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增强型喷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方承超 赵军 +2 位作者 徐律 孙克涛 孙世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对太阳能为热源的增强型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进行了初步实验。在90℃热源、12℃蒸发温度和2000W制冷量的额定工况下,喷射系数可达0.651,整个系统的COP值达0.334,比传统的纯喷射制冷循环的CO... 对太阳能为热源的增强型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进行了初步实验。在90℃热源、12℃蒸发温度和2000W制冷量的额定工况下,喷射系数可达0.651,整个系统的COP值达0.334,比传统的纯喷射制冷循环的COP值(0.23)提高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 制冷系统 太阳能 喷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赵军 马一太 +1 位作者 郑宗和 方承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6-310,共5页
一套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实验装置,四季能提供50℃热水,致热系数COP约达3,通过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供暖或空调功能,会使其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泵 水加热器 供热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空调系统中碳氢化合物替代HCFC22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怀信 李丽新 +1 位作者 王康迪 赵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小型空调系统中HCFC2 2替代为应用背景 ,对碳氢化合物 (HCs)及其混合物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循环分析 ,表明HC12 70、HC2 90、HC12 70 /HC2 90、HC12 70 /HC6 0 0a、HC2 90 /HC6 0 0a等具有在空调系统中替代HCFC2 2的潜力。对容积制冷量... 以小型空调系统中HCFC2 2替代为应用背景 ,对碳氢化合物 (HCs)及其混合物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循环分析 ,表明HC12 70、HC2 90、HC12 70 /HC2 90、HC12 70 /HC6 0 0a、HC2 90 /HC6 0 0a等具有在空调系统中替代HCFC2 2的潜力。对容积制冷量与HCFC2 2相近的HCs,在HCFC2 2窗机中进行了灌注式替代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HCs的性能指标全面优于HCFC2 2。对不同工质间的公平实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化合物 空调循环 HCFC22 HCS 可燃性 灌注式替代 优化替代 安全性 空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华军 赵军 沈亮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4,共3页
针对一个3715 m2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系统运行特性的长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长期运行条件下,热泵机组平均COP分别为3.55(冬季)和2.80(夏季),冬季工况和夏季工况的系统COP分别呈递增和递减趋势,且变化规律可表述为指数形式。与冬季工况... 针对一个3715 m2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系统运行特性的长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长期运行条件下,热泵机组平均COP分别为3.55(冬季)和2.80(夏季),冬季工况和夏季工况的系统COP分别呈递增和递减趋势,且变化规律可表述为指数形式。与冬季工况相比,夏季工况的系统COP波动较大,而且在初始阶段存在一个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长期性能 长期实验 负荷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加工表面强化管管外全凝与部分凝结换热实验 被引量:7
5
作者 史维秀 李惟毅 +2 位作者 谈西峰 云海涛 潘利生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9-534,共6页
以强化传热为目的,对两种机械加工表面强化管——强化管Ⅰ和强化管Ⅱ进行研究.在全凝工况下对该强化传热管与光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表面特殊结构对强化传热的影响,并在部分凝结工况下对强化管的换热情况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强化管... 以强化传热为目的,对两种机械加工表面强化管——强化管Ⅰ和强化管Ⅱ进行研究.在全凝工况下对该强化传热管与光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表面特殊结构对强化传热的影响,并在部分凝结工况下对强化管的换热情况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强化管能明显提高冷凝传热效果.在测定的雷诺数范围内,以水蒸气为冷凝介质,强化管Ⅰ和强化管Ⅱ的管外凝结传热系数分别约为光管的2.89倍和1.75倍,总传热系数分别约为光管的1.89倍和1.33倍;酒精作为冷凝介质,管径19,mm时部分凝结传热系数分别是全凝工况冷凝传热系数的2.1~3.0倍和1.5~2.0倍,管径25,mm时分别是全凝工况的2.0~3.0倍和1.8~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换热 全凝 部分凝结 冷凝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增压喷射制冷循环的性能评价与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军 方承超 +3 位作者 马一太 齐锡龄 刘立平 陈忠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出发,对增压喷射制冷循环与纯喷射循环、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太阳能 增压喷射 制冷循环 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严雨林 王怀信 郭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60-1365,共6页
以中低温地热资源的高效和经济利用为背景,在以涡旋膨胀机为膨胀部件的有机朗肯循环实验系统上,以R245fa为工质,在热源水进口温度、冷凝压力保持一定的条件下,实验考查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随工质蒸发压力和膨胀机转速的变化规律。结果... 以中低温地热资源的高效和经济利用为背景,在以涡旋膨胀机为膨胀部件的有机朗肯循环实验系统上,以R245fa为工质,在热源水进口温度、冷凝压力保持一定的条件下,实验考查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随工质蒸发压力和膨胀机转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工质蒸发压力和膨胀机转速取值均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分别存在最优蒸发压力和最优膨胀机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地热 有机朗肯循环 蒸发压力 涡旋膨胀机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郝志勇 曾子平 舒歌群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3期209-216,共8页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的多种形式,构造了以内燃机转速为参考输入的频域状态观测器,导出了满足控制目标最优的必要条件及相应的控制律,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控制扭振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并在实际内燃机曲轴轴系...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的多种形式,构造了以内燃机转速为参考输入的频域状态观测器,导出了满足控制目标最优的必要条件及相应的控制律,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控制扭振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并在实际内燃机曲轴轴系上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优良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 扭振 振动主动控制 减振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除湿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惟毅 董岩 方承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1-395,共5页
介绍了液体除湿实验系统 ,采用氯化钙溶液作除湿剂 ,除湿设备为装有不锈钢波纹孔板规整填料的填料塔。实验研究了除湿剂的流量。
关键词 液体除湿 氯化钙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方承超 孙克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对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得到系统各主要部件的传热传质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模拟程序,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各参数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系统在高温高湿地区及大通风量下与压缩式空调系统相比的优势。
关键词 液体除湿 空调系统 太阳能空调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模型仿真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立平 赵军 张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601,共6页
考虑了集热器中制冷剂压降的存在,利用平衡均相理论建立了太阳能集热/蒸发器的两相流模型,同时建立了压缩机、冷凝器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集热器中制冷剂的压降、集热器的类型、集热面积、太阳能辐照度、环境温度、压缩机容积以... 考虑了集热器中制冷剂压降的存在,利用平衡均相理论建立了太阳能集热/蒸发器的两相流模型,同时建立了压缩机、冷凝器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集热器中制冷剂的压降、集热器的类型、集热面积、太阳能辐照度、环境温度、压缩机容积以及冷凝温度等因素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热工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改善系统性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膨式 太阳能热泵 两相流模型 热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能道路融雪化冰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华军 赵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建立了一套小型地热能道路融雪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融化实验。结果表明,路面融化面积比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静止期、启动期和加速期。临界融化面积比与冰雪物理特性有关。当流体加热温度和环境条件相同时,平均融化速率大小顺序... 建立了一套小型地热能道路融雪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融化实验。结果表明,路面融化面积比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静止期、启动期和加速期。临界融化面积比与冰雪物理特性有关。当流体加热温度和环境条件相同时,平均融化速率大小顺序为:碎冰>实冰>人工雪>自然雪。当冰雪面积和厚度相同时,融化时间快慢顺序为:自然雪>人工雪>碎冰>实冰。与提高流体加热温度相比,合理设置待融时间可以更有效地缩短融化时间。采用35~40℃的地热尾水来实现道路融雪化冰是完全可行的,且有利于能量梯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融雪化冰 融雪速率 融雪时间 待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热能发电技术的热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安青松 史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3,92,共6页
中低温热能的发电利用是太阳能、地热能转换利用及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热源温度、循环方式及技术特点出发,对典型的几种热功转换循环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基于热源温度和装机容量的划分归纳出了各个循环适用定位,同时指... 中低温热能的发电利用是太阳能、地热能转换利用及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热源温度、循环方式及技术特点出发,对典型的几种热功转换循环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基于热源温度和装机容量的划分归纳出了各个循环适用定位,同时指出了对于350℃温度以下中低温热能,适合采用ORC和Kalina循环。最后从热力学分析角度,分析了两种循环下不同压力范围下,膨胀机入口温度与循环热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ORC更适合于工业余热、太阳能等中低温热能的转换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热能 热力循环 工质 ORC KALINA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东奇 王怀信 潘利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5-1330,共6页
针对90℃热水型余热,以R123为工质,对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的径流式汽轮机的喷嘴进行一维稳定流动分析,以单位质量热源水的发电量(比净功)最大为目标函数,开展ORC变工况实验研究。研究表明:R123的临界压力比为0.59—0... 针对90℃热水型余热,以R123为工质,对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的径流式汽轮机的喷嘴进行一维稳定流动分析,以单位质量热源水的发电量(比净功)最大为目标函数,开展ORC变工况实验研究。研究表明:R123的临界压力比为0.59—0.67,随工质压力的增大有小幅上升,实验系统需采用缩放喷嘴。系统比净功受换热性能,汽轮机效率,传动.发电效率以及系统总功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实验中变蒸发压力最优工况为:蒸发压力O.46MPa,比净功0.40kJ/kg;变冷凝压力最优工况为:冷凝压力0.11MPa,系统比净功0.76k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径流式汽轮机 喷嘴 临界压力比 实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经济器的两级压缩式热泵系统中高温工况循环性能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潘利生 王怀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08-1913,共6页
以带经济器的两级压缩式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循环性能较好,有代表性的中高温热泵工质HFC152a和HFC245fa为系统循环工质,通过理论循环计算,分析此热泵系统应用于中高温工况的优势,并优化系统中间压力。结果表明:在中高温热泵工况下,带... 以带经济器的两级压缩式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循环性能较好,有代表性的中高温热泵工质HFC152a和HFC245fa为系统循环工质,通过理论循环计算,分析此热泵系统应用于中高温工况的优势,并优化系统中间压力。结果表明:在中高温热泵工况下,带经济器的两级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性能较常规单级压缩式热泵有较大提高,在蒸发温度55℃,冷凝温度100℃时,在最优中间压力下,HFC152a和HFC245fa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COPh分别提高15.2%和12.4%,同时在压缩机排气温度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器 两级压缩 中高温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传热窄点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力 朱禹 王晓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蒸发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明确了蒸发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蒸发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明确了蒸发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蒸发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蒸发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蒸发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机率;以R409A和R407D为例,计算了制冷剂和换热流体在蒸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最后针对2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制冷剂 蒸发 传热窄点 空调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传热窄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力 朱禹 +1 位作者 王晓东 韩建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50-2454,共5页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冷凝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明确了冷凝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冷凝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明确了冷凝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冷凝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冷凝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冷凝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概率。最后,针对10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为合理选择制冷剂和设计运行工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制冷剂 冷凝 传热窄点 空调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与空气流量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毛润治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73-281,共9页
对三种空气流冲刷盖板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热性能与空气流量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获得了一些对测试和使用空气集热器有用的结论。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集热器 热性能 流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沸制冷剂非完全冷凝现象的假想及判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力 朱禹 +1 位作者 高攀 张了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27-2732,共6页
为了探讨空调系统中非共沸制冷剂的变工况循环特性,揭示系统循环参数与冷凝器中的换热流体温度和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实验现象,即在换热流体进口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性能系数(COP)随... 为了探讨空调系统中非共沸制冷剂的变工况循环特性,揭示系统循环参数与冷凝器中的换热流体温度和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实验现象,即在换热流体进口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性能系数(COP)随换热流体流量的逐步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特性,为解释此现象提出了制冷剂非完全冷凝的假想。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非共沸制冷剂非完全冷凝的理论判据,并将该判据推广应用到了15种已商品化的非共沸制冷剂上,预测了这些制冷剂发生非完全冷凝现象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制冷剂 非完全冷凝 判据 极限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换热特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09-1313,共5页
为了揭示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换热特性,探明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制冷剂的冷凝物性参数.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冷凝过程... 为了揭示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换热特性,探明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制冷剂的冷凝物性参数.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冷凝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进而计算出制冷剂和换热流体在冷凝过程中的温差.通过归纳沿程位置的温差变化,得到它的变化规律,为合理设计冷凝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制冷剂 冷凝 温度分布 空调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