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分析模式指导下对高校校园新闻翻译的分析及演示--以天津大学英文网站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洪颖 李鸿斌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因此校园新闻翻译成为必行之路。该文以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新闻文体的特点,对选自天津大学国际媒体中心新闻网站的...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因此校园新闻翻译成为必行之路。该文以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新闻文体的特点,对选自天津大学国际媒体中心新闻网站的文章为汉语文本进行翻译过程分析及演示,旨在探讨文本分析模式对新闻文体翻译的启发与指导,进而提高新闻文体翻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析模式 校园新闻 翻译过程分析及演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观照
2
作者 李颜伟 张诗婕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6期144-145,共2页
儿童读者对文本有着自身的审美期待与接受能力,儿童文学文本追求契合儿童欣赏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美学特质。因此,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应以认识儿童审美意识和儿童文学审美特征为基础,遵循翻译美学原则,在转换文字和传递原文本的遣词排... 儿童读者对文本有着自身的审美期待与接受能力,儿童文学文本追求契合儿童欣赏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美学特质。因此,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应以认识儿童审美意识和儿童文学审美特征为基础,遵循翻译美学原则,在转换文字和传递原文本的遣词排句、情节描绘、人物塑造等方面尽量契合特定读者群体的审美心理并贴近原文本的审美追求,成功译介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翻译美学 读者审美期待 文本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剧《四世同堂》中人物语言的“京味儿”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娜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2期75-76,132,共3页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同时,在“京味儿”语言的背后也蕴含了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四世同堂》 “京味儿” 语言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很+名词”在文学作品中的语法功能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雷蕾 李春艳 《语文学刊》 2018年第3期65-69,共5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语言现象给语言学研究者带来新的挑战。面临出现的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我们常常会有不同的见解。"很"作为程度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目前,"很+名词"现象在口语体中应用广泛,探讨"很+名词&qu...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语言现象给语言学研究者带来新的挑战。面临出现的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我们常常会有不同的见解。"很"作为程度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目前,"很+名词"现象在口语体中应用广泛,探讨"很+名词"在文学作品中的位置及语法功能,从而试图找出这一结构的合理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很+名词” 语法成分 语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岳云鹏喜剧语言的修辞特点——以《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为例
5
作者 李梦晗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5期24-25,96,共3页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与小品不同,它所能依靠的就是语言自身的感染力。《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中,岳云鹏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总冠军。文章就其作品语言的修辞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喜剧在利用修辞来设置"包袱"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与小品不同,它所能依靠的就是语言自身的感染力。《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中,岳云鹏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总冠军。文章就其作品语言的修辞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喜剧在利用修辞来设置"包袱"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达到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云鹏 喜剧语言 修辞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场中两性语言表达差异探讨——以美剧《傲骨贤妻》为例
6
作者 刘一琦 汤文迪 王惠婷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2期216-218,共3页
随着世界范围女权运动的发展,语言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该文运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通过对话语量和话语权等方面的考量,对两性语言表达差异进行了探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傲骨贤妻》四季的台词为语料,以剧中... 随着世界范围女权运动的发展,语言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该文运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通过对话语量和话语权等方面的考量,对两性语言表达差异进行了探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傲骨贤妻》四季的台词为语料,以剧中几个男女主角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剧中职场(即法庭上对话、工作间的对话)的关键片段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性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话语量的多少和话语权的转换等方面的差异趋同,呈现出同一性。该文分析其成因,同时对跨性别交际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语言 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趋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大学网页新闻英译中的应用
7
作者 马云鸽 贾欣岚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4期145-146,共2页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两大支柱,该文旨在探讨交际翻译原则对大学网页新闻英译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大学网页新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者发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原则可以指导译者在网页新闻翻译中的采用灵活多样的翻...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两大支柱,该文旨在探讨交际翻译原则对大学网页新闻英译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大学网页新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者发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原则可以指导译者在网页新闻翻译中的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文化负载词采用增译法和借用法,汉语四字格采用释义法翻译效果较好,新闻原文中的冗余现象可以采取减译法。纽马克翻译理论为大学网页新闻翻译实践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实现良好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马克翻译理论 交际翻译原则 天津大学网页新闻 翻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义理与人情的博弈 被引量:3
8
作者 勾艳军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4期84-88,共5页
本文以"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及其形成根源为研究对象,试从审美和信仰等文化视角,阐明近世物哀同"义理"与"人情"的博弈相伴而生的特征。近世前期和中期,义理较之于人情占据显著优势,受义理桎梏而主动赴死... 本文以"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及其形成根源为研究对象,试从审美和信仰等文化视角,阐明近世物哀同"义理"与"人情"的博弈相伴而生的特征。近世前期和中期,义理较之于人情占据显著优势,受义理桎梏而主动赴死或无奈殉情的例子俯拾皆是,渗透着无常色彩的物哀之情油然而生。近世后期,义理与人情的冲突不再激烈到难以调和,物哀心绪变得缠绵而幽艳。可以说,源自生命本真需求的人情,在与封建义理的抗衡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 物哀 义理 人情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格兰人》王、李两译本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单畅 王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不仅歌咏爱情,心怀山水,更热爱祖国。作为一位爱国者,他用诗行缅怀昔日的英烈,号召后来的仁人志士。《苏格兰人》是彭斯所作爱国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该诗表达了他对苏格兰的热爱,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通过... 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不仅歌咏爱情,心怀山水,更热爱祖国。作为一位爱国者,他用诗行缅怀昔日的英烈,号召后来的仁人志士。《苏格兰人》是彭斯所作爱国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该诗表达了他对苏格兰的热爱,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通过对比分析《苏格兰人》的两个汉译版本,对译者的译诗主张及翻译策略进行阐释,旨在分析时代背景对译者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爱国情怀的传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人》 爱国情怀 翻译策略 时代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技创造中的集团心理及其影响
10
作者 陈士俊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89年第3期20-24,共5页
在当代科技发展进程中,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科技创造集体或团体(以下简称科研集团)已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在这种以集体合作方式从事科技创造活动的组织形式中,其成员的个体心理同整个集团的心理是什么关系,科研集... 在当代科技发展进程中,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科技创造集体或团体(以下简称科研集团)已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在这种以集体合作方式从事科技创造活动的组织形式中,其成员的个体心理同整个集团的心理是什么关系,科研集团有哪些常见心理现象,它们对科学创造活动有何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意识 组织形式 体组成 责任感 合作方式 领导者 当代科技 竞争心理 创造性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资本的方式治理公共危机:理论和途径分析
11
作者 张莹丹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5期88-91,共4页
公共危机成为近年来政府社会管理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理论界对此关注颇多,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已经对此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公共性危机根本区别在于公共性,即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性危机往... 公共危机成为近年来政府社会管理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理论界对此关注颇多,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已经对此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公共性危机根本区别在于公共性,即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性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容易引发社会恐荒,加剧破坏性。公共性危机的实质是危及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和生存空间,侵犯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社会资本 治理 政府社会管理 人身安全 政治学理论 公共性 公共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神教与多神教冲突看《出埃及记》“十灾”的意义
12
作者 张敬品 石广清 《电影评介》 2009年第4期103-104,共2页
在《圣经》中,以色列人的神耶和华为了将自己的子民从奴役中解救出来,也为了惩罚埃及法老的固执刚硬,借助摩西的手向埃及施加了"十灾",迫使法老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返回自己的家园。从宗教进化的角度来看,这场冲突实际上代... 在《圣经》中,以色列人的神耶和华为了将自己的子民从奴役中解救出来,也为了惩罚埃及法老的固执刚硬,借助摩西的手向埃及施加了"十灾",迫使法老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返回自己的家园。从宗教进化的角度来看,这场冲突实际上代表了一神教与多神教之间的冲突和争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灾 一神教 多神教 宗教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ld Lang Syne汉译本比较
13
作者 单畅 王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8-122,共5页
Auld Lang Syne是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经典之作。二百多年以来,这首诗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传唱,经久不衰。本文回顾Auld Lang Syne在中国的译介,并选取该诗的三个汉译本,从时代背景、译者主体性和语言使用三个方... Auld Lang Syne是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经典之作。二百多年以来,这首诗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传唱,经久不衰。本文回顾Auld Lang Syne在中国的译介,并选取该诗的三个汉译本,从时代背景、译者主体性和语言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说明经典作家作品的研究和重译在寻求文化共通性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ld Lang Syne 汉译本 比较研究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近代译论“生态”进程研究
14
作者 王立松 赵晗 许馨苑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加强,不同国家、民族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语言翻译被放在一个日益重要的位置。而在全球气候生态化的大趋势下,胡庚申教授依托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生态翻译学这一概念。该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中国近代译... 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加强,不同国家、民族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语言翻译被放在一个日益重要的位置。而在全球气候生态化的大趋势下,胡庚申教授依托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生态翻译学这一概念。该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中国近代译论"生态"进程,揭示中国近代翻译理论"生态"发展历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国近代 翻译理论 生态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f Linguistic Humor Translation of British Sitcoms
15
作者 孟瑾 《海外英语》 2015年第4期103-104,共2页
The translatability of humor is gradually accepted and linguistic humor based on specific features in the phonology,morphology or syntax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i... The translatability of humor is gradually accepted and linguistic humor based on specific features in the phonology,morphology or syntax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linguistic humor translation of British sitcoms in the light of Skopos theory and explore practical ways of E-C translation of linguistic h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GUISTIC HUMOR TRANSLATION BRITISH sitcoms Skopos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救亡·社会主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37,共9页
“救亡压倒启蒙”,是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和海外一些学者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历史而提出的一个命题,其主要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面临的便是十分紧迫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和革命战争,使人们来不及作任何理论... “救亡压倒启蒙”,是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和海外一些学者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历史而提出的一个命题,其主要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面临的便是十分紧迫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和革命战争,使人们来不及作任何理论上的深入研究,便走上行动舞台。……时代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的主题又一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的主题”。于是,几十年以后,“五四的启蒙要求,科学与民主、人权和真理,似乎仍然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量而重新被人发现和呼吁”。还有文章指出,由于缺乏西方资产阶级早期启蒙运动中那种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中国现代化脚步步履蹒跚。所以,时下中国的问题是要抓紧补课,以适应世界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启蒙运动 社会主义 中国人民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西方资产阶级 启蒙思想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额尔古纳河右岸》运用比喻的原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梦晗 万晓高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期8-9,共2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自发表以来,便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持续关注。作品中比喻修辞数量可观,既是该小说的一大亮点,也是该小说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值得研究。通过分析作者运用比喻修辞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深...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自发表以来,便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持续关注。作品中比喻修辞数量可观,既是该小说的一大亮点,也是该小说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值得研究。通过分析作者运用比喻修辞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深化对该小说以及迟式其他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比喻修辞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表意符号理论探究英剧《神探夏洛克》的字幕翻译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阳佳 贾欣岚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0期74-75,共2页
西班牙学者Frederic Chaume将电影研究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对影响影视翻译的多种因素分析整合,归纳出了包含语言、声音、图像等十大因素在内的表意符号理论。国内对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拘泥于语言因素,忽视了影视本身的... 西班牙学者Frederic Chaume将电影研究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对影响影视翻译的多种因素分析整合,归纳出了包含语言、声音、图像等十大因素在内的表意符号理论。国内对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拘泥于语言因素,忽视了影视本身的特点。而Chaume提出的表意符号理论研究的更多是语言因素之外的影视文本自身的符号。研究发现,将翻译理论同影视翻译的特点相结合不失为新的研究方向,可以帮助影视翻译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理论,创造出更符合影视字幕特点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字幕翻译 表意符号理论 《神探夏洛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正栓 王心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8-18,155,共12页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伴其一生,且随着逐渐发表和英译为各国读者所熟知。毛泽东诗词英译始于20世纪30年代,并一直延续至21世纪初。对毛泽东诗词英译的研究既有对翻译原则和方法的探讨,又有对译作的评论和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伴其一生,且随着逐渐发表和英译为各国读者所熟知。毛泽东诗词英译始于20世纪30年代,并一直延续至21世纪初。对毛泽东诗词英译的研究既有对翻译原则和方法的探讨,又有对译作的评论和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译者思想、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三方面回顾梳理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历程,以期总结当前成果,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英译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裔未来主义视域下的《黑豹》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玉莲 吕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80-82,共3页
科幻电影《黑豹》(Black Panther)利用非裔未来主义的创作视角,在非裔未来主义人才观、科技观和历史观思想的指导下,塑造了一个由“超级黑人”主导、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并且处于人类历史发展中心的另类非洲形象。《黑豹》塑造的瓦坎达形... 科幻电影《黑豹》(Black Panther)利用非裔未来主义的创作视角,在非裔未来主义人才观、科技观和历史观思想的指导下,塑造了一个由“超级黑人”主导、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并且处于人类历史发展中心的另类非洲形象。《黑豹》塑造的瓦坎达形象一反西方他塑话语的牵制,修正了传统非洲刻板印象,突破了白人话语下的科幻想象,标志着黑人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重启黑人自我书写和言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未来主义 科技 未来 黑人形象 自我言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