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制度比较研究——基于住房规划政策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左进 张海陵 +2 位作者 苏薇 谢菊明 骆剑承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
城市住房负担能力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是全球范围关注的重要问题。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群体住房负担问题。我国提供了系列保障性住房以解决问题,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仍有较大的租房负担。随着... 城市住房负担能力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是全球范围关注的重要问题。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群体住房负担问题。我国提供了系列保障性住房以解决问题,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仍有较大的租房负担。随着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深化,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目前住房保障的供应主体。为探索中国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根据房租收入比将重点建设城市分为三类(租房可负担性较好、租房可负担性一般和租房可负担性较差的城市),基于住房规划政策视角,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中的保障范围、供应配建、运营管理等供给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间有何差异和特点;保障性租赁住房为谁建、怎么建以及怎么管。结果表明:各城市面临保障范围宽、目标落实难、管理模式不清晰等共性问题;3类城市的政策趋于同质化,但仍有各自症结,其中可负担性较差的城市租金管制亟待加强;可负担性一般的城市筹建渠道单一;可负担性较好的城市政策内容不完整等。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保障范围、供应配建、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供需匹配,优化政策保障范围、保量提质,加强保租房建设规划等建议,并针对3类型城市提出优化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租赁住房 住房保障 供给制度 重点城市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的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框架与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车冠琼 仇保兴 +1 位作者 王倚天 何继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社区生活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从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出发进行生活圈规划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以主体建模、空间设计相关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生活圈及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研究... 社区生活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从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出发进行生活圈规划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以主体建模、空间设计相关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生活圈及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数据获取、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结果应用四方面,阐释基于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的社区生活圈研究框架。提出基于主体建模的生活圈步行活动模拟模型构建、多场景居民步行活动模式挖掘、居民步行活动影响机制、生活圈空间设施精准规划与动态规划四大关键议题,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圈规划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圈 多主体模型 步行活动模拟 空间精准规划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园区建成环境对低碳通勤的影响机制和优化策略研究——以天津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宏杰 张赫 +3 位作者 高畅 张宇童 王睿 田征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产业园区作为以生产就业为主导功能的城市空间,其内部的职工通勤行为呈现较为明显的高碳特征。选取天津市高新区华苑片区(城内园区)和华苑产业园(城外园区)2个不同区位的典型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Logit回归模型,... 产业园区作为以生产就业为主导功能的城市空间,其内部的职工通勤行为呈现较为明显的高碳特征。选取天津市高新区华苑片区(城内园区)和华苑产业园(城外园区)2个不同区位的典型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Logit回归模型,从步行环境、功能与活力、交通连通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个维度分析建成环境对职工通勤选择的影响机理,并针对不同园区的建成环境提出共性和差异性低碳优化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交通连通度和步行环境始终是影响职工通勤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建成环境优化时应予以重点关注;(2)城内园区需强调功能多样性和活力的提升,而城外园区则应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低碳通勤 主成分分析 LOGIT模型 产业园区 建成环境 天津高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K形偏心支撑装配式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锡治 董泊君 +2 位作者 马相 陈再源 翟哲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0-821,共12页
偏心支撑装配式混合框架是由预制混凝土柱、钢梁以及钢斜撑组成的双重抗侧体系.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其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设计规范,研究带K形偏心支撑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混合框架的消能梁段采用屈服点较低的钢材(Q235)制作而成,基于此,对... 偏心支撑装配式混合框架是由预制混凝土柱、钢梁以及钢斜撑组成的双重抗侧体系.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其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设计规范,研究带K形偏心支撑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混合框架的消能梁段采用屈服点较低的钢材(Q235)制作而成,基于此,对4个单层单跨带K形偏心支撑的装配式混合框架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结构受力性能、变形发展和失效模式的影响,研究试件的破坏模式和主要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K型偏心支撑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延性性能以及耗能能力;消能梁段长度对结构整体承载力影响较大,楼板的存在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力;消能梁段作为K形偏心支撑混合框架的主要耗能构件,随结构变形发展,其先达到弹塑性状态,而其他钢梁、柱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变形小,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抗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形偏心支撑 消能梁段 循环加载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扰动的城市韧性研究理论进展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含嫣 王峤 +1 位作者 臧鑫宇 谷浩卓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0-1503,共14页
城市韧性理念以其特定的视角与作用,已成为自然灾害应对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托。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风险扰动分析为基础,旨在梳理城市韧性理论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路径。首先,辨析韧性与风险、弹性等关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 城市韧性理念以其特定的视角与作用,已成为自然灾害应对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托。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风险扰动分析为基础,旨在梳理城市韧性理论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路径。首先,辨析韧性与风险、弹性等关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分别基于多扰动类型、多尺度层级,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扰动的城市韧性作用机制分析;其次,在技术路径方面,将已有研究方法总结为风险分析与评估、情景模拟与预测、智慧应对与决策3个方面,整体形成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技术路径的研究框架;最后,基于研究进展分析,揭示未来研究对象复合化、视角机理化、尺度一体化、方法本土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城市韧性理念在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及多重扰动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潜力,其理论框架与技术路径为制定有效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城市韧性 气候变化 扰动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识灾与“韧性”承灾——基于生态水文调节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及规划方法
6
作者 田健 曾穗平 曾坚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30,共13页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损失大,提升城市承洪韧性势在必行。针对雨洪调节供给与需求计算的尺度差异性显著、水文模拟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突出、评估结果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性不足等问题,引入社会生态系统和“流空间”理...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损失大,提升城市承洪韧性势在必行。针对雨洪调节供给与需求计算的尺度差异性显著、水文模拟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突出、评估结果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性不足等问题,引入社会生态系统和“流空间”理论,提出支持跨尺度分析的系统协调理论范式;运用多元水文水力模型、神经网络等智慧技术,建立“供需智慧测算-跨尺度比较-关键区划定”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路径和“单元识别-图斑提取-格局优化”规划转译方法。以闽三角地区为例,开展基于生态水文调节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实证研究,通过“智慧”识灾与“韧性”承灾,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总体安全观提供规划理论支持、方法框架及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跨尺度 雨洪安全格局 韧性城市 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需评估的沿海雨潮组合风险识别与韧性规划——以闽三角地区为例
7
作者 田健 修天峪 曾穗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5,共10页
【目的】沿海城市暴雨、风暴潮灾害频发,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公共安全。评估沿海城市群生态系统防洪服务的供需现状,识别雨潮组合风险的关键区域,探索提升城市承洪韧性的规划策略,具有重要的防灾意义。【方法】以闽... 【目的】沿海城市暴雨、风暴潮灾害频发,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公共安全。评估沿海城市群生态系统防洪服务的供需现状,识别雨潮组合风险的关键区域,探索提升城市承洪韧性的规划策略,具有重要的防灾意义。【方法】以闽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搭建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需分析框架,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供需匹配关系,确定规划干预的优先级。【结果】1)闽三角城市群的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应在沿海与内陆之间的显著空间差异,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强的分布特征;2)尽管闽三角区域整体灾害风险水平不高,但沿海城区普遍面临较高的灾害风险;3)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需匹配关系整体欠佳,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4)规划优先级总体呈现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的特征。【结论】厘清了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需关系,研究结果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沿海城市区雨潮灾害治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城市规划管理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防控雨潮灾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雨潮组合灾害 供需评估 闽三角 韧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混合住区功能构成比例量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卞洪滨 任政行 +1 位作者 邹颖 苑思楠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4,共7页
在注重布局合理、和谐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下,功能混合住区能够避免单一功能住区带来的生活不便、职住分离、空间割据、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也能更好的顺应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通过对天津市24个功能混合住区样本的实地调研... 在注重布局合理、和谐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下,功能混合住区能够避免单一功能住区带来的生活不便、职住分离、空间割据、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也能更好的顺应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通过对天津市24个功能混合住区样本的实地调研与统计学研究,探索了功能混合住区功能构成比例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功能混合住区中居住功能所占比例约为50%~70%,非居住功能约为30%-50%。并以此提出建议与讨论,对当前国内功能混合住区的规范制定及开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混合住区 功能构成比例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低温下混凝土填充GFRP拉挤管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谢剑 王梦琴 +1 位作者 李建军 王哲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0-1110,共11页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黏结是二者之间荷载传递的必要条件和共同作用的重要前提.为了探究混凝土填充GFRP管(CFFT)在极地等严寒环境下的黏结性能,在20~-80℃的不同低温条件下,对12个圆形和16个方形CFFT进行了推出试验...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黏结是二者之间荷载传递的必要条件和共同作用的重要前提.为了探究混凝土填充GFRP管(CFFT)在极地等严寒环境下的黏结性能,在20~-80℃的不同低温条件下,对12个圆形和16个方形CFFT进行了推出试验,得到了GFRP管-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曲线和典型破坏模式.研究了低温水平(T=20℃、-30℃、-60℃、-80℃)、界面类型(黏砂和未黏砂)、径厚比(D/t=30.0、31.3、37.5、50.0)、截面类型(圆形、方形)和FRP管制造工艺(拉挤成型、纤维缠绕)对黏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推出破坏外,部分方形黏砂试件表现为角部开裂;低温改善了GFRP管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且20~-60℃温度段对黏结性能的影响强于-60~-80℃温度段;黏砂可显著提高CFFT的界面黏结强度(-60℃下,圆形黏砂试件黏结强度可增加到未黏砂试件的2.18倍,方形黏砂试件黏结强度可增加到未黏砂试件的7.93倍);D/t与黏结强度呈负相关;圆形CFFT的黏结强度高于方形CFFT;拉挤管的黏结强度低于纤维缠绕管,这表明GFRP管-混凝土的界面黏结强度主要受摩擦力(环向约束压力)影响.最后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CFFT在低温下黏结强度的预测模型.本研究可为CFFT构件在极地低温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低温 黏结性能 混凝土填充GFRP管 推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类建筑抗震设计的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金海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30,共15页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2009]49号)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和医院等乙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要求。通过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计算的原理以...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2009]49号)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和医院等乙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要求。通过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计算的原理以及国内外规范抗震设计的方法的阐述,讨论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何种方法对乙类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更为有效,并通过对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的实例分析和验证,提出设计建议。为规范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类建筑 抗震设防标准 结构延性 分析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情景仿真模拟的城市高密度街区屋顶绿化降温效应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沐生 左进 +4 位作者 吝涛 李晨 苏薇 范大林 骆剑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46-11162,共17页
城市热岛效应与高密度、高强度发展的中心城区建成环境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屋顶绿化不额外占用建设用地,成为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针对当前屋顶绿化降温模拟与实际规划建设... 城市热岛效应与高密度、高强度发展的中心城区建成环境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屋顶绿化不额外占用建设用地,成为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针对当前屋顶绿化降温模拟与实际规划建设过程关联性较低、街区降温特征分析维度不深入的问题,基于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建设类型三个影响要素,实现了从基于抽象实验思维构建屋顶绿化降温效应理想情景到基于规划建设决策视角构建实际情景的方法转变。并从城市街区的整体到局部,运用ENVI⁃met多视角审察不同情景中屋顶绿化在高密度城市街区的降温效应量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屋顶绿化降温强度随建设规模的增加呈分段线性增长,相同规模裙房建设屋顶绿化的降温效应要远高于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2)在热环境改善更急迫的区域建设屋顶绿化可以局部降温,但从整体上看并未获得更高的降温收益;当新建屋顶绿化位置相近时,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应增长放缓的现象;(3)同高度下屋顶绿化的降温强度随与屋顶绿化边界距离的增加而总体呈现指数型函数的衰减特征,平行于主导风向的降温强度衰减速率要明显慢于垂直于主导风向;(4)密集型屋顶绿化在研究区网格的平均降温强度为粗放型屋顶绿化的4.69倍。基于上述降温模拟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策略,为高密度街区屋顶绿化的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改善高密度街区热环境,促进城市居民之健康福祉,推动高密度城市街区的健康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健康 高密度城市街区 屋顶绿化 降温效应 多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山东省曲阜市夫子洞村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月 《现代园艺》 2021年第20期53-55,共3页
概述了村庄规划和乡村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影响乡村景观的因素;探索了乡村景观的设计手法;提出乡村景观设计中生产性景观、文化性景观、乡土材料利用方面的设计方法。以山东省曲阜市夫子洞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国土空间规划背... 概述了村庄规划和乡村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影响乡村景观的因素;探索了乡村景观的设计手法;提出乡村景观设计中生产性景观、文化性景观、乡土材料利用方面的设计方法。以山东省曲阜市夫子洞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景观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位荷载法的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计算长度系数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振宇 张莫凡 +2 位作者 闫翔宇 陈志华 王丹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5-1134,共10页
为解决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在进行构件稳定验算时计算长度系数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采用单位荷载法在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整体模型下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并通过欧拉公式反算得到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 为解决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在进行构件稳定验算时计算长度系数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采用单位荷载法在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整体模型下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并通过欧拉公式反算得到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研究了网格划分、楼板、短梁对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层异形柱沿其高度方向划分为10段、连接板宜沿其宽度方向划分为2段,同时去掉模型中的楼板、短梁可提高结果的安全度和软件分析速度.在上述分析结果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组合异形柱网格划分、去掉模型中的楼板、短梁的整体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异形柱平面位置、所在楼层、梁截面尺寸和楼层总数等因素影响下的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结果表明: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随着所在楼层的上升呈现增大趋势,8~20层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随梁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大部分楼层的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随楼层总数减少而增大.根据所得数据,基于安全性和计算简便的考虑,给出了各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中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建议值.基于计算长度系数的建议取值,分析得到整体模型中各单肢柱的应力比,并与直接分析设计法得到的应力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应力比相差不大,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计算长度系数建议值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 计算长度系数 特征值屈曲分析 MIDAS/GEN 直接分析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径焊接空心球压弯下节点刚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翔宇 巩昊 +2 位作者 张起舞 张玉轩 陈志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4,共10页
以缩径焊接空心球节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正交设计法设计了9个试件,试验研究了压弯受力状态下节点的名义抗弯刚度。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缩径焊接空心球节点分析模型,采用线性强化应力-应变关系,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对压弯受力状态... 以缩径焊接空心球节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正交设计法设计了9个试件,试验研究了压弯受力状态下节点的名义抗弯刚度。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缩径焊接空心球节点分析模型,采用线性强化应力-应变关系,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对压弯受力状态下的缩径焊接空心球节点的抗弯刚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绘制了节点弯矩-转角曲线,得到了节点名义抗弯刚度,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进而参数化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节点抗弯刚度的影响。以虚功原理为基础,推导了压弯作用下缩径焊接空心球节点抗弯刚度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范围内,节点的破坏模式为球凹陷破坏;锥管小径端直径与球径比d/D对节点抗弯刚度的影响最大,球壁厚与球径比t/D的影响次之,锥管长度L的影响最小;本文提出的缩径焊接空心球节点刚度简化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径式焊接空心球节点 压弯受力状态 弯矩-转角曲线 抗弯刚度 柔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步行仿真模拟下的生活圈居住区空间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车冠琼 兰旭 王倚天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生活圈依据步行活动时间和距离划定,分析居民步行活动与生活圈空间环境的互动机制,成为营造人本化生活圈的重要视角。构建了居民步行活动仿真模型,以天津市华苑生活圈为例模拟通勤、购物、休闲三类步行活动,在分析各类步行活动影响机制... 生活圈依据步行活动时间和距离划定,分析居民步行活动与生活圈空间环境的互动机制,成为营造人本化生活圈的重要视角。构建了居民步行活动仿真模型,以天津市华苑生活圈为例模拟通勤、购物、休闲三类步行活动,在分析各类步行活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圈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发现:①模型能够较准确反映实际步行活动情况;②可达性、居住密度对各类步行活动均具有正向吸引;③各类步行活动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性,对于通勤和购物步行活动,1000m范围内可达性较高的道路吸引力大,且功能混合度对通勤行人的吸引力更大,对于休闲行人,500m范围内可达性高、街道宽高比高的道路吸引力大;④步行活动是街道网络结构、功能设施分布、街道界面三方面因素相互适配、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三方面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协同布局,提高社区空间对步行活动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步行 仿真模拟 生活圈居住区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安国市总体城市设计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奎利 谭啸 +1 位作者 赵广宇 吕扬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59,共8页
随着城镇化不断提质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如何打造形象鲜明、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营造美好、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实现历史文脉传承、空间结构优化,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总体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与重点。文章梳理总结了新... 随着城镇化不断提质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如何打造形象鲜明、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营造美好、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实现历史文脉传承、空间结构优化,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总体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与重点。文章梳理总结了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的内涵与新要求,阐述了安国市总体城市设计编制背景,对城市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TD/T1065-2021)为引领,从设计提质和管控增效出发,实现“两转变”“两突破”的城市设计思路,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力求在实现城市空间功能的同时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城市设计 创新设计 城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营建智慧中的韧性承洪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17
作者 田健 马凯月 曾穗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20,共9页
【目的】深入探析中国古代韧性承洪的理念与经验更迭,梳理总结古人长期与洪涝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当前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提供韧性防控策略。【方法】通过梳理史册典籍与实践案例,构建理论-方法-实践3种维度、多... 【目的】深入探析中国古代韧性承洪的理念与经验更迭,梳理总结古人长期与洪涝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当前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提供韧性防控策略。【方法】通过梳理史册典籍与实践案例,构建理论-方法-实践3种维度、多元共存、博弈共生的承洪认知框架,从防洪、应洪、适洪3个层面解析传统韧性承洪理念。【结果】立足营城建居与水利工事在内的多角度承洪思路,传统韧性承洪理念呈现出从“被动防控”到“主动阻断”再到“和谐共荣”的演化规律。【结论】根据传统营建智慧与实践反馈,明晰了古人与自然在洪涝等风险灾害面前的应对模式,提出“因循自然”“因势利导”与“因地制宜”3个层次的韧性适灾经验启示,为城市韧性承洪与智慧适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防洪排涝 传统智慧 演化迭代 因循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墩受剪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锡治 李星乾 +3 位作者 章少华 丁永君 孟祥良 王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准确计算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墩受剪承载力,验证实心墩计算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基于桁架-拱模型建立了考虑位移延性需求的矩形空心墩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通过从国内外文献中收集的共22组矩形空心墩受剪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已有模型与本... 为准确计算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墩受剪承载力,验证实心墩计算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基于桁架-拱模型建立了考虑位移延性需求的矩形空心墩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通过从国内外文献中收集的共22组矩形空心墩受剪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已有模型与本文提出模型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Priestley模型、Aschheim模型和Sezen模型均高估了矩形空心墩的受剪承载力;Kowalsky模型和JTG/T 2231-01-2020模型计算结果偏于保守;Shin模型计算高强混凝土矩形空心墩受剪承载力时偏于不安全,不同箍筋强度下计算结果离散性较大;本文所提出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计算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不同箍筋强度等级矩形空心墩的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离散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墩 高强混凝土 受剪模型 桁架-拱模型 受剪承载力 软化系数 位移延性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竖缝混凝土墙的装配式框架消能子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锡治 李星乾 +3 位作者 章少华 张天鹤 王涛 黄世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6,共15页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能力,提出带竖缝混凝土墙的装配式消能减震框架结构体系。通过1个消能子结构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消能子结构和竖缝混凝土墙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分析试件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承载力、延性、抗侧刚...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能力,提出带竖缝混凝土墙的装配式消能减震框架结构体系。通过1个消能子结构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消能子结构和竖缝混凝土墙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分析试件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承载力、延性、抗侧刚度及变形特征等。通过有限元分析竖缝混凝土墙的抗震性能,研究带竖缝混凝土墙的装配式框架消能子结构的受力机理。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子结构中梁柱轻微损伤,梁柱节点及齿槽连接区钢筋基本保持弹性,结构损伤主要集中于竖缝混凝土墙;消能子结构的极限位移角为1/30,位移延性系数为3.25,变形和耗能能力良好;消能子结构弹性抗侧刚度理论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10.4%;竖缝混凝土墙模拟和规范计算得到的极限位移和特征点荷载吻合较好;竖缝混凝土墙对实体墙两端梁截面产生附加阻尼力,缝间墙斜撑作用使其外侧和中间墙肢发生差异性破坏。建议带竖缝混凝土墙的装配式框架消能子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按1/800和1/100控制;竖缝混凝土墙设计时应考虑斜撑作用,按压弯剪复合受力进行设计,并加强外侧缝间墙墙肢抗剪配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消能子结构 竖缝混凝土墙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受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节点刚度的预制混合梁框架抗侧刚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锡治 赵冬 +1 位作者 李星乾 陈昆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8-236,共9页
基于边界条件为两端刚接的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推导了考虑连接半刚性影响的预制混合梁刚度矩阵.当螺旋弹簧转动刚度趋于无穷大时,刚度矩阵将退化为两端刚接的预制混合梁单元刚度矩阵.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p、δ对刚度矩阵进行简化处理.... 基于边界条件为两端刚接的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推导了考虑连接半刚性影响的预制混合梁刚度矩阵.当螺旋弹簧转动刚度趋于无穷大时,刚度矩阵将退化为两端刚接的预制混合梁单元刚度矩阵.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p、δ对刚度矩阵进行简化处理.其中预制混合梁刚度系数p介于0~1之间,其反映了预制混合梁的半刚性特性.当节点为铰接时,刚度系数p趋近于0;当节点为刚接时,刚度系数p趋近于1.对单层单跨框架结构抗侧刚度进行分析,研究了预制混合梁钢梁长度与总长度比α、钢梁与混凝土抗弯刚度比e、结构柱线刚度i和螺旋弹簧转动刚度k对抗侧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框架节点转动刚度、预制混合梁长度比及抗弯刚度比、框架柱线刚度均对框架抗侧刚度具有较大影响.随着节点转动刚度增大,结构抗侧刚度显著增大.随着α减小或e、i增大,节点转动刚度的变化对抗侧刚度的影响增大,抗侧刚度将对节点刚度更敏感.同时,计算了一个三层预制混合梁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量,并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推导刚度矩阵计算的理论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的增大,框架侧移量与层间位移角逐渐减小,且各层侧移量与层间位移角之间的差距也不不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 半刚性连接 刚度矩阵 抗侧刚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