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2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学生群体食物汞暴露现状及风险评价-以天津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童银栋 王慧 +2 位作者 张巍 邓春燕 王学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9-595,共7页
通过测定校园学生主要食物中(包括主食、鱼类、肉类、蔬菜等)总汞和甲基汞浓度,同时采集志愿者头发作为生物指示物,结合外暴露和内暴露数据系统评估学生群体的汞暴露风险.校园食堂食物总汞浓度范围为0.57-207.50ng/g(以湿重计),甲... 通过测定校园学生主要食物中(包括主食、鱼类、肉类、蔬菜等)总汞和甲基汞浓度,同时采集志愿者头发作为生物指示物,结合外暴露和内暴露数据系统评估学生群体的汞暴露风险.校园食堂食物总汞浓度范围为0.57-207.50ng/g(以湿重计),甲基汞浓度范围为0.06-49.20ng/g(以湿重计),与已有研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食物中汞浓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如水产品中总汞和甲基汞浓度均比其他食物要高.所调查人发中总汞浓度为0.03-0.77μg/g,甲基汞浓度为0.02-0.67μg/g,男性发汞浓度要显著高于女性.人体汞浓度与个人饮食习惯存在一定联系,水产品食用频次较高的人群中发汞浓度也相对较高.男性学生总汞摄入量约为9200ng/d,女性约为7500ng/d.总汞摄入主要通过主食摄入,而甲基汞则主要通过水产品摄入.根据现行人群汞摄入风险评价标准,本研究中校园人群汞暴露风险较低,但水产品食用频次增加仍可能造成大量的汞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人群 食物摄入 发汞 汞暴露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海富营养化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晓甫 聂红涛 +1 位作者 袁德奎 陶建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6-402,共7页
基于1995—2010年监测数据,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状况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津近岸海域的48个监测时段中,有81.3%的监测时段处于... 基于1995—2010年监测数据,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状况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津近岸海域的48个监测时段中,有81.3%的监测时段处于富营养状态,有39.6%的ρ(DIN)和16.7%的ρ(DIP)超过海洋水质四类标准,有89.6%的ρ(CODMn)符合海洋水质一类标准;氮和磷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物质量浓度和富营养状态的季节性差异显著.ρ(DIP)、ρ(CODMn)和营养状态指数的年际变化主要呈下降趋势,ρ(DIN)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ρ(DIN)、ρ(DIP)和ρ(CODMn)在空间分布上基本遵循近岸高、远岸低的规律,其中ρ(DIN)和ρ(DIP)均显著呈带状分布,并且基本为北高南低.防治天津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是削减丰水期和平水期入海径流的氮负荷以及北部海域入海径流的磷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营养状态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空间插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水环境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琳 聂红涛 陶建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140,共7页
由于海岸带的地理条件和海洋动力特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异性.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建立系统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 由于海岸带的地理条件和海洋动力特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异性.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建立系统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应用所构建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水环境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对应年份的入海流量及其变化,分析了天津渤海湾海岸带污染的主因子和区域水环境的分布特征,结果可以对海洋功能区的划分和水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生态环境特性 空间变异分析 主因子分析 主要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学科学生自主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6
4
作者 鲁逸人 刘宪华 +3 位作者 季民 姜晓峰 李丽萍 赵金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创新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各种理念和实践逐渐受到高教工作者的重视。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科研的先进技术、先进理论与手段,生产中的实际工艺用于本科实... 创新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各种理念和实践逐渐受到高教工作者的重视。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科研的先进技术、先进理论与手段,生产中的实际工艺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工作,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这项工作同时联系相关联的企业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调动了学生创新性、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动手热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跨学科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某大学校园雨水利用探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欢 刘志强 +1 位作者 刘洪海 田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2,共5页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对其加以利用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势,雨水资源化利用正逐渐成为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天津市某大学校园雨水径流水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设计了雨水资源化技术方案,以保证景观湖、绿地及道路浇洒...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对其加以利用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势,雨水资源化利用正逐渐成为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天津市某大学校园雨水径流水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设计了雨水资源化技术方案,以保证景观湖、绿地及道路浇洒用水为核心,以自然净化、生态处理和循环净化为关键技术,多种途径收集利用雨水。同时还着重介绍了下凹式绿地、花坛式渗滤净化技术、景观湖净化系统等雨水生态化利用技术的特点及机理。分析与计算表明,该校园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能够为其它校园乃至天津市的雨水利用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化 生态化处理技术 下凹式绿地 花坛 景观湖净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纪庄子河生态净化工程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薄涛 肖岭 +1 位作者 王灿 季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5,共5页
将河底强化立体生物床、可升降双定位复合植物床和河道膜曝气装置组成生态净化系统应用于天津市纪庄子河生态净化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较好的净化和保持水质效果,水质基本维持在GB 3838-2002地表水IV类标准。在稳定运行情... 将河底强化立体生物床、可升降双定位复合植物床和河道膜曝气装置组成生态净化系统应用于天津市纪庄子河生态净化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较好的净化和保持水质效果,水质基本维持在GB 3838-2002地表水IV类标准。在稳定运行情况下,COD和NH_3-N、DO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6.06 mg/L和0.68、6.16 mg/L。该生态净化工程可为具有相似特征的河道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并具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净化 水质保持 生物床 植物床 曝气增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RCP情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环境空间网络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乔治 陈嘉悦 +2 位作者 王楠 徐新良 王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市高温热浪频发,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文综合GIS、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电路理论和图论法等理论与技术,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Pathways,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市高温热浪频发,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文综合GIS、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电路理论和图论法等理论与技术,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Pathways,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联合情景框架的未来气候数据,定量识别2021-2100年低辐射强迫情景(SSP1-RCP2.6)、中等辐射强迫情景(SSP2-RCP4.5)和高辐射强迫情景(SSP5-RCP8.5)下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岛斑块时空格局并评估热环境空间网络时空演变过程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2021-2100年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岛斑块类型以核心型和边缘型为主导,热环境源地数量、面积以及廊道数量、总长度和电流密度随时间和情景强迫性提升呈增加趋势,其中源地和廊道集中增长区域由南向北迁移,而廊道高密度区域始终位于城市群东南部;②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的电流密度之和、夹点稳定性、网络闭合度、节点连接率和网络连接度与情景强迫性呈正相关,城市群发展的时空不均衡性是影响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情景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分析提供技术范式,也可为城市群空间协同发展主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空间网络 SSP-RCP情景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环境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天津生态城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超 李宪莉 《绿色科技》 2018年第6期91-94,共4页
指出了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诞生的新的理念和行动,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低碳发展要求的落实,需要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并将相关的目标和要求纳入城市发展建设的管理过程中。实施低碳发展是天... 指出了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诞生的新的理念和行动,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低碳发展要求的落实,需要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并将相关的目标和要求纳入城市发展建设的管理过程中。实施低碳发展是天津生态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天津生态城探索建立以总量控制为导向、以运营监测评估为重点的低碳环境管理机制,建设以自然湿地为特色的城市碳汇,积极构建以水资源和生活垃圾为代表的循环、低碳的资源利用体系,使天津成为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天津生态城 管理机制 碳汇 垃圾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在单晶硅切削液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学良 杨永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单晶硅切削液废水具有COD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针对某单晶硅生产企业废水,目前拟采取将其在企业内经过气浮、生化、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处理至达到接管标准后,与其他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的措施,这存在着对下游污水处理... 单晶硅切削液废水具有COD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针对某单晶硅生产企业废水,目前拟采取将其在企业内经过气浮、生化、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处理至达到接管标准后,与其他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的措施,这存在着对下游污水处理厂水质冲击问题,影响其稳定运行。对此,在污水处理厂生化工艺段前增设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段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升生化段进水水质。根据企业外排废水出水COD设置不同的臭氧投加量,连续运行15 d,分析了臭氧消耗量、出水COD和下游污水处理厂出水COD,结果表明,随着单位质量COD的臭氧投加量(臭氧投加比)的提高,出水COD显著降低,但过高的臭氧投加量会造成臭氧尾气破坏装置高负荷运行及高能耗。实验条件下,当臭氧投加比在0.98~1.39 mg/mg内变动,平均1.20 mg/mg时,臭氧工艺段出水COD平均为83 mg/L,下游污水处理厂最终出水COD平均为17 mg/L,实现了出水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切削液 臭氧催化氧化 臭氧投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城市街道景观的有机更新——以天津市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秀珍 赵春水 黄俊 《广东园林》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城市街道空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文章以天津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为例,在传承文脉前提下,着重从交通功能、商业氛围、人性化空间营造等方面对主干道街景的有机更新进行阐述,对类似城市街道空间的整治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市街道 南京路 景观改造 有机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Natech风险管理框架》下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强 凌郡鸿 邱顺添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2-1168,共7页
国际上将由自然灾害引发的技术事故称为Natech(natural hazard triggere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作为全球工业大国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极易引发技术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 国际上将由自然灾害引发的技术事故称为Natech(natural hazard triggere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作为全球工业大国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极易引发技术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世界工业强国如日本、法国以及欧盟地区等较早地针对这类事件展开研究并制定政策,而中国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欧盟发布的《欧盟Natech风险管理框架》为其成员国的Natech风险防控提供了目标、原则和方法.该研究全面综述了欧盟Natech风险管理框架,从关注事件特点及主要挑战、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要素到减轻风险方法的主要内容,同时系统总结了欧盟Natech风险识别、评价、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并通过与中国Natech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未来中国Natech风险管理的启示和建议:①加大Natech风险防控科研投入;②提升数字化平台建设水平;③加强Natech风险预防措施;④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该研究试图通过学习、借鉴和吸收国际Natech风险管理的有益经验,为中国的Natech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ech 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尼湿地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 杨崛园 +3 位作者 熊健 黄瑞卿 杨博 吕学斌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评价雅尼湿地水质状况,解析水体的污染来源,为雅尼湿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雅尼湿地流域平水期58个样品的9项理化指标,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目标水体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水... 评价雅尼湿地水质状况,解析水体的污染来源,为雅尼湿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雅尼湿地流域平水期58个样品的9项理化指标,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目标水体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对雅尼湿地水质特征及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雅尼湿地总磷(TP)、氨氮(NH_(3)-N)和化学需氧量(COD)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总氮(TN)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湿地整体水质良好;湿地TLI为36.88,为中营养状态;综合污染指数为0.74,表现为轻污染,TN和TP值的污染分担率高于60%,是湿地水体主要的污染因子;WQI总体处于“良好”水平;(2)PCA结果显示,前4项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2.497%,第1主成分(PC1)推测为自然源,第2主成分(PC2)推测为农业-生活源,第3主成分(PC3)推测为畜禽养殖-农业源,第4主成分(PC4)推测为藻类暴发源;根据主成分/综合主成分得分分析雅尼湿地水质空间变化总体呈上游优于中下游的特征;(3)APCS-MLR模型结果显示,自然源对雅尼湿地水质影响的贡献率为31.64%,未知源贡献率为30.47%,畜禽养殖-农业混合源贡献率为23.30%。TN、TP和NH_(3)-N的主要来源为农村化肥施用、牲畜集聚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尼湿地 水质评价 污染源解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林 邢国栋 +3 位作者 李正 孙祥余 李艳婷 袁金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80,共9页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退化、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整体不稳定、流域综合监管能力和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九湖流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恢复九湖流域水质为核心,从山地林草保护修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治理修复、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方面、23个方向出发,梳理集成现有成熟有效的修复技术及整治措施,形成九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框架,以期为九湖流域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水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修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电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废水中Cr(Ⅵ)去除及产电性能研究
14
作者 吴卿 张颖 +2 位作者 刘睿怡 李倩男 彭森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87-2996,共10页
以生活中常见的生物质废弃物-花生壳为电极材料,通过热解和氮掺杂对其进行改性并负载至石墨板电极上以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阴极。通过材料电化学表征、铬含量、细菌多样性及功能基因分析,评价MFC处理含Cr(Ⅵ)... 以生活中常见的生物质废弃物-花生壳为电极材料,通过热解和氮掺杂对其进行改性并负载至石墨板电极上以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阴极。通过材料电化学表征、铬含量、细菌多样性及功能基因分析,评价MFC处理含Cr(Ⅵ)废水效果及产电性能,考察花生壳生物质热解材料在MFC性能提升中的作用。以氮掺杂花生壳生物质热解材料为MFC阴极适于Cr(Ⅵ)质量浓度在50~1000 mg/L Cr(Ⅵ)废水处理,在Cr(Ⅵ)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可达到最高的电压输出和最大功率密度。在不同Cr(Ⅵ)质量浓度条件下,MFC装置阳极液中优势物种多为典型的产电菌,并在阳极的底物降解和发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Cr(Ⅵ)质量浓度对MFC装置阳极液功能基因的影响不显著,最具代表性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类别多与阳极有机物降解及电子的产生和传递有关。氮掺杂花生壳生物炭热解材料电极MFC为高效、经济地还原水中Cr(Ⅵ)提供了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微生物燃料电池 花生壳生物炭 含铬废水 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的生物质气化关键机理研究进展
15
作者 颜蓓蓓 于添啸 +2 位作者 李健 王然 陈冠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7-228,共12页
综述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的原理与应用方法,从典型生物质组分热解气化机制与焦油脱除两方面对DFT模拟的应用过程与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DFT模拟在生物质气化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生物质 气化 组分 焦油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化学降解机制与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轶 栗婷婷 +2 位作者 李玉清 杨文静 展思辉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1-566,共16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类高度稳定的人造化学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由全氟烷基分子(CnF2n+1—)连接到不同官能团的完全或部分氟化碳链组成,自1940年首次合成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FAS中的C—F键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类高度稳定的人造化学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由全氟烷基分子(CnF2n+1—)连接到不同官能团的完全或部分氟化碳链组成,自1940年首次合成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FAS中的C—F键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其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的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微量污染物.未受监管的PFAS排放到水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PFAS污染.近年来,针对水中PFAS去除的多种技术得到了广泛评估,其中化学处理方法在PFAS的降解和矿化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前景.PFAS的降解取决于C—C键和C—F键的断裂.本文系统综述了电化学、光化学和过硫酸盐活化这3种技术去除PFAS的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这3种技术的降解机制和反应路径.此外还总结了关键参数对PFAS化学降解的影响,从催化材料、去除效率和能耗等方面分析对比了不同去除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特别强调了耦合工艺在克服传统技术效率低下和高能耗问题方面的重要应用潜力.本综述对PFAS降解机制的深入研究将对未来实现其完全降解或矿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电化学氧化 光催化 过硫酸盐 降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灌溉对设施番茄种植的影响机制研究
17
作者 黄俊 贾琦 +1 位作者 李志杰 王天志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40,共10页
将富含氧气的灌溉水通过地下滴灌输入到作物根区可实现作物根区土壤水、肥、气和微生境的精量调控,传统的加氧装置产生的气泡粒径较大,致使到达根部的氧气含量较低,已经成为加氧滴灌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微纳米气泡具有在水中上升速度慢... 将富含氧气的灌溉水通过地下滴灌输入到作物根区可实现作物根区土壤水、肥、气和微生境的精量调控,传统的加氧装置产生的气泡粒径较大,致使到达根部的氧气含量较低,已经成为加氧滴灌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微纳米气泡具有在水中上升速度慢、存在时间长的特点,与加氧滴灌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灌溉水到达作物根部氧气含量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番茄为研究对象,选择定植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盛果期4种生长期的设施番茄进行微纳米气泡灌溉,系统研究微纳米气泡水地下滴灌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气水平的提高,设施番茄的产量、品质及生长均有所提升,其中设施番茄产量提高显著,达23.98%,这是由于微纳米气泡可主要促进土壤中氮含量的提升,进而极大影响了植物根系中根尖数的数量,有利于根系对土壤中氮、磷、钾的吸收效率,进而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0.31%、34.48%、34.13%.综合考虑,全生育期加气是最为合适的设施番茄加气灌溉模式,该研究可为设施番茄水肥气一体化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水肥气一体化 设施番茄 增产提质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共气化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灏 孙昱楠 +4 位作者 李健 陶俊宇 程占军 颜蓓蓓 陈冠益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537,共13页
垃圾填埋场中陈腐垃圾的过量积累会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环境污染。由于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组分的相似性,将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共气化是高效清洁处理陈腐垃圾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在不同气化温度和掺混比下,探究共气化过程产物... 垃圾填埋场中陈腐垃圾的过量积累会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环境污染。由于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组分的相似性,将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共气化是高效清洁处理陈腐垃圾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在不同气化温度和掺混比下,探究共气化过程产物分布和合成气组分特点,分析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共气化协同效应。通过气化评价指标计算及响应面模拟,对掺混比及气化温度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气化温度的升高促进固体残余物分解产气,提高产气率,700~1000℃气化温度下混合物的固体残余物实验值低于单一原料气化线性相加值,证明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共气化存在积极的协同作用促进固体焦的转化。合成气组分中H_(2)和CH_(4)高含量说明陈腐垃圾具有良好的气化特性,合成气各组分产率的实验值在900℃和1000℃条件下均大于计算值,说明较高气化温度促进合成气生成。气化评价指标中气体产率和碳转化率随陈腐垃圾掺混比和气化温度的升高增幅明显,在1000℃气化温度条件下,合成气热值和气化效率分别在陈腐垃圾掺混比为60%和80%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响应面方法模拟优化实验结果发现,陈腐垃圾在1000℃下单一气化可以得到H_(2)、CH_(4)产率最大值(188.44mL/g和104.22mL/g),但CO产率也达到最大值。陈腐垃圾掺混比在60%~89%范围内,气化温度接近1000℃,混合物共气化的合成气产物中H_(2)、CH_(4)含量较高,且可以获得较高的合成气热值、碳转化率和气化效率。本研究为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共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腐垃圾 原生垃圾 合成气组分 协同效应 模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含钴废水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欣颖 雷雨菡 +1 位作者 张光辉 顾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2-50,共9页
随着核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射性废水受到关注,作为主要活化腐蚀产物的60Co,一旦进入水环境后易对生物和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吸附法是放射性废水除钴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关键在于吸附材料的开发,而目前吸附材料在性能、成本效益、稳定性和再... 随着核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射性废水受到关注,作为主要活化腐蚀产物的60Co,一旦进入水环境后易对生物和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吸附法是放射性废水除钴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关键在于吸附材料的开发,而目前吸附材料在性能、成本效益、稳定性和再生性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以处理放射性含钴废水的吸附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钴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并对无机、有机和生物吸附材料进行了评估和总结,最后对放射性含钴废水吸附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应用提出了展望。本文指出未来研究应致力于开发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研发配套工艺、深入明晰吸附除钴的规律和机理,采用多种模型和方法更准确地考察吸附过程,以期为除钴吸附材料的开发及关联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放射性 吸附材料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配合深翻对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红越 宋玉凤 +5 位作者 肖辉 张慧 陈坤 董昱辰 陈冠益 钟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探索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水稻产量的农艺措施,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CK)、深翻30 cm(T1)、生物炭15 t/hm^(2)(T2)、生物炭15 t/hm^(2)+深翻30 cm(T3)处理,探究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对不同农艺措施的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施用... 为探索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水稻产量的农艺措施,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CK)、深翻30 cm(T1)、生物炭15 t/hm^(2)(T2)、生物炭15 t/hm^(2)+深翻30 cm(T3)处理,探究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对不同农艺措施的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使土壤渗透系数、有机质、水稻产量、穗粒数和生物量分别提升224.66%、22.42%、9.46%、23.90%和6.51%;深翻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生物炭配合深翻使土壤渗透系数和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84.25%和9.93%;生物炭和深翻仅对穗粒数有显著交互效应;水稻产量和生物量均与土壤渗透系数和有机质呈现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土壤渗透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是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可以通过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水稻穗粒数最终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深翻 土壤性质 土壤通透性 土壤有机质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