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儒家生态哲学定位问题新探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兴 吴倩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4,共7页
儒家生态哲学难以用“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加以定位,其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解遵循着“理一分殊”的原则: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关联性和共通性,人是自然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与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 儒家生态哲学难以用“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加以定位,其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解遵循着“理一分殊”的原则: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关联性和共通性,人是自然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与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思想具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人较之于自然物具有构成上的优越性与价值上的优先性,人物之间体现出价值差等层级,这一点与西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存在对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态哲学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理一分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
2
作者 高立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56,共3页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保障,体现出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辩证统一。乡村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难点和重心,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极大挑战,基础设施薄弱、乡...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保障,体现出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辩证统一。乡村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难点和重心,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极大挑战,基础设施薄弱、乡村人才回流不足等现实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快速推进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性解决现存发展困境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妥善解决的时代课题。本文以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为探讨核心,深入解析乡村振兴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多维度剖析存在现实困境的内在根源,在此基础上探讨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现实困境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如何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卓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2,共4页
贯彻十九大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应重点把握好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最为密切的三个基D性抓手。一是推进思政课“三进”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二是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感染力,以中国梦引领... 贯彻十九大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应重点把握好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最为密切的三个基D性抓手。一是推进思政课“三进”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二是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感染力,以中国梦引领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生n;三是强化团学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夯实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堡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 校园文化建设 团学组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衍生逻辑
4
作者 吴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76-77,共2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诸多优越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的历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诸多优越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演进;是社会主义制度从初步建立、基本成型、成熟完善的历史必然;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调整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数字化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基于算法推荐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卓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兴数字技术优势,对数字化红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以及趣味性至关重要。因此,借助算法推荐技术,将数字化红色资源有机融入...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兴数字技术优势,对数字化红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以及趣味性至关重要。因此,借助算法推荐技术,将数字化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切实解决数字化红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利用率低以及人才缺乏等问题,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技术 数字化红色资源 高校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儒者与宗族重建之关系探微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倩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宋代的宗族重建不仅是随着经济变迁而自然发生的历史现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儒家学者主动设计的结果。儒家知识分子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制在宋代宗族重建中起了关键作用。在理论方面,张载、程颐最早对宗法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提倡复兴宗族... 宋代的宗族重建不仅是随着经济变迁而自然发生的历史现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儒家学者主动设计的结果。儒家知识分子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制在宋代宗族重建中起了关键作用。在理论方面,张载、程颐最早对宗法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提倡复兴宗族;在实践方面,欧阳修、苏洵、司马光、朱熹、陆九渊等儒者通过家谱、家规、家礼、祠堂、义门等方式使宋代宗族治理制度化。宋代儒者的宗族治理是回应社会变迁而重建基层秩序的政治方案,展现出儒家思想与社会互动的内在逻辑,一方面儒家的宗法观念与治理实践造就了宋以后近世宗族制度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宗族重建亦使儒学的经世取向凸显了平民化、世俗化的下行趋势,乡治由此成为宋代以后儒学经世实践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族重建 家谱 家规 义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显政治维度的“成人之学”——“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生观论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倩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1期21-29,共9页
安乐哲所提出的“儒家角色伦理学”是一套凸显政治维度的“成人之学”,其理论核心在于肯定人生中的“关系”并对之进行哲学阐释。“儒家角色伦理学”认为,世界是以“气”为根本范畴,贯通本性与活动、个体与关系的“关系集合体”;人在多... 安乐哲所提出的“儒家角色伦理学”是一套凸显政治维度的“成人之学”,其理论核心在于肯定人生中的“关系”并对之进行哲学阐释。“儒家角色伦理学”认为,世界是以“气”为根本范畴,贯通本性与活动、个体与关系的“关系集合体”;人在多种境域中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是“角色伦理”之人;人性基于一种特定的初始状态,在现实中成长、交往而逐渐形成。安乐哲的这种阐释从中西比较视野开拓了儒家人生观研究新的理论维度,对于理解儒家思想的关系性特征具有启发意义。“儒家角色伦理学”从政治哲学反推至人性论的做法凸显了儒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侧面,但其与儒家人生观的历史全貌之间存在一定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角色伦理学 安乐哲 儒家人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江苏省保甲推行中的农民心态与政府应对
8
作者 杨红运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抗战前江苏省保甲推行中,农民对保甲制度的心态主要表现为疑惧、变通、敷衍和紧张。为此,江苏省政府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有:一是通过政府机关、教育团体和士绅等向农民宣传办理保甲是为了“团结好人,清除坏人”;二是推动县长下乡督导保... 抗战前江苏省保甲推行中,农民对保甲制度的心态主要表现为疑惧、变通、敷衍和紧张。为此,江苏省政府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有:一是通过政府机关、教育团体和士绅等向农民宣传办理保甲是为了“团结好人,清除坏人”;二是推动县长下乡督导保甲的编查;三是通过多种场合关注和优待年长乡镇保甲长;四是宣传报道保甲奖惩的事例。这些应对措施增强了农民对保甲制度的认知,促进了农民民族国家意识的成长,提高了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汲取能力。然而,上述措施无力解决农民的生存和尊严问题,反而助长了绅权政治的固化,加剧了农民对政府的疏离感。通过抗战前江苏省保甲推行中的农民心态与政府应对的研究,有助于呈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国家与乡村关系的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保甲 农民 政府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合复杂适应系统的高校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困境、目标与框架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志刚 刘严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55,共5页
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生成过程复杂性和形态多样性,决定了高校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任务艰巨性。目前,环境更替、视域狭隘、模式陈旧等困境凸显,在严峻的风险态势下,以高校行政管制为主的风险治理模式亟待革新。作为一个开放演化和内在耦合的复... 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生成过程复杂性和形态多样性,决定了高校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任务艰巨性。目前,环境更替、视域狭隘、模式陈旧等困境凸显,在严峻的风险态势下,以高校行政管制为主的风险治理模式亟待革新。作为一个开放演化和内在耦合的复杂网络系统,高校公共风险治理系统和复杂适应系统具有内在契合性。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开展多元共治、主动强化、权变治理的高校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系统效能目标设计。并以效能目标为引导,从功能、要素、流程等三个方面构建高校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框架,回应风险治理改进过程中的困境,服务于新时代高校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公共安全 风险治理 复杂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庆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2,共6页
加强“四史”教育,对于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及开创未来有着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需要从逻辑、史观、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把握。逻辑方面,应厘清“四史”之间的理论、历史、实践逻辑与时空、内容、主次逻辑。史观方面,应坚... 加强“四史”教育,对于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及开创未来有着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需要从逻辑、史观、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把握。逻辑方面,应厘清“四史”之间的理论、历史、实践逻辑与时空、内容、主次逻辑。史观方面,应坚持唯物史观、群众史观和大历史观。路径方面,可挖掘地方史和区域社会史、影视作品及时政热点中的“四史”资源,从而真正将“四史”教育贯彻到“纲要”课的具体讲授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度、效”视域下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研究
11
作者 杨红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5,共7页
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突出的问题导向和辩证的思维特质,体现了“时”“度”“效”的有机统一,具体体现为:社会治理要因“时”而动,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解决人民群众“三最”问题和基层治理问题,不断... 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突出的问题导向和辩证的思维特质,体现了“时”“度”“效”的有机统一,具体体现为:社会治理要因“时”而动,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解决人民群众“三最”问题和基层治理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风险防控能力;社会治理要张弛有“度”,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要把握好政府与社会、继承与创新、德治与法治、维稳与维权的平衡点;社会治理要务求实“效”,必须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水平,以共建共治共享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治理 人民群众 “四化” 平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