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毁堤坝工程重建施工质量智能管控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刘东海 刘国庆 +3 位作者 杨钢 崔海涛 李洪飞 王文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6-213,共8页
为确保水毁堤坝工程的重建施工质量,研发了堤坝智能碾压与质量实时监控、防渗墙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智能监控、防渗墙TRD施工质量智能监控等技术,实现了对堤坝填筑碾压-高压旋喷-TRD施工全过程质量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控和快速反馈控制;同时... 为确保水毁堤坝工程的重建施工质量,研发了堤坝智能碾压与质量实时监控、防渗墙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智能监控、防渗墙TRD施工质量智能监控等技术,实现了对堤坝填筑碾压-高压旋喷-TRD施工全过程质量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控和快速反馈控制;同时,以智能监控系统为纽带,构建了参建多方深度参与的一体化管控体系。工程实例应用表明:智能管控技术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管理人员难以全程全覆盖情况下的质量控制难题,为打造优质精品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也推动了堤坝建设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毁堤坝工程 智能碾压 智能高喷 智能TRD 质量控制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通用几何造型系统研发及应用
2
作者 刘涵 张社荣 +3 位作者 张世航 陶玉波 郭瑞 严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86,共5页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在水工设计中面临异形构件多、机理模型嵌入难、模型跨平台、阶段应用难和程序化开发碎片化等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与造型软件无关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通用几何造型方法及系统。系统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解...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在水工设计中面临异形构件多、机理模型嵌入难、模型跨平台、阶段应用难和程序化开发碎片化等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与造型软件无关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通用几何造型方法及系统。系统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解耦为造型机理表达、特征草图描述、特征变换和造型生成算法对象。针对国内水工设计常见单体异形构件和组合特征复合构件,在Autodesk Revit、Bentley Microstation、Dassault CATIA系统进行了程序化建模验证。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极大地提高异形几何体的构型效率和复用率,验证了所提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的设计数据跨平台交互和我国水利水电专业国产几何造型系统的研发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BIM 数字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 地下厂房 异形结构 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模式解析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
3
作者 王粼昊 张婷 +1 位作者 李建柱 冯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为揭示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基于地理空间与水文气象数据,构建了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的SWAT模型。选取4个单项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对采用的8个GCMs逐站点进行适用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多模式集合,以改进的Delt... 为揭示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基于地理空间与水文气象数据,构建了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的SWAT模型。选取4个单项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对采用的8个GCMs逐站点进行适用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多模式集合,以改进的Delta-DCSI对气象数据进行降尺度及偏差校正,同时保留了其趋势信号,将修正后的气象数据用于驱动SWAT模型,对未来情景下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构建的SWAT模型适用性良好,模式优选后的多模式集合数据精度能够满足驱动SWAT模型进行未来水资源变化预估的要求;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径流量年际间变化剧烈,波动起伏较大,总体呈现增大趋势;与1997—2022年相比,潘家口水库入库径流量在未来时期显著增大,流域内水量丰沛,天津市对引滦水量依赖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降尺度 CMIP6 SWAT模型 引滦入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集水廊道工程运行效果评估及模拟
4
作者 惠建伟 郝龙 +2 位作者 王伟 郝志鹏 陈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48,共7页
随着气候变化和用水需求的增加,集水廊道技术已以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缺水地区和农村供水工程,但目前仍缺乏对其水量与水质运行效果以及使用寿命的系统研究。为此,基于石家庄集水廊道工程的物理模拟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构建曲线回归-HYD... 随着气候变化和用水需求的增加,集水廊道技术已以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缺水地区和农村供水工程,但目前仍缺乏对其水量与水质运行效果以及使用寿命的系统研究。为此,基于石家庄集水廊道工程的物理模拟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构建曲线回归-HYDRUS耦合的模拟模型,用于分析集水廊道的出水量和水质变化,并评估其运行寿命。结果表明:在上游水库持续下泄条件下,最高抽水量为4000 m 3/h时,集水廊道内的水位不会持续下降;而当上游水库停止下泄时,抽水将导致集水廊道内水位持续下降;集水廊道的运行寿命与进水浊度呈对数关系,根据上游河水的平均浊度(21.79 NTU)、最小浊度(1.79 NTU)和最大浊度(3384.52 NTU)计算得出,其运行寿命平均为33 a,最长为46 a,最短为6 a;集水廊道的出水浊度均低于目标值(<100 NTU),且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浊度持续降低,出水量也会随运行时间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廊道 水量 水质 曲线回归 HYDRUS 浊度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作用下大直径墩柱周围局部冲刷实验
5
作者 王东 闫圣 李绍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09,共7页
针对桥梁、港口水工建筑物以及近岸海洋结构墩柱基础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在较大宽度的造流水槽中开展了较大直径圆柱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实验是在清水冲刷条件下进行的,实时观测了圆柱周围控制点的冲刷发展过程,观察... 针对桥梁、港口水工建筑物以及近岸海洋结构墩柱基础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在较大宽度的造流水槽中开展了较大直径圆柱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实验是在清水冲刷条件下进行的,实时观测了圆柱周围控制点的冲刷发展过程,观察到冲刷坑发展达到平衡历时最长近10 d。结合实验结果对几个代表性冲刷坑深度预报公式进行了评价,发现Sheppard公式计算结果最接近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尺度下圆柱周围冲刷最大冲刷深度随摩阻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受水深影响不大。对最大冲刷深度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摩阻流速,在冲刷预报公式中采用摩阻流速代替断面平均流速作为影响因素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 大直径墩柱 清水局部冲刷 大冲刷 模型实验 无粘性沙 冲刷坑深度 预报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IE与改进Apriori的大型工程隐患危险源抽取与知识挖掘方法
6
作者 刘国平 李欣 +2 位作者 刘东海 周诗杰 吴红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2-110,共9页
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蕴含了多类隐患要素关联知识,对工程安全管控有重要参考意义。然而,通过人工手段进行隐患危险源信息抽取与其内在关联挖掘耗时费力,难以及时反馈现场管控。提出一种基于通用信息抽取(Un... 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蕴含了多类隐患要素关联知识,对工程安全管控有重要参考意义。然而,通过人工手段进行隐患危险源信息抽取与其内在关联挖掘耗时费力,难以及时反馈现场管控。提出一种基于通用信息抽取(Univers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 UIE)框架与改进Apriori算法的隐患危险源实体智能抽取与知识挖掘方法。首先,基于UIE框架构建危险源实体识别模型,确定实体抽取提示标签,并通过小样本微调实现高效、准确的危险源实体自动抽取;然后,提出考虑隐患数据类型约束改进Apriori算法流程,进行多要素关联规则的挖掘与可视化。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危险源实体抽取模型在验证集与测试集上的F1值分别达到了0.892和0.886,显著高于基础模型的0.253与0.307,在整体模型上的危险源实体识别率提高了36.66%;此外,利用桑基图和关联网络图对改进Apriori抽取的多要素强关联规则进行可视化,展示出良好的可解释性。可为大型工程的海量安全隐患文本知识挖掘提供了高效、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为施工现场针对性安全管控措施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工程 安全隐患 通用信息抽取 知识挖掘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图片数据的混凝土材料文本智能识别与分析
7
作者 邓旭方 刘乐平 +3 位作者 陈正虎 钟恒 吕沅庚 封婧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5-94,共10页
在混凝土坝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非结构化文本表达的材料信息,对工程质量检测与材料进一步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受数据管理技术限制,存在大量以图片形式存储的材料文本数据,难以直接编辑与利用,无法满足混凝土材料数据智能分析与管理... 在混凝土坝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非结构化文本表达的材料信息,对工程质量检测与材料进一步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受数据管理技术限制,存在大量以图片形式存储的材料文本数据,难以直接编辑与利用,无法满足混凝土材料数据智能分析与管理的需求。此外,针对海量的材料文本数据,目前缺乏智能的信息提取机制,难以高效获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因此,提出了基于图片数据的混凝土材料文本智能解译方法,识别图片数据中的文本信息,提高了倾斜材料文本的检测与识别效率。以解译的图片数据为基础,从多角度文本特征关系出发,以MMR算法为框架,结合BERT模型以及TF-IDF算法,考虑文本语义与专业术语的重要性,建立了一套混凝土材料文本智能分析技术,提取混凝土材料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以实际混凝土材料文本为基础,该方法提取关键词的准确率为86.67%,优于其他常用的关键词提取模型。研究成果为混凝土材料不可编辑文本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有助于提升混凝土材料数据智能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材料数据 文本检测 智能识别 关键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深度学习算法的工程规范知识抽取
8
作者 邓旭方 成飞 +3 位作者 吕沅庚 邓伦 刘乐平 封婧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84,共9页
工程规范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标准文件之一。面对这些非结构化工程规范文本,高效、准确地从中抽取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对于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提升管理人员对工程规范文本的理解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 工程规范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标准文件之一。面对这些非结构化工程规范文本,高效、准确地从中抽取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对于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提升管理人员对工程规范文本的理解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典型的工程规范文本,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工程规范知识抽取方法,融合ALBERT(A Lite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t-Term Memory)和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建立工程规范实体识别模型,增强文本语义特征,获得工程规范中的实体;融合Attention机制和BiLSTM提取工程规范中的关系,根据所提取出的知识构建工程规范知识图谱。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典型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工程规范实体识别的F1值为78.18%,优于传统模型;关系抽取的F1值为98.35%。利用所抽取知识建立了工程规范知识图谱,通过基于知识图谱的全局信息展示、特定信息检索,提升工程规范的利用效率,辅助工程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规范 知识抽取 ALBERT预训练模型 BiLSTM CRF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深基坑工程变形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昆明地区红层软岩为例
9
作者 曹文昱 张宗亮 +1 位作者 刘强 赵翌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3-218,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针对昆明地区红层软岩的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使用多种变形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支护结构、基坑土体和周边环境等方面,并且按照场地土类别来分别确定权重,还构建了基于专家经验和工程监测数据的基坑... 本研究建立了针对昆明地区红层软岩的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使用多种变形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支护结构、基坑土体和周边环境等方面,并且按照场地土类别来分别确定权重,还构建了基于专家经验和工程监测数据的基坑安全评价模型,后续可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施工安全实时定量评估。研究过程中,首先针对昆明地区红层软岩特殊土质情况邀请专家进行变形指标打分,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基于粗糙集理论并结合昆明地区深基坑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客观权重确定,并通过博弈论进行组合赋权,并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评价模型。最后依托实际工程应用,初步验证安全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变形指标 粗糙集 集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径潮相互作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海珏 粟雅磬 +3 位作者 黄哲 白玉川 王刚 姚海元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7,共13页
围垦养殖对河口海岸的水动力和水环境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在围垦区逐渐开始实施退养还滩工程以修复河口的水动力环境。但是,目前对于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还缺少完善的评价和研究。以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二维水... 围垦养殖对河口海岸的水动力和水环境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在围垦区逐渐开始实施退养还滩工程以修复河口的水动力环境。但是,目前对于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还缺少完善的评价和研究。以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从水动力场、纳潮能力和行洪能力三个方面研究还滩工程对滦河口径潮作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区域面积约300 hm^(2),河口断面扩宽造成了河口内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径流动力明显减弱,洪季河道内下泄流速最大降幅约为61.82%;潮流动力显著增强,枯季时潮流上溯流速增加0.25 m/s;径潮作用平衡位置向上游移动。河口纳潮能力显著增强,枯季大潮期间涨潮历时延长了12.5%,涨潮周期纳潮通量增长了219.8%。河口行洪能力明显提高,河道内洪季最大水面降幅达45.8%,水力坡度逐渐减缓,主动力轴线流速明显降低。退养还滩工程有利于河口的防洪御潮及生态环境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口 退养还滩 水动力场 纳潮量 行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工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秀杰 马云鹏 +2 位作者 王玲 田福昌 苑希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4-93,共10页
为推进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以缺水量最小、调水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受水区水量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基于非支配排序... 为推进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以缺水量最小、调水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受水区水量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模型求解。确定各受水区在经济最大化和缺水总量最小化条件下的供水量,制定符合农业、生态和城市应急等需求的精准调配方案。结果表明:平水年满足按需分配条件,做到满足最大需水量的同时也满足供水成本最低的目标;枯水年年供水保证率分别为57%、56%、55%、54%、53%、49%、46%、36%、34%和21%情况下的10组最优解作为水量优化配置方案,其中7个优化配置方案供水保证率大于规划调水量的供水保证率值38%。在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案下可高效完成受水区供需水任务的同时,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同时保证调水成本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北延应急供水工程 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期渠道防结冰曝气装置运行方式多目标智能优化
12
作者 崔溦 吕鸿贤 +1 位作者 李志竑 陈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8,共8页
传统防结冰曝气装置位置相对固定,作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浮动式曝气装置,该装置具备可自行移动和作用范围大的特点,但目前针对其增温效果和运行优化的研究仍较为欠缺。为提升浮动式曝气装置防结冰效果,结合神经网络和多目标优化算法... 传统防结冰曝气装置位置相对固定,作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浮动式曝气装置,该装置具备可自行移动和作用范围大的特点,但目前针对其增温效果和运行优化的研究仍较为欠缺。为提升浮动式曝气装置防结冰效果,结合神经网络和多目标优化算法,构建了不同运行方式曝气增温效果智能预测模型和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模型推演分别得出了适用于不同工况的增温强度偏向型方案、均衡型方案以及续航时间偏向型方案。结果表明:得出的优化方案与对照型相比,在防结冰曝气装置优化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或降低,其中增温偏向型的增温效果相较对照型提升了79.12%,但续航时间减少了81.15%,均衡型方案在增温效果和续航时间方面均有小幅提升,续航时间偏向型方案的续航时间可提升97.35%,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防结冰曝气装置的实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渠道 冰期输水 曝气 增温效果 运行方式 GA-BP神经网络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石动力学SHPB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开文 姚伟 +1 位作者 付岩 吴帮标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4,共16页
深地岩石工程中,岩石处在高地应力、高温、高孔隙压力赋存状态以及动态扰动作用下,其稳定性被显著劣化,严重危害工程安全。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考虑原位应力和孔隙压力(差)的深部岩石动力实验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回顾和... 深地岩石工程中,岩石处在高地应力、高温、高孔隙压力赋存状态以及动态扰动作用下,其稳定性被显著劣化,严重危害工程安全。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考虑原位应力和孔隙压力(差)的深部岩石动力实验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介绍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的发展简史以及深部岩石动态实验的概况,包括实验装置、方法和结果的新进展。全面介绍了三轴围压SHPB系统与流固耦合SHPB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前沿应用和实验结果,包括多种应力状态和流固耦合条件下岩石动态强度和断裂韧度的实验方法和结果,总结了不同原位条件下深部岩石的动态破断机理与特征,相应成果为深部岩石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石动力学 SHPB实验 三轴围压 流固耦合 动态强度 动态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泵站运行方案智能推荐与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贺 刘辉 +1 位作者 卜新魁 姜佩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针对泵站运行方案制定智能化水平低、运行过程中受环境变化影响难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提水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泵站运行方案智能推荐与优化方法。基于2013—2022年南水北调东线邓楼泵站历史运行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结合数值相... 针对泵站运行方案制定智能化水平低、运行过程中受环境变化影响难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提水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泵站运行方案智能推荐与优化方法。基于2013—2022年南水北调东线邓楼泵站历史运行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结合数值相似度匹配方法为泵站运行推荐可靠的方案。通过分析泵站运行过程中的性能数据,确定泵站机组运行的性能曲线,结合实时监测的流量和净扬程数据对泵站运行方案动态调控。应用情况表明,推荐的所有运行方案的效率均在67.00%以上,能够满足泵站的运行要求,并且实现了泵站运行过程的动态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运行 知识图谱 方案推荐 性能曲线 邓楼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系地貌定律的适应性与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发文 刘慧婉 +1 位作者 仇昊雨 彭诗涵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9,共11页
利用ArcGIS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水系资料,对Horton定律和Hack定律在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流域的适应性和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7类地貌单元的分支比和长度比参数的推荐值。结果表明:Horton定律的对数回归拟合相关系数普遍在0.9以上,... 利用ArcGIS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水系资料,对Horton定律和Hack定律在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流域的适应性和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7类地貌单元的分支比和长度比参数的推荐值。结果表明:Horton定律的对数回归拟合相关系数普遍在0.9以上,Hack定律的双对数回归拟合相关系数也在0.6以上,两大定律在不同地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除大通河、沁丹河和信江等个别流域外,流域分支比均为3~5,长度比均为1.5~3.0,且不同地貌发育阶段的霍顿比呈显著梯度递减趋势,不同地貌单元的霍顿比也呈一定梯度分布,不同地貌单元的霍顿比分布相似度高,各流域水系具有很大自相似性;两大定律在水系地貌方面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霍顿比在空间上呈现随机正态分布,其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高原区、高山区、高原-中低山过渡区、中低山老年期区、中低山壮年期区、丘陵区、平原区等7类地貌单元的分支比推荐值分别为4.58、4.02、4.34、4.50、4.02、4.25、4.20,长度比推荐值分别为2.66、2.28、2.22、2.28、2.23、2.26、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河网提取 Horton定律 Hack定律 地统计 聚类分析 流域水文响应 水系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深水螺旋桩导管架基础承载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浦阳 陈忐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7,共8页
文章拟设计一种海上风电深水螺旋桩导管架基础结构,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风、浪、流、风电机组等荷载以及淤泥、粉砂土质条件下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为螺旋桩结构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文章通... 文章拟设计一种海上风电深水螺旋桩导管架基础结构,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风、浪、流、风电机组等荷载以及淤泥、粉砂土质条件下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为螺旋桩结构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文章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设计无螺旋叶片结构的普通桩对照基础模型,探究单层螺旋绞龙叶片对基础结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单层螺旋绞龙叶片结构可以显著提升海上风电桩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而且对基础结构约束状态下的自振频率影响较小,相关数据可为实际工程中螺旋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螺旋桩基础 导管架基础 数值模拟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CRITIC-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洪水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苑希民 苏智 +2 位作者 王丽娜 田福昌 郭立兵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28,共8页
针对城市防洪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基于灾害学理论从承灾体、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3个因素选取评估指标,构建洪水风险一体化评估体系,耦合AHP-CRITIC计算指标综合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单元的洪水风险度,并通过自然断点法进行等... 针对城市防洪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基于灾害学理论从承灾体、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3个因素选取评估指标,构建洪水风险一体化评估体系,耦合AHP-CRITIC计算指标综合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单元的洪水风险度,并通过自然断点法进行等级划分,以三亚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洪水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洪水风险等级区划。结果表明:三亚市主城区洪水风险由极高至低风险4个等级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5.60%、13.84%、33.04%和47.52%,其中极高风险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三亚河和三亚东河下游沿岸地区以及汤他水下游两岸地势低平的连片耕地区域;对比证明基于AHP-CRITIC-GRA的洪水风险评估模型优于单一模型方法,洪水风险分布评估结果更为合理。研究结果与洪水风险评估模型可为三亚市及其他类似城市的防洪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评估 AHP-CRITIC 灰色关联分析 三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阻尼理论的海上风机减振甲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霄峰 任绅铖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7,共14页
当前,海上风电正朝“大容量、高塔筒、长叶片”的方向发展,在复杂海洋环境影响下,更加柔性的海上风机容易引发结构超限振动或疲劳振动问题,对海上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引入颗粒阻尼理论解决海上风机的振动控制问题。首先,充... 当前,海上风电正朝“大容量、高塔筒、长叶片”的方向发展,在复杂海洋环境影响下,更加柔性的海上风机容易引发结构超限振动或疲劳振动问题,对海上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引入颗粒阻尼理论解决海上风机的振动控制问题。首先,充分考虑风机内部空间布局与限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减振颗粒甲板(VR-PD)结构形式;其次,建立了有限元与离散元(FEM-DEM)耦合的海上风机单自由度模型,并分别从颗粒的阻塞性和非阻塞性、颗粒半径和数量、腔体尺寸和颗粒叠加层数、腔体边壁倒角、颗粒质量比、结构自振周期等六方面进行VR-PD的减振特性研究;最后,建立了等质量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模型,考虑急停工况、停机工况和地震工况对两者减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VR-PD最多可提升阻尼比70.6%、多降低12.9%的振动位移和9.5%的振动加速度,VR-PD不仅减振效果优于TMD,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海上风机的内部空间,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器 调谐质量阻尼器 FEM-DEM耦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分异性的土石坝变形安全分区评价指标拟定模型
19
作者 王雷 王晓玲 +1 位作者 张君 王佳俊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05-1217,共13页
针对传统大坝安全评价指标仅表征整体结构安全状态而忽略了变形测点空间分布差异性与类聚性,由此导致其无法揭示坝体局部安全状况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算数优化算法优化注意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自编码器、凝聚型层次聚类(AHC)与... 针对传统大坝安全评价指标仅表征整体结构安全状态而忽略了变形测点空间分布差异性与类聚性,由此导致其无法揭示坝体局部安全状况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算数优化算法优化注意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自编码器、凝聚型层次聚类(AHC)与超阈值(POT)理论的土石坝变形安全分区评价指标拟定模型.首先,本文建立一种有效的序列数据降维模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耦合双向门控循环单元自编码器,解决了传统单向门控循环单元序列信息提取不完整及数据降维过程中的信息丢失问题.其次,设计了一种混沌搜索策略改进的算数优化算法,显著提升了网络超参数的优化效率,有效避免了深度学习模型超参数优化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随后,采用基于曼哈顿距离的AHC方法,有效实现了坝体变形监测数据的空间分区,并在空间分区基础上结合POT理论进行安全诊断指标拟定.实际土石坝工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的聚类性能优异,聚类评价轮廓系数高达0.886,戴维斯-鲍丁指数低至0.151,显著优于现有方法;安全诊断指标考虑了坝体结构的空间分异性,合理性显著提高.本研究所提方法提升了大坝变形监测数据挖掘的深度与精度,为大坝安全监测与评价指标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安全评价指标拟定 算数优化算法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自编码器 注意力机制 凝聚型层次聚类 超阈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械故障影响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度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
20
作者 李政 吴斌平 +1 位作者 赵梦琦 王佳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6,共13页
【目的】碾压混凝土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RCCD)施工过程仿真方法为分析大坝施工的复杂动态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方法在仿真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影响施工进度的... 【目的】碾压混凝土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RCCD)施工过程仿真方法为分析大坝施工的复杂动态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方法在仿真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生产、运输入仓和施工降雨等),但未有效考虑仓面作业中施工机械故障情况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进度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三维可视化展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情况,在传统施工仿真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提出了考虑机械故障的RCCD施工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方法。【方法】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仓面施工机械故障SD模型,从而实现对仓面施工中碾压机作业、故障、维修等行为的因果关系分析;其次,以传统施工进度DES仿真模型为基础,耦合机械故障SD模型建立RCCD施工SD-DES耦合仿真模型,并以碾压施工时间作为耦合模型的接口变量,从而实现模型的数据通信和交互,有效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再次,将系统仿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结合,基于Unity 3D构建大坝施工三维动态场景,实现基于仿真结果的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最后,以我国西南地区某高碾压混凝土坝工程为例进行施工仿真分析与成果展示。【结果】相比于传统DES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偏差2.49%),基于SD-DES耦合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偏差0.28%)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同时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研究表明,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方法能够有效考虑施工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提高仿真精度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表现能力,有助于大坝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和现场施工的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机械故障 SD-DES耦合 碾压混凝土坝 施工可视化仿真 混凝土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