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承谱 陈金水 叶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0期22-24,共3页
基于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工程实践教学内涵,构建体现工程实践的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综合工程实践教育和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了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三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结果表明,新的教学... 基于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工程实践教学内涵,构建体现工程实践的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综合工程实践教育和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了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三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结果表明,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 综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首例基坑工程承压含水层回灌实测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郑刚 曾超峰 +3 位作者 刘畅 史小锐 宗超 薛秀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91-495,共5页
通过开展天津某基坑工程抽水试验,观测到场区第一、二承压含水层间有一定水力联系。而基坑止水帷幕并未截断第二承压含水层,为防止或减小坑内降水引起的坑外重点保护建筑的沉降,将基于沉降控制的回灌技术运用于该基坑工程中,在被保护建... 通过开展天津某基坑工程抽水试验,观测到场区第一、二承压含水层间有一定水力联系。而基坑止水帷幕并未截断第二承压含水层,为防止或减小坑内降水引起的坑外重点保护建筑的沉降,将基于沉降控制的回灌技术运用于该基坑工程中,在被保护建筑四周布置5口回灌井进行承压层回灌。现场监测资料表明,回灌井运行正常,回灌速率稳定,对埋深24~46 m的第一、二承压层的单井自然回灌量为24~72 m3/d,回灌过程中承压层最大水位抬升约6 m,且承压含水层水位升降与被保护建筑物隆沉之间呈现出很强相关性和同步性。本次回灌是天津市首个在基坑工程中开展基于沉降控制的承压含水层回灌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控制 基坑工程 承压含水层回灌 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牛占文 王树新 郑尚龙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99-1002,共4页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以高等级公路施工工程机械为对象 ,采用无线电通讯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 ,研究由沥青拌和设备、摊铺机、振动压路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单机所组成机群的智能化...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以高等级公路施工工程机械为对象 ,采用无线电通讯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 ,研究由沥青拌和设备、摊铺机、振动压路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单机所组成机群的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结构、知识表达方法、推理过程、系统功能实现等关键技术。最终实现对施工机群的实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减少施工机械故障停机 ,提高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工程机械 机群 面向对象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M/GPRS的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监测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占文 王树新 +1 位作者 郑尚龙 李学忠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8-62,共5页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监测诊断以移动作业的工程机械为对象,采用GSM/GPRS网络通讯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等技术,研究由沥青拌和设备、摊铺机、振动压路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单机所组成机群的智能化...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监测诊断以移动作业的工程机械为对象,采用GSM/GPRS网络通讯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等技术,研究由沥青拌和设备、摊铺机、振动压路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单机所组成机群的智能化监测诊断系统的体系结构、诊断流程、人-机共栖协同诊断等关键技术。最终实现对施工机群的实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减少施工机械故障停机,提高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GPRS 故障诊断 工程机械 机群 人-机共栖 网络通讯 计算机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etri网对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工程机械机群工作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洪礼 李金洪 高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2,共4页
用多智能主体技术可以实现机群的最大智能化,但它放松了对集中式、规划、顺序控制的限制,提供了分散控制、应急和并行处理,这决定了机群工作流的异步性和并发性。而Petri网技术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对并行、异步、分布、并发的机群... 用多智能主体技术可以实现机群的最大智能化,但它放松了对集中式、规划、顺序控制的限制,提供了分散控制、应急和并行处理,这决定了机群工作流的异步性和并发性。而Petri网技术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对并行、异步、分布、并发的机群工作流进行动态的模拟,从而提出有效的机群工作流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多智能主体 工程机械机群 工作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机群多智能主体容错调度研究
6
作者 王洪礼 许晖 +1 位作者 郭龙 许佳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2,共3页
以工程机械机群多智能主体系统为例,介绍了在此系统上实现的一种容错调度技术。将大型施工机群的复合主体抽象简化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具体设定了各个单机主体的功能,并结合单机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了以主控主体为核心的混合实时任务容... 以工程机械机群多智能主体系统为例,介绍了在此系统上实现的一种容错调度技术。将大型施工机群的复合主体抽象简化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具体设定了各个单机主体的功能,并结合单机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了以主控主体为核心的混合实时任务容错调度。通过充分利用周期任务的剩余处理机时间调度非周期任务和主动备份与被动备份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单机数,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工程机械 容错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新型换挡变速器(YB1502)研究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纪红 张冠伟 王福山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4-46,共3页
介绍了YB1502电液换挡变速器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法,对负荷的确定、齿轮强度、花键强度、轴的强度、离合器等变速器主要参数进行计算与校核。重点对变速器的齿轮进行了优化设计探讨,通过优化设计建模、实际计算应用,提高了产品结构... 介绍了YB1502电液换挡变速器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法,对负荷的确定、齿轮强度、花键强度、轴的强度、离合器等变速器主要参数进行计算与校核。重点对变速器的齿轮进行了优化设计探讨,通过优化设计建模、实际计算应用,提高了产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变速器 自动变速技术 新型电液换挡变速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代宝民 杨佩芳 +6 位作者 刘圣春 赵瑞瑞 曹羽 赵霖 李诚展 赵东鹏 肖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EJ-IMS系统存在最大COP、最优过冷度和排气压力。EJ-IMS系统的最优过冷度比集成机械过冷系统(IMS)低26.44%~39.21%,最优排气压力比基本系统(BASE)和带引射器系统(EJ)低0.27%~9.37%。相比3种常规系统,EJ-IMS系统的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6.09%~37.74%和6.75%~46.02%。EJ-IMS系统的供暖性能系数(HSPF)相对3种系统提高6.89%~29.61%,其更适用于严寒地区。可为高效CO_(2)供暖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机械过冷 引射器 跨临界CO_(2) 热泵 供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机械力下G-actin的弹塑性力学特性与动态构象特征研究
9
作者 马钰淇 苏梓南 +2 位作者 吕守芹 潘君 崔玉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2-92,共1页
目的探究G-actin受到外部低机械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力学性质、分子内相互作用改变机理及G-actin整体与局部的动态构象变化规律。方法结合磁镊拉伸实验与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并分析了G-actin在外部低机械力条件下的力学响应机制。首先... 目的探究G-actin受到外部低机械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力学性质、分子内相互作用改变机理及G-actin整体与局部的动态构象变化规律。方法结合磁镊拉伸实验与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并分析了G-actin在外部低机械力条件下的力学响应机制。首先,通过磁镊以不同拉力加载速率拉伸G-actin样品,获得了对应的力-拉伸长度曲线,统计其去折叠率分布特征和规律。其次,使用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与实验相同的加载条件,获得了G-actin受力和变形关系及分子内相互作用力。进一步详细分析G-actin整体、局部构象变化与分子内相互作用力变化规律。结果实验与模拟研究揭示了G-actin在外部低机械力作用下的分子内相互作用力、力学响应规律与分子构象的变化特征。确定了其应力应变响应模式及弹性模量、弹性极限、持久伸长量等弹塑性力学参数。验证了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更适用于连续介质层面研究肌动蛋白力-拉伸长度的力学模型。结论第一次通过实验方法得到低机械力下G-actin弹塑性力学性质,第一次用提出采用G-actin分子内相互作用力为主要参数,研究G-actin分子力与分子构象变化的力学响应机制。研究成果为肌动蛋白的展开与折叠过程提供了参考,为大分子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力学 弹性极限 构象变化 机械力作用 肌动蛋白 应力应变响应 局部构象 分子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智能制造工厂的AGV智慧物料传输与调度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孝飞 郭捷 +4 位作者 魏灿名 金翔 赵飞 王磊 梅雪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4-535,共22页
介绍了3C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了3C智能制造过程中物料传输与调度的技术要求、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AGV的技术发展及其在智能工厂的应用进展,重点探讨了3C智能制造工厂中AGV物料传输与调度的关键技术,... 介绍了3C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了3C智能制造过程中物料传输与调度的技术要求、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AGV的技术发展及其在智能工厂的应用进展,重点探讨了3C智能制造工厂中AGV物料传输与调度的关键技术,包括AGV物料传输任务数据库、路径规划、多机协同调度、动态调度管控、AGV调度管理系统等。最后,对3C智能制造工厂的AGV智慧物料传输与调度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以及高集成化的技术趋势,以促进3C制造业的数智化、高效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制造 物料传输 AGV 动态调度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及一种测评方法
11
作者 杨建军 柳东威 +3 位作者 李菁元 柳邵辉 张飞龙 王梦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为了推动汽车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研究了插电式和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测试评价方法。提出了用于道路预见性技术使用的地图数据信息及其标准化;采用全局动态规划算法,得到荷电状态(SOC)参考曲线;基... 为了推动汽车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研究了插电式和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测试评价方法。提出了用于道路预见性技术使用的地图数据信息及其标准化;采用全局动态规划算法,得到荷电状态(SOC)参考曲线;基于比例积分(PI)控制,实现参考SOC的跟踪控制;基于仿真结果分析初始SOC(20%~30%)、测试工况和测试里程等影响因素,提出转鼓实验法,实现标准化测试评价。对某车辆的转鼓测试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车辆的转鼓测试,节能3.97%,SOC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从而,证明了转鼓测试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汽车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 能量管理 转鼓测试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锥齿轮热致齿面加工误差建模及实验验证
12
作者 景秀并 王徉扬 +3 位作者 邢侃 李正霖 宋晓菲 王福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5-1106,共12页
为了研究五轴数控铣齿机热误差对螺旋锥齿轮齿面误差的影响,基于传统铣齿机的加工原理与啮合理论,构建展成法铣齿加工运动模型和螺旋锥齿轮齿面方程,并利用旋转投影法推得理论齿面的离散点坐标.通过构建五轴数控铣齿机与传统铣齿机的运... 为了研究五轴数控铣齿机热误差对螺旋锥齿轮齿面误差的影响,基于传统铣齿机的加工原理与啮合理论,构建展成法铣齿加工运动模型和螺旋锥齿轮齿面方程,并利用旋转投影法推得理论齿面的离散点坐标.通过构建五轴数控铣齿机与传统铣齿机的运动等效关系,获得齿面离散点对应的各运动轴坐标.基于多体理论和热特性实验数据,建立五轴数控铣齿机的空间热误差模型,求得机床末端刀尖点-工件的相对误差,进而构建机床热误差与螺旋锥齿轮齿面误差的映射关系,获得齿面预测误差.现场试切实验表明,预测误差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2.57μm,齿面偏差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预测机床热误差影响下的螺旋锥齿轮齿面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啮合原理 齿面误差方程 多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和多级连续恒值准零刚度隔振方法
13
作者 赵峰 康艳红 +2 位作者 曹心煜 杜文辽 曹树谦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8-1733,共16页
准零刚度隔振器具有高静态和低动态刚度特性,在低频隔振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具有非线性刚度特性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在承载质量变化时,导致动态刚度增大从而降低低频隔振性能,不适用于变承载质量隔振工况.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拉簧和斜杆提出一... 准零刚度隔振器具有高静态和低动态刚度特性,在低频隔振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具有非线性刚度特性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在承载质量变化时,导致动态刚度增大从而降低低频隔振性能,不适用于变承载质量隔振工况.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拉簧和斜杆提出一种具备恒值准零刚度特性的隔振器,通过静态分析获得的刚度表达式推导出两个准零刚度参数条件,可实现恒值准零刚度、恒值零刚度或恒力和非线性准零刚度特性;进而基于恒值准零刚度提出了多级连续恒值准零刚度隔振方法.采用谐波平衡法和增量谐波平衡法分别对运动方程求解并得到位移传递率.制作了单级和多级恒值准零刚度实验样机,开展两种机制的变承载质量隔振实验研究.第一种为单级恒值准零刚度机制的隔振实验,适用于小幅变承载质量,如设计承载质量的10%以内;第二种为多级连续恒值准零刚度机制的隔振实验,适用于大幅变承载质量,如设计承载质量的32%及以上.两种隔振机制为准零刚度隔振器在变承载质量工况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隔振器 变承载质量 多级准零刚度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袁德奎 宁慧慧 +1 位作者 王喆 王耀宏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76-1082,共7页
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AVF钙化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会引起AVF功能障碍、降低AVF的存活率、导致手术失败,然而关于AVF钙化的机制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AVF钙化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充分.研究血流动力学参数与... 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AVF钙化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会引起AVF功能障碍、降低AVF的存活率、导致手术失败,然而关于AVF钙化的机制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AVF钙化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充分.研究血流动力学参数与AVF钙化之间的关系,可为早期预测钙化位置提供依据.本文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得的患者AVF数据,用MIMICS 17软件重构了患者血管的三维几何模型,并对得到的三维几何模型的表面进行了光滑处理;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相应的多普勒超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取前11阶重构得到的流速作为桡动脉进出口流速;根据以上基础,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ANSYS Fluent中基于不可压缩非牛顿流体的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求解血管内的流场.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血管壁面剪切应力τW分布图、振荡剪切指数Ios、平均剪切应力τa和相对停留时间tRR.对以上指标与病人实际钙化区域进行对比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Ios值较高且τa值较低的区域,血管壁更倾向于钙化,综合Ios和τa这2个指标可判断血管壁某区域是否倾向于发生钙化;tRR可以作为描述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单一指标,但在预测钙化发生位置的问题中并没有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仅可以辅助Ios和τa预测钙化出现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钙化 壁面剪切应力 振荡剪切指数 平均剪切应力 相对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器涡轮非设计工况多目标气动优化
15
作者 刘正先 高浩 +2 位作者 李孝检 程江华 郭磊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为提升某车用特种发动机变工况热力性能,针对其增压器涡轮,基于纯径向造型设计,开展了非设计工况多目标气动优化。采用单参数分析、最优拉丁超立方取样、Kriging代理模型以及梯度变异混合优化算法构建了涡轮多目标气动优化方法,在不损... 为提升某车用特种发动机变工况热力性能,针对其增压器涡轮,基于纯径向造型设计,开展了非设计工况多目标气动优化。采用单参数分析、最优拉丁超立方取样、Kriging代理模型以及梯度变异混合优化算法构建了涡轮多目标气动优化方法,在不损失涡轮设计工况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非设计工况等熵效率和比功率的提升。优化后涡轮在大膨胀比工况点等熵效率提高2.03%、比功率提升2.78%。引入熵产率理论并结合涡轮流场分析,得出气动性能提升的机理:转子入口攻角减小、尾缘附近流动均匀性提升,入口及尾缘附近流动分离改善、高熵产率区域减小,气动损失降低;转子出口相对马赫数降低,余速损失减小,等熵效率提升;叶片吸力面载荷降低,前缘负载荷问题改善,转子整体扭矩增大,涡轮比功率提高。文章为增压器涡轮非设计工况气动优化及流动新机理解析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器涡轮 纯径向造型 非设计工况 多目标气动优化 熵产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孪生模型的数控机床轮廓误差预测方法
16
作者 田颖 湛杨 +4 位作者 岳辰 葛璐 王太勇 崔桐成 赵志丹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2-2401,共10页
为了提升数控机床轮廓误差的实时预测精度,提出一种机理数据融合驱动的数字孪生模型。首先构建包含伺服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机理模型,用于描述进给系统在数控系统插补指令下的动态响应;其次,建立结合多任务学习的时序数据驱动模型,构建融... 为了提升数控机床轮廓误差的实时预测精度,提出一种机理数据融合驱动的数字孪生模型。首先构建包含伺服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机理模型,用于描述进给系统在数控系统插补指令下的动态响应;其次,建立结合多任务学习的时序数据驱动模型,构建融合机理模型孪生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特征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多时间步残差补偿修正机理模型的位置预测值,从而提高孪生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设计了多组空间运动轨迹进行了模型验证实验,并对不同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融合孪生模型能够在轮廓误差多个时间步的预测任务中均保持较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误差预测 数字孪生模型 多任务学习 多时间步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环PID的共轴双旋翼舵机控制算法优化
17
作者 李隆 李勃达 +3 位作者 孙海龙 郭颜东 曹建波 何柏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166-9172,共7页
共轴双旋翼舵机控制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其控制精度在操纵飞行姿态时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普通舵机在飞机独特的飞行环境适应性方面有所欠缺,其跟踪偏角精确度及稳定性仍有待提高。通过分析微型无人机操纵原理和结... 共轴双旋翼舵机控制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其控制精度在操纵飞行姿态时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普通舵机在飞机独特的飞行环境适应性方面有所欠缺,其跟踪偏角精确度及稳定性仍有待提高。通过分析微型无人机操纵原理和结构,分别建立了位置环、电流环双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舵机控制系统和转变位置环模糊PID舵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结合实际飞行工况,运用Fuzzy编辑和Simulink模块进行仿真,分析共轴双旋翼操纵舵机控制系统的动静态特性。结果表明:具有电流环PID、位置环模糊PID控制的舵机控制系统较双PID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减少了28.6%,调整时间减少了28%,响应速度更快;同时模糊PID参数实时调节跟踪变化,能更快适应共轴双旋翼复杂多变的飞行条件。获得的基于双环模糊PID控制系统展现出较高的精确度,满足复杂工况下工作稳定、准确和鲁棒性好的要求,对共轴双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双旋翼 舵机 模糊PID控制 SIMULINK仿真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性能评价
18
作者 王勇 黄世瑞 +5 位作者 张晶 张立峰 李晨 余文沁 李贺 王太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95,共5页
为研究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加工性能,提出一种正多边形磨削轨迹的组合实验方法。采用干式、浇注式和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3种不同冷却条件对氧化铝陶瓷进行磨削实验,比较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及磨削深度对磨削力和... 为研究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加工性能,提出一种正多边形磨削轨迹的组合实验方法。采用干式、浇注式和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3种不同冷却条件对氧化铝陶瓷进行磨削实验,比较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及磨削深度对磨削力和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削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下的磨削力最小,浇注式次之,干式最大;干式条件下的最大凹坑长度为40μm,而采用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条件下的最大凹坑长度减少至10μm,且能观察到连续的塑性断裂。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在改善氧化铝陶瓷磨削性能、提高表面加工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流体 微量润滑 氧化铝陶瓷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切变对舰载系留无人机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素侠 朱清荣 吴思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69-1075,共7页
舰载系留无人机工作在海洋上,必定会受到海洋上风的作用.海洋风场中存在着垂直切变现象.为探究垂直切变对舰载系留无人机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本文忽略大气层结状态以及边界层厚度等因素,采用指数律模型来描述海洋风场的垂直切变,同时... 舰载系留无人机工作在海洋上,必定会受到海洋上风的作用.海洋风场中存在着垂直切变现象.为探究垂直切变对舰载系留无人机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本文忽略大气层结状态以及边界层厚度等因素,采用指数律模型来描述海洋风场的垂直切变,同时由于无人机与缆绳相互耦合,因此将无人机平台看作系留缆绳上端点的边界条件;将舰船的垂荡运动看作缆绳下端点的垂向激励,建立了垂直切变风场下舰载系留无人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切变指数下缆绳各位置处的最大张力以及无人机运动速度与位移,分析了切变指数对缆绳最大张力和无人机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张力沿缆绳的分布呈现非线性上升趋势;与不考虑切变的情况相比,切变指数为0.30时上端点的最大风速增大为1.37倍,缆绳最大张力减小了11.4%,说明风切变的影响不可忽略;3种风速下缆绳最大张力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缆绳最大张力都存在极小值,并且风速越大,缆绳张力曲线极小值处的切变指数越小;切变指数增加不会改变无人机的运动性质,无人机始终为倍周期运动,但会改变无人机的偏移量,在计算参数范围内,水平最大偏移增大了9.4 m,竖直最大偏移减小了3.1 m,以水平偏移为主.研究结果明确了风切变对舰载系留无人机系统的影响规律,为舰载系留无人机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安全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切变 舰载系留无人机系统 动力学响应 缆绳张力 无人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腔室复合弯曲气动网格软体驱动器解析建模与实验研究
20
作者 王福军 许东方 +1 位作者 王煜仲 梁存满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2,共8页
软体机器人具有灵活度高、人机交互安全等优势,在操作易碎物体和非结构化环境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气动软体驱动器是构建软体机器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特性直接影响到软体机器人的性能.针对气动网格型软体驱动器,从腔室侧壁膨胀角和驱动... 软体机器人具有灵活度高、人机交互安全等优势,在操作易碎物体和非结构化环境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气动软体驱动器是构建软体机器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特性直接影响到软体机器人的性能.针对气动网格型软体驱动器,从腔室侧壁膨胀角和驱动器弯曲角度的非线性关系出发,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Yeoh超弹性不可压缩材料的非线性本构方程,建立了多腔室气动网格软体驱动器的准静态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超弹性材料变形和多腔室侧壁膨胀接触几何非线性特点,能够准确描述不同输入气压与驱动器弯曲角度和顶端输出力的关系.根据仿生思想设计了一种多腔室复合弯曲多腔室气动网格驱动器结构,并基于该结构分别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对提出的解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解析模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实验结果最大差异均不超过10%.该气动网格软体驱动器解析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软体驱动器 理论模型 弯曲角度 顶端输出力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