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语言的意象性表达与感受意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宏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85,共7页
文学语言是心智活动的反映。高意象性表达容易唤起意象表征,在非概念性体验的呈现和感受意的引发中起到重要作用。低意象性表达的认知更多地依赖言语语境因素,能够在与高意象性表达互动中提炼出变异性感受意。文学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讲是... 文学语言是心智活动的反映。高意象性表达容易唤起意象表征,在非概念性体验的呈现和感受意的引发中起到重要作用。低意象性表达的认知更多地依赖言语语境因素,能够在与高意象性表达互动中提炼出变异性感受意。文学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讲是感受意的创新,自由意志的发挥受到随附性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意 高意象性表达 低意象性表达 文学创新 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现“他者”:文学翻译者的核心责任——以埃杰顿英译《金瓶梅》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温秀颖 王颖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5,共5页
文学翻译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交际行为,译者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因此,他/她需要以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向译语读者呈现"他者",这也是译者的核心责任。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会在译入语文化中创生一个"... 文学翻译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交际行为,译者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因此,他/她需要以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向译语读者呈现"他者",这也是译者的核心责任。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会在译入语文化中创生一个"杂合"文本,这个"杂合"文本融合了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双重特征,是两种文化妥协的结果,体现的是一种不同文化的共生关系。本文以研究案例为克莱门特·埃杰顿(Clement Egerton)的《金瓶梅》英译本The Golden Lotus为例,集中探讨在文学典籍英译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运用陌生化翻译策略保留和再现"他者"的方法及其跨文化传播意义,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杂合"文本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手法 英译《金瓶梅》 异域化 混杂化 杂合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外译的滤写策略思考:世界主义视角——以葛浩文的《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2,共6页
本文立足世界主义视角,对葛浩文从事中国文学外译实践所采取的滤写策略进行探证与思考,阐述了全球化语境下翻译滤写策略的世界主义张力及其对于文学文化民族性的抑制效应,并由此指出,我们在推广并融入世界主义潮流的同时必须尊重、维持... 本文立足世界主义视角,对葛浩文从事中国文学外译实践所采取的滤写策略进行探证与思考,阐述了全球化语境下翻译滤写策略的世界主义张力及其对于文学文化民族性的抑制效应,并由此指出,我们在推广并融入世界主义潮流的同时必须尊重、维持并维护自身文学文化的民族性,这是经由翻译路径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滤写策略 民族性 中国文学外译 《丰乳肥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学本质叩问——文化派对归结论的误读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彦春 吕丽荣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8,112,共5页
在翻译学发生文化转向之后,文化派译论在近几十年内占据了翻译话语体系的中心位置。然而,其译论存在学理上的缺陷,具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归结论的提出旨在解决其一系列的偏颇,力图将翻译研究拉回正轨。归结论的反思、批评与建构自然欢迎... 在翻译学发生文化转向之后,文化派译论在近几十年内占据了翻译话语体系的中心位置。然而,其译论存在学理上的缺陷,具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归结论的提出旨在解决其一系列的偏颇,力图将翻译研究拉回正轨。归结论的反思、批评与建构自然欢迎反证,但是浏览一些反批评文章,不难发现所谓的反论实际上是误读了归结论,在翻译的本体论、方法论及目的论诸方面缺少本质的把握。本文以具体的例子来论证文化派对归结论在这几个方面的误读,以使翻译学回归正确的学科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方法论 目的论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战略基点——束定芳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2,共5页
本文是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的访谈录。束定芳教授长期关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及其改革,颇有建树。他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处于一对相向张力下的背景形势,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症结在于未能抓住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本文是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的访谈录。束定芳教授长期关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及其改革,颇有建树。他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处于一对相向张力下的背景形势,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症结在于未能抓住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为此,他结合时代特征与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一个战略基点,即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培养相应的国际化人才。相应的改革思路与方法都应该围绕着这一基点而展开、建构和实施。最后,束教授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何才能有效实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国际化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中维持译之本杂合中趋向译之核——从《自译: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经纪》谈自译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6,112,共5页
本文结合《自译: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经纪》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以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这一关涉自译自身的逻辑存在为接口,探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文化的杂合性对自译所造成的张力影响。本文认为,自译有着两大趋势或特征:(1)在忠... 本文结合《自译: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经纪》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以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这一关涉自译自身的逻辑存在为接口,探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文化的杂合性对自译所造成的张力影响。本文认为,自译有着两大趋势或特征:(1)在忠实性断裂的基础上维持"译"的本质;(2)在杂合文化大潮中逐渐走出译学范畴的边缘化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译 杂合文化 忠实性 原创性经纪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术语跨文化传播中的语境依赖性——以“中国梦”英译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宏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语言形式优化和功能等效是政治术语跨文化传播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受众准确把握术语内涵,需要理解并强调其语境依赖性,具体体现在语言语境依赖性和非语言语境依赖性两个层面。国内外对"中国梦"英译的研究集中于China Dream和Ch... 语言形式优化和功能等效是政治术语跨文化传播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受众准确把握术语内涵,需要理解并强调其语境依赖性,具体体现在语言语境依赖性和非语言语境依赖性两个层面。国内外对"中国梦"英译的研究集中于China Dream和Chinese Dream两个主要译文,后者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的语言形式相似,但内涵截然不同,各自代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政治术语非语言语境的认同和接受是正确解读其内涵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术语 跨文化传播 语境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的认知因素及隐喻本质——基于隐喻研究史的考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彦春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学界普遍认为,传统的隐喻研究属于修辞范畴,与认知无涉。对西方隐喻研究史进行回顾与考察进而论证并阐述,研究发现:西方学界对隐喻认知因素的关注历来已久——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科,再到理查兹和布莱克,再到雅各布森和利科,修辞与认知并... 学界普遍认为,传统的隐喻研究属于修辞范畴,与认知无涉。对西方隐喻研究史进行回顾与考察进而论证并阐述,研究发现:西方学界对隐喻认知因素的关注历来已久——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科,再到理查兹和布莱克,再到雅各布森和利科,修辞与认知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文章打通传统隐喻研究和当代认知范式,并阐述各大理论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对隐喻的本质进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研究史 认知因素 隐喻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思维能力:外语教育的终端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伟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7期23-26,共4页
我国外语教育及其改革的弊端在应试教育背景中常常被遮蔽,但是面对全球化浪潮及文化'走出去'战略,随着外语利用层次的递进,其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症结的原因在于对学生文化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不够或落实不到位。各类... 我国外语教育及其改革的弊端在应试教育背景中常常被遮蔽,但是面对全球化浪潮及文化'走出去'战略,随着外语利用层次的递进,其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症结的原因在于对学生文化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不够或落实不到位。各类外语教学法止于语言形式的机械练习不是外语教育的终点,而正是一个起点,在体会、把握语言与思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批评性语言接触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从而主动、积极地提升从事高层次外语写作或汉译外实践的意识与创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育 文化思维能力 语言形式 认知语言学 外语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比字型”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昊博 赵彦春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2,共6页
汉语比较句的句法研究分歧主要由于句法学家对比较标记词"比"的语类认定各有论断,比较标记词的属性认定直接导致了不同的句法结构分析。在"比"型比较句再研究中,将以句法学最简精神为理论支柱,用逻辑推导的方法重... 汉语比较句的句法研究分歧主要由于句法学家对比较标记词"比"的语类认定各有论断,比较标记词的属性认定直接导致了不同的句法结构分析。在"比"型比较句再研究中,将以句法学最简精神为理论支柱,用逻辑推导的方法重新分析其句法结构,认为该类型比较结构表现出附加语的特征,整个比较结构不构成句中动词短语的必要条件,它的辖域不是动词短语而是语言逻辑模板F[S[NP VP]];它外在于该逻辑模板,对语句进行比较性的语义调变,并作为独立语类形成自己的最大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 汉语比型比较句 句法结构分析 语类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籍英译的偏向与本质的回归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彦春 吕丽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100,共6页
21世纪迎来了中华典籍英译的高潮,相关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与拓宽,但在典籍英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仍有核心空间鲜有触及。现有译论大多从文化角度或宏观语境的角度切入,虽厥功甚伟,但几乎没有涉及翻译的本质与机制,有的研究也有偏离&qu... 21世纪迎来了中华典籍英译的高潮,相关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与拓宽,但在典籍英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仍有核心空间鲜有触及。现有译论大多从文化角度或宏观语境的角度切入,虽厥功甚伟,但几乎没有涉及翻译的本质与机制,有的研究也有偏离"翻译"本质的倾向。本文总结近年典籍英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典籍英译的本质与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有助于今后的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研究回顾 本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民族学方法——以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英译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维波 陈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31-34,共4页
作为赫哲族史诗,《伊玛堪》是口耳相传的汉语文本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仅仅依靠汉语文本进行英语翻译无法真实再现其文学价值、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通过翻译"伊玛堪"史诗,提出并实践了以民族学为指导的翻译策略,进... 作为赫哲族史诗,《伊玛堪》是口耳相传的汉语文本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仅仅依靠汉语文本进行英语翻译无法真实再现其文学价值、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通过翻译"伊玛堪"史诗,提出并实践了以民族学为指导的翻译策略,进而在翻译中有效补偿了因源语文本而产生的文化缺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玛堪 口头文学 史诗 民族学 少数民族典籍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词缀形态理据性阐释及其特点新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维杰 陈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28-32,共5页
词缀习得是词汇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的有效策略。形态理据是指通过对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以实现从词汇现象向词汇规律的飞跃。一些新发现的英语词缀的特点再次证明了词缀与学习者词汇习得能力... 词缀习得是词汇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的有效策略。形态理据是指通过对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以实现从词汇现象向词汇规律的飞跃。一些新发现的英语词缀的特点再次证明了词缀与学习者词汇习得能力之间的关系与张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词汇能力和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词缀 形态理据 词汇能力 认知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字经》英译诘难与译理发凡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彦春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9-24,共6页
通过剖析西方译家英译《三字经》的种种弊端,如语义悖谬和文学形式的缺失,旨在说明文学翻译可以保全原文的形意张力,亦可确立翻译质量的评判标准。以英译《三字经》中构造三词偶韵体的尝试为个案,力图阐明典籍翻译的本质、原理、技巧及... 通过剖析西方译家英译《三字经》的种种弊端,如语义悖谬和文学形式的缺失,旨在说明文学翻译可以保全原文的形意张力,亦可确立翻译质量的评判标准。以英译《三字经》中构造三词偶韵体的尝试为个案,力图阐明典籍翻译的本质、原理、技巧及其他翻译问题,并通过对译文的对比和分析来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字经》 形意张力 翻译本质 典籍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典:外语教学理念突破的后现代镜像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6,共7页
近年来,词典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得到突显和张扬。本文首先就此进行理性判读,认为词典对于外语教学的真正建构性元素在于其触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质素与能力,是构建外语教学理念突破的后现代镜像之一。为此,本文尝试性将之整合... 近年来,词典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得到突显和张扬。本文首先就此进行理性判读,认为词典对于外语教学的真正建构性元素在于其触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质素与能力,是构建外语教学理念突破的后现代镜像之一。为此,本文尝试性将之整合到当下优质外语教学体系中,先验勾描出词典辅助驱动的可能的后现代外语教学范式,以期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带来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 外语教学 自主性学习 后现代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喻与言语幽默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宏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8-44,共7页
转喻现象存在于语篇层面。作为叙事性语篇的一种独立类型,幽默故事既具有叙事性语篇的一般特征,也凸显出自身特殊的语篇格局。对幽默形成过程的推理阐明转喻思维存在于幽默故事的语篇建构方面,形成了幽默故事的语篇连贯和宏观语篇构式,... 转喻现象存在于语篇层面。作为叙事性语篇的一种独立类型,幽默故事既具有叙事性语篇的一般特征,也凸显出自身特殊的语篇格局。对幽默形成过程的推理阐明转喻思维存在于幽默故事的语篇建构方面,形成了幽默故事的语篇连贯和宏观语篇构式,是幽默故事语篇格局形成的必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言语幽默 语篇连贯 语篇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用能力到翻译能力的建构——《语用与翻译》评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伟 《外语与翻译》 2015年第2期93-96,共4页
1.引言 以“意义”这个哲学的中心质素为切人点,语用学与翻译学必定有着一个相遇与碰撞,从而激发两门学科交叉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语用学关注的语言现象并非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而是在特定交际情景中的特定话语。这些特定话... 1.引言 以“意义”这个哲学的中心质素为切人点,语用学与翻译学必定有着一个相遇与碰撞,从而激发两门学科交叉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语用学关注的语言现象并非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而是在特定交际情景中的特定话语。这些特定话语并非表达静态意义的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非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的语法能力所能识解,需要交际者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才能加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能力 语用能力 学科交叉研究 语言系统 “意义” 语法能力 语言现象 交际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拉·庞德汉诗英译中的意象体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建成 但诗茹 《外语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埃兹拉·庞德倡导的意象派诗歌开英美现代诗歌之先河。在此期间,他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歌,也掌握了中国诗人构建意境的技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庞德意象主义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古典诗歌译文为实例,通过对其... 埃兹拉·庞德倡导的意象派诗歌开英美现代诗歌之先河。在此期间,他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歌,也掌握了中国诗人构建意境的技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庞德意象主义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古典诗歌译文为实例,通过对其翻译手法和原则的分析,肯定庞德汉诗英译的意象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兹拉·庞德 意象主义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体现 创意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小句新视点——基于普遍语法的探索
19
作者 赵彦春 于才年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8-23,80,共6页
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框架内,通过对比分析先前学者对英语小句的研究,重新界定了小句,即含有主谓项关系,缺乏时态特征([-T]),具有[NP VP]逻辑结构,并能独立运作的句法成分是小句,将其定位为一个符合语言基本结构的未经INFL调变的Non IP,... 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框架内,通过对比分析先前学者对英语小句的研究,重新界定了小句,即含有主谓项关系,缺乏时态特征([-T]),具有[NP VP]逻辑结构,并能独立运作的句法成分是小句,将其定位为一个符合语言基本结构的未经INFL调变的Non IP,由此把小句与句子区分开来。进而依据人类语言的基本模板分析了小句的句法结构、特征、分类及分布等相关问题,以期为解释英语小句的句法结构提供了一个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句 句法结构 语言模板 范畴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三部曲中母女关系的同一性
20
作者 刘宏伟 《外文研究》 2014年第4期7-13,104,共8页
《我父亲的月亮》小说三部曲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代表作。文本世界中母女关系相同、相似的同一性和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母女关系相应、相关的同一性是三部曲文本建构的框架。对三部曲文本建构中同一性的分析,... 《我父亲的月亮》小说三部曲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代表作。文本世界中母女关系相同、相似的同一性和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母女关系相应、相关的同一性是三部曲文本建构的框架。对三部曲文本建构中同一性的分析,重新构建了三部曲所涉及的母女关系,提供了对三部曲的全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文本建构 心智过程 母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