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衍生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石炳兴 梁世乐 +2 位作者 元英进 孙命 缪方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1-406,共6页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Co MFA)方法对 98个紫杉醇衍生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D-QSAR)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其活性的立体能与静电能之比为 61 .6/38.4 .进一步分析表明 ,C-1 3侧链基团的改变对其活性影响较大 ,尤其是 2 -OH对保持活...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Co MFA)方法对 98个紫杉醇衍生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D-QSAR)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其活性的立体能与静电能之比为 61 .6/38.4 .进一步分析表明 ,C-1 3侧链基团的改变对其活性影响较大 ,尤其是 2 -OH对保持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而母环其它位置取代基的改变对活性影响较小 .该模型交叉验证 r2cv=0 .71 4 ,非交叉验证 r2 =0 .90 1 ;以此模型对验证组 1 0个化合物活性进行预测 ,r2pred=0 .81 2 ,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衍生物 比较分子力场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的分化现象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艳东 马振毅 元英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7-30,64,共5页
针对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的分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显微镜的观察和植物细胞总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发现在次生壁加厚的分化过程中细胞表现为细胞质固缩,染色质凝集成颗粒状,并在分化的... 针对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的分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显微镜的观察和植物细胞总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发现在次生壁加厚的分化过程中细胞表现为细胞质固缩,染色质凝集成颗粒状,并在分化的后期核膜破裂,释放出颗粒状物质,最后细胞总DNA完全降解等现象。通过同时测定红豆杉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的产量,证实了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分化是细胞受内外环境条件的影响并且是由基因调控的消亡过程。作者认为细胞分化过程与红豆杉细胞产生紫杉醇的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分化 凋亡 紫杉醇 植物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势及营养物含量对南方红豆杉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未作君 苗志奇 +2 位作者 元英进 孙安慈 胡昌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1-34,共4页
从渗透势和营养物含量两方面研究了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液体悬浮细胞的生长规律,并对不同营养物含量下紫杉醇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势改变了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干湿比,但对营养物吸收速率影响并不显著;1/2 B5... 从渗透势和营养物含量两方面研究了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液体悬浮细胞的生长规律,并对不同营养物含量下紫杉醇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势改变了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干湿比,但对营养物吸收速率影响并不显著;1/2 B5培养基对红豆杉细胞系生长有利,而B5培养基则有利于紫杉醇的合成,频繁的换液有利于紫杉醇的胞外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势 营养物含量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4+)对培养过程中南方红豆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景川 胡宗定 元英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2-26,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e^(4+)对培养过程中南方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能力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根据电镜结果进一步推断了Ce^(4+)在南方红豆杉细胞中的定位、存在形态及进入细胞内部的方式。结果表明,高浓度Ce^(4+)(1 mol/L)可有效提高南方红豆... 研究了不同浓度Ce^(4+)对培养过程中南方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能力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根据电镜结果进一步推断了Ce^(4+)在南方红豆杉细胞中的定位、存在形态及进入细胞内部的方式。结果表明,高浓度Ce^(4+)(1 mol/L)可有效提高南方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能力,中低浓度Ce^(4+)(0.1mol/L和0.01 mol/L)则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水平Ce^(4+)对超微结构均产生一定影响,以高浓度Ce^(4+)组最为显著。同时,实验组细胞中可见形态规则、大小不一的高电子密度物质,而对照组中无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超微结构 植物细胞培养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代谢产物的质量浓度变化模式
5
作者 苗志奇 未作君 元英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5-38,共4页
利用短期诱导实验,最大程度消除诱导子以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利用刺激响应机制,研究了在硝酸银、花生四烯酸短期诱导下,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代谢产物的质量浓度变化模式。实验表明,在10μmol/L硝酸银诱导下,Baccatin Ⅲ,10-DAB(10-d... 利用短期诱导实验,最大程度消除诱导子以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利用刺激响应机制,研究了在硝酸银、花生四烯酸短期诱导下,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代谢产物的质量浓度变化模式。实验表明,在10μmol/L硝酸银诱导下,Baccatin Ⅲ,10-DAB(10-deactyle-Baccatin Ⅲ)的质量浓度出现下降,同时紫杉醇的质量浓度提高到对照组的三倍,三种物质质量浓度变化呈现负相关;在0.1μmol/L花生四烯酸诱导下,Baccatin Ⅲ,10-DAB出现上升,同时紫杉醇质量浓度也比对照组高出三倍,三种物质质量浓度变化呈现正相关。诱导作用下的中间代谢产物的变化模式为从次生代谢水平对诱导子进行分类提供了依据,提供了诱导子对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信息与配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硝酸银 花生四烯酸 植物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