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的吸湿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远 万怡灶 +3 位作者 何芳 王玉林 高智芳 李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2,共6页
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CFL/EP)单向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吸湿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环境温度T=37℃及T=80℃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材料中水分分布,该结果和材料吸湿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也发现碳纤维随... 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CFL/EP)单向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吸湿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环境温度T=37℃及T=80℃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材料中水分分布,该结果和材料吸湿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也发现碳纤维随机分布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复合材料吸湿行为;随后,根据获得的水分分布对随时间变化的吸湿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基体长时间吸湿导致的残余应力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30MPa以上),其中纤维间距较小的基体区域以及基体和纤维界面处的应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而在界面处应力值最高。这种高水平的残余应力在吸湿、脱湿循环下可能导致材料发生疲劳损伤及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ABAQUS 吸湿实验 残余应力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调湿抗菌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吉会 王志伟 +1 位作者 张子洋 王春芳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2,共6页
通过插层聚合方法,制备出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并对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吸放湿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的结构疏松,表面存在较大孔隙;丙烯酸-丙烯酰胺分子单体... 通过插层聚合方法,制备出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并对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吸放湿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的结构疏松,表面存在较大孔隙;丙烯酸-丙烯酰胺分子单体经插层聚合成功地引入到蒙脱土层间,层间距扩大为2.143n,m.与聚丙烯酰胺、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酰胺材料相比,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放湿容量和吸放湿速度;且对大肠杆菌和藤黄微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丙烯酸钠-丙烯酰胺 复合材料 结构 调湿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Cd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3 位作者 邓存宝 张浩 毛晶 李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09-3213,共5页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在可见光下...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在可见光下考察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显著高于Cd S纳米颗粒,100 min后亚甲基蓝降解率达到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相沉积法 CoO/CdS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湘锋 刘同兴 +2 位作者 刘晓敬 衣鹏 窦艳鹏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4,共3页
分别讨论了空心玻璃微珠(HGB)的添加量对聚丙烯(PP)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PP/HGB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HBG的添加量和KH550改性HGB都能增加复合材料复合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但损耗角正切轻微减小。
关键词 聚丙烯 空心玻璃微珠 硅烷偶联剂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纺超细纤维膜构建人工血管材料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文轩 张红 袁晓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6-1400,共5页
以右旋糖酐(DEX)为芯、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ELCL)为壳,采用同轴电纺技术制备DEX/PELCL超细纤维膜.在该电纺纤维内芯分别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并以此构建双层超细纤维膜人工血... 以右旋糖酐(DEX)为芯、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ELCL)为壳,采用同轴电纺技术制备DEX/PELCL超细纤维膜.在该电纺纤维内芯分别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并以此构建双层超细纤维膜人工血管支架.28 d的释放结果表明,VEGF和PDGF-bb均表现出突释现象,含有肝素的VEGF样品释放量有所下降.大鼠腹主动脉移植实验结果表明,载有VEGF和PDGF-bb的超细纤维膜可以用于构建双层人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电纺 超细纤维 控制释放 生长因子 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备及其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远航 王志远 +3 位作者 师春生 刘恩佐 何春年 赵乃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为90-130 nm的多孔硬碳球,并通过浸渍与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硬碳球均匀负载纳米氧化镍颗粒(~10 nm)复合材料.硬碳球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的微孔保证了氧化镍颗粒在硬碳上的均匀分布.在100 m Ah·g^(-1)的电流密度下...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为90-130 nm的多孔硬碳球,并通过浸渍与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硬碳球均匀负载纳米氧化镍颗粒(~10 nm)复合材料.硬碳球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的微孔保证了氧化镍颗粒在硬碳上的均匀分布.在100 m Ah·g^(-1)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电极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764 m Ah·g^(-1);在100 mAh·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个周期后电极充电比容量保持在777 mAh·g^(-1),容量保持率为101%;800 mAhg^(-1)电流密度下电极的充电比容量达380 mAh·g^(-1),显示复合材料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硬碳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微孔为氧化镍提供了优先形核位点,保证了二者的牢固结合,使复合材料获得了'协同效应',从而使复合电极具备更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更高的电导率和更多的锂离子脱嵌位点.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制备硬碳/其他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 水热法 浸渍 表面官能团 循环性能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功能化离聚物与含环氧基团增容剂协同改性聚乳酸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轶莲 胡浩东 +3 位作者 丁营利 陈相见 崔亮 张坤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70-1879,共10页
针对聚乳酸脆性严重的问题,以羟基功能化离聚物作为增韧剂,与含环氧基团助剂增容剂协同配合,采用熔融反应共混的方法,制备高韧性聚乳酸(PLA)基多元共混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针对聚乳酸脆性严重的问题,以羟基功能化离聚物作为增韧剂,与含环氧基团助剂增容剂协同配合,采用熔融反应共混的方法,制备高韧性聚乳酸(PLA)基多元共混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深入表征分析,比较了环氧大豆油(ESO)、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和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X8900)三元共聚物的协同增容增韧效果。结果表明,增容效果与助剂环氧基团含量和位置密切相关,通过调控环氧基团的含量和位置而呈现不同的增韧改性效果:适量AX8900的加入可有效改善共混体系的韧性,有利于获得均衡的力学性能,最优冲击密度高于12 kJ/m^(2),拉伸强度在40 MPa以上。而ESO容易导致交联发生,从而限制了增韧效率;PEGDE因增容效果较差主要呈现增塑作用,导致拉伸强度降低。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环氧助剂与含羟基聚合物协同改性PLA共混体系的内在机理,为开发高性能生物基PLA材料提供了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反应共混 增韧改性 离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掺杂二氧化钛复合薄膜制备及光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周艳军 何芳 +2 位作者 王玉林 黄远 万怡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35-1837,1841,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和溶胶-凝胶两种方法在石英基体上制备了纯TiO2薄膜,并通过离子注入及溶胶掺杂方法分别对TiO2薄膜进行Ge掺杂改性。利用XRD、XPS及UV-Vis对两种TiO2复合薄膜的晶相结构、原子化学态以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磁... 采用磁控溅射和溶胶-凝胶两种方法在石英基体上制备了纯TiO2薄膜,并通过离子注入及溶胶掺杂方法分别对TiO2薄膜进行Ge掺杂改性。利用XRD、XPS及UV-Vis对两种TiO2复合薄膜的晶相结构、原子化学态以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得TiO2薄膜为锐钛矿相,Ge离子注入引起复合薄膜的锐钛矿相消失,且该相600℃退火后并未得到恢复;经过退火后Ge在磁控溅射TiO2薄膜中以Ge单质存在。溶胶-凝胶法Ge掺杂复合薄膜中存在锐钛矿相TiO2和Ge晶相,Ge在薄膜表面以Ge和GeO2形式存在。两种掺杂方法制得的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吸收边均发生了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离子注入 TIO2复合薄膜 Ge 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喷涂一步合成黑色二氧化钛复合涂层
9
作者 张立宪 梁砚琴 +3 位作者 王绍丹 卢红 刘爱峰 魏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为实现黑色纳米TiO_2有效负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本研究提出了脉冲激光溅射喷涂的方法。在石英玻璃基底上一步制备了非晶分子筛和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的黑色复合涂层,表征了复合涂层表面形貌,测定了复合涂层粉末的光谱吸收性能、物相结... 为实现黑色纳米TiO_2有效负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本研究提出了脉冲激光溅射喷涂的方法。在石英玻璃基底上一步制备了非晶分子筛和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的黑色复合涂层,表征了复合涂层表面形貌,测定了复合涂层粉末的光谱吸收性能、物相结构、化学价态以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为2~5μm球体堆积成的多孔结构,在整个可见光区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脉冲激光溅射喷涂过程中,分子筛高温熔融急冷转变为非晶态结构,TiO_2则由锐钛矿型转变为金红石型;其中Ti^(4+)离子部分被还原为Ti^(3+)离子,缩小了禁带宽度。脉冲激光溅射喷涂技术实现了黑色纳米TiO_2快速负载,且在全光谱和可见光条件下仍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激光 溅射喷涂 黑色TiO2 纳米材料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明胶共混体系的静电纺丝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瑾 赵玉平 +1 位作者 张伟 袁晓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1-395,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PLGA)/明胶(Gt)的复合超细纤维,考察了溶液浓度、电压及流速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明胶比例的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干湿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溶液浓度0.12g/mL,电压7.5kV,流速0.8mL/h条件下...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PLGA)/明胶(Gt)的复合超细纤维,考察了溶液浓度、电压及流速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明胶比例的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干湿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溶液浓度0.12g/mL,电压7.5kV,流速0.8mL/h条件下,所得PLGA/Gt复合纤维直径较小,粗细较均匀且缺陷少.含有明胶的复合纤维直径远小于PLGA单纺纤维直径,明胶的加入降低了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了膜的亲水性.经PBS浸泡后,复合膜的弹性得到加强.明胶质量分数为5%和10%时,纤维直径分布较窄,当明胶的质量分数增加至15%时,纤维的直径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 明胶 静电纺丝 复合纤维 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增韧改性PA6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振宏 王静江 +2 位作者 唐雄峰 张吉图 袁晓燕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接枝马来酸酐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对增韧改性尼龙6(PA6)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PA6的拉伸模量和强度及弯曲模量和强度均有所下降,但冲出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显著提高;增韧改性后PA6断面形貌明... 研究了接枝马来酸酐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对增韧改性尼龙6(PA6)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PA6的拉伸模量和强度及弯曲模量和强度均有所下降,但冲出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显著提高;增韧改性后PA6断面形貌明显成韧性断裂,且其熔体流动速率随POE-g-MAH含量增加而下降;当POE-g-MAH质量分数为25%时,增韧PA6的综合性能最佳,可用作PA柔性管材专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6 增韧 POE-G-MAH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钛合金生物学及机械性能评述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欣 魏强 +1 位作者 李长义 张连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7-60,共4页
从生物学和力学性能角度出发,评述了生物医用钛合金实现特定生理功能需具有不同性能要求。以硬组织替代、介入性治疗钛合金及口腔修复用钛合金在生物学性能要求上的不同和在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为例,结合医用钛合金设计制造的... 从生物学和力学性能角度出发,评述了生物医用钛合金实现特定生理功能需具有不同性能要求。以硬组织替代、介入性治疗钛合金及口腔修复用钛合金在生物学性能要求上的不同和在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为例,结合医用钛合金设计制造的具体实例,阐明了钛合金生物医用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为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分类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学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钛掺杂二氧化锡微球及其乙醇气敏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2 位作者 李娜 王雪峰 毛晶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06-2010,共5页
以SnCl2·2H2O和TiCl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掺杂SnO2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材料对乙醇的气敏性。结果表明,所得钛掺杂SnO2微球呈四方金红石结构,钛离子掺... 以SnCl2·2H2O和TiCl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掺杂SnO2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材料对乙醇的气敏性。结果表明,所得钛掺杂SnO2微球呈四方金红石结构,钛离子掺入并没有改变SnO2晶体结构,也无新晶相出现;由钛掺杂SnO2微球制得的气敏元件在工作温度350℃条件下,对乙醇有较高灵敏度,如对50 ppm乙醇的灵敏度为2.053,响应时间在10 s内,恢复时间也在3 min内;并对其气敏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钛掺杂SnO2微球 乙醇 气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猝灭法快速检测金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永强 李娜 毛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7-170,共4页
水热法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发现,金霉素的吸收光谱与Cd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有较好重叠,金霉素和CdTe量子点之间因发生内滤效应导致CdTe量子点的荧光被有效猝灭,从而将金霉素的光吸收信号转变为高灵敏的荧光信号,据此建立一... 水热法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发现,金霉素的吸收光谱与Cd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有较好重叠,金霉素和CdTe量子点之间因发生内滤效应导致CdTe量子点的荧光被有效猝灭,从而将金霉素的光吸收信号转变为高灵敏的荧光信号,据此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金霉素含量的荧光猝灭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Te量子点对金霉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0×10^-7-1.0×10^-5mol/L,相关系数为0.9994,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方法可用于鸡肉中金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6.2%~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金霉素 内滤效应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介导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增强脑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原续波 康春生 +3 位作者 李菲 浦佩玉 钟跃 盛京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3-838,共6页
以树形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为载体,与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静电复合形成平均粒径为51 nm的复合体,以U251胶质瘤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研究了PAMAM介导ASODN体外瘤细胞转染效果.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表明,纳... 以树形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为载体,与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静电复合形成平均粒径为51 nm的复合体,以U251胶质瘤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研究了PAMAM介导ASODN体外瘤细胞转染效果.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表明,纳米复合物可以被胶质瘤细胞吞噬.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SODN在瘤细胞内高效转染,使EGFR表达下调至9.0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2%.但是,EGFR表达下调只能使胶质瘤细胞有限凋亡.以ASODN/PAMAM预先处理胶质瘤细胞,再与卡氮芥联用,可明显增强BCNU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在同等瘤细胞抑制条件下,卡氮芥用量可降低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胺 寡核苷酸 胶质瘤 转染 化疗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荧光增敏法测定新霉素含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永强 李娜 毛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7-520,共4页
在水溶液中制备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基于新霉素对CdTe QDs的荧光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新霉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考察了缓冲体系及pH值、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等多种条件下新霉素对CdTe QDs的荧光增敏效应。结果表明,在p... 在水溶液中制备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基于新霉素对CdTe QDs的荧光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新霉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考察了缓冲体系及pH值、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等多种条件下新霉素对CdTe QDs的荧光增敏效应。结果表明,在pH=7.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当CdTe QDs溶液为3.5×10-6 mol·L-1、反应时间为5min时,新霉素浓度在1.0×10-8-10.0×10-8 mol·L-1范围内与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2.6×10-10 mol·L-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实际样品中新霉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新霉素 荧光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体中结晶紫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永强 李娜 毛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用水热法合成CdTe量子点(QDs),基于结晶紫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结晶紫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结晶紫浓度在1.0~10.0μmol·L^-1范围内与CdTe Q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用水热法合成CdTe量子点(QDs),基于结晶紫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结晶紫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结晶紫浓度在1.0~10.0μmol·L^-1范围内与CdTe Q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6,检出限为0.026μmol·L^-1。该方法用于水样中结晶紫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2%~103.1%。同时,对结晶紫和CdTe QDs之间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发现CdTe QDs的发射光谱与结晶紫的吸收光谱能够有效重叠,且二者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可建立以CdTe QDs为供体,结晶紫为受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荧光猝灭 结晶紫 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SnS4纳米片的两步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18
作者 毛永强 胡美娜 +2 位作者 李娜 李博君 毛晶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91-1795,共5页
先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液相离子交换法,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两步法制备Cu_2ZnSnS_4(CZTS)纳米片,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等表征手... 先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液相离子交换法,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两步法制备Cu_2ZnSnS_4(CZTS)纳米片,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等表征手段对所得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化学组分及光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四方晶型CZTS纳米片,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全波段吸收,经计算其禁带宽度约1.51 eV。此外,对CZTS纳米片的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ZnSnS4 纳米片 光学性能 禁带宽度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CoO纳米棒及其光学性能
19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2 位作者 张浩 毛晶 李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55-2259,2265,共6页
以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棒为模板,采用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形貌可控、结晶性良好的CoO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产物的物... 以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棒为模板,采用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形貌可控、结晶性良好的CoO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化学成分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立方相CoO纳米棒,直径在100~150 nm之间,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通过计算得其光学带隙为2.70 e V。此外,能谱分析线扫描探讨阳离子交换机理的研究表明,高温促使Co2+逐步取代Zn2+,导致ZnO纳米棒完全转变为CoO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阳离子交换 CoO纳米棒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聚乙烯醇的电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亮 唐功文 +5 位作者 苏峻峰 郝欣 张源 史辰露 蒋瑞 袁晓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1-814,共4页
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聚乙烯醇(PVA)的电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溶液性质和甘油的加入对SPI/PVA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并对SPI/PVA电纺膜进行了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甘油可以提高SPI/PVA的可电纺性,同时使SPI/PVA电纺膜的拉... 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聚乙烯醇(PVA)的电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溶液性质和甘油的加入对SPI/PVA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并对SPI/PVA电纺膜进行了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甘油可以提高SPI/PVA的可电纺性,同时使SPI/PVA电纺膜的拉伸强度从不含甘油的(5.17±0.62)MPa下降到含有甘油的(1.67±0.21)MPa,而伸长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聚乙烯醇 电纺 溶液性质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