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铝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璐 姚素薇 +1 位作者 张卫国 王宏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54-1258,共5页
采用二次铝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高度有序的铝阳极氧化膜(AAO模板).经X射线衍射(XRD)分析,模板为无定形结构.将模板放入腐蚀液中,可获得大量无定形结构的氧化铝纳米线.模板在800℃下退火4h后,变为!-Al2O3结构,采用类似腐蚀液溶解模板,得到... 采用二次铝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高度有序的铝阳极氧化膜(AAO模板).经X射线衍射(XRD)分析,模板为无定形结构.将模板放入腐蚀液中,可获得大量无定形结构的氧化铝纳米线.模板在800℃下退火4h后,变为!-Al2O3结构,采用类似腐蚀液溶解模板,得到大量!-Al2O3纳米线.研究了腐蚀液种类、腐蚀时间和模板晶体结构等因素对生成氧化铝纳米线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RD对纳米线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多种腐蚀液中,均可获得氧化铝纳米线;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纳米线的长度增加,直径变小,长径比增大;氧化铝纳米线的晶体结构与所采用模板的晶体结构一致.此外,还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SEM对AAO膜的表面形貌及其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氧化铝纳米线的形成机理,认为AAO模板本身存在的花状微结构是形成纳米线的内因,花瓣间的凹陷部位首先被腐蚀断裂,形成氧化铝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阳极氧化铝(AAO)膜 腐蚀法 氧化铝纳米线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聚氨酯清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素薇 王小燕 +1 位作者 张卫国 王宏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2-294,共3页
通过表面改性技术获得疏水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粒径约50nm。在机械搅拌和超声场的共同作用下,将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到聚氨酯清漆中,制得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失重法腐蚀实验、阳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后... 通过表面改性技术获得疏水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粒径约50nm。在机械搅拌和超声场的共同作用下,将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到聚氨酯清漆中,制得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失重法腐蚀实验、阳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后,聚氨酯清漆的耐蚀性能提高。同时改性后的聚氨酯清漆漆膜的附着力增加,抗老化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氨酯清漆 耐蚀性 附着力 抗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Si上电沉积Cu-Co颗粒膜及其巨磁电阻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姚素薇 吴海霞 +1 位作者 王宏智 张卫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5-919,共5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半导体Si上制备Cu-Co金属颗粒膜.XRD测试结果表明制备态的薄膜形成了单相亚稳态面心合金结构,薄膜经退火后,XRD谱图中出现了析出的纯金属Co的衍射峰,这表明薄膜在退火过程中发生了相分离.TEM测试结果也进一步证实...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半导体Si上制备Cu-Co金属颗粒膜.XRD测试结果表明制备态的薄膜形成了单相亚稳态面心合金结构,薄膜经退火后,XRD谱图中出现了析出的纯金属Co的衍射峰,这表明薄膜在退火过程中发生了相分离.TEM测试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磁性的Co颗粒从非磁性的铜基体中析出.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颗粒膜巨磁电阻(GMR)效应不断增大,当退火温度为450℃时,Co0.20Cu0.80薄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达到最大,磁阻率为8.21%.之后,磁阻率又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退火前后样品磁滞回线的变化表明薄膜中发生了从超顺磁性到铁磁性的转变,矫顽力、剩余磁化强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均随退火温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大.超顺磁性颗粒的作用导致了GMR-H与M-H曲线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膜 电沉积 相分离 巨磁电阻 超顺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有序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形成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21
4
作者 姚素薇 孔亚西 张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使用高纯铝片,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制备了多孔阳极氧化铝(AAO)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提出铝阳极氧化过程中纳米孔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模型,探讨了高度有序六角形纳米孔阵列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影响纳米孔有序度的... 使用高纯铝片,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制备了多孔阳极氧化铝(AAO)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提出铝阳极氧化过程中纳米孔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模型,探讨了高度有序六角形纳米孔阵列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影响纳米孔有序度的因素及提高有序度的途径。根据自组织模型探讨了长时间阳极氧化和二次氧化条件下形成高度有序六角形纳米孔阵列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铝 原子力显微镜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的吸水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姚素薇 王小燕 +2 位作者 张卫国 王宏智 陈骁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1-224,共4页
利用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聚N-乙烯吡咯烷酮(PVP)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制得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径约39 nm。在机械搅拌和超声场的共同作用下,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到醇酸清漆中,获得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采用称量法和电化学法测... 利用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聚N-乙烯吡咯烷酮(PVP)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制得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径约39 nm。在机械搅拌和超声场的共同作用下,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到醇酸清漆中,获得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采用称量法和电化学法测试了涂层的吸水性,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降低了醇酸清漆的吸水率。文中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醇酸清漆吸水性改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涂料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氧化铝模板上扩散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管(线)阵列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璐 姚素薇 +1 位作者 张卫国 王宏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65-1768,共4页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利用扩散聚合法让苯胺单体溶液和氧化剂溶液在一维纳米孔道中相互扩散,在孔内形成聚苯胺(PANI)纳米管和纳米线阵列。利用SEM、TEM、IR和XRD等检测技术对阵列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优先发生在孔壁上,...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利用扩散聚合法让苯胺单体溶液和氧化剂溶液在一维纳米孔道中相互扩散,在孔内形成聚苯胺(PANI)纳米管和纳米线阵列。利用SEM、TEM、IR和XRD等检测技术对阵列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优先发生在孔壁上,并沿孔壁逐层生长,直至形成实心的纳米线阵列。在孔径为60nm的AAO模板内,扩散聚合40min可形成聚苯胺纳米管阵列,2h后形成聚苯胺纳米线阵列;聚苯胺纳米管(线)中同时包含结晶相和无定型相结构。用二探针法测量PANI/AAO复合阵列电阻,计算出单根聚苯胺纳米线的电导率为21.4S/cm。此外,对扩散聚合过程中聚苯胺纳米管(线)阵列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孔阳极氧化铝 扩散聚合法 纳米 阵列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u多层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磁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姚素薇 宋振兴 王宏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06-1310,共5页
利用双槽直流电沉积技术在阳极氧化铝(AAO)模板的纳米孔中获得调制波长为50和200nm的Co/C多层纳米线,多层纳米线的调制波长由电沉积时间控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纳米线的形貌,Co/Cu多层纳米线的长度约20&... 利用双槽直流电沉积技术在阳极氧化铝(AAO)模板的纳米孔中获得调制波长为50和200nm的Co/C多层纳米线,多层纳米线的调制波长由电沉积时间控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纳米线的形貌,Co/Cu多层纳米线的长度约20"m,直径约80nm;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多层线的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纳米线阵列的磁性能;利用可变磁场结合高灵敏度恒流装置研究巨磁电阻(GMR)特性结果表明,Co/Cu多层纳米线具有磁各向异性.当磁场与纳米线平行和垂直时,调制波长为50nm的多层线的矫顽力分别为87500和34200A·m-1,而调制波长为200nm的多层线阵列的矫顽力分别为28600和8000A·m调制波长为50nm的多层纳米线的磁电阻变化率高达-75%,而调制波长为200nm的多层线未产生明显的GM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 多层纳米线 GMR 自旋扩散长度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Si(111)上电沉积NiFe缓冲层薄膜 被引量:2
8
作者 姜莹 姚素薇 +1 位作者 张卫国 王宏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半导体硅片上制备了具有纳米晶粒尺寸的NiFe缓冲层薄膜,并确定了获得Ni80Fe20合金的工艺条件。由SEM形貌观测分析,当薄膜名义厚度>25nm时,可形成连续性镀层。I-t暂态曲线及STM结果表明,NiFe薄膜在低过电位下以三...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半导体硅片上制备了具有纳米晶粒尺寸的NiFe缓冲层薄膜,并确定了获得Ni80Fe20合金的工艺条件。由SEM形貌观测分析,当薄膜名义厚度>25nm时,可形成连续性镀层。I-t暂态曲线及STM结果表明,NiFe薄膜在低过电位下以三维岛状模式生长,在高过电位下以二维层状模式生长,其RMS表面粗糙度最小值仅为0.5nm。XRD结果表明,薄膜为面心立方Ni基固溶体结构,并具有明显的(111)晶面择优取向。当薄膜组成为Ni80Fe20时,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AMR)最大,AMR值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NiFe缓冲层 纳米晶 生长模式 A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黑复合涂料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姚素薇 李林 +1 位作者 张卫国 郑国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87-890,共4页
通过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得到了能在油性体系中分散的纳米炭黑粒子. 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接枝改性和超声波分散有效地阻止了炭黑粒子的团聚,炭黑粒子的尺寸为30~80 nm. 在机械搅拌和超声场共同作用下,使纳米炭黑粒子均匀... 通过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得到了能在油性体系中分散的纳米炭黑粒子. 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接枝改性和超声波分散有效地阻止了炭黑粒子的团聚,炭黑粒子的尺寸为30~80 nm. 在机械搅拌和超声场共同作用下,使纳米炭黑粒子均匀地分散到醇酸调和漆和醇酸防锈漆中,制得纳米炭黑复合涂料. 重量法腐蚀实验与阳极极化曲线测试结果均表明,纳米炭黑粒子加入后,醇酸漆的抗蚀能力提高,单位面积腐蚀增重减小10%以上,阳极腐蚀电流降低约1个数量级,腐蚀电位正移约200 mV至50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黑 复合涂料 制备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