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混杂合成纤维混凝土SHPB试验的RHT数值模型参数研究
1
作者 李长辉 王慧颖 +2 位作者 杨放 谢承彦 崔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193,224,共14页
研究RHT(riedel-hiermaier-thoma)模型参数对混凝土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纳米混杂合成聚丙烯纤维混凝土(nano cellulose synthetic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NCSPFRC)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 研究RHT(riedel-hiermaier-thoma)模型参数对混凝土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纳米混杂合成聚丙烯纤维混凝土(nano cellulose synthetic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NCSPFRC)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SHPB)冲击试验结果和RHT模型原始文献参数,采用Hyper-Mesh和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低,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模拟值相对试验值误差均超过35%,直接使用RHT模型原始文献参数无法准确描述不同强度等级、类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对RHT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RHT模型参数所得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较试验值其模拟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误差值大多低于7%,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这表明修正后的RHT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NCSPFRC的动态力学性能,同时也验证了该研究采用的参数调整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模型 纳米混杂合成纤维混凝土(NCSPFRC)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 数值模拟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钢筋传力的组合梁及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宏伟 姜维山 +2 位作者 于庆荣 郝际平 张兴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1-74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这种节点的构造为 :组合梁混凝土中的负钢筋贯通节点核心区 ,而组合梁的钢梁部分靠直筋和X筋连接 .钢筋连接的节点不但传力明确 ,还便于核心区混凝土的浇筑 ,而且...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这种节点的构造为 :组合梁混凝土中的负钢筋贯通节点核心区 ,而组合梁的钢梁部分靠直筋和X筋连接 .钢筋连接的节点不但传力明确 ,还便于核心区混凝土的浇筑 ,而且X筋能克服本身的滑移 .为了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破环机理 ,对这种节点进行了足尺的拟静力试验 ,试验表明节点破坏前梁端形成了明显的塑性铰 ,对节点的强度、延性、滞回性能进行了分析 ,表明该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传力 混凝土柱 节点 组合梁 抗震性能 连续复合螺旋箍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浅埋双孔平行隧道渗流场的解析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玉峰 王华宁 蒋明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8-1096,F0003,共10页
目前对于双孔隧道渗流场的解析求解多基于单孔隧道渗流场的简单叠加,未真实满足洞周边界条件,所得结果存在误差。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达西定律,采用保角变换法和Schwartz迭代法对水下双线平行隧道稳态渗流场进行了推导,经过2~3次迭代后... 目前对于双孔隧道渗流场的解析求解多基于单孔隧道渗流场的简单叠加,未真实满足洞周边界条件,所得结果存在误差。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达西定律,采用保角变换法和Schwartz迭代法对水下双线平行隧道稳态渗流场进行了推导,经过2~3次迭代后获得了高精度的解答。采用Comsol软件对该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本文解析解进行对比,发现在全域范围二者均吻合良好。与叠加法解答的对比显示,本解答与叠加法解答在远区一致;而隧道附近叠加法的误差较大。最后,讨论了隧道间距、埋深和相对大小对双孔平行隧道渗流场水头分布、渗流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平行隧道 渗流场 解析解 Schwartz迭代法 保角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水平岩层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8
4
作者 余涛 朱宁波 +3 位作者 姚志刚 张睿 张乾 方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99,共7页
针对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掌子面开挖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失效问题,以大峡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失稳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坚硬岩体被节理面切割后,在高地应力作用... 针对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掌子面开挖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失效问题,以大峡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失稳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坚硬岩体被节理面切割后,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挤压破碎,破碎岩体遇水发生软化,导致掌子面发生大范围塌方,初支和超前支护失效;隧道开挖后岩层发生不均匀沉降,浅部岩层最先发生弯折破坏,层内块体错动滑移,继而向上方岩层发展,并伴随层间分离和层内裂隙发育,最终形成宏观破裂面;提出的台阶法、2 m开挖进尺、砼喷层、双层小导管、提高初支强度的整体优化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现场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水平岩层 掌子面失稳 离散元分析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剪切条件下胶结型深海能源土应变局部化离散元模拟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思远 蒋明镜 +1 位作者 李承超 张旭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07-3317,3338,共12页
天然气水合物(后简称为“水合物”)开采期间会导致其储层的变形和破坏,继而引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为实现水合物安全有效的开采,需要对其赋存条件下的水合物沉积物(后称为“能源土”)的剪切变形特性进行相应研究。采用温-压-力-化胶结... 天然气水合物(后简称为“水合物”)开采期间会导致其储层的变形和破坏,继而引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为实现水合物安全有效的开采,需要对其赋存条件下的水合物沉积物(后称为“能源土”)的剪切变形特性进行相应研究。采用温-压-力-化胶结接触模型用以考虑水合物的胶结效应和对赋存环境温度压力的敏感性。此外,柔性边界被应用于离散元模拟的三轴剪切试验,用以保证剪切带的充分演化。通过考虑局部变形、孔隙率、平均纯转动率、胶结破坏及组构各项异性等变量研究了剪切带的形成规律及其宏微观机制。结果表明:(1)在三轴剪切试验中所采用的柔性边界在有效模拟深海能源土的应力-应变及体变响应的同时保证了试样的自由变形。(2)剪切带在剪切初期应变硬化阶段已经开始萌发,并在应变软化阶段愈发明显。(3)剪切带内外宏微观参量例如颗粒转动、局部孔隙率变化等均表现出明显差异。(4)水合物胶结的存在对于其宿主砂土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其强度特性,另一方面作为剪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率先发生破坏促使剪切带的萌发。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深海能源土变形中的细观演化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土 离散元法 应变局部化 宏细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