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文献对《诗经》训诂实践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春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为鼓励学术创新,支持中国语言学研究走自主创新之路,本刊于2006年第五期特辟“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专栏推出后,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电话、邮件等给予了我们鼓励,有的还惠赐大作以示支持。在此,我们深表谢意,并期待着更... 为鼓励学术创新,支持中国语言学研究走自主创新之路,本刊于2006年第五期特辟“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专栏推出后,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电话、邮件等给予了我们鼓励,有的还惠赐大作以示支持。在此,我们深表谢意,并期待着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支持这个栏目。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把这个栏目办好、办精,以回报广大专家学者的厚爱。本期推出的潘文国先生的文章,从质疑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普适性出发,提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提高理论意识、加强自主创新的问题,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胡锦贤先生的文章,在历史的爬梳中,对百年汉字改革运动作了反思,同样启发良多;李建强君的文章对复辅音学说提出了质疑,李春燕君论证了出土文献对训诂实践的借鉴意义,也值得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研究 出土文献 借鉴 实践 训诂 《古史新证》 二重证据法 文献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若士”之“若”
2
作者 张玉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5-25,共1页
《唐雎不辱使命》中有段文字写唐雎欲以命相拼来挟制秦王,十分生动有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其中“若士必怒”中的“若”“必”二字,人们理解往往有误,解“若”为“如果,连词”... 《唐雎不辱使命》中有段文字写唐雎欲以命相拼来挟制秦王,十分生动有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其中“若士必怒”中的“若”“必”二字,人们理解往往有误,解“若”为“如果,连词”,解“必”为“真的”或“一定”。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指示代词 中学语文教学 译文 师范大学出版社 同义词连用 古代诗文 《尚书》 善善恶恶 语文课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