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孟昭宽 杨丽娜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77,共4页
信息技术变革与学习观念革新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教师专业发展不再只停留在"培训班"与"专家讲座"模式的传统阶段,必将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创新专业发展模式,进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虚拟社区作... 信息技术变革与学习观念革新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教师专业发展不再只停留在"培训班"与"专家讲座"模式的传统阶段,必将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创新专业发展模式,进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虚拟社区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类重要应用,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实现共同体协作与集体智慧共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虚拟社区为例,构建了基于虚拟社区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模型,并就虚拟社区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策略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虚拟社区 教师专业共同体 协作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探析与反思——《电化教育研究》近10年载文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丽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3,共6页
本文以《电化教育研究》杂志2000年至2009年刊发的学术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调研并分析近10年以来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发展状况,反思当前我... 本文以《电化教育研究》杂志2000年至2009年刊发的学术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调研并分析近10年以来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发展状况,反思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基础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济军 王赫男 曾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110,118,共5页
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流行,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如果这些误区得不到纠正,会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历时3个月的实证研究,笔者总结了目前平板电脑课程在兴趣培养、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流行,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如果这些误区得不到纠正,会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历时3个月的实证研究,笔者总结了目前平板电脑课程在兴趣培养、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问题设置、软件的易用性等7个方面存在的误区,依据相关理论给出了改进的策略,包括关注幼儿数学学习兴趣,设置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幼儿的学习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模式,精心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和游戏,优化问题设置和评价形式,提高软件的易用性、人性化和交互性等。经过实验和观察结果发现这些策略比较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电脑 幼儿数学教育 误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丽娜 孟昭宽 +2 位作者 肖克曦 王维花 高蓉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1,共5页
虚拟学习社区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学习者对虚拟社区的采纳是开展虚拟社区学习的前提。以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作为个体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行为视角识别和分析影响学习者采纳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因素,... 虚拟学习社区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学习者对虚拟社区的采纳是开展虚拟社区学习的前提。以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作为个体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行为视角识别和分析影响学习者采纳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因素,建立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前因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技术进行实证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学习者采纳虚拟学习社区的行为受学习者的个体特征、虚拟社区的环境特征和虚拟社区的技术环境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影响的显著性与强度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 采纳行为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泛在学习环境的个性化资源服务框架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丽娜 肖克曦 刘淑霞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88,共5页
泛在学习是技术变革与教育理念革新催生出的一种新学习方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及其个性化服务是促进有效学习并实践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保障。虚拟学习社区作为开展泛在学习的一类重要环境已经与传统学习环境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局面。文章... 泛在学习是技术变革与教育理念革新催生出的一种新学习方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及其个性化服务是促进有效学习并实践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保障。虚拟学习社区作为开展泛在学习的一类重要环境已经与传统学习环境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局面。文章以虚拟学习社区为例,基于个性化服务理念与资源管理视角,分别从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与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就泛在学习环境的个性化资源服务框架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并就个性化资源服务实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在学习 虚拟学习社区 资源 个性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实验的“热”现状与“冷”思考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济军 魏雪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6-129,共4页
虚拟实验可以仿真和模拟真实实验,面对实验教学中掀起的"虚拟实验热",本文试图对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视角分析,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相关人员的注意与讨论。笔者认为:不是所有学科的实验或者任何内容的实验都适... 虚拟实验可以仿真和模拟真实实验,面对实验教学中掀起的"虚拟实验热",本文试图对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视角分析,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相关人员的注意与讨论。笔者认为:不是所有学科的实验或者任何内容的实验都适合采用虚拟实验,不是所有类型的实验都适合采用虚拟实验,虚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真实实验,虚拟实验只能是真实实验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 经验之塔 认知摩擦 教育目标分类 虚拟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ARIMA-SVM网络流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邵忻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01-1903,共3页
研究网络流量预测精度问题,网络流量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变化具有周期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将ARIMA模型和SVM模型相结合建立一种网络流量预测模型。采用ARIMA预测网络流量周期性和线性变化趋势;然后采用SVM对网络流量非线性和... 研究网络流量预测精度问题,网络流量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变化具有周期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将ARIMA模型和SVM模型相结合建立一种网络流量预测模型。采用ARIMA预测网络流量周期性和线性变化趋势;然后采用SVM对网络流量非线性和随机性趋势进行拟合;最后将两者结果再次输入SVM进行融合,得到网络流量最终预测结果。采用具体网络流量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ARIMA-SVM提高了网络流量预测精度,降低了预测误差,能更全面刻画网络流量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 支持向量机(SVM) 网络流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铃木清顺电影《狸御殿》随想
8
作者 刘淑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12-113,共2页
日本电影《狸御殿》是日本著名导演铃木清顺于81岁高龄时拍摄的一部歌舞片,描写了因被父亲嫉妒美丽而被放逐的人类公子雨千代意外邂逅了来自唐国的貉类公主狸姬所发生的唯美、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影片集合了能乐、歌舞伎、芭蕾、歌... 日本电影《狸御殿》是日本著名导演铃木清顺于81岁高龄时拍摄的一部歌舞片,描写了因被父亲嫉妒美丽而被放逐的人类公子雨千代意外邂逅了来自唐国的貉类公主狸姬所发生的唯美、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影片集合了能乐、歌舞伎、芭蕾、歌剧和摇滚等多项艺术,画面精美,情节动人。本文从铃木清顺电影、日本电影、东西合璧的符号帝国、古典与现代的衔接等维度对影片进行了解读,以期找寻到提升中国电影创作的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狸御殿》 铃木清顺 符号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中国符号——以电影修辞学的视点
9
作者 刘淑霞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3期41-42,共2页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基于电影创作原理、电影修辞技巧的卓越的电影,影片将乡间小路、中国红、女性、饺子、农村等中国符号展现在世界观众面前,并将感动传递给了全世界。
关键词 电影修辞 符号 感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定位人脸部特征的光学聚类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冕 王向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580,共5页
人脸识别技术需要对脸部特征进行定位,从而有助于确保图像一致和建立人脸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定位方法,通过Gabor滤波器处理得到人脸图像的强度响应,其中,脸部特征表现为强响应,而其他部分表现为弱响应,如面颊和额头。通过保... 人脸识别技术需要对脸部特征进行定位,从而有助于确保图像一致和建立人脸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定位方法,通过Gabor滤波器处理得到人脸图像的强度响应,其中,脸部特征表现为强响应,而其他部分表现为弱响应,如面颊和额头。通过保留强响应以及过滤弱响应,可以获得属于脸部特征的所有像素点。采用了聚类算法——k均值算法将不同的像素点分配到不同的簇里面,每一个簇都代表一个脸部特征。通过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测试表明:此方法能精确、快速地定位诸如眼睛、鼻子、嘴等脸部特征。此外,此方法能够在有浓密胡须的对象上成功定位脸部特征,表现出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OR滤波器 聚类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