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学科化改造——对跨学科组织另类转型战略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申超 张帆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1,F0003,共11页
跨学科组织的学科化改造现象是中国大学中一种独特的组织现象。从组织社会学的制度主义视角来看,作为案例组织的A大学某生态环境类跨学科组织之所以采取向地理学学科化方向改造的转型战略,是由于其在面对大学中的传统单一学科组织和跨... 跨学科组织的学科化改造现象是中国大学中一种独特的组织现象。从组织社会学的制度主义视角来看,作为案例组织的A大学某生态环境类跨学科组织之所以采取向地理学学科化方向改造的转型战略,是由于其在面对大学中的传统单一学科组织和跨学科组织两种组织群体的趋同压力时被迫选择与弱趋同压力的跨学科组织群趋异而与强趋同压力的传统单一学科组织群趋同的结果。这种趋同是由我国独特的学科规范合法性压力和文化-认知合法性压力所共同促成的,而讲求效率的考量,又使案例组织在向地质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传统学科回归和靠拢的可能性兼具的情况下,做出集中建设地理学一门学科的战略选择。这一学科化改造的过程,既可以看作是案例组织对我国大学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本的治理格局的一种妥协,也可以看作是其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突围。对大学跨学科组织另类转型战略的解读,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在常规的跨学科组织发展思路之外的其他可能性,并对这种中国式的另类可能性进行辩证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组织 学科化改造 合法性机制 效率机制 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的上移——美国顶尖大学研究生核心素养的框架由来与培育路径
2
作者 申超 褚衍晴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5,共9页
与不少国家/国际组织主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倡导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同,美国部分顶尖大学以先声夺人之势,提出了研究生层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并构筑了较为系统的培育路径。这一核心素养框架总体上凸显了多元表述中蕴含三大共识性素养的特点... 与不少国家/国际组织主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倡导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同,美国部分顶尖大学以先声夺人之势,提出了研究生层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并构筑了较为系统的培育路径。这一核心素养框架总体上凸显了多元表述中蕴含三大共识性素养的特点,与全球范围内主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倡导的核心素养框架具有一脉相承的趋同色彩。它意味着面对21世纪日趋激烈和复杂的全球竞争,研究生的素养培育正在向着更全面、更普适的高阶素养转变,也意味着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某个单一的教育阶段就可完成的任务,需要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内涵,以提高素养培育的针对性与贯通性。在市场逻辑的驱动下,雇主用人需求的转向及与之相关的研究生就业领域的转向成为核心素养在美国向研究生教育领域蔓延的主要原因。在研究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美国顶尖大学通过“增量式改革”的方式,突破了传统专业教育的束缚,走出了一条正规与非正规学习途径相结合、校内校外多重机构相支持的育人新路。揭示美国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改革动向,对于研判我国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未来路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研究生核心素养 美国顶尖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基于墨尔本大学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申超 邢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77,共6页
墨尔本大学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上严守入口,通过多维度审查导师资格、明晰导师阶段性职责等步骤对导师进行层层筛选,确保新任导师的水准;在培育机制上重视过程,通过为新任导师提供强制性的职前培训、开设兼具指导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导师... 墨尔本大学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上严守入口,通过多维度审查导师资格、明晰导师阶段性职责等步骤对导师进行层层筛选,确保新任导师的水准;在培育机制上重视过程,通过为新任导师提供强制性的职前培训、开设兼具指导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导师职后发展项目、提供校内外线上资源,助力导师队伍的持续发展;在退出机制上恪守程序正义,通过对导师失职行为进行综合研判,对导师资格存废问题进行公正裁决以维护导师队伍的健康与纯洁。墨尔本大学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对于优化我国导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队伍建设 专业发展 墨尔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专业人”到“社会人”——美国大学研究生助教培养转向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申超 刘易坤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9,共8页
研究生助教是美国大学中开展辅助教学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多数高校主要着重培养其教学的专业性不同,加州理工学院开创的一条兼具“专业人”与“社会人”培养旨趣、着眼研究生一生发展的培养新路预示着一种培养理念的转向。通过对... 研究生助教是美国大学中开展辅助教学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多数高校主要着重培养其教学的专业性不同,加州理工学院开创的一条兼具“专业人”与“社会人”培养旨趣、着眼研究生一生发展的培养新路预示着一种培养理念的转向。通过对其系列培训课程的文本分析发现,该校在对研究生助教从教学认知、操作、监控以及具体学科教学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的“专业人”塑造的同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转变(从如何教到如何以教促学、从教在校内到校外实践、从管理学生到自我管理)渗透着其培养理念的转向。进阶式的双重助教资格证书制度以及线上资源与线下机构相结合的协同支持体系,是其独特的培养之道的保障。揭示这种培训理念的转向对我国大学方兴未艾的助教培训事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助教 培训课程 专业人 社会人 加州理工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岳涵 刘鑫鑫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6,共7页
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研究对于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分布和就业情况来看,其学习适应能力面临着各种考验。基于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对就业优先的现实... 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研究对于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分布和就业情况来看,其学习适应能力面临着各种考验。基于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对就业优先的现实影响、以及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与就业优先政策执行协同的综合思考,工科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属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较为关键的人力资源。切实提升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能力,属于我国教育治理重要的环节,国家和各级基层地方政府应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带动下,采取优化布局、分类施策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切实推动就业优先政策的执行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学习适应能力 就业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在做“中国制造”的卓越工程师?——基于首批“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群体画像的分析
6
作者 胡德鑫 孙雨晗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1,共10页
推进培育大批卓越工程师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以及推进工程教育强国建设等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简历分析法,以116名“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从其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学术... 推进培育大批卓越工程师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以及推进工程教育强国建设等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简历分析法,以116名“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从其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学术成就以及成长历程5个维度解析中国卓越工程师的群体特征。第一,大多数卓越工程师为57岁至63岁的男性群体。第二,四成左右的卓越工程师无博士学位,呈现国内多元融合的培养特征,其教育经历以间断型为主,主要毕业于工科优势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居于前3位。第三,卓越工程师普遍具有“双肩挑”经历,工作单位以国有企业为主,超过一半的卓越工程师无职业流动的经历。第四,相比于论文产出,卓越工程师更注重实践创新,发表论文在25篇以内的群体占56.0%。第五,卓越工程师的平均成长周期为37.83年。基于此,文章从践行跨学科融合理念、扭转“工科不工”的不良倾向以及筹划继续工程教育建设3个方面指出未来中国推进卓越工程师战略规划与自主培育改革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国家工程师奖 简历分析法 自主培育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科博士生级联指导模式比学徒指导模式更有效吗——基于全国研究生院高校博士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永刚 方亚丽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50,共9页
级联指导模式在大科学时代的初级研究人才培养中日益盛行,我国主要研究型大学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博士生是在级联指导下成长。与传统认知学徒指导模式相比,级联指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学术志趣、知识深度理解、研究原创性... 级联指导模式在大科学时代的初级研究人才培养中日益盛行,我国主要研究型大学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博士生是在级联指导下成长。与传统认知学徒指导模式相比,级联指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学术志趣、知识深度理解、研究原创性和问题提出能力等核心科研素养上显著弱于认知学徒指导的效果。不过级联指导中的青年研究者与认知学徒指导中的导师在博士生科研生产力、部分科研认知能力和研究技能等的指导效果上不相上下,实验室合作教师可以有效弥补团队科学研究中导师指导精力稀缺的不足。作为科研后发型国家,博士生培养单位应构建以研究方向为纽带的级联指导模式;增强导师对博士生关键科研能力的直接指导;建立青年研究者参与博士生指导的激励机制;营造自由平等的科研互助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指导 博士研究生 科研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差异的跨越--美国大学中两类跨学科组织运行的个案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申超 杨沐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9,共9页
主要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群为学科基底组建跨学科组织,是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组建的常见方式。探究上述两类以不同学科基底组建的跨学科组织运行的异同对于深刻把握两类组织的基本特性,进而推动大学的组织变革具... 主要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群为学科基底组建跨学科组织,是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组建的常见方式。探究上述两类以不同学科基底组建的跨学科组织运行的异同对于深刻把握两类组织的基本特性,进而推动大学的组织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大学中上述两类跨学科组织的典型案例比较发现,其组织运行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研究项目的来源上,主要依据多变的市场需求还是长期延续的社会问题;在研究团队的构建上,主要是"即时组建+原院系聘任"还是"长期存在+多院系联合聘任";在人才培养上,主要采用"非学位项目"还是"学位项目"的形式;在研究成果转化上,主要是出售研究产品还是提供决策咨询与数据共享。这些差异在总体上似乎意味着前者相对更趋自由灵活,后者则更趋独立稳定。这种有差异的学科跨越根本上是因不同类型的学科文化间存在固有张力而致。建议我国大学分类优化跨学科组织运作的顶层设计,探索和培植具有包容性的跨学科组织文化,引导跨学科组织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内部跨越"向"超越自然、人文与社会科学藩篱的整体跨越"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组织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斯坦福大学生物学跨学科中心 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法性的寻求——一个美国大学跨学科组织的成长逻辑 被引量:4
9
作者 申超 杨沐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3,共7页
受传统学术组织的挤压而导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几乎是世界范围内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基于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式搭建组织合法性分析框架,对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进行案例考察,结果表明,该跨学科组织广受赞誉、屹... 受传统学术组织的挤压而导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几乎是世界范围内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基于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式搭建组织合法性分析框架,对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进行案例考察,结果表明,该跨学科组织广受赞誉、屹立不倒的成长逻辑蕴含在其对国家与国际合法性、市场与第三部门合法性以及学术合法性的共同追寻之中。它对国家与国际合法性的寻求主要凭借其基于国家公共利益的研究定位和广泛的跨国学术合作而实现,对市场与第三部门合法性的获取主要在于其满足了有关企业和私人基金会的研究诉求,对学术合法性的寻求则主要依靠其整合了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权威以及推进了相关社会研究方法的专业化。研究结果对于应对大学跨学科组织的成长困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组织 成长逻辑 组织合法性 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为本科生创设学术情境--美国一流大学学术卓越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超 石佳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110,共8页
美国一流大学近年来掀起了一场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浪潮。通过对其相关教改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它们普遍将培养学术卓越人才当作主要的改革目标之一,并试图通过创设兼具进阶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的多元学术情境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进阶的... 美国一流大学近年来掀起了一场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浪潮。通过对其相关教改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它们普遍将培养学术卓越人才当作主要的改革目标之一,并试图通过创设兼具进阶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的多元学术情境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进阶的情境指大学帮助本科新生尽早进入学习共同体,并鼓励其从边缘向中心逐步、充分地参与科研活动,以提高其探究的学术水平;整合的情境指大学借助跨学科课程培养本科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其整合的学术水平;实践的情境是指大学积极引导学生从变化的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应用的学术水平。从情境学习的理论视角综合来看,美国一流大学创设学术情境的内在逻辑在于,不断促进本科生向着学者的身份进行转变。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影响下,中国大学应重视在学术卓越人才培养中有关学习情境的创设,努力为本科生营造多元、适宜的学术情境,帮助其逐步实现学术能力的提升和学术身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改革 学术卓越 本科生科研 情境学习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顶尖大学如何设计导师培训?——基于罗素与常春藤盟校等顶尖大学的制度考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超 杨兆豪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7,共7页
研究生导师培训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提高导师指导能力、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制度设计来看,英国顶尖大学以程序化和强制性的培训组织形式,开展了旨在帮助导师明晰职责、树立正确指导观以及传授指导技巧的导师培训;美国顶尖大... 研究生导师培训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提高导师指导能力、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制度设计来看,英国顶尖大学以程序化和强制性的培训组织形式,开展了旨在帮助导师明晰职责、树立正确指导观以及传授指导技巧的导师培训;美国顶尖大学以无确定程序且非强制的培训组织形式,开展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导师培训。两国顶尖大学的导师培训制度设计均有利于导师加快其角色扮演的进程,区别在于英国顶尖大学的导师培训有利于加强导师与学校价值观的一致性,形成组织秩序,但在促进导师的个性化发展和角色创新方面似存在不足。而美国顶尖大学的导师培训有利于导师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及角色承担方法,产生新的角色倾向,但不利于提早规避新任导师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揭示两国顶尖大学导师培训制度的特点、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劣,对于完善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导师培训 英美顶尖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中国式图景:两种参与模式的嵌套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超 王志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152-159,172,共9页
随着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体系和机制已日渐成为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的重要议题。以A大学为典型个案所开展的质性研究表明,其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主要凭借科层式与协商式两种相... 随着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体系和机制已日渐成为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的重要议题。以A大学为典型个案所开展的质性研究表明,其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主要凭借科层式与协商式两种相互嵌套的参与模式进行。其中,协商式参与是科层式参与的重要补充,甚至成为学生寻求有关问题解决的救济方式,而科层式参与和协商式参与的理念亦存在相互渗透与融合。这种嵌套式的参与模式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在大学主动赋权与校生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新模式,它基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土话语,是行政主导下的协商治理,强调现代科层制基础上的多元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学生参与 科层式参与 协商式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大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超 王志强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2,I0004,I0005,共12页
美国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四条路径是:学生→大学治理机构;学生→学生代表→大学治理机构;学生→学生会→大学治理机构;学生→学生会→学生代表→大学治理机构。其关键环节是学生代表在学校的有关决策会议上以提议、讨论甚至表决的形式参... 美国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四条路径是:学生→大学治理机构;学生→学生代表→大学治理机构;学生→学生会→大学治理机构;学生→学生会→学生代表→大学治理机构。其关键环节是学生代表在学校的有关决策会议上以提议、讨论甚至表决的形式参与大学治理。美国学生参与大学决策的合法性目前尚存在争议,参与过程中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价值间存在潜在冲突。基于协同治理理念而诞生的美国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安排对完善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畅通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途径;构建学生和大学治理机构之间的协同治理机制;培养学生精英的同时培育广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学生参与 学生会 现代大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