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难的价值——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受难”思想 被引量:7
1
作者 潘道正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127,共4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残酷的天才,《白痴》体现了他对描写苦难的一如既往的偏爱。《白痴》隐含着"基督受难"的原型,梅思金就是基督化身的十全十美的人。苦难因而具有了特别的价值:梅思金"成圣"必须经历的考验。小...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残酷的天才,《白痴》体现了他对描写苦难的一如既往的偏爱。《白痴》隐含着"基督受难"的原型,梅思金就是基督化身的十全十美的人。苦难因而具有了特别的价值:梅思金"成圣"必须经历的考验。小说的悲剧结局,一如耶稣之死,实为救赎的开始,而梅思金就是"牺牲于当下的一颗未来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唯基督论 苦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荷马史诗》中的女性美观念 被引量:4
2
作者 潘道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8-121,共4页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一个真正美的世界,形成了"丰满"、"窈窕"、"装饰美"等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海伦则由于其特殊身份,已经成了女性美的象征。与此同时,《荷马史诗》又是西方&q...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一个真正美的世界,形成了"丰满"、"窈窕"、"装饰美"等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海伦则由于其特殊身份,已经成了女性美的象征。与此同时,《荷马史诗》又是西方"女人祸水论"的源头。《荷马史诗》中的女性美观念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念 女性美 海伦 红颜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伦和西施:关于女性美的悲剧 被引量:2
3
作者 潘道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6,共4页
作为女性美最高理想的海伦和西施,不过是各自民族集体想象的结果,而在男权中心思想主导的文化传统中,她们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两人的"活"和"死"俱在一个"美"字,海伦因其美是非活不可,西施因其美却不得... 作为女性美最高理想的海伦和西施,不过是各自民族集体想象的结果,而在男权中心思想主导的文化传统中,她们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两人的"活"和"死"俱在一个"美"字,海伦因其美是非活不可,西施因其美却不得不死。两人极其相似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女性美在男权社会里的一般遭遇,而结局的不同则显示了文化差异对审美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美 审美理想 想象 男权中心主义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旗谱》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田英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2,共6页
当前《红旗谱》的研究由单一的文本阐释走向了多方位、深向度的交叉学科研究。陈思和的"创作理想与文本叙事的错位"观点引发了有关《红旗谱》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的热潮。社会历史观、经济史观的渗入,《红旗谱》八种译本的介... 当前《红旗谱》的研究由单一的文本阐释走向了多方位、深向度的交叉学科研究。陈思和的"创作理想与文本叙事的错位"观点引发了有关《红旗谱》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的热潮。社会历史观、经济史观的渗入,《红旗谱》八种译本的介绍都将推动其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中的研究。2005年有关红色经典的讨论、当前对红色经典价值的重新认定也必将使得《红旗谱》文本的深层次、多方位解读持续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斌 《红旗谱》 红色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别塔与《巴别塔》
5
作者 潘道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87,共2页
巴别塔典出《旧约》,隐喻的是:人类语言的变乱是本质上的,由此造成的隔阂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巴别塔"对语言的深刻隐喻成了影片叙事的起点,讲述了许多令人深感挫折的隔阂,而所有隔阂和误解几乎都被打上了宿命的色彩.... 巴别塔典出《旧约》,隐喻的是:人类语言的变乱是本质上的,由此造成的隔阂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巴别塔"对语言的深刻隐喻成了影片叙事的起点,讲述了许多令人深感挫折的隔阂,而所有隔阂和误解几乎都被打上了宿命的色彩.体现了不可为人所把握的必然性。导演伊纳利图费心劳神地拍这部电影决不是为了令人绝望,而是为了探讨沟通的希望。而沟通的关键在于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因为"情感是不需要翻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塔 隔阂 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