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0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被引量:45
1
作者 梁爽 毕继红 刘津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4-669,共6页
从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综合评定的影响因素入手 ,论述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运用 ;编制了可视化程序用于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 ,程序操作简便 ,数据库修改灵活 ,界面清晰 .该模糊综合评判法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质量状况 .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模糊综合评判法 质量等级 可视化程序 权重 评判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郁雯 熊春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44,共3页
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都规定,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应采用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但与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相比,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国家及行业的规范标准,结合笔者多年沉降观测的实际工作经... 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都规定,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应采用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但与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相比,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国家及行业的规范标准,结合笔者多年沉降观测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的实施、观测周期的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给出解决的方法或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沉降 观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引水工程地面沉降PS-InSAR监测与分析
3
作者 熊春宝 安贺雯 苏广利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5,72,共8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旨在缓解南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国家战略工程,对工程沿线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可以识别安全隐患,对这一大型引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覆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支线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的45景S...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旨在缓解南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国家战略工程,对工程沿线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可以识别安全隐患,对这一大型引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覆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支线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的45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得到了该地区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然后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对比,验证了PS-InSAR技术测量地表形变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研究时间内研究区平均地表沉降速率范围为-72.26~17.30 mm/a;天津支线工程经过两个明显的沉降区,分别位于保定市雄县和廊坊市固安县交界处、廊坊市霸州市东部;影响该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化进程加速导致的地面荷载增加;通过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曲线与地面累计沉降量的对比可知,研究区的地表形变整体上相较于地下水位变化滞后约1~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地面沉降监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在天津大学隆重召开
4
作者 孙立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94-2194,共1页
第九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11月14日—16日在天津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得到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 第九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11月14日—16日在天津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得到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动力学 岩土力学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 振动工程学 中国水利学会 岩土工程 地震工程 工程勘察 学术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海绵城市社会效益计算方法: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萌萌 郭祺忠 +1 位作者 练继建 陈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1-289,共9页
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是指海绵设施建成后对社会的贡献,其远大于海绵城市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但是,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难以客观计算,这阻碍了人们对海绵城市的深入了解。因此,客观合理计算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反映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是指海绵设施建成后对社会的贡献,其远大于海绵城市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但是,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难以客观计算,这阻碍了人们对海绵城市的深入了解。因此,客观合理计算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反映海绵城市建设是否合理有效,也可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计算相结合的海绵城市社会效益计算方法,通过对可客观计算的社会效益进行主观评价,利用客观计算的效益值将主观评价分值货币化,以此客观计算其他仅可主观评价的社会效益。文中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计算校区内海绵设施的社会效益,结果显示:该校区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和雨水湿地等5种海绵设施的社会效益为1.0~15.5元/(m^2·a),植草沟为2.97元/(m·a)。其中,社会效益最高的是雨水湿地,下凹式绿地社会效益最低。根据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各海绵设施建设面积,该校区海绵设施总社会效益约为232.8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社会效益 主观评价 客观计算 货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超深基坑引发邻近重要建筑沉降的倾斜注浆主动控制方案--以天津地铁7号线某地下四层站工程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强 高洁 +4 位作者 郑刚 郭景琢 司晓丽 杨阳 程雪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049-10058,共10页
注浆常用于基坑引发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变形的主动实时控制,但当注浆与基坑距离较小时,注浆可能会对基坑支护体系造成威胁,目前尚无此方面的有效解决途径。以天津地区某超深地铁车站基坑邻近医院敏感建筑开挖为例,对基坑开挖影响进行分析... 注浆常用于基坑引发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变形的主动实时控制,但当注浆与基坑距离较小时,注浆可能会对基坑支护体系造成威胁,目前尚无此方面的有效解决途径。以天津地区某超深地铁车站基坑邻近医院敏感建筑开挖为例,对基坑开挖影响进行分析,在超深地铁车站与医院敏感建筑之间的土层中注浆恢复建筑沉降。因竖直均匀注浆对基坑支护结构有较大不利影响,提出倾斜注浆以减小对基坑的影响。结果表明:倾斜注浆相比竖直注浆对邻近车站基坑的不利影响大幅减小,同时对建筑物沉降控制依然有效;倾斜注浆角度过大在减小建筑物邻近注浆体一侧的沉降时,其他位置会发生较大隆起;增大注浆体顶部埋深能够减弱建筑物隆起现象,使建筑物沉降恢复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超深基坑 邻近建筑 注浆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水源来水演变规律及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为锋 李云玲 +6 位作者 卢庆文 李昕阳 刘婧 刘奇 陈娟 王永强 郭旭宁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192,共9页
基于1980—2020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主要水源来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洪泽湖汛期和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南四湖下... 基于1980—2020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主要水源来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洪泽湖汛期和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南四湖下级湖年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各水源其他时段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骆马湖年、汛期径流量在1999年发生显著突变,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在2005年发生显著突变;大通站、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年径流分别存在14、16、10、13 a的主周期,根据周期规律预测,近期大通站、骆马湖将可能处于径流量偏多期,洪泽湖、南四湖下级湖将可能处于径流量偏少期;相邻水源径流滑动相关系数年际变化大,各相邻水源平均丰枯同步率和异步率分别为41.8%和21.4%。针对主要水源来水演变规律,提出充分利用预报信息调整调水计划、进行水量补偿及库容补偿联合优化调度、探索极端枯水条件下的可调水量潜力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径流 时间序列分析 调水潜力 丰枯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集水廊道工程运行效果评估及模拟
8
作者 惠建伟 郝龙 +2 位作者 王伟 郝志鹏 陈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48,共7页
随着气候变化和用水需求的增加,集水廊道技术已以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缺水地区和农村供水工程,但目前仍缺乏对其水量与水质运行效果以及使用寿命的系统研究。为此,基于石家庄集水廊道工程的物理模拟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构建曲线回归-HYD... 随着气候变化和用水需求的增加,集水廊道技术已以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缺水地区和农村供水工程,但目前仍缺乏对其水量与水质运行效果以及使用寿命的系统研究。为此,基于石家庄集水廊道工程的物理模拟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构建曲线回归-HYDRUS耦合的模拟模型,用于分析集水廊道的出水量和水质变化,并评估其运行寿命。结果表明:在上游水库持续下泄条件下,最高抽水量为4000 m 3/h时,集水廊道内的水位不会持续下降;而当上游水库停止下泄时,抽水将导致集水廊道内水位持续下降;集水廊道的运行寿命与进水浊度呈对数关系,根据上游河水的平均浊度(21.79 NTU)、最小浊度(1.79 NTU)和最大浊度(3384.52 NTU)计算得出,其运行寿命平均为33 a,最长为46 a,最短为6 a;集水廊道的出水浊度均低于目标值(<100 NTU),且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浊度持续降低,出水量也会随运行时间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廊道 水量 水质 曲线回归 HYDRUS 浊度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变革与创新实践——基于天津大学的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余建星 纪颖 +2 位作者 余杨 于泓 段庆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模式创新。新工科建设是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家发展新需求、教育方针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国际工程教育变革的关键方向是工程教育理念的融合创新、工程领导力的培养、通识... 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模式创新。新工科建设是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家发展新需求、教育方针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国际工程教育变革的关键方向是工程教育理念的融合创新、工程领导力的培养、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工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的培养理念、多方互动的合作教育等。天津大学从价值引领、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育人文化、育人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工程领军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为推进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人才培养 变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废弃物跨区域资源化处置障碍因素及政策激励研究
10
作者 王一新 张佳 +1 位作者 刘德林 缑文娟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7-1946,共10页
研究以建筑废弃物跨区域资源化处置障碍因素为对象,基于文献研究法与专家访谈法从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外部环境、技术设施、组织管理5个维度识别出17个障碍因素,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Decision Ma... 研究以建筑废弃物跨区域资源化处置障碍因素为对象,基于文献研究法与专家访谈法从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外部环境、技术设施、组织管理5个维度识别出17个障碍因素,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Matriced Impacts Corises Multiplication Appliance Classment,DEMATEL-ISM-MICMAC)计算障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分析重要性与因果关系、层次结构和驱动-依赖关系,确定关键障碍因素,并以深圳市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建筑废弃物跨区域资源化处置的关键障碍因素可分为高驱动性因素、高相关性因素、高可控性因素3类,分别是专项法律法规不完善,调配成本大,缺乏经济利益激励,缺乏排放、运输、接收单位等多方协同管理机制,跨区域资源化处置标准化处理程序不完善,加大接收地的环境压力,监管措施不完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政策激励建议。研究成果有助于破解建筑废弃物跨区域资源化处置面临的困境,为提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建筑废弃物 跨区域资源化处置 障碍因素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 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为锋 郭旭宁 +3 位作者 李昕阳 刘婧 侯煜 李云玲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之间的源汇关系、水源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水源与计算单元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输水通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之间的源汇关系、水源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水源与计算单元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输水通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东线工程在变化环境和极端水文事件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的调水潜力。设置了3种调水潜力分析情景,分别为沿线湖泊丰枯互补优化调度、抽江水优化调度、沿线湖泊丰枯互补与抽江水联合优化调度,分析东线工程调水潜力。结果表明:3种模式调水潜力不同,联合优化调度模式下多年平均调水潜力最大、抽江水优化调度次之、湖泊丰枯互补优化调度最小;3种模式在极端情况下调水潜力均较小,最大年调水潜力仅为0.2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可调水量 优化调度模型 调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与区段水源组成分析
12
作者 李昕阳 郭旭宁 +4 位作者 李维雨 王银堂 董甲平 万新宇 刘为锋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现状调度情景相比,优化调度情景在特丰水年通过增加利用水源湖泊的蓄水,减少了5.0%的抽江水量,在特枯水年减少了3.6%抽江水量的同时,还能向受水区多供水671.7万m 3;在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供水水源均以长江水为主,特枯水年各区段均增加了长江水的占比,其中骆马湖—东平湖区段在减少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占比的同时增加了下级湖作为供水水源,特丰水年各区段均减少了长江水的占比,增加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模型 分水源统计方法 水源组成 供水量 抽江水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触探贯入成层土界面效应研究及工程应用
13
作者 马鹏程 陈则连 +1 位作者 刘润 李国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4,共8页
静力触探因具有数据获取较连续、勘察速度快、数据已考虑土体真实应力水平等优势在工程勘察设计中广泛应用,经验证基于静力触探数据的土层划分较为准确。静力触探贯入在成层土界面常表现有超前滞后效应,目前有关该界面效应的研究不足。... 静力触探因具有数据获取较连续、勘察速度快、数据已考虑土体真实应力水平等优势在工程勘察设计中广泛应用,经验证基于静力触探数据的土层划分较为准确。静力触探贯入在成层土界面常表现有超前滞后效应,目前有关该界面效应的研究不足。针对该问题,采用经过铁路工程实测数据验证的大变形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成层土中静力触探超前滞后效应,研究静力触探的超前滞后深度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铁路工程触探数据分析中。研究表明:上黏下砂中贯入阻力滞后效应受砂-黏强度差异、静力触探探头-土摩擦影响较小,滞后深度约为1.12倍触探直径;上砂下黏中砂-黏强度差异越大、静力触探探头-土摩擦越大,贯入阻力的超前、滞后效应越强。土层判定时,黏-砂分界宜选择贯入阻力明显增大的深度处,砂-黏分界宜选择贯入阻力减小的深度区间中点处,通过静力触探数据分析表明基于简化判定方法的土层判别准确率约89%,为基于深层静力触探的土层精细化分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原位测试 静力触探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成层土 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碳足迹演化分析
14
作者 吉静茹 张靖文 +4 位作者 李泽君 贾丹妮 马超 雷晓辉 何立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0-641,668,共13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水对象水碳足迹量化评估方法,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受水区三生水资源利用与碳排放变化情况。研究量化了2015-2022年受水区三生用水的...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水对象水碳足迹量化评估方法,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受水区三生水资源利用与碳排放变化情况。研究量化了2015-2022年受水区三生用水的水碳足迹,探究水碳足迹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受水区总用水量和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总用水量和碳排放总量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38.5%和3.4%;受水区生产(包括农业和工业)、生活、生态用水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3%(其中农业占比61%、工业占比12%)、15%和12%;农业部门与生态部门发挥碳汇作用,工业部门和居民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中线工程供水量与受水区总水足迹和碳足迹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与0.714)。研究结果可为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受水区三生用水水碳足迹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受水区 水足迹 碳足迹 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大保护EPC工程管理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应用
15
作者 钟千有 刘兴宁 +3 位作者 郭先强 来亦姝 张涵需 吴学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8-66,共9页
在现代工业环境中,EPC管理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数据管理与决策挑战。随着数据体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效、高精度的知识提取与管理需求。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长江大保护EPC工程管理知识图谱构建技术,通过结... 在现代工业环境中,EPC管理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数据管理与决策挑战。随着数据体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效、高精度的知识提取与管理需求。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长江大保护EPC工程管理知识图谱构建技术,通过结合BERT-BiLSTM-CRF模型进行实体识别,并采用改进的BERT-BiGRU-Attention模型进行实体间关系抽取,对EPC管理领域中标准规范、管理文档等信息进行知识图谱构建与系统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知识抽取模型在EPC工程管理领域中的实体识别率和关系抽取率分别高达93.5%、92.9%,显著提高了EPC知识管理的效率,为知识综合应用打下基础。最后,将知识抽取与EPC管理平台集成,操作界面友好,且支持知识动态更新与知识查询。综上,研究成果为EPC工程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动态更新、内容丰富的知识图谱资源库,并通过EPC管理平台增强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复杂决策能力,推动了EPC项目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知识图谱 长江大保护 实体识别 关系抽取 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软土地区盾构掘进对上方建筑物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姜晓婷 路平 +2 位作者 郑刚 崔玉娇 崔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35-542,共8页
以天津地铁2号线下穿多层建筑物的盾构隧道为例,建立了盾构下穿空旷场地以及下穿建筑物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天津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及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差异沉降的影响... 以天津地铁2号线下穿多层建筑物的盾构隧道为例,建立了盾构下穿空旷场地以及下穿建筑物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天津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及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差异沉降的影响,并对采用小应变土体本构模型与硬化土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小应变本构模型的地表最大沉降和横向沉降槽宽度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盾构斜下穿砌体结构房屋时,建筑物有偏向隧道轴线方向的倾斜,采用小应变土体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更好地反映建筑物的倾斜斜率的变化。因此,研究软土地区盾构掘进对上方建筑物沉降影响的精细化分析时应考虑土体小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应变本构 隧道施工 砌体结构 差异沉降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站地下换乘中心基坑工程2标段盖挖逆作法的实测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郑刚 刘庆晨 +1 位作者 邓旭 张立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0-937,共8页
分析了天津站地下换乘中心工程2标段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结构柱隆沉及其差异变形和主动区土压力的监测结果.实测表明:当开挖完成后,普通地下连续墙最大侧移位置位于开挖面附近,而T形地下连续墙,即使开挖至负4层,最大... 分析了天津站地下换乘中心工程2标段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结构柱隆沉及其差异变形和主动区土压力的监测结果.实测表明:当开挖完成后,普通地下连续墙最大侧移位置位于开挖面附近,而T形地下连续墙,即使开挖至负4层,最大侧移位置仍在开挖面之上的墙体中部.开挖过程中墙体侧移会出现由于开挖的空间效应而减小的情况.结构柱隆起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其值与距地下连续墙的距离、层板浇筑、开挖顺序等因素有关.尽管最大隆起超过控制值,但差异变形在控制范围内且结构并未破坏,可以适当放宽结构柱隆起预警值的要求,以差异变形为关键控制标准.墙外主动区土压力呈曲线分布,在施工过程中变化较小,其分布及变化与墙体挠曲形式和侧移趋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挖逆作法 水平位移 结构柱隆沉 差异变形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首例基坑工程承压含水层回灌实测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郑刚 曾超峰 +3 位作者 刘畅 史小锐 宗超 薛秀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91-495,共5页
通过开展天津某基坑工程抽水试验,观测到场区第一、二承压含水层间有一定水力联系。而基坑止水帷幕并未截断第二承压含水层,为防止或减小坑内降水引起的坑外重点保护建筑的沉降,将基于沉降控制的回灌技术运用于该基坑工程中,在被保护建... 通过开展天津某基坑工程抽水试验,观测到场区第一、二承压含水层间有一定水力联系。而基坑止水帷幕并未截断第二承压含水层,为防止或减小坑内降水引起的坑外重点保护建筑的沉降,将基于沉降控制的回灌技术运用于该基坑工程中,在被保护建筑四周布置5口回灌井进行承压层回灌。现场监测资料表明,回灌井运行正常,回灌速率稳定,对埋深24~46 m的第一、二承压层的单井自然回灌量为24~72 m3/d,回灌过程中承压层最大水位抬升约6 m,且承压含水层水位升降与被保护建筑物隆沉之间呈现出很强相关性和同步性。本次回灌是天津市首个在基坑工程中开展基于沉降控制的承压含水层回灌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控制 基坑工程 承压含水层回灌 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工程设施影响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28
19
作者 姜忻良 赵志民 李园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3,共6页
为研究盾构掘进施工对周围土体及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在现场实测天津地铁1号线盾构试验段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进一步分析了盾构掘进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桩... 为研究盾构掘进施工对周围土体及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在现场实测天津地铁1号线盾构试验段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进一步分析了盾构掘进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桩基础等工程设施带来的影响,得到了沉降槽曲线与影响临近工程设施的具体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工程设施离隧道越近,受到盾构掘进的影响越大,当距离3倍洞径以外时影响已经很小,距离大于4倍洞径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有限元模拟 盾构法隧道 注浆压力 邻近工程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钟登华 宋洋 +1 位作者 宋彦刚 邓良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5,共4页
以紫坪铺水利枢纽为研究对象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可视化建模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紫坪铺水利枢纽建筑物的数据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建模思路,即面向对象技术和结构化方法,然后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几何实体建模... 以紫坪铺水利枢纽为研究对象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可视化建模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紫坪铺水利枢纽建筑物的数据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建模思路,即面向对象技术和结构化方法,然后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几何实体建模技术分别建立它们的几何模型,再通过形象建模和三维显示形成各建筑物的最终三维仿真模型并于屏幕上显示输出.由于可视化建模技术所涉及的工程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属于“数字水利”的研究范畴,所以该技术本身就成为了“数字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三维可视化 几何建模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