的果肉质构TPA获得的硬度、黏着性和咀嚼性分别在550.82~5,513.39,g、-2.86^-14.25,g·s和25.83~... 采用质构剖面分析(TPA)、穿刺和剪切3种方法,对6个不同品种的甜瓜果肉质构进行了测定评价,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之间的果肉质构TPA获得的硬度、黏着性和咀嚼性分别在550.82~5,513.39,g、-2.86^-14.25,g·s和25.83~1,223.21,g之间,穿刺获得的脆性和平均硬度分别在0.98~7.77,N/s和0.53~4.87,N之间,这5个参数可用于评价甜瓜果实的质构特征.TPA质构参数(除弹性外)与穿刺质构参数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0.866~0.993),而剪切不能准确地表征甜瓜果肉的质构特性.TPA的硬度、黏着性和咀嚼性分别在1,437.78~3,047.08,g、-6.37^-10.65,g·s和205.20~520.54,g之间,穿刺的脆性和平均硬度分别在3.10~6.78,N/s和1.26~2.41,N之间时,甜瓜果肉表现为脆酥适宜的口感.本研究为甜瓜的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肉质构 质构剖面分析 穿刺 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标记技术在“七星”青萝卜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超楠 黄志银 +3 位作者 李梅 张红 范伟强 华德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为建立"七星"青萝卜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技术,本研究以"七星"青萝卜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筛选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并建立杂交种纯度的分子标记鉴定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从2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的共显... 为建立"七星"青萝卜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技术,本研究以"七星"青萝卜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筛选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并建立杂交种纯度的分子标记鉴定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从2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的共显性引物QX-SSR 1,不仅能用于区分七星萝卜杂交种中混入的亲本,还能用来区分七星萝卜与常见青萝卜商品种,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用于纯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青萝卜 杂交种 种子纯度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鉴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梦凡 黄嘉维 +2 位作者 刘春龙 洪杰 齐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7-934,共8页
侵袭性真菌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病例和死亡,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是该病常见的3种致病菌.传统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培养、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法等,均存在操作复杂且耗时耗力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 侵袭性真菌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病例和死亡,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是该病常见的3种致病菌.传统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培养、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法等,均存在操作复杂且耗时耗力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非标记、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以提供检测物分子指纹信息的特点,在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别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旨在利用SERS光谱结合数学统计分析建立一种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及鉴别方法.研究中采用原位还原法在3种表面包覆银纳米粒子以提升拉曼光谱信号的强度和区分度.对于每种真菌,各收集20组拉曼光谱数据.然后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SERS光谱中的生物化学信息进行提取及统计区分.结果发现,在PCA中,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1.7%;在OPLS-DA中,模型质量参数R^(2)_(X)、R^(2)_(Y)和Q^(2)均大于0.85,由此可见,所得的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的SERS光谱辨析度较高,借助PCA和OPLS-DA均能准确地识别这3种真菌病原体并将其区分开.这些结果表明,SERS光谱法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是一种识别、鉴定真菌病原体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为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及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侵袭性真菌病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果肉颜色相关的分子标记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旭辉 华德平 +3 位作者 付金玉 张乔玲 谢梅婷 刘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4-660,共7页
橘色果肉是当前甜瓜育种中的重要性状之一。该研究根据橘肉甜瓜材料与非橘肉甜瓜材料,在甜瓜橘色果肉控制基因(CmOr)缺失位点(Insert/Deletion)开发出了InDel-Or1标记。利用InDel-Or1标记对28份甜瓜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橘肉... 橘色果肉是当前甜瓜育种中的重要性状之一。该研究根据橘肉甜瓜材料与非橘肉甜瓜材料,在甜瓜橘色果肉控制基因(CmOr)缺失位点(Insert/Deletion)开发出了InDel-Or1标记。利用InDel-Or1标记对28份甜瓜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橘肉甜瓜表现为非缺失带型或杂合带型,非橘肉材料表现为缺失带型,标记多态性与果肉颜色共分离。进一步利用InDel-Or1对2个由白色果肉与橘色果肉杂交得到的F2分离群体进行果肉颜色的鉴定,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7.4%和95.3%。研究表明,InDel-Or1标记在甜瓜果肉颜色的实际鉴定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育种选择的效率,缩短育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肉颜色 INDEL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根肿病青麻叶近等基因系的高效选育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红 黄志银 +3 位作者 李梅 范伟强 华德平 王超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3,F0003,共7页
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白菜抗根肿病近等基因系的筛选效率,以抗根肿材料G 57作为供体亲本,具有优良性状的感病材料H_(2)27作为轮回亲本,利用分子标记前景及背景选择的方法,分别从分子标记筛选的群体数量以及开展轮回亲本背景选择的... 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白菜抗根肿病近等基因系的筛选效率,以抗根肿材料G 57作为供体亲本,具有优良性状的感病材料H_(2)27作为轮回亲本,利用分子标记前景及背景选择的方法,分别从分子标记筛选的群体数量以及开展轮回亲本背景选择的最初世代等方面加以研究,探究了影响筛选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发现,各回交群体样本量为18时,目标单株的筛选效率最佳;同样本量下,从BC_(2)F_(1)代起开展背景筛选,获得理想单株的概率最高,群体内变异系数最小。试验通过对植株遗传回复率的分析,探索了适宜青麻叶大白菜根肿病的高效分子选育技术体系,加速了青麻叶大白菜抗根肿近等基因系的构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麻叶大白菜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近等基因系 根肿病 选择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