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天 王佳煜 石川淼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20-28,共9页
儿童的发展能力是评判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因此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当前城市规划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采用文献研究与综合分析方法,以儿童友好城市(CFC)理论为支撑,在总结国内外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导向的理论研... 儿童的发展能力是评判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因此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当前城市规划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采用文献研究与综合分析方法,以儿童友好城市(CFC)理论为支撑,在总结国内外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导向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儿童行为心理学出发,就儿童的认知发展、行为特征、社会关系等问题探讨儿童的公共空间需求,构建儿童友好的空间增效机制与生态社区公共空间建设要素。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儿童友好导向公共空间的设计为例,提出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优化技术体系,从"生态性-适用性-可达性-舒适性-安全性"总结社区公共空间优化模式,探索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城市 公共空间 生态社区 居住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效能评价及决策模型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舒 陈天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81-89,共9页
基于高密度城市环境的特殊属性,重新梳理和探讨公共空间建设的多目标需求,引入"效能"理念,探讨公共空间效能的概念及研究意义,构建一个综合、弹性的框架来研究及评价公共空间的整体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 基于高密度城市环境的特殊属性,重新梳理和探讨公共空间建设的多目标需求,引入"效能"理念,探讨公共空间效能的概念及研究意义,构建一个综合、弹性的框架来研究及评价公共空间的整体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决策模型及技术体系,为设计方案比选及规划管理提供分析工具与参考依据。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区的广场规划设计为例,对评价及决策模型进行初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公共空间 效能评价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高密度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方法-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佳煜 陈天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2期16-22,共7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议题,科学构建重点修复区域识别方法与技术体系是实现精准高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决定性前提。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整合传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效能评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等研...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议题,科学构建重点修复区域识别方法与技术体系是实现精准高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决定性前提。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整合传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效能评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等研究方法,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技术框架。设定ESs优先、CER优先以及ESs-CER协同3类修复情景,并采用元胞自动机(CA)动态模拟土地利用扩张趋势,利用InVEST生境质量模块与景观格局指数量化并评测综合修复效能。研究发现:ESs-CER协同修复情景能够兼容生态系统保护与城市发展效益,有助于定量划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该方法明确了各生态修复区功能定位与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为系统性、针对性地修复国土空间生态关键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分区 国土空间 沿海高密度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 生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绿色的城市更新模式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天 耿慧志 +9 位作者 陆化普 王世福 沈国强 冷红 赵炜 吕慧芬 李海涛 李芬 靳小龙 王学斌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9,共8页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八大路径。当谈及中国城镇化进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并正处于重大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话题涉及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人的绿色福祉,因此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的研讨。我身为此次讨论的引导者,希望为各...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八大路径。当谈及中国城镇化进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并正处于重大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话题涉及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人的绿色福祉,因此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的研讨。我身为此次讨论的引导者,希望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启发。首先,全球的碳排放形势异常紧迫,同时中国已经积极响应《全球21世纪可持续议程》,并提出国家“双碳”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低碳绿色 引导者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适应性与空间品质提升 被引量:4
5
作者 冷红 陈天 +6 位作者 何宝杰 华翔 唐燕 吴婕 颜文涛 袁敬诚 杨晓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气候适应性规划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居民对安全、健康、宜居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通过气候适应性规划提升空间品质是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途径。2022年我国多部委联合颁布《国家适应气候变... 以气候适应性规划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居民对安全、健康、宜居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通过气候适应性规划提升空间品质是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途径。2022年我国多部委联合颁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计划,其中专门提出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要素,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品质 气候适应性 城市居民 气候要素 宜居环境 品质提升 适应气候变化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背景下的思考:城乡建设与治水 被引量:15
6
作者 冷红 陈天 +6 位作者 翟国方 蔡云楠 王培茗 吴庆洲 王思思 黄国如 赵宪尧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暴露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安全与灾害防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部以"治水"为切入点,请了行业内9位专家,共同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城乡建设应对思路与策略。冷红从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全...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暴露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安全与灾害防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部以"治水"为切入点,请了行业内9位专家,共同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城乡建设应对思路与策略。冷红从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在"减缓"和"适应"这两条气候变化的路径中,认为"适应"路径在当前显得更加紧迫。应当充分发挥规划学科的作用,深入开展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规划领域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极端暴雨的灾害预测模拟和空间风险识别研究;合理规划城乡人居环境中的水生态空间;加强极端暴雨来临时的城市应急治理响应;积极面向公众开展防灾避险的宣传。陈天等着眼于水资源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尝试从编制体系、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方面,对基于"城水耦合"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展开讨论。如何科学应对国内外极端气候频繁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翟国方指出提升国土空间韧性是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有效方式,而建设洪涝韧性城市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我国洪涝灾害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需要顶层的统一规划设计,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编制。蔡云楠等认为从城市气候图到气候适应性规划是城市规划对于气候变化的技术响应,探索气候适应性规划的原则与策略,具有科学指引城市建设韧性发展的意义。为面对城市未来发展中更大的挑战,建议把气候适应性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王培茗等围绕极端气候背景下,我国山地城镇和乡村位于水库下游的"头顶一碗水"的普遍现象,基于对水库下游洪水灾害和洪灾避险路线评估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对水库下游城镇或乡村的安全策略。吴庆洲围绕现代城市暴雨后防涝治理提出两点:一是通过行洪河道的建设和湖池的开挖,以改善和提高城市水系的调蓄能力,二是建设好大、小排水排涝系统,综合达到较高的排水防涝标准;并从人为原因方面提出应做好城市防洪涝的预警和管理,通过这三条对策,以减少洪涝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造成的损失。王思思谈论了城市蓝绿基础设施在应对洪涝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策略,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和北京东方太阳城居住社区两个项目,展示了如何在新城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将蓝绿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布局和开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较好的雨洪调蓄效果和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提出即使在已建成区,"见缝插针"似的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的比例和功能效益,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黄国如在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剧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探讨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应急体系建设,在防控技术的工程措施方面,大力推荐海绵城市的建设;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认为应着力提高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水平,加强极端暴雨情景下的应急体系建设。赵宪尧以郑州京广路南北隧道等城市长大道路隧道为对象,对极端气候背景下城市地下建筑物安全风险防范问题,提出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以微观交通仿真为手段,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长度、不同交通流特征条件下,水、火、爆不同极端背景下道路隧道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着重论述了长大隧道设置应急车道的必要性和适用方式以及现行相关规范条文的不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城乡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