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为90-130 nm的多孔硬碳球,并通过浸渍与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硬碳球均匀负载纳米氧化镍颗粒(~10 nm)复合材料.硬碳球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的微孔保证了氧化镍颗粒在硬碳上的均匀分布.在100 m Ah·g^(-1)的电流密度下...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为90-130 nm的多孔硬碳球,并通过浸渍与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硬碳球均匀负载纳米氧化镍颗粒(~10 nm)复合材料.硬碳球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的微孔保证了氧化镍颗粒在硬碳上的均匀分布.在100 m Ah·g^(-1)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电极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764 m Ah·g^(-1);在100 mAh·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个周期后电极充电比容量保持在777 mAh·g^(-1),容量保持率为101%;800 mAhg^(-1)电流密度下电极的充电比容量达380 mAh·g^(-1),显示复合材料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硬碳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微孔为氧化镍提供了优先形核位点,保证了二者的牢固结合,使复合材料获得了'协同效应',从而使复合电极具备更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更高的电导率和更多的锂离子脱嵌位点.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制备硬碳/其他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展开更多
以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棒为模板,采用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形貌可控、结晶性良好的CoO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产物的物...以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棒为模板,采用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形貌可控、结晶性良好的CoO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化学成分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立方相CoO纳米棒,直径在100~150 nm之间,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通过计算得其光学带隙为2.70 e V。此外,能谱分析线扫描探讨阳离子交换机理的研究表明,高温促使Co2+逐步取代Zn2+,导致ZnO纳米棒完全转变为CoO纳米棒。展开更多
文摘以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棒为模板,采用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形貌可控、结晶性良好的CoO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化学成分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立方相CoO纳米棒,直径在100~150 nm之间,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通过计算得其光学带隙为2.70 e V。此外,能谱分析线扫描探讨阳离子交换机理的研究表明,高温促使Co2+逐步取代Zn2+,导致ZnO纳米棒完全转变为CoO纳米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