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质态发展探赜
1
作者 薛冰 包妍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5-78,共4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质态呈现出内容的战略化重构、场域的泛在化拓展、技术的颠覆化革新、关系的结构化转型等发展特征。面对供需匹配失衡、数智转型滞后、技术边界探问、队伍建设短板等可能困境,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当坚持以改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质态呈现出内容的战略化重构、场域的泛在化拓展、技术的颠覆化革新、关系的结构化转型等发展特征。面对供需匹配失衡、数智转型滞后、技术边界探问、队伍建设短板等可能困境,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当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谋略导能、技术赋能、体系释能、队伍聚能,坚定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系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样态,协同建设一体化“大思政”工作体系,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深入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质态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化学实验(思政案例版)》新形态教材简介
2
作者 沈海云 朱莉娜 +1 位作者 杜进祥 李海朝 《大学化学》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天津大学联合对口支援高校青海民族大学共同编写了《物理化学实验(思政案例版)》新形态教材。教材围绕着国内高校广泛开设的物理化学经典教学实验,设置了实验探讨与拓展部分,深入探讨和解释了实验理论、技术、现象等方面的问题,并将相... 天津大学联合对口支援高校青海民族大学共同编写了《物理化学实验(思政案例版)》新形态教材。教材围绕着国内高校广泛开设的物理化学经典教学实验,设置了实验探讨与拓展部分,深入探讨和解释了实验理论、技术、现象等方面的问题,并将相关知识领域的前沿拓展融入其中;同时每个实验都配有规范的实验案例和与实验密切相关的课程思政素材;教材还通过数字技术将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要点演示视频、部分课程思政和知识拓展素材与纸质媒体融合,既有效提升了教材的知识容量,又与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契合。教材兼具实验指导和实践育人双重功能,为高校实验实践类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新形态教材 数字资源 课程思政 实验案例 实验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实践 被引量:37
3
作者 邱海霞 杨秋华 +2 位作者 曲建强 李珅 马亚鲁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2期10-13,共4页
介绍了自2017年以来天津大学大学化学课程使用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包括课程的组织模式、翻转课堂内容的选择、翻转课堂课时与课程总课时的比例、期末成绩分析和教学反思等。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选取学生在中学化学... 介绍了自2017年以来天津大学大学化学课程使用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包括课程的组织模式、翻转课堂内容的选择、翻转课堂课时与课程总课时的比例、期末成绩分析和教学反思等。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选取学生在中学化学有一定基础的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课时占课程总课时的30%–50%时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完全传统教学的平行对照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 翻转课堂 在线课程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中物理学前沿研究深入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立英 米文博 《大学物理实验》 202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为媒,探索本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新途径,加强本科生工作习惯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科研带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为其它学科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经验,为新工科建设和新工科人才的... 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为媒,探索本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新途径,加强本科生工作习惯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科研带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为其它学科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经验,为新工科建设和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大学物理实验 科学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通识课“实用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邢肖肖 李萌萌 +1 位作者 高洪苓 全迎萍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1期76-81,共6页
“实用化学实验”课程是依托国家级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平台,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化学实验类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内容为趣味性强、难度适中且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电子化,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 “实用化学实验”课程是依托国家级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平台,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化学实验类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内容为趣味性强、难度适中且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电子化,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完成形式多样、多彩的报告;采用自编讲义,将劳动教育贯穿整个授课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一经开课,深受学生喜爱,并获评校级优秀项目,使得通识教育的效果也更上一个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课 化学实验 劳动教育 电子化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思源 张志成 李荣金 《大学化学》 2025年第1期206-218,共13页
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推动下,机器学习已成为化学研究的强大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随后探讨了其在化学领域的四个关键应用:在有机全合成中预测合成路径;在原子模拟中对势能面进行高效采样和重建;在异相催化设计中用... 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推动下,机器学习已成为化学研究的强大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随后探讨了其在化学领域的四个关键应用:在有机全合成中预测合成路径;在原子模拟中对势能面进行高效采样和重建;在异相催化设计中用于反应路径揭示和催化剂筛选;以及在核磁共振谱学中的信号处理和解析。本文还介绍了移动机器人化学家的概念,展示了机器学习与自动化技术结合的潜力。最后,本文对机器学习在未来化学研究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可能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机器人化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教学实践——可用于低温环境的可穿戴“电子皮肤”
7
作者 魏玉萍 王佚婷 +4 位作者 姜佳良 邓锦轩 张宏 马骁飞 李俊杰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261-270,共10页
让数字化走进生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可穿戴“电子皮肤”横空出世,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运动监测、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为了探索化学化工与生物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本实验设计并制备了结冷胶/聚丙烯酰胺双网... 让数字化走进生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可穿戴“电子皮肤”横空出世,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运动监测、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为了探索化学化工与生物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本实验设计并制备了结冷胶/聚丙烯酰胺双网络导电水凝胶,阐明了双网络水凝胶的构建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可穿戴式柔性传感器监测人体运动和生理信号。该教学实验将课题组已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与本科教学实验有机结合,由浅入深地向学生介绍这种新兴电子产物的制备及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网络水凝胶 两性离子 抗冻 柔性应变传感器 电子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原理实验与前沿科研成果相融合的探索
8
作者 张海洋 董延召 +3 位作者 李豪杰 郭瑞丽 张志成 武江洁星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308-313,共6页
基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实践经验,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其中,设定专业特色实验、探究研讨实验、设计原创实验,以期形成丰富的实验资源、特色课程和教材及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学生接触到科研实验的同时,能够深化所学的化工原理理论知识,... 基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实践经验,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其中,设定专业特色实验、探究研讨实验、设计原创实验,以期形成丰富的实验资源、特色课程和教材及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学生接触到科研实验的同时,能够深化所学的化工原理理论知识,开拓前沿科研学术视野,激励其自主学习,产生浓厚的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原理实验 科研成果 教学资源 特色课程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
9
作者 许茵 边馥萍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24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图论这门古老的学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图论理论和计算机实践相结合,图论算法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计算机科学家迪克斯特拉、弗洛伊德等提出了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问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图,结... 图论这门古老的学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图论理论和计算机实践相结合,图论算法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计算机科学家迪克斯特拉、弗洛伊德等提出了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问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图,结合组合优化思想,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系统工程、信息论、控制理论和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论 迪克斯特拉算法 弗洛伊德算法 社交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Bi_(2)O_(4)/Bi_(2)WO_(6)Z型异质结用于光电类芬顿体系下高效降解环丙沙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秋霞 韩玉贵 +3 位作者 赵鹏 王爽 刘亚茹 李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针对目前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严重的问题,使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CuBi_(2)O_(4)/Bi_(2)WO_(6)(CBWO)Z型异质结催化剂.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其结构为棒状和纳米片状.能量色散元素图谱显示,Cu,W,Bi和O元素均匀分散在CBWO-60中;使... 针对目前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严重的问题,使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CuBi_(2)O_(4)/Bi_(2)WO_(6)(CBWO)Z型异质结催化剂.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其结构为棒状和纳米片状.能量色散元素图谱显示,Cu,W,Bi和O元素均匀分散在CBWO-60中;使用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探究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官能团组成;BET表征结果证明,CBWO-60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明Cu^(+)和Cu^(2+)共存,促进了芬顿(Fenton)反应的循环进行,XPS结合能的位移证明了异质结中CuBi_(2)O_(4)和Bi_(2)WO_(6)之间具有强的电子相互作用,而不是物理混合;使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价带-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异质结的能带结构;利用光致发射光谱、电化学阻抗谱和瞬态光电流响应谱探究了催化剂的电荷转移情况.在该系列催化剂中,CBWO-60在光电类芬顿(PEF-like)体系中对环丙沙星(CIP)的降解效率最高,90 min时,降解效率为98.0%.同时,溶液初始pH在2~6范围时,体系始终能够维持有效的CIP去除效率,与传统芬顿体系相比,该体系的pH应用范围得到了有效拓宽.在PEF-like体系中,CBWO-60对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充分证明了CBWO-60的普适性.CBWO-60在连续5次循环实验后,对CIP仍保持87.8%的降解率,并且反应后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根据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的结果,提出了CIP降解的5种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类芬顿体系 铋酸铜/钨酸铋 Z型异质结 环丙沙星 活性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全固态电池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实验设计——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滔 王钰婷 +4 位作者 高吕晋 邹易 朱博文 陈丽 李显增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371-378,共8页
介绍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固态电解质(SPE)的综合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聚环氧乙烷(PEO)的改性策略及SPE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晶体结构,采用交流阻抗、线性扫描伏安法、恒流充放电等测试增强学生对极化和离子迁... 介绍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固态电解质(SPE)的综合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聚环氧乙烷(PEO)的改性策略及SPE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晶体结构,采用交流阻抗、线性扫描伏安法、恒流充放电等测试增强学生对极化和离子迁移数等概念的理解。该实验有助于学生将化学中的理论知识延伸至实际运用,提高理论水平,锻炼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综合化学实验设计 晶体结构表征 电化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Lieb晶格衍射偏振特性分析
12
作者 曹雅娴 戴海涛 +9 位作者 刘迎 高美妮 付宜铠 刘昌龙 郝希晨 王雨涵 陈贞达 王若同 姚不已 冯守中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0-628,共9页
Lieb晶格是被研究较多具有平带特性的完整晶格结构之一。本文基于液晶光控取向技术制备了Lieb晶格,通过改变曝光的偏振方向,构建了晶格位点内液晶为90°扭曲(TN)取向、图案外为均匀(PA)取向的液晶Lieb晶格结构。测量了在外加电场作... Lieb晶格是被研究较多具有平带特性的完整晶格结构之一。本文基于液晶光控取向技术制备了Lieb晶格,通过改变曝光的偏振方向,构建了晶格位点内液晶为90°扭曲(TN)取向、图案外为均匀(PA)取向的液晶Lieb晶格结构。测量了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不同入射方案的液晶Lieb晶格的衍射特性。通过偏振测试仪测试了在不同外加电场作用下的多个衍射级次的偏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施加电压时衍射图样中衍射光斑的级次增多;随电压升高到约2.5 VPP,液晶Lieb晶格结构的衍射效果变差,除了零阶衍射光斑,各衍射级次衍射光斑强度达到最弱;增加电压至4 VPP,各级次衍射光斑强度逐渐增强,衍射图案逐渐清晰。在改变电压的过程中,各种入射情况的不同阶次衍射光的偏振态也在逐渐改变,一阶衍射光在1~3 VPP之间有+45°线偏振光、-45°线偏振光、右旋圆偏振光、左旋圆偏振光等特殊偏振态出现。本文提出的液晶Lieb晶格具有易调控、易制备等特性,通过调控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可以实现衍射级次偏振态的动态调控,为光场调控提供了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Lieb晶格 光控取向 外加电场 偏振 衍射图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研究与训练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闫敬 王海媛 +7 位作者 常静 邢福保 张振 陈明月 李晓枫 刘宇 李轶 冯霞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6-241,共6页
“化学研究训练II”课程是天津大学化学系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创新教学模式,采用“自助式”学习探索,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队、自选方向、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索性研究,并通过集体展... “化学研究训练II”课程是天津大学化学系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创新教学模式,采用“自助式”学习探索,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队、自选方向、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索性研究,并通过集体展示、同伴互评等新型评价方式来进行成绩评定。课程因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新颖而广受学生好评。本课程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化学实验课 课程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海媛 程姗姗 杨辉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72-82,共11页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驱力。加快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创新研究生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有利于夯实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拔尖创新型科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驱力。加快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创新研究生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有利于夯实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拔尖创新型科技人才。本文以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结合本科思政课程建设经验,探讨多项实践路径,旨在为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储才蓄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研究生 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枸杞子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乔亚玲 宋霞 +3 位作者 刘亚蓉 韩生兰 李永鹏 林鹏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71-478,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枸杞子质量标志物研究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31批枸杞子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结果,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 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枸杞子质量标志物研究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31批枸杞子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结果,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评价枸杞子整体质量并筛选出主要质量标志物。以多功能氧化酶(MFO)、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值评价枸杞子的抗氧化能力,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研究指纹图谱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指标的谱效关系,综合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结果:枸杞子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34个共有峰,31批枸杞子聚为3类,可区分不同产地的枸杞子;PCA得到4个影响枸杞子分类的主要因子;OPLS-DA显示共有峰2、7、17、19、33的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枸杞子的主要质量标志物;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峰8、11、15、20、23、34的化合物与MFO、DPPH、T-AOC的测定值呈极显著相关,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表明峰11、15、23、25、31、33、34的化合物是主要的活性成分群,此类成分可作为枸杞子抗氧化活性的质量标志物。结论:研究结果阐明了枸杞子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筛选出的质量标志物可为枸杞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指纹图谱 质量标志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16
作者 杜静 于曦 +1 位作者 马骁飞 赵温涛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1期65-71,共7页
本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化学相关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化学课程的建设方案。提出了人工智能与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实施方法及教学效果,并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化学实验课程及AI+化学化工虚拟仿... 本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化学相关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化学课程的建设方案。提出了人工智能与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实施方法及教学效果,并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化学实验课程及AI+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平台建设。为我国化学教育及未来化学研究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与化学 化学信息学 AI+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基碳材料双功能催化剂在电芬顿体系中高效降解环丙沙星
17
作者 王爽 吕月琴 +1 位作者 刘星宇 李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2,共11页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环丙沙星(CIP)及其降解中间体在环境中的累积,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使用电芬顿技术降解CIP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水污染控制方法.本文以有机金属骨架ZIF-67作为前驱体,在不同温...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环丙沙星(CIP)及其降解中间体在环境中的累积,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使用电芬顿技术降解CIP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水污染控制方法.本文以有机金属骨架ZIF-67作为前驱体,在不同温度煅烧下合成了一系列的Co基碳材料电催化剂(Co-NC-T),并用于CIP的降解.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所合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显示,性能最佳的Co-NC-900材料含有最高比例的石墨N,这有利于O_(2)通过2e^(-)还原反应生成H_(2)O_(2);Co的多重价态[Co(0),Co(Ⅱ)及Co(Ⅲ)]可以促进反应过程中的H_(2)O_(2)转化为多种活性氧物种.Co-NC-900催化剂可以同时促进H_(2)O_(2)的形成和活化,这有利于CIP的降解.猝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主要的活性氧物种依次为·O_(2)-和·OH.活性氧物种可以协同参与污染物的降解,进而提高CIP的降解效果.CIP的降解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pH=3的条件下,Co-NC-900对CIP的降解效率在120 min可以达到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环丙沙星 ZIF-67 Co基碳材料 活性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化学驱体系与稠油组分间相互作用及其理论模拟研究
18
作者 韩玉贵 刘长龙 +3 位作者 赵鹏 郑雯雯 刘岳鹏 李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为了探究温度和聚合物化学剂对稠油性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流变仪对稠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沥青质表面形态不规则,胶质表面粗糙且具有孔道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出3种稠油... 为了探究温度和聚合物化学剂对稠油性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流变仪对稠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沥青质表面形态不规则,胶质表面粗糙且具有孔道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出3种稠油组分具有芳香烃的特征吸收峰.通过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聚合物化学剂的投加量、矿化度、温度和pH值对稠油流变性能和体相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投加量对稠油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有显著影响,而矿化度的增加则增强了稠油的复数黏度,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稠油的黏弹性较中性条件更强.通过理论计算研究发现,添加聚合物化学剂可以降低稠油的黏度,在较高的温度下效果更加显著.沥青质与聚合物化学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其次为胶质,与油分的相互作用最弱.聚合物化学剂对稠油组分的径向分布函数无明显影响,主要影响界面处的稠油组分.聚合物化学剂与沥青质可以形成氢键,添加聚合物化学剂后,沥青质内部的氢键数量减少,与聚合物化学剂之间的氢键数量增加.温度升高会减少氢键数量,尤其是沥青质与聚合物化学剂之间的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化学驱 流变性能 理论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沙彩色光晕现象及其色散特性分析
19
作者 刘新军 王瑜 +6 位作者 陈奕霖 廖怡 张玉杭 张金凤 张亦文 庞海 戴海涛 《物理实验》 2024年第11期14-20,27,共8页
基于几何光学的原理,深入分析了在塑料沙中观察到的彩色光晕现象.借鉴雨滴产生虹的光学原理,推导了光线在塑料微球颗粒表面的入射角与出射角和彩色光晕视角之间的数学关系,计算得出彩色光晕外边缘红光和内边缘紫光在塑料沙中的视角分别... 基于几何光学的原理,深入分析了在塑料沙中观察到的彩色光晕现象.借鉴雨滴产生虹的光学原理,推导了光线在塑料微球颗粒表面的入射角与出射角和彩色光晕视角之间的数学关系,计算得出彩色光晕外边缘红光和内边缘紫光在塑料沙中的视角分别为17.01°和14.72°,相应的折射率分别为1.5711和1.6031.探讨了彩色光晕的形成机制、色散现象、光谱特征以及光强分布,阐释了在塑料沙中无法观察到霓现象的原因,即其视角超过了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彩虹 塑料微球 色散 几何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考核改革探索
20
作者 朱伟钢 田昀 +1 位作者 张志成 高洪苓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203-209,共7页
近年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多维度信息化,使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改革显得十分迫切。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发展概况,阐明了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总结了具体的改革实践措施及效果,归纳... 近年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多维度信息化,使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改革显得十分迫切。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发展概况,阐明了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总结了具体的改革实践措施及效果,归纳了不足之处和未来改进提升计划,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 学生成绩 考核评价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