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机散热中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演变规律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雪强 赵萧涵 +3 位作者 张钟垚 刘圣春 张成明 李佳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7-853,共7页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等效导热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10 W加热功率下,等效导热系数的差异最高可达25%。当风速增大时,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这种现象对高加热功率下的热管运行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冷却 毛细芯热管 等效导热系数 温差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储层渗流对中深井地埋管系统换热性能及地层温度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谷伟 丛培德 +1 位作者 李博 马玖辰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3,共9页
为研究地热水渗流过程对于中深井地埋管的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井孔内外的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FVM)对井内外不同区域的瞬态温度进行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与无地热水... 为研究地热水渗流过程对于中深井地埋管的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井孔内外的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FVM)对井内外不同区域的瞬态温度进行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与无地热水渗流工况相比,当热储层厚度为400 m,渗流速度为10×10^(-7) m/s,地埋管的进、出水温差ΔT及平均能效系数E分别提高了5.5℃和16.22%;当渗流速度为10×10^(-7) m/s,热储层厚度由50 m增加至600 m时,供热期平均单位埋深换热量q上升81.92%;热储层厚度为600 m时,间歇期地层温度恢复率达到99.43%;地热水渗流速度和热储层厚度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中深井地埋管的换热性能和地层温度恢复率。研究结果对中深井地埋管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系统高效运行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井地埋管 富水型热储层 传热 数值计算 渗流过程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雷海燕 崔明杰 +1 位作者 戴传山 李琪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8,共8页
以地热砂岩回灌中存在的物理堵塞问题为研究背景,开展微小颗粒在含水多孔介质内运移特性的渗流实验研究。通过圆管中填充玻璃珠构造多孔介质实验段,搭建含微小颗粒流体在多孔介质圆管内的渗流特性实验台。对比研究颗粒直径d_p分别为12.9... 以地热砂岩回灌中存在的物理堵塞问题为研究背景,开展微小颗粒在含水多孔介质内运移特性的渗流实验研究。通过圆管中填充玻璃珠构造多孔介质实验段,搭建含微小颗粒流体在多孔介质圆管内的渗流特性实验台。对比研究颗粒直径d_p分别为12.96和22.81μm、多孔介质平均粒径D_p分别为408.9和659.2μm、含颗粒流体质量浓度在0.3~2.0 g/L范围下,颗粒在多孔介质界面处及内部各段沉积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d_p=12.96μm时,颗粒在多孔介质内部的沉积量远大于在界面处的沉积量;当d_p=22.81μm,流体浓度C<0.3g/L时二者相差不大;C>0.5 g/L时颗粒在介质内部的沉积量小于界面处沉积量,且二者差值随着流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筛滤"作用产生。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提供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微小颗粒 沉积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过程中肾细胞体积变化的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雅博 诸凯 +2 位作者 张于峰 安娜 王艳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以肾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显微系统研究了不同降温速率时细胞的脱水传质过程,观察了冻结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变化;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肾细胞冻结过程中的放热量,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出细胞冻结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由低温显... 以肾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显微系统研究了不同降温速率时细胞的脱水传质过程,观察了冻结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变化;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肾细胞冻结过程中的放热量,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出细胞冻结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由低温显微镜直接观察和DSC方法获得了相似的细胞体积和体积变化趋势.最后,针对不同的降温速率,根据细胞水分渗透模型计算出细胞膜水分的渗透系数和表观渗透活化能.这些参数的获得为优化细胞的保存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低温保存 细胞水分渗透 差示扫描量热仪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合物热物性在CCS研究中的作用:实验数据、理论模型和典型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珺瑶 张月 +4 位作者 邓帅 赵军 孙太尉 李恺翔 徐耀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44-1258,共15页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各工艺过程的设计、运行都依赖于对CO_2及其混合物热物理性质的深入理解。同时,CCS的规模化发展和商业化进程,对CO_2混合物及其热物性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实验数据、理论模型和典型应用3个方面综述...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各工艺过程的设计、运行都依赖于对CO_2及其混合物热物理性质的深入理解。同时,CCS的规模化发展和商业化进程,对CO_2混合物及其热物性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实验数据、理论模型和典型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CO_2及其混合物热物性的发展现状,并尝试对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在实验研究方面,CO_2混合体系的研究进展视组分不同,差异较大,其中CO_2-N_2、CO_2-CH4、CO_2-H_2O和CO_2-H_2二元体系已形成较完善的物性数据库,而CO_2-NH_3、CO_2-NOx和CO_2-CO体系的物性数据还比较欠缺;在物性估算方面,面向CCS的物性估算模型研究自2008年开始活跃,基于不同理论构架,目前已逐步形成面向CCS的多元化的物性估算体系。物性研究在CCS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物性是支撑CCS过程研究的基础,其不准确性在过程模拟或计算中会被"放大",从而影响过程评估的准确性,本文从物性在循环构建和能效分析中的作用以及CO_2水合物的形成3个方面入手做了说明。文章最后对面向CCS的物性研究趋势进行了梳理,对分子模拟技术、通用性强的物性估算模型和物性在过程设计和循环分析中的角色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混合物 热力学性质 碳捕集与封存 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234ze(E)在多元醇脂油中溶解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文仲 杨昭 +5 位作者 翟瑞 冯彪 吕子建 陈裕博 葛滢滢 陈思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1,共7页
R1234ze(E)(1,1,1,3-四氟丙烯)是当下具有较强替代潜能的环保制冷剂之一。本文搭建了溶解度测试实验系统,对R1234ze(E)在两种多元醇脂油中的溶解度进行测试,测试的温度范围为40~80℃,压力范围为0.123~0.360 MPa。采用PR状态方程和MHV2... R1234ze(E)(1,1,1,3-四氟丙烯)是当下具有较强替代潜能的环保制冷剂之一。本文搭建了溶解度测试实验系统,对R1234ze(E)在两种多元醇脂油中的溶解度进行测试,测试的温度范围为40~80℃,压力范围为0.123~0.360 MPa。采用PR状态方程和MHV2混合规则及NRTL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交互系数及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结果表明:R1234ze(E)在两种多元醇脂油中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R1234ze(E)在两种多元醇脂油中的平衡压力与溶解度之间存在立方函数关系。在两种多元醇酯油中,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8%和1.11%,可较好的描述R1234ze(E)在两种多元醇酯油中的相平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234ze(E) 溶解度 非共沸混合物 全球变暖潜值 臭氧损耗潜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重力热管启动过程中压力和温度的演变规律
7
作者 赵萧涵 刘圣春 +2 位作者 李雪强 张钟垚 李海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重力热管因具有高效的导热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饱和温度和工质物性变化引入VOF模型,研究了U型重力热管的启动过程,并对启动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模型可与实验数据更好地吻合,模拟与实验值平均误差仅... 重力热管因具有高效的导热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饱和温度和工质物性变化引入VOF模型,研究了U型重力热管的启动过程,并对启动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模型可与实验数据更好地吻合,模拟与实验值平均误差仅为5 K,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基于模拟结果,可将启动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平衡阶段和突变阶段;初始阶段的主要特征为绝热段和冷凝段的温升均滞后于蒸发段,蒸发段和冷凝段间的压力差出现小幅波动(平均波动范围为81.5 Pa);平衡阶段的特征是冷凝段温度上升,蒸发段和冷凝段间的压力差波动幅度增大(平均波动范围为230.2 Pa),并出现间歇沸腾现象;突变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温度出现波动,同时压力波动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VOF模型 启动过程 压力 温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水源热泵多能互补供暖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洪亭 张传龙 +3 位作者 宋肖的 梁普 张于峰 邓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52-2158,共7页
设计搭建新型太阳能-水源热泵多能互补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并在室外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太阳能-水源热泵多能互补供暖系统比传统区域锅炉房集中供暖系统节能30.55%;低温热水... 设计搭建新型太阳能-水源热泵多能互补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并在室外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太阳能-水源热泵多能互补供暖系统比传统区域锅炉房集中供暖系统节能30.5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与传统明装散热器供暖方式相比,可节能18.96%;新型供暖系统比传统供暖系统具有更好的热舒适性;在实验条件下,太阳能保证率可达2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水源热泵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传统集中供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渣水蒸气气化制备合成气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冠益 郭倩倩 +3 位作者 颜蓓蓓 程占军 姚金刚 马文超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53,共9页
以中药渣为原料进行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气化温度、水蒸气与生物质质量之比(S/B)对产气流量、气体产率、产气组分、碳转化率、燃气热值以及气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化温度的升高能够促进气化反应的进行,提高产气品质和气化效率... 以中药渣为原料进行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气化温度、水蒸气与生物质质量之比(S/B)对产气流量、气体产率、产气组分、碳转化率、燃气热值以及气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化温度的升高能够促进气化反应的进行,提高产气品质和气化效率;一定量的气化剂水蒸气可提高气化效率,但是过量的水蒸气会影响气化效果;气化温度为800℃,S/B为1.0时,气化效果最佳,气化效率高达72.91%;中药渣具备良好的水蒸气气化特性。研究结果可为中药渣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水蒸气气化 水蒸气与生物质质量之比 气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低温空气源热泵用转子和涡旋压缩机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敏霞 李昱翰 +3 位作者 马一太 王派 王飞波 詹浩淼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79-387,共9页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能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阐述了小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输入功率在1~4 kW,工作环境温度可达-20℃)的概念和用能效率评定方式。介绍了适用于小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的两种全封闭...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能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阐述了小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输入功率在1~4 kW,工作环境温度可达-20℃)的概念和用能效率评定方式。介绍了适用于小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的两种全封闭压缩机:转子压缩机和涡旋压缩机。对比了两类压缩机的压缩原理;通过技术分析和产品调研,对两类压缩机的基本特性、喷气增焓和喷液增焓技术、变频技术和适用工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变压比特性进行阐述;对其制造工艺进行比较。得出了两种压缩机的适用性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 压缩机 转子压缩机 涡旋压缩机 变压缩比 喷气增焓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与分析——以天津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娜 陈广武 +2 位作者 崔文谦 张于峰 马洪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35-640,共6页
为分析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以天津市为例,把温室气体排放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和废物等4个单元,提供了一套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并对城市主要碳源和碳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天津市经济和温室... 为分析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以天津市为例,把温室气体排放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和废物等4个单元,提供了一套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并对城市主要碳源和碳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天津市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维持近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或可达到国务院提出的'十二五'减排目标;但由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要实现减排目标还需挖掘减排潜力;天津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72.2%,而按行业计算,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量的77.9%.因此对主要工业碳源推行试点碳审计,制定行业碳排放标准,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 IEAP “十二五”减排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与地热能耦合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君 朱家玲 +1 位作者 崔志伟 李金永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997-3004,共8页
建立一种太阳能-地热能耦合ORC(organic Rankine cycle)电站模型,通过Matlab对系统热力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在拉萨地区太阳能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条件下,逐时计算单独地热电站和太阳能-地热能耦合电站的净输出功和热效率。夏至、冬至日... 建立一种太阳能-地热能耦合ORC(organic Rankine cycle)电站模型,通过Matlab对系统热力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在拉萨地区太阳能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条件下,逐时计算单独地热电站和太阳能-地热能耦合电站的净输出功和热效率。夏至、冬至日的逐时计算结果表明,耦合电站比单独空气冷却地热ORC电站的性能更优,可弥补白昼环境温度升高的不利影响;耦合电站的净输入功和热效率随太阳集热器聚光器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夏季环境温度较高,加入太阳能对电站热力性能的改善比冬季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地热能 仿真模拟 朗肯循环 多热源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间接式蓄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栋 赵军 +1 位作者 高维 安青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67-2972,2982,共7页
当前对于相变蓄热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蓄放热时间,比较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蓄热器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以赤藻糖醇作为相变材料的间接式蓄热器,并通过铜管外加双直肋的手段强化传热。在相变材料内部以及进出口设有热电偶,利用控... 当前对于相变蓄热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蓄放热时间,比较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蓄热器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以赤藻糖醇作为相变材料的间接式蓄热器,并通过铜管外加双直肋的手段强化传热。在相变材料内部以及进出口设有热电偶,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进口油温以及导热油流量来观测不同工况下蓄热器内部温度的变化以及进出口油温的变化,对不同工况下蓄热器的蓄热效率、放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为了对蓄热器的充放热性能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对蓄热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蓄热效率基本相同,放热稳定性基本一致,效率增加;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蓄热效率降低,放热稳定性减弱,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蓄热 传热 间接式 赤藻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光滑细管内R1234ze冷凝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敏霞 杨英英 +1 位作者 顾昊翔 马一太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6,共9页
对流体R1234ze在内径2 mm 的水平光滑圆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设定流体饱和温度为35℃、40℃,质量流量为1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4~22 kW/m2。实验获得了R1234ze在不同工况下的冷凝换热系数和摩擦压降。发现... 对流体R1234ze在内径2 mm 的水平光滑圆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设定流体饱和温度为35℃、40℃,质量流量为1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4~22 kW/m2。实验获得了R1234ze在不同工况下的冷凝换热系数和摩擦压降。发现R1234ze的冷凝换热系数范围在1.5~8 kW/(m^2·K)之间,且随干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比在相同工况下R134a 、R32的换热系数分别平均低约22%和31%。 R1234ze的摩擦压降随质量流量增加而增大,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于相同工况下R32的摩擦压降。并将本次实验值与其它经典换热模型和压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Baird等人的模型对本次实验的换热系数预测较好,对其它文献中的相似数据点预测也较好。 Muller- Heck模型对摩擦压降预测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冷凝换热系数 摩擦压降 水平光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填充泡沫金属对温差发电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世学 梁昭军 +1 位作者 赵玉龙 李彦哲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9,共7页
近年来,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回收与利用高温汽车尾气余热的方式得到广泛关注。搭建一套模拟汽车尾气排气的试验系统。通过在尾气通道核心流区域填充不同孔密度的泡沫金属强化传热,研究温差发电器回收汽车尾气余热并将其转换成电能这... 近年来,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回收与利用高温汽车尾气余热的方式得到广泛关注。搭建一套模拟汽车尾气排气的试验系统。通过在尾气通道核心流区域填充不同孔密度的泡沫金属强化传热,研究温差发电器回收汽车尾气余热并将其转换成电能这种方式对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泡沫金属 强化传热 核心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螺杆膨胀发电机组实验分析与研究
16
作者 穆永超 张于峰 +3 位作者 邓娜 赵保明 贺中禄 董胜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28-3033,共6页
利用低沸点有机工质BY-4,建立有机朗肯循环低温发电机组,并分别进行定冷却水和定热源进口温度两种工况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低温发电机组运行参数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机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分别受热源进口温度和冷却水... 利用低沸点有机工质BY-4,建立有机朗肯循环低温发电机组,并分别进行定冷却水和定热源进口温度两种工况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低温发电机组运行参数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机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分别受热源进口温度和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影响。在相同膨胀比的工况下,热源进口温度越高,机组的发电功率越高。实验机组发电效率最高约8.05%,机组?效率约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发电机组 有机朗肯循环(ORC) 螺杆膨胀机 膨胀比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工质泵的效率 被引量:15
17
作者 叶佳琦 赵力 +2 位作者 邓帅 王晓东 苏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7-1032,共6页
对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工质泵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应用R245fa工质的小型工质泵性能研究试验台,针对容积型工质泵的效率展开实验研究,对工质泵出口压力、进出口压差和系统质量流量分别进行控制,获得了工质泵等熵效率随上述3... 对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工质泵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应用R245fa工质的小型工质泵性能研究试验台,针对容积型工质泵的效率展开实验研究,对工质泵出口压力、进出口压差和系统质量流量分别进行控制,获得了工质泵等熵效率随上述3个变量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温度75℃、冷凝温度11℃条件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工质泵的等熵效率范围为15%~47%,随着系统质量流量的增大和工质泵进出口压差的增加,工质泵等熵效率升高,且受到系统质量流量的影响较大。实验证实了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工质泵的实际运行效率比以往模拟、理论计算研究中应用的工程经验值低。依据本研究实验结果,工质泵等熵效率宜取平均值30%;基于理论循环等熵过程的分析,泵功占膨胀机输出功的比例约为8%,而实际过程中,综合考虑泵的效率、电机效率、膨胀机机械效率,其比值可达到1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等熵效率 有机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中深层井下换热数值模拟与内管分段绝热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思奇 赵军 +3 位作者 李扬 马凌 王珺瑶 王诗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9-374,共6页
利用Fluent软件构建闭式中深层井下换热数值模型,研究内管绝热性和绝热段长度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管绝热性对深井换热性能的影响显著,当内管导热系数在低于0.12 W/(m·K)范围内减小时,出口温度及每延米换热量近似为线性增... 利用Fluent软件构建闭式中深层井下换热数值模型,研究内管绝热性和绝热段长度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管绝热性对深井换热性能的影响显著,当内管导热系数在低于0.12 W/(m·K)范围内减小时,出口温度及每延米换热量近似为线性增大;内管分段绝热可在保证换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内管绝热段长度,且对于不同井深,合理绝热比例均为0.875,绝热比例为0.875与全段绝热相比,出口温度和每延米换热量的变化量分别不超过0.48%和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换热器 闭式循环系统 井下 分段绝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法碳捕集中氨逃逸抑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甫 赵军 +4 位作者 邓帅 赵加佩 袁金良 杨国华 严晋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41-4650,共10页
氨法碳捕集技术具有低成本、高脱除效率等特点,在电厂烟气CO_2脱除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氨逃逸是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氨逃逸抑制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进展。首先阐述了吸收-解吸过程氨逃逸传递过... 氨法碳捕集技术具有低成本、高脱除效率等特点,在电厂烟气CO_2脱除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氨逃逸是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氨逃逸抑制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进展。首先阐述了吸收-解吸过程氨逃逸传递过程理论,分析了氨逃逸影响因素;其后,重点回顾了代表性氨逃逸抑制技术,包括水(酸)洗、添加剂、参数优化以及流程改进等,并且分析了各技术之间的优缺点。最后,就氨逃逸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氨逃逸抑制技术的系统集成是发展趋势,同时,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抑制剂是未来应用研究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氨逃逸抑制技术 反应器 吸收剂 添加剂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工质流动沸腾数值模拟中源项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亚伟 邓帅 +3 位作者 苏文 赵力 卢培 赵东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92-2903,共12页
作为描述流动沸腾过程物理现象的核心,源项在流动沸腾的数值模拟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反映流动沸腾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2)描述沸腾传热、两相流动特征;(3)影响数值计算稳定性。源项模型的准确性、适用性及稳定性... 作为描述流动沸腾过程物理现象的核心,源项在流动沸腾的数值模拟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反映流动沸腾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2)描述沸腾传热、两相流动特征;(3)影响数值计算稳定性。源项模型的准确性、适用性及稳定性对于制冷工质流动沸腾机理的数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现有源项模型进行了梳理。首先从源项在数值模拟中的角色入手,对现有针对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的源项模型进行归纳;其后分别从纯工质、混合工质两方面对源项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具体综述,分析了典型模型(如动力学模型、标量场模型、扩散模型等)的优缺点;同时对源项模型的典型验证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包括标准模型验证法、实验验证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流动沸腾数值模拟中源项模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源项 模型 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